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如何管理你的財富?

來源: 筆記俠 2024-03-24 01:02:0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312 bytes)

我們今天將結合曆史語境探討結構、工具包和技術。本文還會簡要談及近年來金融市場和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如何影響財富管理行業。

一、金融財富管理:

策略、投資與風險控製

廣義上的財富管理一詞關乎財務管理,且側重於個人自身的財富管理。這是一項受監管的專業服務,由從業者向客戶提供財務管理和投資谘詢服務。

它通常包括預算編製、現金流管理、投資管理、選擇分配資產的類型、稅務規劃、建立不同的法律實體結構、撰寫適當的法律合同、引入合適的服務提供商以及風險管理。

財富管理還考慮如何確保下一代能夠繁榮發展或擁有自給自足的財富。實際上,任何財富管理的目的,要麽是改善生活方式,要麽是留下更好的遺產。因此,在討論財富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談論一個相當廣泛的概念。

我們所擁有的各種財富類型可以分為三種。針對每種財富既有短期目標,也有長期目標,不同的目標則需要因地製宜,量體裁衣。

提及財富管理,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財務財富。這方麵涉及的內容包括會計、稅務建議、合同起草、短期投資和現金流管理。

長期而言,還包括房地產管理、收取租金、製定長期投資策略,比如全球資產配置,以及建立一個能經受時間考驗的治理結構。

社會情感財富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它與個人的財務狀況相關,卻又帶有不同的內涵。

近年來,這一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涉及公共關係、政治參與,長期的影響還包括慈善事業、藝術收藏管理,或者是利用財富來對抗氣候變化或全球貧困等全球性問題,以期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因此,將社會情感目標與短期或長期的財務目標相結合尤為重要。

在亞洲文化背景下,家庭凝聚力也是財富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這涉及家庭辦公室的運營、指派家族成員擔任協調角色、組織家族聚會、策劃度假等活動。長遠來看,還需要考慮後代繼承問題,以及在家族成員中合理分配商業利益或投資。

所有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財富管理的寬廣領域。

回顧財富管理的發展曆程,財富管理的1.0階段真正始於18世紀左右。在當時,隨著貴族們參與戰爭,遺產規劃變得尤為重要。

他們開始深思熟慮,尋找方法來確保自己的遺產能夠順利傳承給下一代。實際上,法律信托的最初創立與騎士、貴族等貴族階層密切相關,他們努力將財富傳遞給子女,因為在那個時代,女性幾乎不能擁有太多財產。因此,他們創建了這些信托,並指定某人代表他們管理資產。

當時的遺產規劃主要基於個人關係和信任。建立信任是昂貴的,無論是在字麵上還是法律意義上。你需要先指定一名受托人,在你離世後,這名受托人能夠代表你行事。

這種結構並非人人都能接觸得到:建立這樣的關係,找到值得信賴的人,並非易事;多數人也缺少足夠的資產來創立一個能不同世代間傳承的法律結構。

這一過程主要基於紙質文件記錄。這種財富管理方式出現在現代會計標準(如複式記賬法)之前。管理財富的第一步是找出自己擁有什麽。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弄清楚所擁有的資產分布在哪裏,並確保它們始種如此。

因此,文件記錄通常相當手工化,信息收集過程也相當繁瑣。由於依賴紙質記錄,且記錄保存有限,信息質量較低。信息聚合非常稀缺,無法基於全部所擁有的資產製定全麵的計劃,因為難以獲取關於所有資產的信息。

毫無疑問,人們通常首先投資於容易驗證的資產。像公司所有權這樣的資產,如果沒有股權證書或某種數字記錄的話,就相當難以驗證。而房地產和土地等資產最容易驗證。

你可以確信一座城堡或一棟建築會一直在矗立那裏,除非發生重大事故。就土地而言,則很容易派人去核實土地上的居住和發展情況。一旦發生問題,也可以著手處理。”

在從18世紀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財富管理1.0時期,人們更多依賴於信任和聲譽來建立關係,而非嚴格的法律結構。那時常用的法律結構包括信托和標準公司。

這樣的法律結構並不是專門為了投資分配或財富管理而設立的,因而可能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財富管理者的新需求。在那個時代,技術融合也相當有限。算盤、記錄簿、書架,以及保險櫃、安全存放箱等等,這些都是當時的先進科技。

標準公司並不是創建和管理家族財富的最佳工具,原因有很多:存在關於報告的規定,你可能需要披露你所擁有的一切——很多時候,家族並不想這麽做。顯然,從財富管理1.0過渡到財富管理2.0是有必要的。

財富管理涉及結構化、規劃財富,以幫助財富增長、保值、防護,並以符合個人願望的稅效益方式進行。這通常是由某位家族元首,比如貴族們所設立的。

他們列下一套規則,希望財富管理者按照這些規則行事。他們希望這些規則能夠隨著時間傳承下去,或者是設計了一個機構,期望它隻維持幾代人,然後自然消散。

最初在英國設立的信托實際上是有終止日期的,通常是80到100年。如今它們可以續簽另外80到100年。這種做法仔細想來相當不靈活。如果說要建立一個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機構,為什麽不一開始就設定為理論上可以永存呢?

