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從業者:過“緊日子”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姍曾經“多金”的行業,開始“勒緊褲腰帶”了。

隨著金融行業監管趨嚴,降費、降薪成為基金行業的新常態,市場行情的低迷更是讓基金從業者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慘淡的市場,壓在身上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被壓縮的預算,愈發內卷的工作氛圍……曾經被譽為遍地是黃金的基金行業,正在褪去光環。無論是焦慮、擔憂,還是無奈,基金從業者們不得不麵對現實,過“緊日子”。

“產品賣不動了”

4月25日清晨6點左右,天剛微微亮,楊軍就出現在深圳火車站,乘坐早的一班高鐵趕往廣州。這一天,楊軍的行程滿滿當當。

楊軍是上海一家大中型公募的渠道銷售人員,通常與券商財富管理部門或者營業部的理財經理打交道。

雖然公司辦公地點在上海,但是每逢基金產品新發,他都會處於“空中飛人”的狀態,輾轉於北上廣深等地。他經常上午穿著短袖在氣溫30多度的南方見客戶,下午就“飛”到了要穿保暖衣的北方。

最近,楊軍任職的基金公司新發了一隻權益產品,為了完成銷售目標,他一直奔忙於南方不同的城市。

受二級市場波動的影響,權益類產品不好賣。背在身上的銷售KPI就像壓在心頭的大石頭,常常使他神經緊繃。弱市之下,產品難賣,這意味著銷售人員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楊軍的主要工作是向渠道方介紹產品的賣點,“說服”理財經理們幫忙銷售公司的產品。

從深圳到廣州的高鐵大約2小時車程,楊軍一直坐在電腦前,為接下來的客戶交流做準備。這一天,他在廣州安排了4場線下路演;趕路的間歇,還穿插了2場線上交流會。

上午跑完2家券商,他在附近的餐館簡單解決午餐,一邊吃飯,一邊電話預約第二天的路演行程,下午再趕去另外2家券商營業部。

市場不好,楊軍的銷售工作難度很大。在推銷公司新產品之前,他需要向這些代銷機構做出解釋,因為之前代銷的產品還在虧損,需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遇到脾氣不那麽好的理財經理,楊軍隻能無奈地接受苛責,仿佛對方因為自己虧了不少錢。

楊軍越來越發現,產品賣不動了。基金銷售通道像被淤泥堵塞了一樣,很多理財經理已經不願意去和客戶交流了,更不會主動推銷基金產品。之前賣的產品還虧著,他們也不敢去“惹”客戶了,怕挨罵。“聲嘶力竭”地宣講了半天,在渠道那裏沒有掀起一點波瀾。當天路演結束,楊軍的壓力更大了。渠道那邊賣不動,自己背著銷售任務,這種“夾心”的狀態讓他很痛苦。

受A股市場震蕩走勢影響,近兩年多數基金公司的淨利潤下滑,權益基金占比較高的基金公司利潤降幅更為明顯。楊軍所任職的基金公司因連續兩年利潤大幅下降,今年員工的底薪、年終獎、福利可能都要麵臨調整。

在行業遭遇寒冬,基金公司麵臨降本增效的嚴峻挑戰時,楊軍和他的同事們“心照不宣”地自覺節省差旅開銷,盡可能將出差的行程排滿,一天內見更多的客戶,安排更多場路演;盡可能選擇當天最便宜的航班出行,比如趕便宜的早班機或者晚上9點之後的廉價航班;有的同事從上海到北京出差,當日往返,隻為節省一晚住宿費。

楊軍也聽到同行調侃,說公司為了省錢,辦公室裏都不供應瓶裝水了。

正如楊軍在銷售前線感受到的那樣,行業正在身處一場凜冽的寒冬。“降薪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家已經做好心理建設了。”在楊軍看來,銷售基金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行業的高薪時代也已經成為過往。

擔心被“優化”

“95後”李倩在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電商部任職,雖然與楊軍一樣同屬於基金銷售,但李倩大多數時間是待在辦公室,負責基金產品的線上營銷。

李倩所在的電商部共有7位員工,平時主要對接和運營螞蟻財富、天天基金、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等電商平台。

李倩會在每天8點30分前趕到公司打卡,在9點前瀏覽完產品的業績和規模數據,緊接著運營電商平台,在討論區逐一回複用戶的留言。遇到產品淨值急漲急跌的情況,她要耐心地做好客戶陪伴。同時,她要密切關注電商平台上的各種活動,積極溝通跟進,尋找更多的流量支持。此外,李倩需要關注當日的市場熱點,並撰寫一些行情點評或文章。

