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不買房,10年後買不起還是隨便挑?

來源: 房產新談 2024-05-21 02:26: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006 bytes)

在城市中,房子更被賦予了多重角色。它不僅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承載著教育的期望;更是健康的守護神,關乎著公共醫療的便利;更是福利的見證者,見證著社會進步的點滴。隨著房價的節節攀升,房子已逐漸演變為一種投資佳品,成為眾多家庭最為珍視的財富。無可否認,房子在當今社會已顯得愈發重要,它幾乎成為了年輕人幸福生活的決定性因素。有人曾言,高考是命運的跳板,而買房則是人生的重要一躍。對於那些懷揣夢想、渴望在城市紮根的年輕人而言,擁有一套房子,便意味著真正融入了這座城市,擁有了談戀愛、結婚、生子的資格。因此,房子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物理屬性,成為了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然而,現實總是充滿挑戰。高昂的房價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即便傾盡所有,也往往難以企及。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全國平均房價已經降低到9200元/平方米左右,但是總體還是很高的。麵對如此高的房價,大多數年輕人隻能望房興歎,即便是選擇首付按揭,也往往力不從心。

人們所麵臨之困境,不僅在於房價居高不下,更在於個人的收入增長速度遠不及房價飆升之勢,這無疑宣告著購房夢想的漸行漸漸遠,且這種無望感在時間的推移中愈發強烈。據相關統計資料揭示,回溯至2000年,我國平均房價尚徘徊在2000元/平方米的低位,而當時北京三環的房價也不過3500元/平方米。然而時至今日,平均房價已然飆升四倍有餘,而北京三環的房價更是驚人地暴漲了三十餘倍。這股房價狂潮,不僅席卷了首都,更在全國各大城市,乃至諸多小縣城蔓延開來,過去二十年間,房價普遍飆升十幾倍乃至數十倍。

房價的迅猛上漲,讓許多尚未置業的民眾陷入困境,一步錯步步錯,購房之夢漸行漸漸遠。當前,樓市之中仍有眾多民眾未能擁有自己的住所,不得不選擇租房度日。據數據顯示,2023年租房人群已高達2.4億之眾。在這龐大的租房群體中,不乏因房價高昂而無奈選擇租房者。對於他們而言,租房雖能暫時解決居住之需,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租來的房子,僅僅是棲身之所,無法享受購房所帶來的諸多福利與權益。更為重要的是,租房生活往往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生活品質亦難以與擁有自己住所相提並論。

由此可見,住房對於人們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於那些打算在城市紮根的人們來說,購房早已成為他們心中的長遠規劃。而那些原本未曾考慮購房的人們,在經曆了數次租房的種種不便後,也紛紛萌生了購房的念頭。更何況,購房早已成為過去二十多年裏的一條致富捷徑,無數購房者因買房而實現了財富的快速累積,更有甚者僅憑房產投資便輕鬆邁入了財富自由的殿堂。因此,盡快購房始終是眾多人心中的熱切追求。

然而,近兩年來,房價的持續下跌卻讓許多原本懷揣購房夢想的人們陷入了糾結與迷茫,甚至有不少人因此放棄了購房計劃。對此,或許有人不解:對於尚未擁有住房的人們來說,房價下跌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確實,從某種角度看,房價下跌確實為那些急需購房的人們帶來了福音。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即便房價有所下跌,其水平依然高企,令眾多購房者望而卻步。即便是在一些房價有所回調的城市,對於大多數剛需購房者而言,買房依然是一項沉重的負擔,需要耗盡一個家庭多年的積蓄,並背上長達二三十年的房貸重壓。

在這樣的背景下,購房者們往往將房子視作自己最重要的財富。然而,一旦房價出現下跌,就意味著他們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財富將遭受損失。許多人都擔心自己會在房價的高位接手,成為所謂的“接盤俠”。這種擔憂在不少人心中蔓延,使得他們在購房問題上變得更加謹慎和猶豫。

對於房價的擔憂,其實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自2019年以來,不少購房者都深切體會到了資產縮水的痛苦,損失甚至高達四成,這確實令人觸目驚心。尤其是步入2023年,盡管各地政府紛紛出手救市,但房價卻依舊難擋下滑之勢。最近兩個月,國家更是加大了救市力度,如首套房房貸比例大幅下調至15%,房貸利率也降至曆史新低。顯然,第三輪救市大潮已洶湧而至,然而,民眾購房的熱情卻依舊低迷。

