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破滅後最先興起的行業是什麽?

來源: 二手車小胖說 2024-04-05 00:18: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609 bytes)

原來宇宙低價的盡頭

不是浪潮中的狂歡

而是浪潮之下的閑魚

2023年11月13日,阿裏巴巴收盤股價81美元,而這個數字在在2014年的上市之初,是91。近十載歲月過去,財神爺(蔡崇信)急流勇退,風清揚(馬雲)孤懸海外,逍遙子(張勇)不再逍遙,次日中國所有財經媒體給這次雙十一取了統一標題:史上最慘雙11

而在在一切的另一麵,阿裏的另一項業務卻爆發出詭異到絢爛的生機,那些第一次在閑魚過雙十一的年輕人,有了意外驚喜。原來宇宙低價的盡頭,不是浪潮中的狂歡,而是浪潮之下的閑魚。

比電商大戰更便宜的,是囤貨人的甩貨;比品牌打折更便宜的,是買完新機後甩賣的閑置手機。曾蹲守直播間秒殺預售的人們,在閑魚再次相逢。那些曾被爭搶的商品,悄悄改了郵寄地址。

前些日子,閑魚公布數據,日均GMV已突破10億,過去一年超1億人在閑魚掛出閑置寶貝,每天都有400萬件閑置物品在閑魚上發布。

而在三十年的前的大洋彼岸,男人們在銀座揮舞著日元大鈔縱情歌舞,各位渡邊太太們,則在巴黎,倫敦街頭肆意掃貨。直到大夢醒來,丈夫們早早歸家,妻子開始整理那些幾年前購買還未拆封的各類奢侈箱包,然後走進那個奇怪名字的商店——大黑屋。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如果說泡沫破裂後的房價跌掉九成會讓人失去失望,那麽在泡沫破裂時,有沒有逆勢興起的行業的呢?

而當消費主義退潮,第一個後浪也由此而來,大家好,我是老蕭。今天我們來看看,日本泡沫破滅後最先興起的行業——日本中古店。

起源

中古,來源於日文ちゅうこ,直譯為二手。

在東亞的儒家文化圈裏,這不是啥好詞,因為這詞總是伴隨崽賣爺田心不疼的敗家和家道中落變賣家產的意思。但是,如果你在今天的惠比壽六本木等街頭遊覽,你會發現不少的貴婦名媛們優雅從容走進各類二手商店,或變賣閑置或挑選商品。其中甚至不乏藝人明星。無他,因為如今的日本,中古一詞,除了消費習慣,還關乎文化,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

日本作為島國,從古至今都不安穩,直到飛鳥時代,遣唐使帶回了先進生產技術才促進了日本曆史上第一次人口的爆發式增長。但是人雖然多了,田還是就那麽點,有數的耕地還得留一部分上繳貴族,供養和尚。如此一來,老百姓對於日常吃的用的更是不敢浪費了。

所以日本古語中有一句話叫:勿體ない,直譯為:“太可惜了”。其出自日本佛教用語,用來表達對世間萬物失去原本樣貌的惋惜。但和尚們說惋惜那大抵真就是說一下,看過《日本史上第一豪門》那一期的朋友應該有印象。飛鳥時代的日本僧侶過的比貴族都體麵,勿體ない也就是跟老百姓說說,自己吃穿用度主打就是一個だんしゃり(斷舍離)。時間久了,老百姓也反應過來了。合著你們這幫禿驢騙我們節衣縮食,自己在那兒可勁霍霍是吧。老子不幹了!

眼看老百姓不交租了,和尚們趕緊出來普度眾生。大意是:勿體ない肯定是沒錯的。事物總會磨損折舊。但是因為東西用舊了就丟掉,這可是犯了嗔心要下地獄的。但是斷舍離也是沒錯啊,總守著對自己沒用的東西不撒手那可就犯了貪念了,也是要下地獄的。什麽?你說這前後矛盾?這怎麽矛盾呢?