近年來,直播成為基金公司觸達投資者的重要方式。李倩每周會出鏡一兩次,根據市場熱點來確定直播話題以及重點營銷產品,主要的打法是:什麽產品業績好就賣什麽,什麽板塊熱就賣什麽。

對於電商銷售,從某種程度來說,流量就是銷量,銷量就是業績。然而,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流量也難以帶來令人滿意的銷量。

李倩發現,“年景好的時候什麽都好,隨隨便便一個首發都能賣大幾億(份額)”;現在年景不好,一場直播幾個小時下來往往收效甚微,觀看人數和用戶增量(新增持倉的用戶數)都出現了明顯下滑。“以前舉辦理財節活動,規模增長明顯。現在一場活動忙下來,也沒帶來幾萬元申購。”李倩說。

這些變化背後核心的影響因素無他:與市場行情息息相關。過去兩年多的大熊市,進場買基金的人大部分遭遇虧損,所以用戶增量越來越少。上一輪牛市行情催生的“全民買基”熱潮退去。“這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職業。”李倩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工作。現在,她一邊要直麵業績的壓力,一邊要扛住領導的質疑,同時還要應對行業內卷帶來的焦慮。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李倩清楚地認識到,加薪已經不可能,她反而有點擔心會降薪。公司計劃將在5月或6月發放的年終獎,已經多次“預告”要打折。

前段時間,李倩所在的部門有一位同事離職,公司一直沒有新招,導致多出來的工作量落在了其他同事身上。公司雖然沒有裁員,但那份悄然間彌漫的精簡人員的氣息,讓每個人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不知道什麽時候我可能就被‘優化’掉了。”緊湊的工作間隙,李倩時不時會生出這樣的擔憂。

“部門預算被砍了”

劉文是華北地區一家基金公司的營銷策劃總監,主要負責公司的品牌推廣與營銷策略的製定。同時,他也時刻關注著市場趨勢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營銷計劃。

2023年7月,證監會發布實施《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啟動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按照“管理人—證券公司—銷售機構”路徑,分三個階段穩步降低公募行業綜合費率。

新政之下,基金管理費用下調,市場持續震蕩,以及監管日益嚴格,給劉文的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受到管理費用下調的影響,劉文所在的公司自年初以來多次召開會議,重點討論重新優化資源和降本增效。公司決定做出一些調整,包括減少在非核心業務上的開支,特別是削減了品牌宣傳方麵的預算。劉文負責的部門的年度預算“被砍了”。“管理費用的下調,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營運資金和可用於品牌推廣的預算。今年公司年度宣傳預算比去年減少了大約20%。”劉文稱,公司更多地將預算放在可量化考核的電商渠道。因此,自己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尋找更高效的宣傳方式。

在降本增效的大方針下,劉文帶領團隊增加了對數字營銷的投入,減少了昂貴的傳統廣告支出。他關注到,同行也在縮減營銷預算。最直觀的一個表現是:地鐵裏的基金廣告變少了。

去年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劉文在第三季度就已經開始調整營銷策略,減少了對大型宣傳活動的投入,轉而利用數字營銷和社交媒體增強客戶互動。

今年,在品牌宣傳費用上,劉文更要精打細算了。最近,他將以往線下舉辦的季度會議轉到了線上,並推出了一次與投資者線上互動的研討會。劉文粗略估算,線下轉線上之後,成本大概節省了50%,這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是非常可行的一種營銷模式。

為了降本增效,劉文所在的公司在重新評估和精簡人員配置。今年,該公司已經合並了一些職能重疊的崗位。這意味著,現有的員工需要承擔更多職責。

為了應對人員精簡所帶來的挑戰,劉文開始跨部門協作,與客戶服務和產品開發團隊共同開發和推廣新產品,以提高工作效率。

劉文了解到,有不少基金公司采取了精簡人員配置、“砍”預算、降薪等措施,尤其是那些利潤壓縮較大的公司,更是過上了“緊日子”。

麵對行業的不景氣,劉文也會思考:熬過熊市,國內金融業會不會再次迎來一波新的結構性擴張,從而再次回到高薪賽道?最終,他得出了不那麽樂觀的結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