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跌八個月,外資怎麽了?

來源: 羅sir職話 2024-03-26 00:33: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898 bytes)

根據商務部3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2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2151億元,同比暴跌19.9%,這也是該數據連續第八個月下降。

自去年外資首次曆史性下降之後,外國直接投資就陷入了連跌之中,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業變化的趨勢。

投資本質上就是為了盈利,看好一個地區或經濟體的發展,用資金投入換取充沛利潤,當利潤開始下降的時候,投資自然也會下降。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在華投資企業的利潤同比也下降了6.7%。

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不僅僅是因為地緣局勢的複雜性,還因為消費者信心不足,疊加通縮的風險,繼而拉低了企業的利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在湧入一些其他新興經濟體。

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然還是有著充足的吸引力,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隨著經濟結構性挑戰越來越多,和十年前相比,我們的吸引力的確在減弱。

數據也能夠反映這一點。

根據外匯管理局上個月公布的數據來看,去年我國國際收支中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在華外資實體的相關貨幣流量與2022年相比下跌8%,成為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吸引外資,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了吸引外資,我們也相繼推出了一係列利好,例如擴大市場準入、讓外商增加對銀行、保險、醫療等行業的參與度。

除此之外,在發展高層論壇上我們還表示,將“全麵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外資流入銳減,大概率可能還是因為有了其他的可選項,正如我們常說的,經濟紅利不會消失,隻是會轉移,僅此而已。

過去是美國,然後是日本,隨後的新加坡韓國也是這樣,最後輪到了我們,一個全球最多的人口,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力很快就能被轉化為商品,從而銷往全球,隨後更多外資蜂擁而來,參與到市場的分配中來。

到今天,隨著歐美有意識主導下的供應鏈去風險,以及我們人力成本的增長,消費的低迷,越來越多的外資都在轉移流入可替代的市場,而東南亞無疑就是其中的新起之秀。

從數據來看,2022年,東南亞國家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就已經達到創紀錄的2225億美元。

2021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為6190億美元,到了2022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也占全球流入量的一半,達到6662億美元。

這其中,越南和菲律賓都是其中的翹楚,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

從曆史來看,在美國發動對我們的貿易關稅的2017年開始,一直到2022年,東南亞11個國家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的數額也在直線上升,增幅高達40%。

東南亞在這場全球投資趨勢變化中,可謂是躺贏。

隻要全球化還在繼續,哪怕是更碎片的全球化,更分散的全球化,經濟紅利就不會消失,而是在全球範圍內轉移,這就導致當我們的外資減少的時候,可能就是其他地區的外資增加。

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外資減少,和地緣局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單單是半導體這一個行業,就已經很能夠說明外資的變化。

就在上周,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展,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其中參展商超過1100家,參會人數預計超過13萬人。

而這次半導體展會顯然不是一個麵向普通大眾的娛樂或消費展會,來這裏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半導體業內人士,或抱著明確的采購意向,或尋找潛在的商業機會。

這場盛會很龐大,但和全球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低。

根據主辦方SEMI統計,從2022年到2026年,全球新增109家新晶圓廠,其中89家已經開始運營、裝配或者建造,這109家新工廠裏,有44座位於大陸,占比超過4成。

這看起來是一個好消息,但這場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盛會中,海外公司變少了。

數年前這個展覽還是個國際性盛會,海外廠商和國內廠商的比例大概是7比3,但到了今年,海外參展廠商占比不到一半。

可以說是銳減。

在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商裏,四家日本公司悉數到場,但兩家荷蘭公司缺席,部分沒有參展的海外公司也以讚助商身份保留印跡。

半導體是一個需要高度依賴全球化和專業分工的產業,在美國、荷蘭對我國半導體出口管製越來越激進之下,單靠國內市場的半導體發展,要想彎道超車,難度其實也非常大。

大多數國內半導體公司仍在中低端領域同質化競爭,有國際競爭力的頭部廠商無論是出海還是供應鏈安全都麵臨更大的挑戰。

我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長江存儲董事長陳南翔就表示,半導體產業喜歡確定性和明確的預期;中國的市場屬於全世界,全世界的市場也屬於中國,如果放任地緣局勢對全球化的傷害,整個產業可能進入動蕩和無序的時刻。

我們很難衡量一個半導體對外資進入的具體影響,但可以確定的是,影響外資進入的還不僅僅是半導體,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自拜登簽署法令禁止美國風投公司投入我國半導體和人工智能以來,外資就不斷減少在我國的投資。

與此同時,東南亞的重要性則在穩步增長。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外國直接投資跨國界追蹤係統的記錄,美國是東南亞資本投資項目的全球領頭羊,在2018至2022年間,美國斥資743億美元在東南亞興建工廠和其他項目。

我們則排在美國的後麵,同一時期內我們對東南亞的投資也高達685億美元。

美國公司投資東南亞的主要目的是長期看好這個地方的經濟增長潛力,以及分散供應鏈風險,以應對和我們的競爭,這一點拜登就提到過多次。

而我們投資東南亞,則是希望能夠通過東南亞的工廠繼續維持對美國及歐洲的出口,而不用繳納更多的關稅。

不僅僅是外資在投東南亞,國內的許多民營企業也在投東南亞,在兩個趨勢疊加影響之下,國內投資自然就會相應減少。

風險就是不確定性,而商業最怕的就是風險,因此為了規避風險,國內的公司在投東南亞,國外也在投東南亞,本質上都是為了規避可能的風險,從而讓商業投資維持在一個可預期的框架內。

外資投資偏好的變化,除了地緣局勢的影響之外,當然也有市場的因素。

國內的經濟結構性問題諸多,房地產、債務、財富的分化等等問題,都曾讓過去一度看好我們的外國企業,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動搖。

還記得2022年末嗎?當時我們放開了新冠病毒的影響,同時期多家跨國公司CEO表態,看好我國市場的消費潛力,在後疫情時代,能夠得到快速恢複,都紛紛擴大了投資布局。

但後來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了,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處在低位沒有恢複,CPI通脹率僅僅隻有0.2%,這說明整個經濟體的貨幣流通速度是異常緩慢的。

人們存錢的趨勢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愈演愈烈,一切似乎都超出了許多經濟學家乃至企業高管的預料。

三年時間,人們對消費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冠病毒是過去了,但它對整個經濟層麵的負麵效應,顯然還沒有消失,人們的消費習慣和觀念要想走出來,可能依然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段。

而在這期間,投資減少的不僅僅是外國投資,國內的民營投資其實也未有太大的增長。

沒有消費,投資而來的供給應該賣給誰?

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