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吹合肥模式了,盲目跟風就是一場豪賭

合肥模式不是隨機擲骰子一樣的賭博,那些盲目跟風上牌桌、什麽項目熱就投什麽、脫離地方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賭博。

撰文丨熊誌

在區域經濟領域,提到黑馬逆襲,合肥是繞不開的一個。

短短數十年內,合肥一路狂奔,從“縣城”成長為GDP萬億城市,在逆襲翻身的過程中,押寶京東方、投注長鑫片存儲、接盤蔚來汽車,一筆筆冒險的神操作,為它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收益,還做大做強了產業鏈。

經濟上的成功,讓合肥模式火爆全國,並深刻地改造著地方的招商引資模式,政府下場搞股權投資蔚然成風。一篇名為《蘇北官員在深圳,想投出下一個合肥》的文章寫道:江蘇省北部某地級市派駐外地的招商人員,“越來越像一名風險投資人了”。

作為大眾口中的“最牛風投城市”,合肥的進擊之路,確實堪稱草根逆襲的樣本,但將它的成功簡單歸結為一場豪賭,帶來了太多腦補式想象和誤解。

正因如此,在抄合肥模式作業成為政圈新現象時,一些地方也許沒有意識到:東施效顰地跟風模仿,是在將自己推向冒險的邊緣。

01

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人口來看,合肥近些年的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六普到七普十年間,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長了近200萬。而近兩年,在“最牛風投城市”光環加持下,合肥更是展現出強大虹吸力,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其中,2023年新增人口達到21.9萬,增量在重點城市中位居第一。

經濟方麵,一度有著“全國最大縣城”之稱的合肥,2000年到2022年,GDP總量從325億元猛增到1.2萬億元,增長近37倍,在全國的排名從80名左右躍升到二十強上下。

如今的合肥,早已不隻是傳統意義上的“家電之都”,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芯片等領域都已形成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在合肥工業中的比重已超過50%。

對經濟崛起起到關鍵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幾家代表性企業,從引進到落地,再到帶動上下遊企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讓合肥的發展有了“賭城”一樣的傳奇色彩。

以京東方為例,2008年合肥不惜暫緩地鐵建設,拿出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豪賭”液晶麵板產業,引入了當時市值下跌、虧損不斷的京東方,建設了國內首條液晶麵板6代線。如今的京東方已經成為千億營收巨頭,成為合肥的明星企業。

京東方落地之後,還有兩個同樣被人熟知的故事:

2016年,合肥產投與兆易創新合作啟動總投資1500億元的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製造項目,為國家在該領域打開全新局麵。

2020年,合肥建投聯手三級國資平台籌資70億元,幫助蔚來走出“至暗時刻”,隨著比亞迪、大眾等龍頭及配套企業先後進駐,一座“新能源汽車之都”正在崛起。

至此,一條城市“投行化”的招商引資新路,也就是合肥模式呼之欲出。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成立產業投資基金,以“投”代“引”,用直接的股權投資吸引明星企業和項目落戶,最後帶動產業升級。

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無外乎是給錢、給地、給補貼,用各種稅收優惠來吸引企業。合肥模式的介入更深,通過國資平台進行股權投資,用資本招商,和企業有了更深的綁定。

當然,政府信用背書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方便。

經濟上的成功,讓合肥模式被奉為圭臬,一時間各地主政者紛紛前往考察學習,學習合肥成為現象級風潮。去年年中有媒體提到一個數據,“平均算下來,到合肥考察團每個月有50個”,其中不乏一線城市的考察隊伍。

與此同時,股權投資帶動產業升級的合肥模式,也在各地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城市,委派招商人員全國找項目,試圖複製合肥模式的奇跡。

02

不靠海、不沿邊的合肥,能夠在長三角強大的虹吸效應之下快速崛起,甚至坐上人口增長冠軍的寶座,成為各大城市對標學習的對象,其招商引資模式上的創新,無疑功不可沒。

投資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等冒險操作,體現了合肥這座城市開放、創新的一麵。敢賭當然是有風險的,它需要城市主政者有超強的魄力,以及抓住產業風口的眼光。

但讓人擔心的是,這兩年在有關合肥逆襲的討論中,複雜的城市產業升級之路,被提煉成一種劇情簡單的爽文故事,合肥模式的成功,也被簡單化為一場風投的勝利豪賭。

這種神話合肥模式的極簡主義敘事,製造了一種小城逆襲的戲劇快感,但同樣遮蔽了很多不應該被忽視的細節。

招商引資從來都不是一場賭博。事實上,任何龍頭企業、明星項目的落地,都是經過綜合權衡的結果。在成功投資引進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等企業的背後,合肥的產業升級,實際上經過了漫長的鋪墊過程。

