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港股領漲全球:“反彈”還是“拐點已至”?

來源: 經濟觀察報 2024-05-02 00:07: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43 bytes)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7連漲!

2024年4月30日,香港恒生指數(下稱“恒指”)上漲16.12點,以17763.03點報收。這已經是該指數自4月19日回抽16044.45點後展開的連續第7天上漲,區間最大漲幅為12.38%。正是借此“7連漲”,恒指在4月份收獲了近1年多以來最大的單月升幅(7.39%),並在月K線圖上實現了“3連陽”。

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4月份全球股市表現普遍不佳,30個主要股票市場指數當中僅有8個取得正收益,此前牛市氛圍濃厚的美、日股市更是遭遇了逆轉,其中道瓊斯指數重挫5.01%、日經225指數下跌4.86%。而恒指憑借7.39%的月漲幅,不但穩居全球主要股指4月漲幅排行榜第一位,更成功站穩在年線上方。

年線,即250天均線,往往被市場視為牛熊分界線。有道是“風水輪流轉”,在全球主要股指輪番走出創新高的牛市行情後,此番真的輪到港股開始牛市表演了嗎?

港股“起風了”

其實,港股在2024年的開局並不理想,更曾在1月份因大跌超10%而“熊”冠全球。但從1月22日探底14794.16點成功後,恒指便走出了逐級反彈行情,近期更是憑借“7連漲”不但完美收複了年初下跌的“失地”,更是顯著跑贏道瓊斯指數、印度孟買SENSEX指數等全球重要股指。

曆史統計數據顯示,恒指自2018年1月衝高33484.08點受挫後至今,已經調整了6年。而從2021年開始,港股更是在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陰影之下,遭遇了長達3年的流動性困局,具體的表現就是以“跟跌不跟漲”的形式追隨美股。因此,2024年前4月恒指走勢能夠反超道瓊斯指數,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在開始於1月中下旬的本輪港股反彈中,4月16日(即中國一季度GDP數據披露日)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4月3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月中下旬到4月16日之前,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是有擔心的,因此在市場恐慌下跌後,來自保險、銀行理財的保守增量資金追求低波動與現金收益,更多是配置低估值、高股息板塊,此階段紅籌股的表現優於港股新經濟概念股。

趙憲成進一步表示,4月16日,中國公布的一季度GDP數據(增幅5.3%)大超市場預期,於是,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誌銀行在內的多家外資投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4月23日瑞銀更是將MSCI中國指數上調為超配。

“海外資金考慮到美聯儲降息的機會更低,因此轉往國內市場這個估值窪地(業績已經觸底回穩且優於預期)。這一階段,恒生科技指數漲幅強於恒生紅籌指數。”趙憲成稱。

德邦證券的薛威在4月28日的研究報告中也認為,近期港股表現亮眼,主要源於估值性價比抬升及政策支持兩大因素。薛威解釋稱,4月份以來,美股因高擁擠度而開啟調整,亞太市場中前期表現較好的日經225、韓國綜合指數也跟隨美股明顯回落。相較之下,港股在全球市場尤其是亞太市場中的性價比凸顯:即便是經曆了一波上漲後,恒指與恒生科技指數的近10年PE曆史分位數仍然隻有19.5%和15.5%,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處於最低水平。

至於政策支持方麵,薛威表示,近期中國證監會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旨在增加滬深港通投資的多元化、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從而為港股帶來政策方麵的刺激。

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優化基金互認安排、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等。從政策影響來看,市場普遍預期上述措施將對港股流動性產生重大利好。

“此次港股反彈的邏輯有兩個:一是近期政策方麵利好提升了市場預期,二是南向資金(即港股通)的持續流入帶來了流動性好轉。”知名私募機構時代伯樂的基金經理蔣龍對記者表示,南向資金中不排除有大量國有控股資金。

資金南下“抄底”

