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塞爾達
分家後,阿裏首份年度成績單出爐。
2024年財年,阿裏實現收入9411.68億元,同比增長8%;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9.97%至797.41億元。
今年一季度,阿裏實現收入2218.74億元,同比增長7%,略高於市場預期的2197.9億元;但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2.7億元,同比大降86.09%。
這反映出阿裏雖然業務基本穩住了,但利潤壓力依然不少。對於阿裏來說,要破局,一方麵要穩住國內基本盤——淘天集團,另一方麵則要在海外證明自己。
細看阿裏的財報,前者隻能說是不過不失,後者也僅僅是初見成效,阿裏的“重新創業”之路才剛開始。
基本盤穩住了
除了大文娛,阿裏的業務收入基本穩住了。
其中,阿裏的基本盤淘天集團在一季度實現收入932.16億元,同比增長4%;經調整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為385.01億元,同比下降1%。
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882.64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包含傭金和廣告收入,CMR)同比增長5%至635.74億元,主要是由於線上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實現雙位數增長,部分被整體轉換率(客戶管理收入/線上GMV)下降所抵消。
而整體轉換率同比下降主要是由於來自淘寶商家的線上GMV增長超過天貓,以及推出目前貨幣化率較低的新業務模式。
至於出海擔當——阿裏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則以45%的收入增速在六大業務集團中繼續領先。當季收入為274.48億元,營收占比同比提升3.29個百分點至12.37%。
其中,國際批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國際零售商業收入則同比大增56%至222.78億元。一季度,AIDC旗下零售平台整體訂單同比增長20%,主要由AIDC跨境業務增長尤其是速賣通Choice業務增長推動,2024年4月,Choice訂單約占速賣通總訂單量的70%。
不過,AIDC季度經調整EBITA虧損擴大至40.85億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21.71億元。
AIDC聯席董事長和CEO蔣凡在財報電話會中稱,虧損一方麵是因為一季度在新興市場尤其是在中東進行了比較激進的投入;另一方麵速賣通Choice的占比仍在爬升,在商業模式切換過程中,盈利仍需要時間。未來隨著新模式的逐漸穩定,會在追求增長的同時關注效益。
菜鳥則實現收入245.57億元,同比增長30%,主要是由跨境物流履約服務收入增長貢獻;經調整EBITA返虧至13.42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19億元,虧損擴大主要是因為撤回IPO申請後授予員工的留任激勵所致。
2023年3月26日,阿裏宣布菜鳥撤回香港上市申請,菜鳥在集團要約收購菜鳥員工股份的基礎上,向菜鳥員工推出二次創業獎金激勵計劃。
備受市場關注的雲智能集團在一季度實現收入255.95億元,同比增長3%;經調整EBITA為14.32億元,同比增加45%,在六大業務集團中利潤增速最快,主要得益於專注公共雲導致的產品結構改善和運營效率提升所致。
其中,核心公共雲產品收入錄得雙位數同比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錄得三位數同比增長。
吳泳銘表示,未來阿裏雲的收入增長主要來自公共雲和AI相關產品,有望在2025財年下半年重返兩位數增長。
而本地生活集團在一季度實現收入146.28億元,同比增長19%;經調整EBITA為虧損31.98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0.63億元有所收窄,主要得益於餓了麽單位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以及到家業務因規模擴大虧損收窄。
一季度,大文娛集團是六大業務集團中唯一收入負增長的集團,當季收入為49.45億元,同比下降1%;但是經調整EBITA虧損由上年同期的11.29億元收窄至8.84億元,主要是因為優酷虧損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阿裏還在財報中公布了六大業務集團的董事和CEO變更,主要與阿裏過去一年的人事變動相關。其中,基本盤淘天集團的人事變動尤其引起市場關注。
去年12月20日,淘天集團CEO戴珊卸任。卸任CEO後,戴珊亦不再擔任淘天集團董事,阿裏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蔣芳成為淘天集團新董事,CEO則由吳泳銘兼任;戴珊同時還退出了阿裏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菜鳥集團的董事會,分別由蔡崇信、菜鳥集團CFO劉政接替。
這某程度上反映了阿裏有意在基本盤上進行大動作,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
低價發力