一期一會嘛,這件東西對你來說是舊的,但對別人來說卻是全新的。所以啊,信徒們,如果你東西用久了,不是直接丟棄,而是應該轉售給他們。這樣一來,你收錢,他得物。咱雙贏。至於廟裏啥情況,別問,天上的情況太複雜,和你們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散會吧

就這樣,沒用的東西能賣錢的觀念在日本人心裏就此發了芽,等到了江戶時代,這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精確垂直到各個領域,比如專門的屑の屋,就是專門回收爐灰木屑,進而壓成炭塊再賣錢,還有專門收集碎布頭重新織成新布料的刺子繡等等。

而等到戰後,日本政府還沒等到變賣家產還債呢,美蘇爭霸開始,兩大哥是物理上紋絲不動,嘴巴上片刻不停,行為上此起彼伏,千言萬語一句話:以德服人,怎麽服,誰家小弟多,誰德行大。至於小弟怎麽來呢?那還用說:撒幣啊。

在這麽股浪潮下,日本迎來了60年代崛起,70年代狂飆,80年代癲狂,地價飆升,股票連漲。別問明天會怎樣?明天隻會更好!疊加貸款公司的大量興起,以及鋪滿街頭的自助貸款機,隻要你想,都可以實現瞬間的財富自由。

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將人類社會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彼時的日本,正式進入1億中流社會,一二層需求政府保障,頂層需求始終專屬精英,因此大部分人群都卡在第三四層中間。在這個收入,職業都拉不開差距的年代,如何在社交中標榜自我,從而獲得更多的認同感,版本答案呼之欲出:奢侈品。

畢竟物以價貴,人以財分。

數據顯示,80年代中期,日本奢侈品市場規模達到978億美元,占據了全球68%的市場份額。其中日本女性熱衷於買LV,民間流傳著“日本每三個女孩中就有一個擁有LV”的說法。

就這樣,日本人在香榭麗舍一擲千金,在時光廣場觥籌交錯。透過酒杯裏搖晃的琥珀色,歐洲傳統貴族們眼睜睜看著日本人掃光了邦德街的奢侈品,拍回了梵高的《向日葵》,拿下了洛克菲勒中心。

直到90年代,三重野康將社會從迷夢中喚醒,讓那些重重甩在水泥地上的身軀在劇痛的同時不得不麵對一個糾纏一生的問題:我的資產中,到底有多少是財富,多少是債務?

收入的縮減疊加資產的貶值,讓許多家庭用以彰顯自我的奢侈品在一瞬間成了隻能占據空間的雜物。因為奢侈品的本質是階層賦能,如果階層掉落,那麽他們隻是工藝精美的提包皮帶,單純的戴上這些從來無法讓你完成階層跨越。畢竟有錢人提個編織袋都會讓人懷疑是香奈兒的新品,窮人用限量版的球杆打高爾夫看著都像是80的大錘。

重壓之下,人們才回想起曾經的理念:沒用的東西能賣錢。

於是上至貴婦名媛、下至主婦學生。都紛紛將自己的奢侈品出售、轉賣用以補貼家用。而這些東西,絕大部分都成色嶄新,有些甚至根本沒來的及開封。久而久之,回收二手奢侈品變成了一種行業。

發展

正如前麵所說,進入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下滑導致民眾收入大幅降低,日本人紛紛出售自己的奢侈品以補貼家用,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市場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起來。

二手奢侈品交易的火熱也帶來了門店數量的迅速增長,這些店鋪大多采用“獨家買斷式銷售”,也就是商家收購二手奢侈品,然後對其進行清潔、保養和翻新,使商品重獲新生後進行二次銷售。