在此次港股走強前,或已有資金提前南下布局。

根據華西證券的統計,2024年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對港股的配置比例為9.33%,相比2023年四季度提升了0.62個百分點。記者留意到,這些提高港股配置比例的基金,有不少是通過減持美股而加大對港股的布局,如嘉實全球互聯網股票(000988)、匯添富全球醫療混合(004877)等;更有一部分基金,出現了將港股配置比例提升至100%的行為,如國聯滬港深大消費主題(005142)、浙商滬港深混合(007368)等。上述布局港股的基金,均在4月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南向資金方麵,今年以來也呈現持續買入的局麵。據記者的統計,今年前4個月,南向資金每個月的淨買額分別約為226.67億元、245.26億元、859.49億元、803.60億元。對此,蔣龍表示,南向的資金流入更多起到的是提振作用,即通過提高流動性進一步活躍港股市場,吸引更多國際資金來港,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趙憲成看來,今年資金南下抄底港股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4月中旬之前,盡管一季度港股表現不佳,但依然獲得了超過1200億元的資金流入,“初步判斷是險資、理財子公司等增量資金加倉的結果”。

第二個階段則是4月中旬之後,資金南下抄底港股成為高低切換的操作。A股在此前2個多月的時間裏已經進行了多個熱點的切換(依次是小盤微盤、新能源、高股息、周期品等),而伴隨著一季報的發布,煤炭、交運等部分行業的業績不達預期,資金選擇了加倉基本麵有明顯改善的港股科技板塊,這階段內外資的看法趨同,因此港股當中互聯網等新經濟的股票表現更強。

關於近期港股大漲以及資金流入行為,一個普遍的猜測是,美國一季度數據引發的滯脹擔憂,從而驅使國際資金從前期漲幅較大、估值較高的美股、日股市場流向港股。事實上,這樣的情景此前已經發生過數次,比如2022年底至2023年初,港股便曾因此走出了一波強於美股的大漲行情。

對此,廣發證券的劉晨明團隊於4月29日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從結構偏好和南向資金行為推測,過去一周可能有一定量的外資流向港股市場,但目前不好確認是交易型還是趨勢型投資者。

拐點已至?

此前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恒指亦曾出現過一輪背景和此次十分相似的強於道瓊斯指數的上漲行情,但這種強勢僅僅持續了3個月便即告終。那麽,本輪港股行情會否亦如上次一樣隻是“反彈”呢?

國聯滬港深大消費主題在一季度全麵加倉港股後,其基金經理陳荔在一季報中表示,“香港作為離岸市場,對海外流動性更為敏感,美債利率邊際變化對港股市場影響會更為明顯,因此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海外市場利率的邊際變化。總體上看,我們對今年的港股市場謹慎樂觀”。

將港股走向“定錨”於美債利率,這是當前市場上最為普遍的操作,但劉晨明卻並不這樣認為。他在研報中指出,拉長區間看,恒生指數與美債利率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比如以簡單的相關係數來看,2019年至2020年恒生指數和美債利率相關係數高達+0.83,彼時市場交易的是全球經濟複蘇;但2021年至2023年恒生指數和美債利率相關係數為-0.90,交易邏輯完全轉向通脹和加息。因此單純以美債利率來判斷港股的流動性和走勢可能會產生較大問題。

他同時表示,由於港股市場中占比較高的互聯網、大金融等板塊與內地宏觀經濟景氣度高度相關,因此港股的基本麵運行與內地經濟景氣度(以中長期貸款增速衡量)是一致的。過去3年港股市場表現慘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景氣度跟隨內地的階段性回落,但同時利率水平綁定了美元資產,從而引發了“戴維斯雙殺”。

因此,劉晨明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麵預期回暖和美國滯脹風險的升溫是本輪港股反彈的主因,但目前來看兩者可能都仍處於預期交易階段,“後續行情的高度還取決於節後實際開工和企業盈利的修複情況”。

対於港股市場的後續走勢,趙憲成則明顯比較樂觀。

“我們看好港股的長期前景。”他對記者表示,在港股市值裏麵占比最大的互聯網板塊已經下跌了3年,即使以增速大約10%的業績表現來看,這樣的估值也已經是嚴重折價的,原因是市場對中美競爭的擔心。但實際上這幾年中美競爭格局正在趨於緩和,而互聯網龍頭公司都愈發注重自身利潤的改善與回購。

“從騰訊宣布今年加大回購力度、阿裏巴巴將減少主業虧損並聚焦主業、拚多多和美團加快新業務減虧、快手盈利能力快速改善,到抖音集團加大利潤率的KPI考核,在如此背景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港股科技板塊12至15倍PE的估值底部區間。”趙憲成如是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