所有資產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這個時期,當時富裕的個人和家族把他們的財富信托給私人銀行家。歐洲時至今日一些最古老、最負盛名的私人銀行最初就是以家族辦公室的形式出現的,由富裕的個人委派或指定信任的人代表他們管理財富。

這裏麵包括成立於1796年的瑞士隆奧銀行,始於1805年的百達銀行,以及目前由第七代家族成員經營的羅斯柴爾德集團。

羅斯柴爾德因為在歐洲資助戰爭而臭名昭著:他們實際上積累了巨額資產,並向戰爭雙方提供貸款,確保無論哪一方獲勝他們都能從中獲益——某種程度上講,他們采取了對衝策略。這類私人銀行還包括Mirabaud,以及較晚成立的歐洲金融集團,該集團成立於1995年,現已上市。

迄今為止,許多這類銀行仍然是私人持有並由家族管理。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可以存續7、10、15代的結構,實際上需要很多規則,這些規則也需要具備清晰度和透明性。這類私人銀行通常為家族提供一係列一站式服務,包括借貸、存款、貨幣管理、貿易融資等。

很多希望管理自身財富的人也擁有公司。因此,他們希望將自己的個人財富與運營公司、經營業務分開,後者可能有自己的現金流需求。服務還包括投資組合管理,思考在何處、如何配置資產,以最小化政治風險、宏觀經濟風險和其他各種金融風險。

第一個共同基金直到20世紀才誕生。幾百年來,管理財富的方式一直都是個人在外部挑選要購進的資產類型,然後由人協助管理,很大程度上相當低效。1924年,第一個共同基金成立,它將投資者的資金匯集到同一個實體中。監管最嚴格的地方正是把很多人的資金混合在一起的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麽幾個世紀過去了,這種做法才被允許。終於有人推陳出新,整合資源。

在此之前,所有資源的集中都是基於私人安排。當個人管理自己的一套合同時,如果出了問題,法律保護相當有限,因為你是作為一個私人合夥或公司內的知情人。第一支共同基金的建立實際上允許了散戶投資者集中財務資源。現在,限製已經減少。

隨著財富管理從1.0過渡到2.0、3.0,進入金融市場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金融經濟學家傾向於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應該讓更多的人投資於經濟的增長,這樣更多的人將受益。

直到20世紀70年代,又過去了50多年,人們的投資方式還停留在挑選個別的股票和債券上——這個公司好不好?它會漲還是會跌?人們甚至認識不到計算回報的最佳方式。在我的課上,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計算回報率,然後深入思考這些回報對投資者實際意味著什麽。

此時還沒有人考慮過分散化投資。1973年,傑克·博格爾創立了首支追蹤市場的指數基金。作為先鋒基金的創始人,當時他們隻能籌集到1100萬美元,考慮到傑克·博格爾已經有多年的機構資金管理經驗,這個數額相當少。

從那時起,指數投資迅猛發展,規模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實證明,指數投資自然而然地產生於一些投資組合管理理論。

理論始於理解什麽是收益。當投資股票或債券時,收益僅僅是收入、利息、票息或股息嗎?如果還有其他稱為資本利得的要素,又應該如何統籌?傑克·博格爾的投資智慧會解釋這一點。

圖中是第一個投資信托。這是他們創建的第一支指數基金,這實際上是第一隻基金股票。當客戶投資基金時,實際隻需購買一個特殊類型公司的股票,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投資其所收集的資產。

這就是所謂的基金工具。這個想法來自於1951年傑克·博格爾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論文,靈感來自於另一位教授的著作。

當學者在學校裏教授金融和金融市場時,企業家們會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現代金融城市正是建立在這一發展循環之上的。保羅·薩繆爾森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也是第二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他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是將數學引入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的功臣之一。在此之前,經濟學和金融學大多是散文式寫作,僅試圖解釋一些觀點,繪製一些圖表。經濟學如今可以著手解決動態優化問題。

傑克·博格爾有一句名言:“不要大海撈針,直接買下整片海洋!”每年據估有數千億美元用於支付管理費,以聘請人們尋找優秀的股票。與此相反,如果投資者什麽都買,包括那些表現不佳的股票,也許能賺到更多的錢。所謂的壞股票也許並沒有那麽糟糕,當你買下所有股票時,你也會買下那些表現極佳的股票。

他的第二句名言是:“指數基金消除了個股、市場板塊和經理人選擇的風險,隻保留了股票市場的風險。”存在這樣一種理論,當你買很多東西時,實際上可以分散風險,使某種形式的風險消失。這與下文將提到的1952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發展密切相關。

二、財富管理2.0:

技術融合與投資組合優化

從19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財富管理已從1.0過渡到了2.0時代。在近期的發展中,財富管理2.0實際上標誌著我們在財富管理能力上的一次飛躍。那麽,過去50年間發生了什麽?

