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近50億!頂流基金經理,水平不如散戶?

成也新能源,敗也新能源。這句話對於信達澳亞基金“頂流”馮明遠是一點不假,新能源火爆時一度被捧上“神壇”,新能源持續低迷時被基民質疑“不如散戶”。

無百億規模產品,“頂流”名不符實

股民基民投資者在瀏覽一些基金資訊時,在看到“頂流”這兩個字之後,往往跟著的就是張坤、劉彥春、謝治宇、傅鵬博、馮明遠等等“知名”基金經理的名字。

然而,在看了馮明遠在信達澳亞在管的幾隻產品情況後,馮明遠的“頂流”頭銜實在名不符實,不應該與張坤、劉彥春、謝治宇這些基金經理放在一起,同級而論。

原因無他。張坤、劉彥春這些基金經理目前在管的產品仍有超百億、兩百億規模的,但是馮明遠目前在管產品規模最大的隻有66.91億,在目前所有股票型基金經理在管總規模中排名第99位,在目前所有混合型基金經理在管總規模中排名第301位。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這樣的“頂流”如何讓人信服?如果說在管規模超百億的基金經理都叫“頂流”的話,那麽目前整個公募基金圈有大約400個“頂流”,其中最大的“頂流”是天弘基金的王昌俊和田瑤,在管產品總規模分別為7763.46億、7499.83億。

然而,奇怪的是,好像在基金圈子裏真的很少聽到這兩位大佬的名字,存在感最強的還是張坤、劉彥春、馮明遠這些,但按規模講張坤都排不進前50!

真不知道,到底是誰在天天吹捧這些,“頂流”張坤、“頂流”劉彥春、“頂流”馮明遠?

3年虧掉48億,基民:不如一般散戶

也許,目前公募基金圈子的所謂“頂流”,並不是按基金經理在管規模來排位的,而是按其在管產品淨值增長速度、規模增長速度來排位。

以信達澳亞“頂流”基金經理馮明遠為例,其目前在管產品規模最大的是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最新規模66.91億。但是,在前兩年新能源最火的時候,這隻基金規模最高曾達到174億多,淨值最高也曾達到5.725,對應的規模和淨值增長速度更是相當炸裂。

從2018年之後一直到2021年底,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淨值、規模持續狂飆,淨值暴漲超350%,規模則暴漲超2089.07%,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規模增速超270%,特別是2021年規模增速更是達到323.30%!

(數據來源:基金年報、銳眼哥整理)

然而,不知道作為“頂流”的馮明遠知不知道“規模是基金回報的敵人”這句話,但其管理的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的淨值走勢卻難逃這句話的限製規律。

自2021年底規模創新高之後,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淨值開始一路回撤,至今最大回撤超59%,期間讓基民虧掉了超19億的財富。這個數字隻是馮明遠在管的單隻產品的情況,其目前在管的有4隻產品,從2021年至2023年累計虧損超48.85億。

其中,在2022年1月25日成立的新基金新澳智遠三年持有基金,持有這隻基金的基民現在估計要被氣死了,三年持有,那就是要到2025年1月25日之後才能開放贖回,但是成立兩年來這隻基金已經虧掉基民12億多財富了,要知道其初始規模隻有41.18億。

當然,虧掉的12億多裏麵包含信達澳亞基金收取的超1.25億的管理費!

有持有信澳智遠的基民表示,買基金前太相信馮明遠了抱著美好的幻想,現在看能力太差比一般散戶的強不了多少。

那又能怎麽樣呢?雖然已經持有了2年,也已經虧了2年,但至少還要再等10個月之後才能賣出贖回,這期間不管發生多大的虧損也隻能拿著,打掉牙往肚子裏咽吧,誰讓當初那麽相信“頂流”馮明遠呢!

高買低賣、持倉近600隻,主動管理能力在哪?

說“頂流”馮明遠不如一般散戶,確實有點過了,至少要比散戶強那麽一點的。

A股散戶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漲殺跌,這一點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但還有一點可能很多投資者不太注意,那就是A股散戶不喜歡分散投資,原因是多樣的,資金限製、“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心理等等。

對於一般散戶,馮明遠在分散投資上做的“非常出色”,但從經典金融管理角度看可能做的還有點過了。

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的2023年財報顯示,該基金總共持有593隻股票,最後這第593隻股票持倉市值僅為1114.8元,倒數第二持倉市值為2.07萬,當然因為持倉占比太小基本對基金沒什麽貢獻了。

但問題在於,這些對基金可能基本沒什麽影響的持倉也占著基金一部分資產,這就導致基金對前10大持倉的投入太少。2023年末,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前十大持倉占比僅為16.15%。

(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2023年財報截圖)

這其實就解釋為基民對於基金持倉股漲了很多,但基金就是不漲的疑惑,因為持倉股票對基金回報貢獻太小了。這種持倉方式,即使前十大重倉全部漲停,基金淨值都不可能漲多少!

不過,基民對於信澳新能源調倉的看法也是對的。雖然這隻基金叫新能源產業基金,但是今年一季度其前十大持倉卻集中到了電子、半導體股票上,出現了一定的風格漂移的跡象。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當然,馮明遠雖然在分散投資方麵做的“出色”,但是仍然存在高買低賣的“追漲殺跌”特征。按理,既然打著新能源產業的旗號,那麽,鋰電龍頭寧德時代、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這些新能源產業重點股票,就應該在基金持倉中占有相當比例。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前兩年新能源火爆的時候,這隻基金持倉確實有寧德時代、比亞迪、隆基股份這幾隻股票,但是隨著新能源股票整體降溫,這幾隻股票也逐漸淡出了基金持倉列表。在2023年財報中,已經沒有隆基股份、比亞迪身影,對寧德時代的持倉也已經降至0.05%。

2020年底信澳新能源持有寧德時代40.39萬股,2021年底持有79萬股,2022年底持有48.73萬股,2023年底持有2.47萬股。高買低賣特征非常明顯。

(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2023年財報截圖)

馮明遠的這種分散持倉風格(不包括高買低賣的操作風格)倒是讓人想起了彼得林奇,彼得林奇當初在管理富達基金的時候經常持有上千隻股票,但他是將90%的資金投入最看好的10隻股票,然後將剩餘10%的資金投入其餘股票以尋找新的目標。

但是,可以看出,馮明遠根本不是彼得林奇那種操作風格。與其說馮明遠這種風格是“廣撒網”追求更多機會,不如說是作為基金經理的他對自己的投資能力缺乏信心,不敢將基金的大部分資產投入自己最看好的十大股票中,但前提是他得有自己最看好的股票。

這種方式看似實現了充分分散風險的目標,實際可能帶入了新的風險,頻繁、大量交易產生的交易費會吞噬掉很大一部分基金資產。

2023年規模不到70億的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就產生了679.12萬元的交易費用,劉彥春管理的規模272億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2023年的交易費用才133萬。其中,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對信達澳亞基金大股東信達證券應付的當期傭金竟然高達1025.32萬!

(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2023年財報截圖)

算了,對馮明遠的分析就這樣吧,實在看不出馮明遠有什麽特別的管理能力或操作交易技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