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的平安、萬科:不小的雷,天大的事

來源: 聞道HearWay 2024-04-13 00:34: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49 bytes)

平安爆雷,加碼地產後遺症

平安信托,以一種不太光彩的方式出圈了。

4月10日,平安信托公告宣布“福寧615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延期。信息顯示,該信托計劃成立於2021年9月29日,存續期為30個月,募集資金7.72億元。

在投向上,該信托以股權形式投資廈門市榮璐置業有限公司70%股權,間接投資廈門聯正悅投資有限公司名下的“臻華府”項目。

按照約定,2024年3月29日為該信托到期日。但截至平安信托發出公告,“臻華府”項目累計隻售出房源218套(住宅21套,商業7套),收到銷售款5.23億元。顯然,這無法“償還”用戶的初始投資。

很快,投資人以“爆雷”“血本無歸”“騙子平安”等字眼,將平安信托推上熱搜。至今,該話題依然在持續發酵。

投資人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信托不是保本產品,投資人都要自擔風險,稍有不慎便會血本無歸。

但我們也需客觀分析這場“爆雷”。首先,這源於地產行業不景氣,任誰都可能中招,平安信托也難幸免。其次,該信托計劃目前隻是延期,並非百分百血本無歸,端看平安信托的下一步動作。第三,我們尤其需要注意信托發行者的實力,這決定了後續有無能力幫助投資人減虧、甚至是將資金完璧歸趙.......

數據顯示,2023年平安信托營業收入145億元,行業排名第一;淨利潤42億元,行業排名第二;淨資產700多億元;行業排名第一。再加上平安信托背後的整個平安集團,這個背書已然足夠強大。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投資人穩了。恰恰相反,市場與投資者的擔心也在於“福寧615號”這根導火索,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

在國內,大多數信托計劃底層資產都與房地產息息相關。作為國內營收體量最大、淨資產最多的信托公司,平安信托一路走來,更是如此。

2010年9月3日,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和《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兩個辦法允許保險資金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不動產,這為平安進軍房地產大開方便之門。

險資投資不動產後名正言順後,平安隨後設立了平安不動產。

幾個維度可以感受平安在房地產領域的野蠻狂奔:

一是,數年後平安不動產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至4000億元。

二是,伴隨近10年房地產狂飆,平安開始不斷參股房地產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平安一度是碧桂園、融創、旭輝、華夏幸福等房企的第二大股東,並對金地、保利、華潤、綠城等房企持有不小的股份。

三是,2019至2021年,平安不動產逆周期加杠杆,為後續風險埋下隱患。

不得不說,經過這幾步後,平安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水下房地產巨鱷。

但如今,潮水退去,峰回路轉。那些搭乘房地產紅利的企業,也要為自己當年的果勇行為買單了。踩雷臻華府的平安信托,隻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萬科鬱亮,卷入金融風波

比平安先一步登上熱搜的明星企業是萬科。同樣,它也極不光彩。

4月1日,萬科煙台合作股東以一篇《關於鬱亮操控萬科謀取私利有關情況的反映》文章,將整個地產圈為之震顫。文章指出:

“由於合作關係,我們看到了鬱亮團夥利用萬科挪用資金、發放高利貸、偷稅漏稅、洗錢等違法經營問題。長久以來,這些禍害國家、禍害企業的蛀蟲肆無忌憚,不收斂、不收手,把萬科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貪婪的啃噬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成果,馬上就要把萬科這個優質的房企拖垮,保護萬科品牌刻不容緩,肅清蛀蟲迫在眉睫!”

“萬科當前的債務危機並不是偶然事件,是以鬱亮為首的高管人員利用萬科偷稅漏稅、中飽私囊,甚至轉移國家資產後的必然結果!”