其盈利模式很簡單,基本就是從散戶手裏回收那些在市場流通認知度高的奢侈品,通過鑒定師根據品級定價後進行二次出售,賺取差價。

有關品級這裏做個簡單介紹。通常二奢店會將所回收的奢侈品分為:S級/A級/B級/C級。

其中全新或沒有使用痕跡隻是剪了吊牌算是S級,有少許使用痕跡的評為A級,有較明顯使用痕跡和磨損等瑕疵的評為B級,有很明顯使用痕跡和磨損等瑕疵的評為C級。

一開始,不同中古店鋪有不同的經營範圍。有的專營衣帽鞋包,有的專營珠寶腕表。但現在行業比較成熟,在某一領域細分化很常見,但沒有硬性規定做二奢必須要有哪些產品業務。

因此除了我們熟悉的服飾箱包,珠寶手表,如今中古店還有酒類、票券之類的商品流通,比如飛機票、火車票、銀行發行的“代金券”、經典年份的紅酒威士忌等商品。

而這一類實體奢侈品中古店代表有大黑屋、Brand Off、Komehyo、Ragtag、FavoriteStone、龜吉等。

在這些店裏,購買者可以買到低於市價的,原主人不曾使用過的奢侈品,甚至是能買到部分當年的孤版絕版。這便決定了部分商品具有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於是,在經曆了幾年的發展後,很多奢侈品中古店便衍生了新的業務模式。

其一是通過典當奢侈品進行抵押貸款。這個模式為抵押二奢,放貸款收利息。等顧客資金周轉過來,還清利息和本金,贖回自己的抵押物就行。類似於傳統的典當行。

而另一種則是舉行二奢拍賣會。麵對某些絕版的奢侈品,公開拍賣價高者得,收益最大化。但這是相對比較封閉的市場形式,有資格進場的必須有“古物商證”。

目前很多中國的二手奢侈品商家都是從日本拍賣行進貨,然後再將貨品賣給消費者。

近年來伴隨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市場被盤活做大,日本二手奢侈品線上拍賣開始興起,Aucnet、Eco Ring、JBA、monobank等日本的線上二手奢侈品拍賣會成為大眾趨之若鶩的時尚“新秀”。

如今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市場目前發展得已經相當成熟:形成實體二手奢侈品店、線下自由市場以及二手電商三足鼎立的局麵。很多人日本人逛二手奢侈品店已不再是囊中羞澀,想要裝那啥的消費主義陷阱,而是單純的想要淘寶。

但是,如果你覺得日本中古隻玩二奢的話,那格局就小了。作為斷舍離文化的興起國度,電器碗筷、家具被服、書籍文創,一切仍具備價值的商品皆可中古。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二手商品的天然屬性外,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垃圾分類製度。在日本,比如冰箱,洗衣機,電視這類物品如果要丟棄,是不能直接丟到路旁。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屬於大型垃圾,必須要通過正規的回收流程,叫人員上門回收,並且付費。別誤會啊,這個上門回收,是你給他錢,作為大型垃圾處理的費用。而不是他給你錢。

所以, 每到畢業季,或者求職季。東京很多論壇都會出現大量的二手商品免費送的情況。要求就一個:東西不要錢你拿走,但你得自提。

在這個製度下,一些成色偏好,介於白送會心疼,不丟又占地方的物品自然就流向了各類中古店。這裏舉個栗子:トレジャーファクトリー和2ND STREET。作為比較知名的綜合二手商城,被譽為留學生之友。而我個人很喜歡逛的則是HARD OFF。這是日本的一家連鎖二手商店。從二手家電到二手玩具應有盡有。

孤版的瓷器,遊戲王的卡牌,經典的老式錄音機,少見且保存完好的黑膠唱片,隻要你願意,你可以在這裏麵邂逅一切你意想不到的好東西。至於價格,一看市場稀缺,而看情懷價值。比如有部分錄音碟隻要幾百日元,又比如遊戲王的孤版卡牌可能又去到幾萬日元,至於值不值,答案在個人心中。

衍生

還記得在去年的忘年會上,小凡曾和我聊起他來日本後最大的一個轉變就是對二手事物的接受。在他的觀念裏,自己尚屬小康之家,犯不上去折騰別人用過的東西。

但這孩子偶然在下北澤的中古店裏淘到了一把James Tyler吉他。那是一把13年的沸水係列,目前該係列基本屬於絕版狀態。並且賣家留下一張卡片,上麵寫到:請善待它,讓它再次響起。他說:我永遠忘不了那種喜悅,那種年少不可得之物居然會穿越時光保存完好的出現在眼前,哥哥們,這可是圓夢呐。

從那時起,這哥們開始沉迷於各種古著店,二手的書,二手的CD,二手的遊戲卡,二手的相機。如果你囊中羞澀,沒問題,咱找個湊合能用的。如果你就是要圓夢,沒問題,請相信日本人的使用習慣,大部分東西都能找到S級品相的產品。

