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重回高位,是幣圈還是美元的勝利?

自從1月10號比特幣ETF麵世之後,比特幣價格一路上行,2月12日破5萬,16天後突破6萬,接著15天之內飆升到73777的曆史價格,隨即4天內又暴跌12.5%——但不管怎麽說,回到了高位震蕩的場景裏。

我盯著2020年以來比特幣的價格圖看了一會兒,有點感慨:4年,體量從0.13萬億到1.12萬億,超過750%的回報率——這個體量增速和回報率,也就僅次於AI時代的圖騰英偉達(1.97萬億,1243%)。當然,波動也不相上下。如果2021年4月和2021年11月入場比特幣,到現在還泡在水裏。

但無論如何,回頭看,從2020年到2024年,確實是“比特幣”的主流化之路:從主權信用貨幣體係的抵抗者,大刀闊斧殺入體係,占地為王,然後被招安,並逐漸演進成數字美元體係中的“新鮮血液”。???????

01

抵抗者

我開始關注比特幣是2018年。那時候比特幣標簽是“數字貨幣”,是主權信用貨幣體係的“抵抗者”,和美元站在不同的戰壕裏。

那年寫課程的時候,我腦子一開始就被“貨幣”這個詞給框住。所以結論是,比特幣不是“貨幣”——因為“國家”沒有消亡之前,哪個統治者會放棄現代國家的最強大武器,鑄幣權。

這話當然沒錯,但擋不住比特幣在2020年歐美巨量貨幣寬鬆後開始了瘋漲之路。2021年,我開始試圖從“資產”視角思考比特幣——盡管不是貨幣,但可以是“風險資產”,作為黃金的數字替身充當“數字黃金”。

不過一直到2021年,站在“貨幣”角度,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政府,對比特幣態度都是鮮明的:中國政府封禁了幣圈的幾乎所有動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則輕描淡寫的說:“如果美國有自己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將毫無用處,最終會消失”。在這種打擊下,比特幣從6.90萬一度跌落到1.58萬美金的低穀。

02

招安

顯著的變化出現在2022年。盡管這一年比特幣價格經曆巨大下挫,但美國監管層對比特幣態度大變臉:

鮑威爾表示“正在謹慎、認真、全麵研究,正在努力推進數字貨幣”。

耶倫幹脆直接改口說“(加密貨幣)是有好處的,這是創新,很健康”。

更重要的是,美國開始快速推進在Crypto(加密貨幣)方麵的立法:2022年,光國會就提出了50個Crypto方麵的法案。除了國會外,白宮、美聯儲、商務部、財政部……且幾乎所有重要美國政府機構都投入了數字資產相關的研究,發布了行動指南。當年我們總結過一次拜登政府9份Crypto相關報告的要點,包括:

利用美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傳遞與數字資產相關的美國價值觀;

在數字資產的標準和規則製定方麵,繼續並擴大美國的領導地位;

美國央行數字貨幣(CBDC),就是“數字美元”,是數字資產的核心。

“傳遞美式價值觀,製定標準和規則,推進數字美元——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就是1945年布雷頓森林體係,隻不過是數字版而已。

很明顯,到2022年,美國已經意識到,從農業社會的金屬貨幣和實物資產,到工業社會的紙幣、信用貨幣和金融資產,數字社會的資產形態必然會發生變化。因此明顯改變了對數字資產的策略,從鬥爭到招安、融合——開始有意識構建“數字美元體係“的話語權

美國“主流社會”也迅速用腳投票:大機構投資者開始配置加密資產;頂尖商學院開設了加密貨幣相關課程;部分政黨候選人都接受加密貨幣的捐贈……

到2022年底左右,比特幣和其他數字加密貨幣基本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大類資產,“數字風險資產”,開始逐步進入美國主流金融市場體係。

換言之,美國正在快速吸收、融合數字加密界的技術和規則,推進數字美元的構建。它的推進方式很簡單,將野蠻生長了十年的數字加密生態慢慢納入自己的金融監管體係,相當於美元信用在數字世界裏進行“外延擴張”

一個有趣的點:作為上個世紀的世界貨幣,黃金是獨立於美元世界之外的,到現在黃金價格用的還是倫敦金的價格。而一旦比特幣對黃金的替代效應持續,美元信用就會擴大延伸,而曾經作為抵抗者和挑戰者的比特幣,也似乎適者生存,從綠林好漢搖身一變,成了頗有背景的編外官軍。

世事唏噓,莫過於此。是該感歎比特幣的“沒節操”,還是感慨美元體係的“有容乃大”呢?我也不知道。

03

主流化

美國立法受羅馬法影響,邏輯大體上是“自下而上,約定成俗”的行為準則被接受並加以規範化,賦予法律權利。所以,當美國某個領域頻繁出現“立法”的動作時候,證明這個領域已經不是“邊緣化現象”,而是自下而上的力量已經非常強,開始需要進行規範和管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主流化”的一個信號。

但也正也正因為此,美國立法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中間各種力量的博弈,“新事物”的風險暴露,甚至經濟狀況,都會影響到立法進度——

這一點,在比特幣的主流之路上顯露無疑。2022年之後,比特幣價格開始隨著Crypto方麵立法監管推進而起伏不定。

道路是曲折的,但上行趨勢也是明顯的。一直到2024年1月,比特幣ETF終於推出——這可能算是比特幣主流化的一個裏程碑事件。忍不住想起了李淵李世民收編瓦崗軍的故事——後來瓦崗寨46友中的魏征、秦瓊、程咬金……都成了大唐開國名臣名將。曆史這個東西啊,有時讀來真讓人恍惚。

至於美元世界對待比特幣的心態,我覺得主流金融圈的兩個評論很有代表性:高盛分析師Mathew McDermott說,我們正見證一種新資產類別,數字風險資產的出現;美國期貨之父Leo Melamed則更直截了當,占領這種新大類資產的話語權,是美國在“貨幣互聯網競賽”中取得領導權的關鍵。

這時候,再看這張價格走勢圖,就覺得更充滿曆史感:

忽然想起何帆兄多年前寫的一段話——

“在國際金融的地下室裏,你可能找不到陰謀論的血衣。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巨大的秘密:貨幣即政治。從表麵上看,貨幣無非是一種設計精巧的經濟工具,但在曆史火炬的照耀下,你就會看到,貨幣問題的背後,是政治利益的博弈。”

曆史永遠吊詭。

再想想,從黃金到比特幣,也都不過是這段話的曆史注腳,而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