財富管理2.0開始將技術整合進財富管理領域。這包括了電子交易的引入。如今,交易員不再用紙條來提交交易訂單。盡管有些人仍然喜歡通過電話交易,特別是在亞洲,電話交易仍然很流行。

但在美國,股票交易所早已不再是一群人坐著寫東西、大聲喊叫的場景。現在的交易所完全是靜悄悄的,隻有服務器房間裏不斷閃爍的指示燈,完成數價值萬億美元的交易隻需一瞬間。

電子交易所帶來的一個重要優勢是極佳的記錄保存。這是一條主要線索:會計和金融服務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好的會計,我們無法診斷投資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金融技術去推動這兩種金融服務的前沿。

在法律結構方麵,現在有信托、公司、有限合夥企業、基金車輛等。這些結構被部署在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這樣的地方。它們作為避風港有著非常有趣的曆史。這些島嶼曾被英國或法國戰略性地用作其“授權的海盜”可以攻擊其他船隻而不受監管的地方。時至今日,這些地區仍然是免稅管轄區。

要想在開曼群島設立基金,需要先填寫一堆表格,然後把這些紙質副本通過DHL或Fedex發出去,最終投入某個郵箱中。開曼群島上那些看著毫不起眼的小樓,卻容納著成千上萬個基金。

這種創新帶來的結果是,我們的風險評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現在,我們對事物的位置、麵臨的風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得益於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我們享受到了更低的成本,同時通過建立不同類型的結構,實現了更高效避稅的回報。

接下來,本文將效仿EMBA的課堂內容,介紹投資組合理論的主要要點。基本的預設是:

首先,財富越多,幸福感越強。其次,麵臨的風險越大,幸福感越低。基於此,我們得出了投資組合理論,它正好是一個優化問題。

這一理論由哈裏·馬科維茨於1952年發展形成。從這個理論中推導出了一個關鍵方程,用於指導我們在一係列基金之間分配投資組合的資金。

數學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更嚴謹的邏輯推理。將數學和數據分析引入金融領域,並結合更完善的記錄和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我們能夠在擁有更多信息的情況下做出更為優化或更明智的決策。

這個方程帶來了四個啟示:

第一,能容忍更多風險的投資者,也就是方程中A值較低者,會在其投資組合中分配更大比例給風險資產。對於不太喜歡冒險的人來說,應該減少風險投資。方程的結果指示了應當減少的比例。

第二,如果風險資產組合的波動性(即風險)提升,那麽在風險資產組合中的分配比例就會下降。麵對兩個平均回報相同的但風險不同的資產,理智的選擇是更低風險的那個。這並不意味著完全避免風險資產呢。實際上,多元化理論建議,應當分散資產配置。談及風險資產,理想的做法是將所有風險資產集中到一個所謂的風險資產組合中。

第三,若風險溢價或風險資產組合的平均回報率上升,那麽應該增加對該組合的投資。避免風險時要減少投資,麵對更高的風險也是如此。但若回報提升,則可適當增加投資額。

第四,存在具有更佳夏普比率(回報與風險之比)的策略時,應加大投資。例如,麵對兩種均提供12%回報的資產,若一種的風險為12%,另一種僅為3%,理論指導下應選擇風險更低的投資更多。

這是我們從優化問題中得到的邏輯推理。過去的40到50年裏,全球資產管理者都在使用這種邏輯。專業的資產管理人,管理著例如養老基金、社會保障基金這類大型的退休金基金,後者正基於這些原則優化他們的投資組合。也許數學已經略有擴展或進一步發展,但基本邏輯仍然不變。

這與個人或一些較小的家族辦公室管理資金的方式不同,後者更關注哪些股票表現更好,哪些債券更好,而“更好“可能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定量術語。

某種意義上講,這意味著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以及小型家族辦公室還在使用1950年以前的技術進行投資。也許他們的投資方式就像那些在電腦和iPhone發明之前的投資者一樣。

問題在於,如何為這一龐大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務。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經驗來設置某種優化問題。從財富管理2.0邁向財富管理3.0,有更多的公司嚐試向更廣泛的市場提供這些服務。

但在此之前,先來聽一下哈裏·馬科維茨博士的智慧。1952年,他根據自己在芝加哥大學的論文提出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他說過一句重要的話:“也許理財顧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客戶的投資組合處於有效邊界的正確位置。”

也就是說,不要購買被其他因素所支配的東西。盡可能獲得最佳的風險回報。“但他們緊隨其後的第二項工作,就是創建客戶滿意的投資組合。顧問們可以創建世界上最好的投資組合,但如果客戶不能堅持,這些投資組合也就失去了意義。”

舉個例子,理財顧問可以為投資者找到一隻非常優質的股票,但如果投資者不能堅持持有,當它下跌時就賣出,即使股票在未來表現強勁,這就違背了一開始找到好股票的初衷。

或許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好”到底意味著什麽。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需要的配置略有不同,他們的投資組合應該略有不同,而不是一刀切。

數學告訴我們,找到最佳的投資組合或資產配置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步驟。這兩個步驟的好處在於,無論投資者在何處投資或他們在考慮什麽,步驟總是相同的:

第一步,找到可能的最佳風險投資組合。這被稱之為“切點投資組合”。在現實中,這個行業被稱為“投資管理”行業,也就是基金經理行業。

運營對衝基金、共同基金的人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地獲得最佳的風險回報。之後,他們會給投資者一份名單,列出所有他們認為不錯的基金。

第二步,根據投資者自身偏好找到最佳配置。投資者能承受多大的風險?需要新元還是美元?什麽時候需要這筆錢?是在為孩子的10年或15年後的學費儲蓄嗎?所有這些條件都會在步驟2中考慮到。

通過這兩個步驟,投資者可以更好地根據個人情況製定投資策略,確保投資既符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也能滿足未來的財務需求。

