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網友直播喝農夫山泉,抵製網暴正在行動

來源: 熱點微評 2024-03-18 18:40: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804 bytes)

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在農夫山泉這個事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隨著網民們對農夫山泉的網暴越來越極端化,從質疑“鍾睒睒對娃哈哈忘恩負義,是典型的農夫和蛇”到質疑農夫山泉的飲料包裝媚日,質疑農夫山泉水的水質存在問題再到各大商超下架農夫山泉發展到傾倒農夫山泉水,把一箱又一箱的農夫山泉扔在大街、扔在垃圾堆,倒在廢水池,發展到一些網民直播往馬桶倒水等諸多浪費行為來博取眼球的時候,輿論開始反轉了。

農夫山泉成為眾矢之的,無數的未經證實的指控和謠言讓它被釘在了“恥辱柱”上,短短幾天,銷量大幅下滑,實質性的損害已經造成。

從鳳凰網、浙江媒體到安徽日報紛紛發聲聲援農夫山泉。

而流行音樂歌手唐磊此前也站出來發聲支持農夫山泉,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明確表示,他購買並支持農夫山泉礦泉水,不為別的,隻為抵製蠢貨。

目前,有離職九年員工為農夫山泉做出澄清,聲稱農夫山泉有著嚴格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控製體係,一直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生命線,對於任何質量問題都有著零容忍的態度。他認為農夫山泉做為民營企業,吸納了社會就業,並依法納稅,農夫山泉的業務員有上萬名,為社會就業做出巨大貢獻,支持一個品牌的同時,不能去蘖殺另外一個品牌。

在目前,在這種極端的網暴行為下,很多人感覺到被道德綁架了,如果任由這種輿論傾向發展下去,恐怕喝水自由都沒有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被逼到反抗,並且表態以後隻喝農夫山泉水或就要喝農夫山泉。

有人曬出購買20桶農夫山泉的照片,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態度與信任。也有網友曬出自己購買農夫山泉並親自喝水的視頻,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有廣州執業律師也曬出了自己喝農夫山泉水的視頻,表示我自己喜歡喝什麽就喝什麽,兩塊錢一瓶的水,我隻在乎它的口感怎麽樣,好不好喝,健不健康。這就夠了。

也有網友說:我就要喝農夫山泉,喝給那些狹隘的愛國人士看。有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有10%的人支持農夫山泉,20%的支持娃哈哈,但是剩下的70%的人則保持了中立。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不摻和這兩種情緒對抗之中,選擇從愛好與口感偏好來自主決定自己喝什麽水。

因此,這場針對農夫山泉的抵製與網暴,正在反轉。遭遇網暴選擇沉默承受的農夫山泉正在獲得了一部分網友的同情。

正所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你可以因為自己口味偏好、價值主張、民族感情等任何因素不喜歡某個產品,這是個人自由,但對於合法合規經營的企業和產品,不能憑一己情緒以及某須有的猜測去持續發動網暴圍攻,比如 “曝光”視頻中顯示某商品包裝存在問題時,並未提供確鑿、可信賴的數據來源或相關分析報告。不斷加深人們對於虛假消息來源以及背後動機的質疑。

央媒也指出,批評“戰馬行動”是碰瓷愛國主義,把愛國當成流量生意,是“礙國”而不是愛國。

在這場爭議中,越來越多人也正在更加理性的思考,不被情緒左右而輕易被人帶節奏,並開始學會理性看待並辨別真偽信息。而這種極端的網暴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人反感。

而農夫山泉在這件事情之中,自始至終保持低調,麵對一些撲風捉影的猜測與無端指責,也沒有過激的回應,這種低調的姿態,也在獲得更多人的同情。

更多的消費者開始反感這種網暴挾持個人選擇甚至發展到強迫商家做出選擇的行為,比如一些人開始攻擊地鐵的廣告牌,部分商家也開始有意無意的蹭熱點,比如茶顏悅色建議用農夫山泉泡茶喝,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議。

比如在農夫山泉的抵製活動中,一些人開始攻擊地鐵站的廣告牌,商戶的logo,甚至將矛頭指向了無辜的個體,如作家莫言等。這些行為將損害的範圍不斷擴大化,擴大到更多其他的企業與個體,造成了越來越大的破壞力。

破窗理論創始人威爾遜和克林認為,如果一個窗戶被打破了,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這種傳染性就像是時尚潮流一樣,它可以是由一扇窗蔓延到整個社會,隻不過,這種流行的引爆點不是某個人,而是某些物質——如公共場合的塗鴉,促使人們發生某些行為的推動力不是來自某類人,而是來自於其所處環境的某個特征。

環境是可以感染人,是具備傳染性的,身處其中的人往往會基於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而觸發某種集體行為。而如果在這種蔓延的愛國情緒而發展成極端網暴特征行為蔓延下去,往往會導致很多人獨立思考的喪失,最終將可能導致更多的無辜個體與商戶利益被損害。

比如近期在廣州的動漫星城,一名穿西裝的男子看到《盜墓筆記》的漫畫,便一口咬定是日本的動漫展,言辭激烈的對漫展人員進行教育,還肆意妄為地砸毀了漫畫牆,傷到了無辜的工作人員。如果愛國發展到激烈的打砸鬧來博取眼球和流量,這種“愛國”就變了味。

而值得警惕的是,在這種“萬眾一心”的愛國教條下,他們很難容納下不同的異己的聲音,一旦有呼籲理性的聲音出現,往往會因此遭受集體的攻擊,用“萬眾一心”、“站在人民的對立麵”的布條去塞住他們的嘴。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古斯塔夫指出,在群體的慫恿下,個體往往會失去理智,將犯罪行為視為一種正義的表達。利用“愛國”的名義,煽動群體情緒,導致事態向極端方向發展。

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理性的覺醒,用自己的行動去反對與抵製這種帶節奏的網暴行為,這本質上是避免更多類似的行為發展到自己身上,左右自己的選擇,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個人,這是對整個互聯網開放、寬容的大環境的破壞,傷害與牽連的也將是更多的個體與企業,這或許值得更多人的反思。在當下,這種極端網暴與圍剿,也該收手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