以京東方為例,遭遇持續虧損的危機之後,京東方曾和上海、深圳尋求合作,但談判破裂,最終能夠成功落地合肥,有兩個大前提:

第一,合肥剛剛提出工業立市不久,工業投資比重不斷加大,積累了一定的工業化經驗,尤其是家電產業異常發達。

第二,作為“家電之都”,合肥“四大件”(空調、彩電、洗衣機和冰箱)的產量,曾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家電產業的不斷發展,產生了對液晶顯示屏的海量需求。合肥引進京東方,其實是為了提升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解決家電產業的配套需求。

引進蔚來汽車,也不是一場無心插柳的冒險。在地方政府化身白衣騎士,挽救“2019年最慘的男人”李斌之前,合肥已經有了一定的汽車產業基礎,而蔚來汽車和合肥龍頭車企江淮汽車,之前已經代工合作了三年。

芯片、集成電路領域的投資,也並非因為這些產業太熱了,而是合肥在家電、電腦、顯示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芯片的需求量不斷提升,芯片又麵臨著卡脖子的難題。“缺芯”之痛下,地方才下場,通過股權投資引導產業集聚。

不難看出,合肥的這幾個招商引資的經典案例,根本不是隨機擲骰子一樣的賭博,也根本不是大膽放手一搏就能贏得一切。

在資本招商的過程中,對企業和項目的篩選,基本都是服務於現有產業的配套需求,從產業鏈的下遊向上遊一路延伸補鏈,缺什麽,就投什麽。最終能夠四兩撥千金,不是運氣,更不是偶然。

03

出生平庸的草根,一路打怪升級,最終鹹魚翻身,迎娶白富美,這樣的勵誌故事,總是讓人沉迷難以自拔。隻不過這一次故事的主角,從某個人變成了一座城市。

合肥的崛起,合肥模式的成功,當然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但任何一座城市的產業升級,往往是艱難而又漫長過程。

用“賭城”或者“最牛風投城市”之類標簽,去化繁為簡,是一種浮於表麵的觀察;對一些關鍵細節的遮蔽,很容易產生幸存者偏差。

一個紮心事實是,在成功投資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等企業之外,合肥的風投史不乏失敗的慘痛案例,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投一個準,一投就成功”。

比如在引進京東方的那幾年,合肥引進江蘇船企熔盛重工集團,甚至花了12億元改造河道。但隨之而來的是航運市場萎縮,熔盛重工深陷債務危機暴雷,明星企業成了“老賴”。

類似案例不止一個。2013年,合肥宣布與北大未名集團合作,投資200億共同在合肥建設醫藥產業園。雙方合作同樣隨著未名集團的破產重組,變成了一地雞毛。

有前期的工業基礎,才有後期的項目落地;有鋌而走險的成功,也有投資失敗的爛尾,這才是合肥模式的完整敘事。

遺憾的是,合肥的成功,現在被包裝成了一個誘人的風投之城故事,大家隻看到了牌桌上的合肥,孤注一擲地賭來了一個又一個明星企業,卻沒有看到冒險投資背後,也有一個個拿不上台麵的沉痛教訓。

其實換個角度看,股權投資、資本招商模式,幫助合肥實現了產業升級,但合肥模式隻是一環,合肥的崛起,同樣是多維度因素疊加的結果。

比如,當年果斷引進中科大,奠定了合肥產業升級的智力基礎;比如,確立工業立市戰略,為合肥錨定了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

再比如,合肥不懼產業要素被虹吸的風險,主動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從產業配套做起;還有,推動強省會戰略,拆分巢湖,做大合肥,提升省會城市經濟首位度……

合肥模式爆火之後,各地紛紛設立產業引導基金,一片熱火朝天。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國各地政府引導基金共有283支,總管理規模近3.9萬億人民幣。

現在很多地方跟風上牌桌,滿世界找項目,希望像合肥那樣,通過風投來為城市招商引資尋找解藥,甚至脫離地方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什麽項目熱就投資什麽,這才是真正的賭博。

在地方資本招商的焦慮下,一些“牛鬼蛇神”的企業也粉墨登場,拿著一份份華而不實的PPT來講故事圈錢,忽悠地方政府投資,給招商引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城市發展不是比誰的膽子大,比誰更有賭性,更敢冒險。成都投資錘子,南京投資拜騰汽車,南通投資青年汽車……失敗案例實在太多了。

所以,是時候重新看待合肥模式了。

地方政府紛紛下場,以產投平台為紐帶,深度介入企業經營,是否會影響市場競爭公平?在篩選優質企業時,是否具備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配套環境?再者,就算拉來了重點企業,這些城市是否會像合肥一樣,見好就收,及時退出股權,交給市場化平台去運作呢?

如果這些疑問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那麽對遍地開花的合肥模式,我們還是要多一些警惕和擔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