基金經理不關心投資者有多少個孩子,但投資者的財富管理經理應該關注這點。這被稱為金融顧問或財富管理行業,私人銀行家也屬於這一類。

他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係列有潛力的產品,並與投資者討論,根據投資者的偏好確定最合適的投資方式。

他們的工作是深入了解投資者,但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其他方式獲得報酬,我會在稍後詳細討論,私人銀行家獲得報酬的另一種方式實際上可能會帶來利益衝突。

總結一下:投資組合管理的這一理念在財富管理2.0的範疇內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當時的銀行開始聘請受過優化培訓的博士生,來開發一些內部軟件。

高盛在這方麵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他們構建了一個叫做Black-Litterman模型的東西,這個模型直到今天還被養老基金、銀行和其他類型的財富管理者廣泛使用。市場上也湧現出許多專門提供優化服務的軟件公司。

高盛還設立了一個叫做高盛資產管理的部門,它催生了一些如今相當知名的大型基金,包括從高盛資產管理部門發展而來的AQR資本管理。

現在,有數萬億美元的投資和配置正遵循這些投資組合理論的原則進行。總體來看,這些管理方法已經設法降低成本,減少冗餘投資,提高回報,並更好地實現其目標。

三、財富管理3.0:

數字化轉型與個性化投資策略

技術進步推動了財富管理進入3.0時代,這正是目前的趨勢所在。本節將簡要介紹幾年來新出現的技術及其對財富管理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市場上雖然充斥著許多被譽為革命性的創新,但從根本上審視問題更為重要。

目前,財富管理的現狀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全球財富激增,人口結構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減少子女數量。

嬰兒潮一代正在將他們積累的財富傳遞給下一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是嬰兒潮一代在他們一生中見證了全球經濟的巨大增長,創造了驚人的財富。

上圖展示了高淨值人群的比例,越來越多的部分出自亞洲。50年前的亞洲和現在的亞洲在人口結構上差異巨大,許多企業、公司和財富正在發生代際傳承。

1.全球財富管理的動向與新機遇

談到財富管理時,人們往往立刻會想到瑞士和19世紀成立的銀行。我們今天仍在使用這些法律體係和架構。但財富的來源地已經發生了轉移,北美和亞洲的財富越來越多,亞洲的財富預計還將持續增長。這不僅帶來了挑戰,也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機遇。

以下是四個可以舉出的機遇:

首先,由於富裕人群的增長,經濟增長和國際化程度都在提高。

富裕人士希望分散自己的財富,他們不希望個人的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在一家公司,萬一這家公司出了什麽狀況,他們不想讓一切都付諸東流,轉而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產。這實際上就產生了一個市場缺口,需要有人為富裕人群提供谘詢,指導他們應該進行什麽類型的國際投資。

第二,一些金融機構已經轉型為家族辦公室。

許多銀行都設立了專門的財富管理部門,而這些部門成為了銀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監管迫使銀行不得不將其中的一些部門分拆成獨立的實體,避免過度集中在單一機構裏。

從法律上講,這些實體必須保持獨立,以滿足監管需求。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才也開始向財富管理領域流動,其中包括會計師、後台合規人員以及如今轉型為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官的基金經理。

第三,主要出於對隱私的考慮,亞洲大型多家族辦公室的增長相對緩慢。

很多人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財富狀況和資產分布。就此,也許亞洲需要采用一種略有不同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集合一些資源,這樣就不必全部聘請自己的會計師。但它同時能保持隱私性,將投資組合相互隔離。

第四,全球合作網絡以及多管轄區多家族辦公室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許多家族辦公室現在都非常本地化。你可以同時擁有一個位於歐洲的辦公室和一個位於新加坡的多家族辦公室。通過信息共享可能會帶來諸多益處,比如世界各地的新法規是什麽——位於新加坡的人可能很難注意到來自其他地方的這些信息。

財富管理3.0的特點是科技發展迅速。事實上,技術進步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監管措施尚未完全跟上其步伐。像人工智能這樣的數據分析和預測建模技術已經融入其中。

關於這些技術的規則和準則尚不明確。擁有能夠預測行為的機器一方麵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但另一方麵也可能讓我們更容易被利用。我們該如何製定相應的規則呢?

此外還有其他技術發展,如與區塊鏈和去中心化計算,包括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投資者可以設立托管賬戶並預設程序以提高效率。還有所謂的代幣化,可以創建並分割資產,以數字渠道進行交易,從而潛在地提高這些資產的流動性。

新的法律結構也在出現,例如,在新加坡,有可變資本公司這種形式,旨在實際成立一家基金實體。其它司法管轄區也有專門用於容納基金的特殊目的實體。此外還有傳統的古典信托,如果有人想把財富傳給一代或兩代人,可以選擇設立具有固定期限的信托,期限屆滿後,信托終止,財富得以完整傳承。

財富管理3.0的當代發展成果體現在,通過利用不同司法管轄區,以及更明智的、數據驅動的決策,在數據、隱私和稅務豁免方麵提供更多的法律保護。

以下是幾種今天正在被使用的創新技術:

