有銀行員工到手月薪不足1000元!從長期來看:是“好事”?

來源: 中訪網財經 2024-05-24 03:13: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05 bytes)

來源|中訪網

作者|一杭工作室

不知不覺,銀行人也過上了“緊日子”。

近日,#銀行員工降薪後工資到手不足1000元#、#半數銀行人均薪酬下降#的話題登上熱搜,揭露了銀行業普遍降薪的現狀。據財聯社報道,有某銀行員工反映,其所在部門當月績效獎金出現不同程度“打折”,波及範圍甚廣。

金融精英們開始過“苦日子”了?為什麽會出現降薪的情況?

銀行業普遍降薪嗎?

隨著42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的披露,各銀行2023年的薪酬情況也浮出水麵。Wind數據顯示,2023年,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共有14家上市銀行人均薪酬下降,最大降幅達13.95%。在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銀行員工們紛紛現身說法,表示自己遭到了“降薪”。

來自西部某地方性銀行的客戶經理趙某表示,自己本月隻收到了不足1000元的工資,而此前她的工資可以過萬。某國有大行的網點負責人也表示,如今考核方式也有所調整,調整後的考核方式難以達標,若無法完成指標,薪酬就會受到影響。據南方周末報道,一位來自上海銀行的員工表示,上海銀行也存在降薪行為。

除了“降薪潮”以外,多家銀行“反向討薪”也引發市場關注。2023年,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開始嚴格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製。包括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哈爾濱銀行、甘肅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公布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

其中,招商銀行2023年“反向討薪”總金額最高,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達到4329萬元,涉及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共計4415人。中國銀行、渤海銀行去年“反向討薪”的金額亦在千萬元以上,分別為2275萬元、2344萬元。環境真的如此艱難嗎?

確實有不少人遭到了降薪的情況,但銀行業是普遍降薪嗎?也不見得。據南方周末報道,2023年,有超過半數上市銀行人均薪酬較2022年上漲。其中,瑞豐銀行的漲幅最高,超過了10%。漲薪的背後,自然是和業績掛鉤。數據顯示,該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8.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27億元,較去年增長13.04%。

從人均薪酬來看,不過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罷了。國有大行的人均薪酬表現一直比較平穩,變化較大的多為中小銀行。

銀行降薪背後的艱難環境

一般來說,銀行業降薪的核心原因都是和業績不景氣掛鉤,而業績不景氣則與大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整個金融行業麵臨著嚴峻的市場環境和競爭壓力。

其一是因為淨息差收入持續降低。據安永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23年回顧及未來展望》,2023年上市銀行的淨息差為1.69%,已連續下降四年,比疫情前2019年下降了54個基點。有專家表示,淨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是貨幣政策寬鬆、市場利率下行等因素,導致銀行的貸款利率不斷走低。比如首套房貸利率的調整實施,導致負債端成本上升,直接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

其二是因為居民的儲蓄傾向發生了變化。相信大家都刷到過前段時間金價猛漲的消息,這是因為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強、投資回報預期下降的情況下,居民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到更穩定的資產中。增加儲蓄也是一種方式,人們越來越願意把錢放在銀行裏,這就使得銀行存款規模攀升。不過,存款增加看似是會有利於銀行的資金來源,但存款多了貸款放不出去,銀行就隻能一個勁兒給存款人付利息,反而會抬高銀行的付息成本。

三是因為整體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亦對銀行業造成了衝擊。外向型經濟受到衝擊,宏觀經濟因素導致企業信貸需求減少,增加了銀行資產質量的壓力,進而影響到了銀行的利潤表現。

不過,長期來看,這隻是經濟調整下的必然反應。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恢複和發展,銀行業的薪酬結構預計將會逐步優化,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