或許是某種預判,一個月前,惠譽、標普、穆迪三大評級機構下調了萬科評級。

對於這篇極具煽動、甚至帶有強烈“人身攻擊”的文章,萬科罕見的隻是給予了“相信法律會給出公正的判斷.......並以此維權”。這種極為低調、不痛不癢的回應,讓人困惑。

但沒想到,這又招來了煙台合作方的一頓更猛烈的痛斥:

“我們整篇文章都有事實依據,每一個觀點都是親身經曆。內容有根據、數字有出處、判斷有邏輯.......歡迎你自證清白!”

“北京萬鵬、紅色崛起是你精心包裝的影子銀行,從事了與房地產開發毫無關係的業務,主要是經營人民幣,說白了就是發放高利貸.......紅色崛起隻有5000萬元的注冊資本金,為什麽能給金牛公司發放11億元高利貸?全國設立3000餘家所謂投資公司,萬科要投資需要幾千家公司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4月10日,濟南萬科總經理肖勁被山東警方帶走調查的消息再度轟動行業。

一係列事件,讓資本市場本就慘淡的萬科股價再度劇烈下挫。

在投資者心中,萬科異常高大神聖的形象,也開始顛覆,甚至崩潰。

此前,我們曾在《恒大倒了,碧桂園爆了,而萬科早已勘破生死》中指出,萬科曾是中國房企中危機意識與應變能力最快、最強的房企之一。

2018年,鬱亮請來了祝九勝,將總裁兼CEO的職位交到了他的手上。

祝九勝掌舵後,萬科全方位落地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經營戰略:控製拿地規模、不追求銷售額,並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回款率、保障現金流上。2018年上半年,萬科回款率一度達到了90%以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最早喊出“生鐵時代”的萬科,也是最早有意弱化並規避“地產與金融”關聯風險的那一個。

此後幾年,在開發主業與物業服務外,萬科開始尋求長租公寓第三業務破局,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眾逾期、爆雷的房地產行業中,萬科是為數不多的那股清流。

但在煙台合作方投訴中,挪用資金、發放高利貸、洗錢等問題還是被重點指出。尤其是“3000家投資公司、發放高利貸”的指控,更是讓行業為之嘩然。

盡管,當下還無法確定煙台合作方指控是否屬實,但無疑它已將萬科暴曬在陽光下。

金融地產,巨大的黑幕

平安信托踩雷房地產,鬱亮卷入超級金融風波。兩家明星企業,將“地產+金融”的巨大灰色地帶充分暴露。

盡管平安信托延期的7.72億元,與其動輒百億營收相比,隻是九牛一毛。但它對每對每個投資人來說,卻是晴天霹靂。聯係到此前,網傳平安銀行37個信托產品暴雷,愈發讓投資人毛骨悚然。

不單是平安,從行業來看,2021年-2023年也是房地產信托產品違約高發期。2021年房地產信托全年違約規模達到917億元,2022這一數據約為930億元,2023年這一數字降為486億元。

當然平安也在做出改變,隻是有些滯後。2022年後,平安投資開始加速去房地產化。這一年,平安減持了碧桂園、金茂,清倉了旭輝。2023年,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在有興趣的投資領域上,提到了長租公寓、物業等不動產,但隻字未提及住宅投資。

整個平安投資的戰略轉向,也印證在了平安信托身上。

如上圖所示,近年平安信托涉房比例在不斷下滑。2022年,平安信托的自營資產中房地產投資額為36億元,占比10.5%。而表外信托資產中的房地產金融投資則為255億元,這一數字較上年大幅減少了432億元,占比也從2021年的14.9%驟降至2022年的4.6%。

但正如一位行業人士所言,“放眼行業,信托涉房資金規模在不斷下降,但後期其爆雷風險也在逐漸疊加,這也是出清的代價。”“未來1-3年將是集中風險釋放期,投資人要尤為小心。”

此前,憑借資金之利不斷收割房企的金融機構,如今也要源源不斷的吐出、反哺它們的地產業務了。

諸如平安信托爆雷、萬科中招,或隻是“金融與地產”巨大黑幕的冰山一角。對於平安與萬科兩家明星企業,這隻能算不小的雷,但對於投資人以及整個行業而言,卻是天大的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