首先移動應用在財富管理中的普及。

如今,幾乎每個人的手機上都裝有銀行或交易應用。這些應用通過這些應用通過加密驗證、哈希算法和生物識別技術,大大增強了金融安全。

現在,大眾對這些金融基礎設施充滿信任,不再需要把錢和金條一類的等價物藏到床底。人們相信存在某種金融基礎設施、某種網絡基礎設施,當你按下拇指時,它返給你一個數字,這個數字代表著可以用來交換商品和服務的真實價值。

其次是中心化金融。

去中心化身份管理能夠提升操作效率並確保合規。設想一下,當所有的記錄和數據都被數字化並安全存儲,經過加密,沒有人能夠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窺探個人信息。

這不僅讓銀行的客戶入戶流程變得更流暢,還幫助銀行更好地遵守反洗錢和客戶認證的規定,以更低的成本收獲更多的財富信息。

再談談財富管理語境下的移動應用,“財富管理”這個詞可能已經不能完全覆蓋移動應用現在所做的一切了。對移動應用而言,用戶體驗和使用頻率居於首位。特別是對運營者來說,你打開應用的頻率是一個關鍵的指標。如果你需要跨度300年的財富管理,那你每天檢查的概率並不會太高。

然而,無論是財富管理應用,還是交易平台、銀行平台、銀行應用等,都致力於提升用戶體驗,使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監控自己的投資組合,並在重大新聞發生時通過推送通知及時獲得信息。

因此,值得思考的是,隨著呈現給你的數據越變越多,接受這麽大量和頻繁的信息,是不是一定能提升你的決策能力?理性地看,答案是肯定的:信息多多益善,因為你也有不采納那些冗餘信息的自由。

但如果人是行為動物,他們可能會對某些新聞反應過度。研究表明,在市場表現良好的時期,人們傾向於認為這種繁榮會無限延續;而在市場低迷時期,他們又容易認為這種頹勢會永無止境。

無論在金融市場的上行還是下行時期來看,人們似乎都傾向於過度反應。既然人會過度反應,也許提供更多信息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給人更多犯錯的機會。

很多移動應用依賴於用戶的活動來產生收入,所以他們的激勵機製實際上是讓用戶盡可能頻繁地交易,而並不必然基於用戶的實際收益情況來獲得收益。

這個激勵問題植根於金融係統中固有的代理問題和利益衝突。在概述完金融創新之後,本文將深入討論這一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基本不一致問題,並探討技術是否以及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

有一組來自經紀人的關於近66,000個美國家庭過去5年間數據信息。在那段時間裏,市場上漲了大約18%。這發生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前,所以市場表現非常好。而那些交易最頻繁的人平均獲得了大約11%的回報。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交易越頻繁,投資表現可能越差。事實上,一些券商公司在自己製作的報告中發現,一般表現最佳的投資賬戶往往屬於已故人士,因為已故人士不會登錄操作而投資失誤,他們的投資策略可以始終如一地執行下去。

在今天的數字化時代,我們幾乎可以全天候獲取信息,除非應用程序遇到崩潰或某些技術故障。總的來說,你可以做到隨時訪問信息。財務管理也變得更加便捷。隻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以極低的成本將一大筆資金從新加坡轉移到美國。

對手機的依賴增加也有負麵影響,用戶可以選擇他們自己的推送界麵,也就是用戶登錄時看到的內容。有一些研究表明,與電腦用戶相比,手機用戶更容易犯錯誤。即使是同一個人,當在計算機上交易或在手機上交易時也不同,當在手機上交易時,不僅往往會犯更多的錯誤,同時也會更冒更多的風險。

因此,手機獲取信息的及時性和隨時可以操作的便捷可能會致使人們損失財富。對定製化數字服務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每個人都被超級定製化的廣告所包圍,但目前提供的投資組合往往還是標準化的,缺乏針對性。我們還沒有完全進入定製投資組合的時代,即根據個人特定的消費習慣、風險偏好、個人喜好和信仰等來量身定製投資組合。

2.財富管理3.0:科技革新與服務升級

財富管理3.0的核心在於利用大數據分析來支持決策。投資策略可以實時監控和更新,這為客戶體驗帶來了顯著提升。如今,注冊新賬戶時無需填寫冗長的信息和問卷,僅需鏈接Facebook個人資料,相關信息便能被直接提取。

期望這樣的創新能夠打造出更加個性化和交互性的客戶界麵,讓用戶不僅獲取到更全麵的信息,同時享受到更高質量的財富管理服務。

AI聊天機器人客服的整合在近期大量出現,用戶現在可以直接向它提出問題,基於一些預設的信息,它能夠給出相應的回答。

當然,這一技術還在不斷發展之中,有時候機器人的回答可能並不完美,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進一步優化和改進。

3.財富管理3.0的挑戰:技術創新與委托-代理問題

那麽這種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什麽呢?

首先,它關乎獲取更加優質的信息。通過數據的規範化和整合,可以更全麵地了解自己的投資以及消費習慣。這是財務管理和財富規劃最關鍵的原則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礎。

其次,這種技術在獲取更多金融產品方麵提高了成本效率。你現在可以投資冰島——哪怕自己可能從未去過那裏,但隻需幾次點擊,就能在平台上以較低成本擁有冰島的一部分資產。這實際上是將過去僅適用於機構和超高淨值個人的投資機會,擴展到了更廣泛的富裕階層。

現在,金融服務的邊界正進一步推向零售市場。隨著更多的人參與到金融服務行業,這實際上減少了對人際關係的依賴。

那些過去可能沒有與私人銀行家建立關係的人,現在可以在線上設立賬戶。減少了對人脈的依賴,使得他們能夠進入市場。但另一方麵,平台可能對良好服務的激勵減少了。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這些代碼值得信賴嗎?

