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減持新規發布後,上市公司減持計劃進入“冷凍期”,隨後兩個月三市幾乎無減持公告。但近幾個月,減持風又吹了起來。
界麵新聞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3月23日,今年以來不到四個月已有17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東減持計劃或減持進展(以下統稱“減持公告”)。這和2023年8月底減持新規剛發布後市場的冷靜克製截然不同。
更進一步來看,董監高、控股股東等上市公司的“內部人”今年1月來也陸續開始重新成為減持主體。部分公司甚至回購“撞車”減持,公司在回購股東拋減持計劃。
“減持現在還沒有完全放開。”一家私募人士在交流時對界麵新聞記者表示。
董監高等減持開始活躍
界麵新聞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3月以來至3月23日,有7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東減持公告(包括被動減持的在內),春節期間的2月這一數字為14家,1月有89家。
對比之下,去年新規剛發布後的9月、10月,除了中炬高新(600872.SH)股東被動減持,三市幾乎無主動減持公告。2023年11月,減持公告開始“冒頭”但僅18家,至12月份,這一數字升至90家。
合並在今年不同月份發布減持公告的同一上市公司,今年以來不到四個月已有176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東減持公告,僅*ST長方(300301.SZ)一家為ST股,109家為深市上市公司。目前被“拋售”最猛的是真視通(002771.SZ),被其三位原始股東兼前高管合計減持高達到6.58%,其次是祥明智能(301226.SZ)和沐邦高科(603398.SH),被減持比例也分別達5.97%、5.3%。
對比減持公告較多的去年12月和今年來的減持公告內容,可以發現,去年12月宣布減持的主體以5%以上股東居多,鮮少有上市公司董監高、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等主體。而今年來的減持公告中,上市公司董監高、控股股東等上市公司“內部人”減持案例明顯活躍了起來。
年初以來,至少有30份減持公告的減持主體為上市公司的現控股股東、高管、實控人或前述主體的關聯方(包括一致行動人)。新晨科技(300542.SZ)、深圳瑞捷(300977.SZ)、恒實科技(300513.SZ)、中文在線(300364.SZ)、綠康生化(002868.SZ)、銀禧科技(300221.SZ)幾家公司更是同時遭多位高管紮堆減持。
減持目的上,高管或實控人減持原因大多在於個人資金需求。東方雨虹(002771.SZ)是例外,今年1月,其實控人及董事長李衛國減持不超2%股份的理由為“為員工持股計劃兜底補足”。
除了上市公司“內部人”占據一定的減持主體比例,界麵新聞粗略統計,今年來還有近40家減持主體為私募,3月來就有超20家減持主體為私募。
一位私募人士交流時告訴界麵新聞記者,市場的減持需求一直都很旺盛,最近大盤還好,交易所批準稍微多點了。“減持現在還沒有完全放開,至少要等到年報期以後才能有所預測。”
多家公司減持撞上回購
自去年8月底減持新規公布後,上市公司減持行情幾乎冷凍,同時以提振投資者信心為目的的回購、增持計劃明顯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來發布減持公告的176家公司中,有的公司“撞車”正在進行的回購計劃。
如金百澤(301041.SZ)3月19日公告,其股東張偉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約320萬股。而就在減持計劃前一周,金百澤剛宣布擬於2024年3月14日至2025年3月10日回購股份不超過206萬股。
園林股份(605303.SH)3月18日披露,股東浙江億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浙江舟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計劃3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總股本的1%。而園林股份去年12月披露,公司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以500萬元至1000萬元自有資金回購股份,用於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該回購計劃尚在進行。
透景生命(300642.SZ)、禾望電氣(603063.SH)、立霸股份(603519.SH)、泰恩康(301263.SZ)、華特氣體(688268.SH)、路維光電(688401.SH)等公司同樣存在回購計劃正在進行而股東在減持的情況。
減持和回購“撞車”的另一種情形是,在股東披露減持計劃後,公司接著就宣布將進行股份回購,從而股東減持和公司回購股份存在同期進行情況。
例如達嘉維康(301126.SZ),3月11日,達嘉維康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董事長王毅清提議以公司自有資金不低於1000萬元不超過1500萬元回購股份,並在未來將本次回購股份全部予以注銷。
而前兩日的3月8日晚間,達嘉維康剛披露了一則股東減持公告。公告顯示,量吉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淳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
進一步梳理,九芝堂(000989.SZ)、華菱精工(603356.SH)、揚電科技(301012.SZ)、美能能源(001299.SZ)、西點藥業(301130.SZ)、張小泉(301055.SZ)、海昌新材(300885.SZ)、愛嬰室(603214.SH)均是股東拋出減持計劃後,公司不久就宣布回購。
不過,海昌新材大股東選擇了“刹車”。今年1月,海昌新材持股5%以上的股東揚州海昌協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在三個月內減持不超0.3%股份。隨後3月11日,海昌新材公布,公司計劃未來一年內在不低於2000萬元且不超過4000萬元額度範圍內使用自有資金回購股份,用於注銷並相應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3月18日,海昌新材股東揚州海昌協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減持了0.27%後決定提前終止本次減持計劃。
無獨有偶,美能能源股東似乎也通過提前終止減持計劃“避嫌”。今年1月,美能能源公告3名高管組團減持後,實際控製人、董事長晏立群在2月5日提議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股份回購。而就在提議回購前兩天即2月3日,美能能源提前公告上述3名高管未減持股份並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八成公司今年處在下跌行情
整體來看,176家發布減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今年股價處於下跌行情中。
截至3月25日收盤,176家上市公司有八成數量的上市公司年初至今累計漲跌幅(前複權)為負數,艾能聚(834770.BJ)、時空科技(605178.SH)、微創光電(430198.BJ)、環球印務(002799.SZ)、好利科技(002729.SZ)等逾10家公司累計跌幅均在30%以上。
僅34家同期呈現上漲行情,漲幅居前的諸如富安娜(002327.SZ)、深城交(301091.SZ)、羚銳製藥(600285.SH)、泓博醫藥(301230.SZ),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均在20%以上,中文在線(300364.SZ)、羅博特科(300757.SZ)最出眾,累計漲幅分別高達32.72%、72.33%。
如此跌多漲少情況下,對於統計中的176家大多數股東而言,拋出減持計劃時或許並不在乎是否是個好時機,畢竟現有行情沒有展現出強烈上升預期,同時減持新規後監管繼續在強調規範減持。
就在3月15日,針對上市公司監管,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圍繞打擊財務造假、嚴格規範減持、加大分紅監管、加強市值管理等各方關注的重點問題,提出4個方麵18項政策措施。
對於近幾個月新增減持背後的原因,一位市場人士分析,一些個人股東因債務等壓力,在股票質押也日趨嚴格的情況下,融資的渠道有限,隻能通過減持。還不乏一些股權投資公司因產品期限、投資收益率考核等原因,減持退出也是剛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