而這些東西有的來自中古店家,有的則是來自東京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場。

有關跳蚤市場,中文沒有直譯的詞語,我私人翻譯為:二手集市吧。這裏主打的就一個字:便宜。

500日元的衣服,1000日元的鞋子,5000日元的高爾夫球杆,在這裏逛著逛著會有一種恍惚,遍地都是原價隻要十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的東西,看啥你都覺得自己像是在撿便宜。而東京跳蚤市場大多集中在郊區或者一些靜謐的街道,但畢竟都這個價格了,而且這裏幾乎都是個人賣家,所以東西的新舊程度自然不像店裏那樣有專業養護或者保養得當。主打一個隨緣,賣家報個價,有緣就拿走,不行就放著,沒那麽講究。

但這就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因為是個人賣家,流程不健全是必然的。也就是中文互聯網前兩年怒斥的死人衣服,日本破爛的由來。這玩意,怎麽說呢,好比你去潘家園淘東西,淘到好的了,人家不會找你分利,淘到差的了,得自認打眼。

而中古店除了涉及頂級的二奢和主打廉價跳蚤市場外,還有一個重要流派,就是各種古著店了。

古著一詞來源於日本流行文化,字麵意思是指古早的舊衣服。但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指的是那些具有曾經時尚風格的衣服。正所謂時尚是個圈,潮流風向可能會變,但審美日益趨同的。可能幾十年前的流行的元素,在今天再度爆紅,這兩年各地不是都號稱:文藝複興嘛。

目前東京古著店基本集中在高圓寺,下北澤,吉祥寺等地,同時這些地方也是著名東京文青聚集地。

無他,文青有三寶:歲月,青春,永遠不老。既然這樣,穿一件當年的孤品衣服,彈一首曾經的時光小調,這不,晚風配酒,越喝越有。而這裏最出名的古著愛好者,應該算是菅田將暉,作為日本時尚雜誌的常駐嘉賓,有關他的日常穿搭,一直被各路媒體深挖,但挖到最後大家會發現,人家那東西很多是真找不著同款,為啥。都是古著店淘來的,那玩意都不生產了,很多甚至都是孤版,絕版,斷碼。想複刻都沒地兒去。

如今的日本古著店已然形成了獨立於中古文化之外的亞文化。

並逐漸形成了兩個流派,一種是廣泛出現於東京街頭巷尾的連鎖店,這裏店鋪目的明確,商業為主。基本上就是收購,處理,二次銷售標準化流程。

而另一類則是集中在下北澤神樂阪等文藝之地,這一類店鋪通常獨立且規模不大,裏麵的古著風格各異,店主主打一個隨緣。

以老楊經常逛的一家店為例,那哥們長得和山田孝之得有九分像。老楊作為常年下午1點起床的選手,在出門吃飯時,經常那家店還沒開門。有時候等到5點出門喝下午茶,店主一副宿醉未醒的姿態披著長發打開店門,然後在門口抽煙發呆,不一會兒,裏麵開始喧鬧起來,一幫朋友開始抽煙喝酒吃火鍋。咋看都不像正經生意人做的店。

你要進店逛,除了開始兩句典型的日式寒暄服務外,剩下主打一個愛誰誰,店裏東西從便宜的幾千日元,到最貴甚至有十來萬日元。在這一類店裏,情懷永遠優先於價格的。

最後推薦一部短劇《東京古著日和》。這是一部由日本著名流行生活雜誌《pen》所推出的偽紀錄短劇,堪稱時尚版《孤獨的美食家》。如果你對古著文化感興趣,不妨一看。

尾聲

如果以日本泡沫危機為模板,低消費催生低欲望,人們收起浮躁,努力還債,直到今日樓市,股市,薪資均創信號高。

如果以美國大蕭條為模板,那些走出蕭條人們,見過起伏,踩過跌宕,大批實幹創業者誕生,蕭條是黃金的起點。曆史貌似回環,但也僅供參考。

當大多數人看到的是洶湧的潮水退去,

殊不知,

後浪正在蓄勢待發

而泡沫破滅的後浪還有很多,

咱們下期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