讓我們來深入探討財富管理領域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問題,與委托-代理問題相關的利益不一致情況。

許多人都有與私人銀行的合作關係。在私人銀行的合同中,通常會涵蓋一些與利益衝突有關的條款。如果你細讀這些條款,可能會發現,例如某些瑞士銀行可能會這樣聲明:銀行在客戶的所有業務活動中都可能存在利益衝突。

這意味著如果你打算購買某隻股票,而銀行將其賣給你的同時,銀行可能在背後對這隻股票進行對衝。當我們簽訂這些合同時,通常意味著我們認識到這些利益衝突的存在,盡管如此,我們仍選擇與私人銀行建立關係,因為除了利益衝突外,私人銀行還能提供其他的服務與好處。

客戶(即資產的主人)和顧問(即幫助指導資產如何使用的代理人)有一種信息的不對等。顧問可能對金融市場的了解超過了客戶,這也是客戶聘請他們的原因。但他們也可能有著不同的激勵來源。

一般來說,私人銀行家通過客戶存放在他們這裏的財富數量以及基於出售特定產品的傭金來賺取收入。當客戶詢問傭金額度時,他們在法律上有告知的義務。但如果不問,有時候他們根本不會主動透露。客戶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這些傭金的數額可能相當可觀。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情況,設想一種情景:你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卻不一定要解決你的健康問題。假設醫生可以從製藥公司獲得傭金,他們可能讓你保持微病不愈,以便你持續支付費用,因為這樣他們能最大化自己的收入。

假設這種情況在法律上受到許可,這便是金融谘詢行業的現狀。在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在亞洲,沒有所謂的“信義義務”。

這意味著那些可能比你更了解金融市場的顧問,並沒有法律義務時刻代表客戶的最佳利益行事。在一些國家,實行的標準幾乎接近但又不完全等同於信義義務。信義義務意味著顧問在行為上幾乎要如同客戶本人。

四、亞洲財富管理:

探索標準與責任

這份調查表格或許能讓讀者為進一步了解金融谘詢行業中不當行為的普遍性。調查顯示,在客戶遇到的投資顧問中,大約五分之一有某種不當行為記錄。最常見的不當行為是,他們向客戶提供的建議並不合適。

也就是說,考慮到客戶的風險偏好,客戶可能不喜歡風險,而顧問卻可能推薦風險更大的產品,可能是因為顧問能從中賺取傭金。這個比例是五分之一。

當我去亞洲一家私人銀行講授這門課程時,我提到了這個數字。那裏的人都笑了,因為他們內部知道亞洲的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高。

然而,亞洲還沒有這方麵的詳細研究,因為獲取這方麵的信息相當困難。很多時候,監管機構本身並不願意透露實情,因為他們擔心這會冒犯金融服務業,從而導致提供的服務數量減少。

我們不時會看到這樣的頭條新聞。例如,2015年摩根大通因引導客戶投資其自有基金而被罰款3億美元。具體而言,他們的一支基金可能包含不同股票類別,客戶本可能有資格購買成本更低的類別,但他們卻引導客戶選擇成本更高的類別。

所以,顧問的收費方式也值得納入考量。當你與投資顧問建立關係時,首先要問的問題之一就是他們是如何獲得報酬的,是固定薪水,還是傭金,或者純收費,即你隻在實際向他們谘詢時才支付費用,你無需支付他們的固定薪資,隻用按照每小時的固定費率支付。

在新加坡,金融谘詢服務受到《金融顧問法》的嚴格監管。盡管在新加坡不存在信義義務的法律要求,但金融顧問仍需符合一係列其他規範標準,並且必須持有相應的資格認證。

需要強調的是,財富管理是一項受到嚴格監管的專業活動,與醫生職業相似,想要成為財富管理師的人必須通過一係列考試以證明其專業資格。你所接觸的每位財富管理師都應該擁有一個可供你查詢的注冊編號。

五、金融科技創新與機器人顧問:

探索優勢與挑戰

人類有缺陷,有時候動機不純。機器人顧問能否做得更好?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許多養老基金和專業投資基金,專業資金管理者,都是根據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或其某種形式所提供的數學公式來配置資產的。也許我們隻需要將其寫入計算機代碼,然後部署執行。

根據你的偏好,它可以得出一些數字,一些排行,或許直接選擇計算機為你生成的投資組合之一。

由於這是完全自動化的,所以理論上它大大降低了成本,更加觸手可及。也許不需要1000萬美元就能得到這項服務,服務可以提供給隻有500美元的客戶。

因為代碼不會感到疲倦,現在算力成本也很低廉,加上係統化的投資方法,因此它們總能向你展示選擇了什麽以及為什麽。這會拓展了零售投資者可能獲得的服務範圍,盡力將服務擴展到盡可能多的人群。

但另一麵,這會缺乏個性化的建議,鑒於人類可能能夠捕捉到調查表格單獨無法獲取的其他類型的信息。也可能存在潛在的算法偏見,尤其是使用像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這樣的黑匣子技術,你不知道它裏麵有什麽。