淘天集團是阿裏的基本盤,包括C2C(個人對個人)撮合交易平台淘寶和B2C(品牌對個人)平台天貓等核心板塊。
如何打好基本盤保衛戰,是阿裏目前最緊要的事。事實上,淘天集團的壓力,主要來自友商的步步緊逼。
2023年後三個季度,淘天營收增長分別是12%、4%和2%,而拚多多分別是66%、93.9%和123%,差距不可謂不小。
到2023年四季度,淘天營收1291億元,AIDC營收285.16億元;同期,拚多多營收888.81億元,從數字表麵看兩者已非常接近。
“阿裏店小二最擅長的是做活動,幫商家賣更多,爭取折扣也是為了賣貨。”一家社交平台電商業務人士指出,而拚多多的邏輯是把商家放入場內廝殺,推出最低價格給消費者。“店不重要,關鍵是低價的貨。”
吳泳銘在此前給淘天的內部信中透露,淘天的交易用戶數和包裹數量都已下滑至全國第二。“我們現在並不是中國電商市場產品體驗和商業模式的領先者。”
從戴珊到吳泳銘,都承認作為撮合用戶和商戶的交易平台,阿裏巴巴並沒有服務好用戶側,因而最近阿裏的改革都偏向改善用戶體驗,包括推出先用後付、僅退款、新疆包郵等服務,並提出以分層用戶的角度組織商品供給、提供服務。
更重要的是,阿裏也開始走低價戰略了。
從宏觀上看上,阿裏近年勢頭不如拚多多的大背景在於,2021年市場迎來新一輪產能過剩周期後,拚多多的運營邏輯更好地迎合了“消費降級”;而此前數年均下注“消費升級”的淘天和京東,反應則明顯慢了一步。
吳泳銘反思稱,淘寶的貨品豐富度仍無人能及,但在價格力同業比拚中近乎墊底,用戶實際感知的平台價格優勢也幾乎消失。“這是近幾年淘寶新用戶增長困難、老用戶流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去年,阿裏終於開始做出轉變。2023年“618”大促前,淘寶在首頁推出“淘寶好價”頻道,後又更名為“限時秒殺”,為低價商品提供快速入口。
商家對變化感受明顯。一名淘寶文房四寶商戶表示,低價策略推進後,他這類中端產品且有一定內容運營能力的商戶一下子感覺沒了流量。“我們賣10多塊的毛筆,有廠家直接打到一兩塊,根本沒有辦法競爭”。
此外,2023年中以來,淘天對低價供應鏈的整合提速。
無論是淘寶特價版(淘特)的商家和商品遷回淘寶,還是旗下批發業務平台1688入淘開店,淘天的主要訴求都是為用戶提供更多低價商品選擇;甚至為自證全網最低價的商品提供5%-20%的補貼。
不過,由前述一季度淘天集團的收入增速數據可見,阿裏的低價戰略要見效還需加以時日驗證。
出海反擊
今年以來,阿裏合夥人機製確定的永久“一號”和“二號”領導人接連發聲,包括馬雲稱阿裏正重回健康成長的軌道,以及蔡崇信反思阿裏在近年的市場競爭中“落後了、做錯了”“忘記了真正的客戶是誰”,試圖穩定軍心。
但從隨後的股價走勢看,馬雲和蔡崇信的話並沒有獲市場正麵反饋。
一家長期跟蹤阿裏巴巴的國際券商分析師指出,阿裏巴巴創始團隊過早離開業務一線,確實對中國消費市場發展趨勢判斷有所失誤。“市場厭倦了他們總是談接下來要做什麽,市場希望看到阿裏能像友商那樣在海外打拚出地盤,重獲高增長。”
這個分析師的觀點反映了一個市場共識,阿裏未來能否逆轉頹勢,關鍵看出海。
事實上,盡管勢頭目前不如友商,但阿裏巴巴海外電商平台速賣通其實也已經布局多年。尤其是今年以來,速賣通更是頻頻做出大動作,釋出希望爆發的信號。
比如簽下沙特著名球星成為中東地區代言人,在英國聯合超模明星啟動全球直播大賽,並拿下2024歐洲杯官方讚助商,簽下在韓國市場有較大影響力的演員湯唯成為代言人。
一名熟悉AIDC的知情人士表示,2023年Temu投放美國超級碗觸動了阿裏,決策層當時就海外是否進行大規模市場投放有過討論,但最終決定還是先解決物流時效、售後服務等用戶體驗提升的問題,再考慮市場投放的問題。“但現在Choice和菜鳥都做好了準備,能接得住了。”
2023年初,速賣通推出Choice,後又推出半托管和海外托管。全托管、半托管被認為是較先進的跨境電商模式,讓中國大量內外貿工廠和傳統外貿企業快速轉型跨境電商。拚多多旗下的Temu正是靠全托管模式迅速起量。
“全托管模式其實是阿裏先啟動的,蔣凡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一名跨境電商資深人士告訴媒體,但阿裏有很多“包袱”,行動相對較慢,加上商家積極性不高,結果現在行業提起全托管想到的往往是Temu。
2023年四季度,AIDC整體訂單同比增長24%,其中速賣通實現了超過60%的訂單同比增長。2024年1月,Choice訂單已占到速賣通的一半,業務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推出。
目前,Choice已成為AIDC增長主要驅動力。阿裏在財報中稱,2024財年,國際零售商業收入為人民幣816.54億元,相較2023財年增長60%。增長主要是由於AIDC零售商業整體訂單的強健增長,來自速賣通Choice的收人貢獻,以及變現率的提升所致。
蔣凡稱,Choice模式有非常明顯的規模效應,將繼續通過投資把規模做大,進一步提升Choice的滲透率,再追求長期的回報。AIDC將會處於比較大規模的投入期,把增長規模作為第一優先級。
此外,為提高配送效率,2023年,速賣通聯合菜鳥上線“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線產品,目前拓展至歐美、中東、韓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菜鳥還提供包裹旅程的端到端可視化、“智能合單”、逆向物流等國內電商常見的服務。
整體來說,盡管阿裏過去一年經曆不少重大的戰略調整,但業務大部分還是穩住了,算得上是平穩過渡了戰略轉型期。
接下來的一年,在嚐試穩住基本盤後,投入重兵的海外業務如何打響反擊,可能才是阿裏最值得關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