對於剛需購房者而言,他們購房的初衷無疑是為了滿足自住需求。但誰又願意見證自己辛苦積攢的財富在房價下跌中大幅縮水呢?如前述所述,房價下跌帶來的損失之大,讓許多剛需家庭難以承受。而與此同時,人們對於房價反彈的恐懼也並未消減。回顧過去,房價曾多次短暫下跌後迅速反彈,甚至創新高。這種不確定性讓剛需購房者在麵臨購房決策時,倍感壓力與焦慮。

那麽,若在2024年選擇觀望,不購房的話,五年後是房價高到遙不可及,還是市場低迷可以隨意挑選呢?對於這一問題,業界大佬如王健林、馬光遠等人都持有相似的觀點。

在2013年,王健林曾對未來十年的房價走向作出了一番獨到的見解。他堅信,在未來的歲月裏,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房價仍有顯著的上升潛力,這一觀點基於他對城鎮化進程的深刻理解。他認為,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每年都有大批人口湧入這些城市,這種人口聚集效應無疑為房價的持續上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然而,對於三線和四線城市,王健林的看法則顯得相對謹慎。他認為,由於這些城市的人口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房價的上漲空間相對有限。

當我們回首王健林的這一預測時,不禁發現他的預測結果似乎隻實現了一半。因為在過去的九年裏,無論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三線、四線城市,房價都呈現出了迅猛的增長態勢。那麽,這是否意味著王健林對三線、四線城市房價走勢的預測失誤了呢?對此,許多專家和學者都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雖然從表麵上看,三線、四線城市的房價確實出現了大幅上漲,但這實際上受到了政策因素的影響以及正常的供需關係變化。特別是在2015年,為了緩解樓市庫存壓力,國家實施了棚改政策,將原本用於安置的房源轉換為現金補償,從而刺激了商品房市場的購買需求。這一政策使得大量棚改資金湧入樓市,同時也催生了一批購買力極強的拆遷戶。對於規模相對較小的三線、四線城市而言,棚改項目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隨著資金和拆遷戶的湧入,房價自然水漲船高。

然而,隨著舊改政策逐漸取代棚改政策,三線、四線城市的樓市也麵臨著新的挑戰。在失去資金和拆遷戶的雙重支撐後,這些城市的房價已經開始呈現出下跌的態勢。

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曾長期被視為房地產市場的堅定擁躉,過去常力挺房產投資。然而,最近兩年,他的觀點發生了顯著變化。記得2020年初,馬光遠還滿懷信心地看好房地產行業的前景,但春節之後,他卻公開警示:“眼下投資三四線城市的房產,無異於在風險中博弈。”進入2021年,他更是在接受采訪時坦言:房地產的黃金時期已成過往,房產投資已不再是大眾皆宜的選擇。若仍想從中獲益,非得具備深厚的房產專業知識不可。

可見,馬光遠雖仍對房地產行業抱有信心,但已不複往日之堅決。尤其對於三四線城市,他已不再看好其房價走勢,預言房價未來會出現明顯的分化現象。為此,他提出了“三個20%”的理念:即僅有20%的城市、20%的房企和20%的房產值得投資。在馬光遠看來,未來的房產投資應聚焦於少數優質城市,且這些城市的房產還需由出色的開發商打造。顯然,大眾投資房產的時代已悄然落幕。

當前,我國總體住房資源已顯過剩,隨著新建商品房源源不斷地湧入市場,這種過剩現象隻會愈演愈烈。房子,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對品質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在住房資源過剩、房價趨於合理及人們收入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未來,高品質房產的需求將日益旺盛,而那些品質不佳的房產則注定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總括:從王健林與馬光遠對房地產市場的見解中,我們不難發現,盡管兩者表述方式迥異,卻殊途同歸地指向了相同的預測——一線及二線城市的房價將持續上揚,而三線及四線城市則麵臨房價下調的壓力。這一判斷背後的邏輯其實相當直白,房屋作為居住之所,其價格終究會回歸至供需關係的本質。屆時,房價的漲跌將完全取決於民眾對房屋的實際需求。

對於一線及二線熱門城市,以及經濟相對繁榮的區域,預計未來五年內仍將吸引大量人口湧入。這些城市房價的上漲將得到人口增長的堅實支撐,使得購房門檻日益提升,普通民眾可能愈發感到難以承受。然而,反觀大部分三線及四線城市,人口外流現象愈發嚴重,住房供給卻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失去了棚改政策的扶持,這些城市的房價在未來五年內極有可能出現回調下跌的趨勢。屆時,購房者或將麵臨更為寬鬆的選擇空間,房源或變得唾手可得。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