所以,當我們思考金融科技創新能為我們帶來什麽的時候,根本的不一致問題仍然存在。如果技術有助於減少問題,那麽人們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更好地達成動機一致。

如果客戶能審計銀行使用的代碼,並且展示的代碼中沒有偏差,那麽他應該更有信心,因為算法所做的一切都隻基於一致認同的目標,而不是私人銀行可能有的、他甚至可能不完全知道的目標。

技術也有可能加劇這些問題,進一步降低對金融係統的信任。客戶可能會對發生的情況更加一無所知,因為算法可能是一個黑箱,他們不理解它;並可能導致更多的傷害。如果算法檢測到,你總是在周五晚上2點交易時犯錯誤。算法說我將在淩晨2點發送給你更多信息。他們在推動客戶去犯錯,也許是這樣可以產生更多的交易傭金。這種情況發生過嗎?答案是肯定的。

再一次強調,到目前為止技術並沒有消除根本的委托-代理不一致問題;因為控製機器的始種還是人。事實上,這可能會加劇這些問題。

六、隱藏錯誤的後果:

全球最大機器人顧問Betterment的教訓

這是實際發生過的一個例子。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顧問之一Betterment進行了指控,原因是該公司在稅損采集方麵的描述不實。他們被罰款900萬美元。就罰款金額而言,這並不算大。

他們的計算機代碼有一個漏洞,當代碼告訴客戶它將執行某項操作時,實際上卻執行了另一項操作。公司並未告知客戶代碼的錯誤,而是試圖暗中掩蓋。一旦問題暴露,數字就對不上了。

一些客戶發現,他們被告知可以節省10%,但實際隻節省了4%,這引起了他們的疑問和調查。結果表明,他們似乎想隱藏信息,而不是告知客戶。因此,問題不在於編程人員不能犯錯,而是在於當其試圖隱藏錯誤時,就進入不當行為的領域。

嘉信理財集團,美國大型折扣券經紀商之一,也陷入過一些醜聞。他們被處以高達1.87億美元的罰款。他們的不當行為比代碼中的漏洞要嚴重得多。有趣的是,嘉信理財集團將客戶的部分資金配置為現金,但從未向客戶透露他們會從客戶持有的現金中抽成。

事實上,他們的算法偏向於將過多的資金保留為現金。作為財富經理始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是否存在現金拖累、現金比例是否過高,因為與其他資產相比,現金的回報率往往很低。如果現金過多,客戶可在10年、20年或30年的投資中可能會損失大量財富。

因此,嘉信實際上在客戶的賬戶中持有了過多的現金,但從未披露他們會從客戶持有的在現金中抽成。而現金實際上是他們賺更多錢的地方。因此,當他們設置這些算法時,實際上是為了最大化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客戶的最佳利益。為此,他們被處以更高的罰款。

鑒於這些問題,技術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技術確實擴大了市場。毋庸置疑,機器人顧問的興起,將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融入電腦程序,提供給客戶後,為投資者帶來了淨福利。

對於很多不知道如何投資的人,機器人顧問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起點。不過,我們還是應該關注這些機器人顧問的實際操作和激勵機製,並且要認識到,並非所有的機器人顧問都是相同的。

七、家族辦公室的興起:

全新維度的財富管理

如果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一致,如何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家族辦公室應運而生。如果你無法信任他人來管理你的資產,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介入。

新加坡在2020年初通過了《可變資本公司法》,該法案在2020年初生效,恰逢新冠疫情期間,這個法案保護了消費者利益,提供了稅收優惠,保障了隱私。在新加坡設立基金結構,以促進本地投資管理行業及其他服務提供商的發展時,你需要在本地投入一定資金。

其中的想法是,讓公司把錢存放起來。政府對這些資金用途的審查相對較少,它們隻需要遵守一些普遍適用的的合規要求。但除此之外,它不必像投資標準公司那樣披露太多信息。

隨著技術的整合,合規性和報告水平得到了提升,投資組合管理和投資建議也得到了改進。但這個行業的根本性不一致問題仍然存在。把所有事情都內部化並親自操作,這樣至少可以知道發生了什麽。這無疑是亞洲的趨勢,也是全球的趨勢。

家族辦公室提供的服務實際上數不勝數。最主要的一點是,家族辦公室旨在成為一站式服務機構,在這裏,規劃、現金流管理、法律架構搭建、家族內部糾紛調解,還是家庭度假安排等方麵的一切事務都能得到妥善處理。包括處理離婚等事務、稅務規劃、支付賬單,甚至支付園丁的工資,所有這些都可以由家族辦公室來負責。

如果仔細思考一下這些不同的服務,不難發現它們的價值所在。考慮是否應構建一個專門的結構來有效應對這些需求時,家族辦公室在技術層麵需要些什麽?

