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首富,眼見5700億沒了

來源: 21世紀商業評論 2024-03-30 00:57: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119 bytes)

記者|韓璐

編輯|陳曉平

溫州首富李革,最近有點煩。

3月下旬,其治下的藥明生物發布年報,2023營收170.3億元,淨利34億元,同比下滑23.1%。

過去五年,藥明生物的營收、利潤,年均增速多在30%以上,去年走勢逆轉了。

更糟的是,李革實控的藥明係,因涉及海外政策風險,遠景預期滿是不確定性。

截至28日,藥明生物市值約610億港元,較6300億港元峰值,已跌去超9成,近5700億港元。

按照13.84%的持股比例,李革的財富,三年內縮水約790億港元。

遭逢大變

李革帶領的藥明係,最大的風險,是非商業的。

有消息稱,美國擬出台《生物安全法案》,限製美國行政機關與若幹生物技術供應商訂立合約。

草案直接點名藥明康德,還指出,藥明生物CEO陳智勝曾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兼職教授。

陳智勝

事後,李革簽發公告明確澄清,一切業務合法合規。

隻是,北美業務占到其生意半壁江山,一旦法案通過,藥明係勢必受波及。

2023年,藥明生物收入170億元,81億元來自北美,占比47.4%,歐洲市場緊隨其後,收入51億元。

中國本土業務,僅占到2成不到。

“牆內開花牆外香,”作為全球CDMA龍頭,藥明係一直是資本寵兒,如今海外生變,李革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從業者向記者解釋道,藥明係的優勢在於,用中國的人力與成本優勢,提供高性價比的CXO服務。

“一旦有政策影響,很多客戶為避免受到牽連,就會態度動搖甚至取消訂單。”

他預估,跨國大藥企的訂單會減少,海外生物製藥公司有所顧慮,則可能撤銷訂單,即便能承接早期項目,其訂單質量與穩定性肯定大不如前。

目前,李革的客戶,囊括全球前20家製藥公司,三期臨床開發服務以及商業化生產業務,對其收益貢獻占比最高,約占5成;其次為IND前服務,以及早期(一二期)臨床開發服務。

基本麵一有變化,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預期,僅開年來的3個月,藥明生物股價跌去5成。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表示,港股以外資為主,地緣政治風險,市場影響遠大於國內A股。

今年1月末,李革個人自掏腰包,耗資1.5億港元,在場內增持523.55萬股藥明生物,持股比例升至13.84%。去年底,藥明生物還花6億美元回購。

可惜,頹勢未改。

折中求生

大變麵前,李革的公開表態,是低調且克製的。

“法案草案仍有待進一步審議及變更,公司將繼續與相關方進行交流,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他在官方新聞稿中回應,公司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國家安全造成影響。

新發布的財報,地緣政治風險的討論,也未提及,可是,已在采取對策,未雨綢繆。

一項關鍵措施,在於“雙廠”戰略,在全球搭建供應鏈網絡。

據披露,愛爾蘭工廠已經建成,德國基地正在投資,擴建產能。

去年,李革將馬薩諸塞州工廠的商業化原液產能,增加至36000升,增強在美國的商業化生產能力。

他稱此舉為公司生物藥生產網絡的重要一環。

同時,他還啟用了波士頓研究服務中心,這是藥明係第一個在美的同類設施,以增強在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能力。

最新舉措則發生在3月19日,其在新加坡的一體化CRDMO中心開工奠基。

該基地占地13.5公頃,規劃設計預期產能為12萬升,可提供生物藥研發到大規模原液和製劑生產的端到端服務。

“相對來說,新加坡是一個比較中立的地方,能以此保持太平洋兩岸較好的聯係,是一個折中的好選擇。”

況玉清向記者表示,新加坡中心的設立,可看做一個緩衝的應對方式。

陰鬱預期下,李革也見到些許光亮。

3月22日,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發起人、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宣布辭職。作為該法案的核心人物,其離職或給法案帶來新變數。

“海外政策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要做海外生意,就得提前做好準備。”有從業者提醒說,危機尚未解除。

熬過寒冬

李革的挑戰,還來自創新藥的周期。

年底的業務會議上,他就大幅下調業績指引,認為下行周期中,2023年新增120個項目的目標過於激進,且生物技術融資放緩,新增項目減少40個。

從實際業績看,表現的確大不如前。

2023年,營收增速11.6%,險守雙位數;淨利直接跌去兩成。

2022年藥明生物的新冠業務占比為20%,去年僅有3%,這是個不小的影響。

業績會上,陳智勝稱2023年的業績驟降主要是基於2022年的高基數,“如果你把新冠拿掉,我們去年增長是37.7%”。

一位從業人士告訴《21CBR》,關鍵在行業氣候,近兩年生物製藥領域遭遇寒潮,尤其大量創新藥企投融資放緩,研發項目關停減少。

李革做的是醫藥上遊的外包生意,客戶少了,項目少了,自然生意就差了。

又有海外競對來勢洶洶,來搶生意。

像三星生物,去年與多家跨國藥企在CMO業務達成合作,涉及輝瑞、諾華、GSK、禮來等頭部公司,已成為藥明勁敵。

周期性因素,去年下半年已見好轉。

據財報披露,2023年,藥明生物的綜合項目數量達到698項,較去年同期的588 個,增幅近2成。

其中,非新冠綜合項目數量增加132個,創下年度記錄,商業化生產項目,從上年17個增至24 個。

分季度來看,四個季度新增項目數,分別為8、46、61、132 個,走勢向好。

李革在手的項目,尚未完成的訂單總額,達到206億美元,餘糧是足夠吃一段時間的。

就純生意來說,他對2024年充滿信心。

1月,他已將全年新增項目數目標,由80個升至110個。僅一季度就新簽25個項目,幾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創下曆史最高記錄。

隻是,若有非商業因素,態勢是否會戛然而止,現在沒有人知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