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期國債,真是大放水?

來源: 拾榴詢財 2024-05-15 01:50: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662 bytes)

財政部發布了超長期國債發行通知後,我就第一時間在“16號內參”分析了這事。

這兩天GZ號後台留言問這事的粉絲不少,而且看到網上大量嚴重誤導的言論,什麽大放水,要大通脹了;什麽借錢還地方債了之類。

想想還是寫下。

01

這次發行的國債,屬於特別國債,規模一萬億,不列入赤字,不增加赤字率。

這次之所以關注度比較高,在於超長期,有30年,50年的期限。

網上很多自媒體,有說特別國債是去還地方債的,有說是拉動短期GDP的。

但實際上,一個月前,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就解說得非常清晰。

一方麵,這個資金大部分由中央償還,部分交由地方使用;

另一方麵,主要投向6大領域,14個細分領域,包括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

以往這些領域因為社會公益性強、市場回報率低,民間投資意願不強。同時,由於地方效益弱、全國整體效益強,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也不高。

相關投向的細節,網上都能查到:

所以,通過這些公開信息可見,特別國債和地方債務沒啥關係,實際上,你但凡對地方債務規模有一點基礎了解,就會清楚,1萬億,連一年的利息都遠不夠支付。

而且這些投向,對短期經濟影響並不大,更多還是中長期的考慮。

02

其實,大部分並不關注國內的實際宏觀數據,財政上很多數據披露,其實一直挺透明的。

這幾年,國內不但房地產領域全麵去債務化,地方債務也在痛苦的去債務化,在財政支出上,高度克製,甚至可以說嚴重低於市場預期。

如圖,財政支出的增速,速率是明顯在持續下降的:

而且城投也在持續化債,20年的高峰後逐年下降,今年截止4月份,淨融資直接是-1630億。

而且國債的一般債、專項債,今年的發行都是低於之前的力度:

也因此,去年A股走弱,也有相當大的原因,是財政支出低於市場預期。

所以,真不用太擔心什麽放大水,大通脹來了。這次特別國債,考慮到一般債發行減少,實際淨增也就7000多億。

國內目前的問題不在供給端,而是在需求端。供給端極度強大的背景下,惡性通脹概率不可能發生的。何況人民幣在非美貨幣中,還是挺強勢的,上遊大宗漲幅也不誇張。

03

目前看,特別國債這次的發行,是小額多次,分22次發行,重點在3季度。因為去年發行的1萬億特別國債,有5000億留到了今年使用。

要知道,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還是很強的,這可是在房地產徹底熄火,財政高度控製的背景下,靠傳統實體幹出來的5.0%,非常不容易。

其實如我之前在《M1和社融,創曆史的背後》所說:

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信用了,這玩意目前壓根無解,核心還是看出口帶來的PPI的上升。

此外就是看政策了,這也是我在《16號內參》,一直提醒大家,要關注7月份的大會。從11屆三中開始,沒有不重要的。

這些核心邏輯,我們之前在《房價、股價的背後——理解中國經濟再平衡》中,已經非常全麵得寫過。

我們當前麵臨的是改革開放後,從“債務驅動”,轉向“生產效率驅動”,一次超級周期的切換,這個過程不會很容易,也不會很短暫,但還是可以有些信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