在新加坡,大約需要擁有500萬至1000萬美元的財富,這樣設立自己的家族辦公室才能值回成本。需要的技術平台包括資產管理平台、治理和溝通平台(特別是當家族擴大時)、還有交易流程。

確保真正能夠接觸到這些金融工具,還有規劃、預測需要多少現金,運營的業務是否存在問題,這都值得關注。還需要投資組合管理、綜合報告。

因為許多人知道,私人銀行存在利益衝突。許多客戶也是其他銀行的客戶。並且重要的是,這些銀行之間不會相互通信。從法律上講,它們不應該這樣做。因此,整合所有信息的責任落在了執行者身上。

此外還有風險管理工具、數據聚合與整合、投資組合分析、盡職調查,當涉足新的業務時,要確保一切都是正當的。還有審計(眾所周知,ESG和影響力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領域,尤其是與氣候相關的影響力投資),還包括財務、現金管理、會計和基金管理。

這些都是家族辦公室在設立基金時所需要的。在亞洲,這個生態係統已經相當簡化了。現在對於其中的一些服務,實際上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相當高質量的服務。

八、財富管理的未來展望:

技術進步與市場趨勢

思考根本性不一致問題及其曆史背景,還有技術的發展方向,讓人對未來充滿好奇。麵對新興技術,常常措手不及,難以預測哪些技術將成為主流,財富管理的未來又將呈現何種麵貌。

盡管存在諸多猜測,未來的財富管理又將呈現何種麵貌。本文最後將根據激勵一致性問題的這些原則,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推測。

首先,未來會有更多的計算,如量子計算、本地人工智能模型。本地人工智能模型意味著用戶可以在自己的設備上運行人工智能或大型語言模型。

這樣的模型是獨立的,確保用戶信息不會泄露給第三方,這或許預示著數據隱私保護的加強和更加個性化的建議。有理由相信今後可以僅僅根據個人行為和家庭文件來訓練模型。

數據收集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在財富管理領域,這方麵的關注度略低,但諸如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能夠通過追蹤訪問不同房產的頻率來幫助預測和規劃維護成本。其中一些技術可能會撼動最基本的問題。

Spark協議和代幣化這樣的技術可能會真正改變財富管理的激勵機製。但其他技術,如收集更多信息,可能不會真正改變根本問題,但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創新、更多的數據以及在提供服務時對數據的使用。

加密貨幣曾一度被視為未來金融的潛在形態。如今人們對它有了更多的顧慮。從理論上講,加密貨幣並不提供無風險利率,而且並非所有所謂的穩定幣都真正穩定。

鑒於監管帶來的風險占據了很大比重,我們很難準確評估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一項法律的確立就足以影響整個行業的存亡。因此,評估這些資產的風險和回報是困難的,特別是考慮到它們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

最近,加密貨幣市場已經通過了美國對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批準。有人認為這標誌著加密貨幣走向主流。

但實際上,全球範圍內已經存在各類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接觸這些基金的方法也相對簡單。因此,在我看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批準似乎並不一定會成改寫行業規則。

代幣化也同樣值得思考。代幣化承諾投資者可以直接擁有各種不同的資產,當這些資產被納入類似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基金結構中時,我們實際上是在運用一種與1924年設立的法律結構相似,但略有不同的模式。

那麽為何我們要把新技術納入我們一直在使用的舊框架中,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否限製了創新的空間?這一領域的發展依舊值得關注。就底層技術而言,區塊鏈和代幣化,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采用的技術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不一定相互適用。

至於家族辦公室是否應該涉足其中,這點尚不明確。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家族辦公室想要參與,它們需要獲取非常專業的定製化建議,而這並非易事。

此外,數據在所謂的定製指數中的應用,即定製投資組合的構建,也已經為機構投資者和養老基金所采用,但個人客戶或家族辦公室還未廣泛運用。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信仰、對不同行業表現的預期以及現有的投資組合來創建個性化的投資組合,這被稱為數據集成和整合。

九、個性化投資組合:

財富管理的數據驅動定製策略

定製指數的自然結果實際上不是基金。整體而言,基金可能不是合適的載體。隨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實際上可以在所謂的專戶理財中部署投資組合。

作為個人交易賬戶的資金永遠不會接觸到其他人的資金,這意味著監管負擔更低,同時可以實現更多的定製化。在亞洲,確保賬戶的控製權始終在客戶的名下,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是完全透明的,這一點尤為重要。

以下是如何實現定製指數的一個示例:

目前,市場上尚無多少公司提供這種程度的服務,但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類公司將會逐漸湧現。

收集的數據可能包括:你對風險的認知;你需要多少錢來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你的心理狀況,即你的目標;你是否擁有抵押貸款;你的人口統計學信息,包括你是什麽樣的人、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其它類型的數據,如你的交易曆史。此外,還包括你登錄Facebook的頻率。

經常使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台的用戶通常更注重自己的形象,他們可能希望持有更具風險的投資,以便向朋友炫耀自己在市場中的優異表現。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當與朋友討論投資時,我們通常更關注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很少提及犯過的錯誤和損失。

將這些豐富的數據整合到一個算法中,就能為每位投資者創造一個獨特的市場視角。根據這些視角,他們可能對某些股票更為青睞,進而將這些股票納入他們的定製投資組合。持有不同視角的投資者可能會形成略有不同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通過利用利用算力和數據收集,並將其整合以實現更高度定製化財富管理的實例。其應該考慮到投資者可能犯的錯誤類型,並設計出能夠減少這些錯誤的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實現目標的可能性。這些目標可能包括傳承遺產或儲蓄資金以用於捐贈等。

最終,投資者將獲得包括策略、戰術以及個性化投資組合在內的一係列方案。投資者將擁有一個核心投資組合和一些衛星投資組合,足以涵蓋他的觀點和信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