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持續低迷,新希望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難了。
五一假期前夕,新希望“壓線”披露了2024年的一季報,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希望實現營收239.1億,同比下滑29.49%;淨虧損19.34億,同比下滑14.75%。
很顯然,這份財報並不亮眼。
誠然,在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豬企虧損已經是常態,所以新希望一季度淨利潤虧損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虧損之外,一季度新希望的資產負債率和生豬養殖成本都在持續升高,而這才是新希望當下麵臨的最大風險——空有規模優勢卻沒有成本優勢作為支持,新希望很可能陷入“越養越虧”的困境。
“控本”能力欠缺
當虧損成為整個養豬行業的常態,能否將成本控製好則成為豬企之間的“勝負手”。畢竟,成本控製的能力越強,平攤下來每頭豬的虧損就越少,在行業下行的周期中就更容易穿越周期。
從當下的財報來看,溫氏和牧原,都有明顯的成本優勢。根據財報顯示,溫氏股份2023年的肉豬養殖綜合成本約8.3-8.4元/斤,換算下來約為16.6-16.8元/公斤;而牧原股份的成本控製能力更加優秀,2023年肉豬養殖綜合成本僅為15元/公斤。
相比之下,作為目前國內第三大養豬企業的新希望,成本控製的能力就要弱上許多了。
據媒體推算,今年一季度新希望養豬業務虧損28億元左右,生豬銷售數量455.91萬頭,平均每頭虧損614元。若按照100元/kg的頭均均重,新希望每賣一公斤生豬就虧損6.14元,生豬銷售價格大約13.82元,可以推算出新希望2024年一季度的生豬養殖成本為20元/kg左右,成本相比牧原股份足足高了5元/公斤。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新希望的生豬養殖成本為17.5元/kg,到了今年一季度生豬養殖成本為20元/kg,成本竟然不降反升。
為什麽新希望的生豬養殖成本會越來越高?這背後,其實跟新希望自身養殖規模的擴大有很大關係。
此前,侃見財經就提到了生豬養殖行業中的“規模不經濟”現象——很多豬企會隨著出欄規模增加而麵臨成本失控,而新希望正是如此。據媒體統計,從2021年到2023年,新希望的出欄量進一步提升,分別為998萬頭、1461萬頭和1768萬。
不過,1768萬的出欄量或許並不是新希望的“極限”。根據一季報數據顯示,其在建工程仍有178.5億,是同期363.4億固定資產的接近一半,若未來這178.5億的在建工程投入使用,新希望的養殖規模顯然還會擴大,彼時出欄量超過2000萬也並非不可能。
從目前來看,雖然近幾年來規模不斷膨脹,但由於成本控製能力欠缺,新希望在市場中已經逐漸失去吸引力。截至4月30日收盤,新希望股價報收8.92元/股,總市值為405億,在近期A股大幅反彈的背景下,新希望2024年股價卻仍下跌了4.29%;而作為對比,同期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的總市值分別為2384億和1276億,市值分別是新希望的約6倍和3倍。
擴張後騎虎難下
除了成本控製能力弱之外,擺在新希望麵前還有一大難題——巨額負債。
據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新希望的總負債為938.6億,資產負債率攀升至74.03%。要知道,在2020年一季度,新希望的總負債不過421.4億,如果不過4年時間,新希望的總負債已經增長了超過500億,同比更是直接翻倍。
再看新希望的流動資產。截至今年一季度,新希望的貨幣資金隻有109.4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105萬,跟負債相差甚遠。
持續幾年的業績虧損加上越滾越大的負債,讓新希望不得不通過變賣資產來緩解壓力。2023年12月15日,新希望公告稱,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山東六和、北京新希望將擬轉讓中新食品20%、2%和29%的股權給中牧集團,交易價格約27億元;同日,其還與海南晟宸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轉讓德陽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67%的股權,交易作價15.01億元。
不過,僅從超過900億的總負債來看,變賣資產雖然可以讓新希望緩一緩,但並不能徹底改變現狀。
對於目前的新希望而言,當下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如果停止擴張的腳步,甚至將生豬養殖業務直接停掉,那麽新希望可以馬上實現盈利,但過去幾年數百億的資本投入就將化為烏有。據媒體統計,僅2018年至2020年,新希望的資本支出可是從37.07億元增長至342.5億元,增長了約9倍;如果新希望選擇繼續擴張,受製於“規模不經濟”現象,新希望的養殖成本可能還會繼續上升,屆時隻會越虧越多。
或許,新希望最後的“希望”,也隻能寄托於豬價回升,畢竟等到豬價超過新希望的養殖成本,其就能重新實現盈利。
目前來看,各大頭部豬企仍在不斷擴張。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能繁母豬環比增加1.3萬頭;溫氏股份預計2024年底能繁母豬數量在2023年底存量的基礎上再增加5萬-10萬頭。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不排除豬價能有短暫的反彈,但想要真正見底還需時日。因此,新希望則必須找到新的增長方向,為企業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