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姐警告英偉達像思科!那家公司曾跌51%

要聞背景簡述

近期,英偉達市值一路上漲,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公司,但也出現了唱衰的聲音。

3月7日,方舟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Cathie Wood發布文章,認為英偉達會成為像思科一樣的公司。

思科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經曆兩次暴漲暴跌,一次是1994年之前的三年半暴漲31倍,之後在4個月內下跌了51%。到2000年3月互聯網泡沫頂峰時,股價反彈至73倍,但隨後幾年內暴跌約90%,此後再也沒有接近泡沫時期的高點。

3月9日,英偉達股價連漲數日之後下跌5%,單日市值跌去1000億美元。

那麽,英偉達到底像不像思科呢?我們該不該擔心人工智能泡沫呢?

以下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最近英偉達股價有些波動。美國著名的投資人Cathie Wood,就是著名的“木頭姐”說英偉達可能有一個暴跌的空間。

這回下跌的絕對值很嚇人,一夜之間市值蒸發了上千億,但實際上是它的總市值已經突破2萬億,所以也就跌了5%。但是按木頭姐的說法,甚至有可能跌50%。

注意,跌50%就厲害了,這可不像比特幣行業,比特幣相對來說還是缺乏實體業務基礎做支撐的,這種時候跌50%是有可能的,而一個實體企業如果股價跌50%,影響就比較大了。

那為什麽木頭姐有這麽一個論斷呢?她有自己的理論,她說現在的英偉達特別像當年的思科。

我們都知道這個,思科有兩次大跌,一個大概發生在1994年,另一個發生在2000年。

原因就是,一開始思科是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硬件提供者,包括係統的提供者,大家對互聯網期望過高,後來發現沒有那麽好。

然後2000年之前,互聯網公司已經大幹快上了,結果又是預期過高了,互聯網公司崩盤,甚至很多公司都破產了。所以思科的股價又大跌了一回,到今天都沒有回到2000年那個水平。

同時木頭姐就拿這個數據來比今天的英偉達的數據,她說英偉達現在也是這個情況。

因為英偉達的銷售已經在趨緩了,說原來你要買它的GPU,大概要等9個月,那現在隻要等3個月就行了。

什麽意思呢?就是交付越來越及時了,說明它的產量上去了,但需求漲得沒有那麽快,所以市場需求就逐漸地彌補掉了。

甚至木頭姐進一步預測說,很有可能這個需求就是偽需求。就是說大家現在好像是積極地大幹快上,但是很快就發現其實用了人工智能並不能讓自己省多少錢或者賺多少錢。

那進一步去擴張購置人工智能相關硬件的欲望就會進一步降低,造成英偉達的增長進一步乏力,那可能就會造成一個大跌,她認為和當年思科的表現很像。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坦白講我認為還是不太像。

第一個要給思科正名,思科不是個壞公司。如果你真正看一下思科的股票走勢圖,你就知道它其實是一直平緩地向上增長的,除了2000年有一個特別高的跳起來的高點,然後落水。也就是說2000年純粹是對思科股價的一個擾動。

就是因為當時大家覺得互聯網可能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東西,對它給予了太高的預期,然後把思科的炒到了天價,等到股價破滅回歸到正常以後,其實還是按部就班地上漲。

那這件事其實恰恰證明了我們一直特別推崇的著名經濟學家Carlota Perez的觀點。她寫了一本書叫做《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就專門講這一點。

我們以為的所謂股價跳水、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原因都是市場不行了。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尤其是很多著名的經濟危機,其實不是市場不行了。

恰恰是技術初期在一個行業裏得到了驗證,然後大家覺得它可以擴散到各個行業裏了,這個時候熱情高漲,但是技術進入到各個行業還是有滯後期的,我們的預期高過了技術的市場增長,造成了認知的偏差,也就形成了“鬱金香花球”事件。

所以很多時候泡沫破滅是我們的預期過於樂觀,而不是真實市場破滅了。

絕大多數時候,反倒是技術已經在一個行業得到運用了,已經得到驗證了,隻要稍微有點耐心,它就會在各個行業裏逐漸展開,甚至全社會都會因此而受益。

所以,我們認為現在和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有一點類似之處,但不是現在破滅,我們擔心可能是幾年之後的事。

因為現在並沒有當初的那麽熱,那麽瘋狂。雖然現在股市上講確實這幾個巨頭漲得不錯,但是整體表現沒有那麽瘋狂。

後麵隨著今年明年美聯儲可能會降息,然後人工智能會往各個行業裏擴散,會有更多的效果出來,大家對人工智能的狂熱會進一步增加。

增加到幾年之後甚至會狂熱到它撐不住的地步,那時候會不會出現像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或者甚至像1929年的大蕭條,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預計那會是在2029年。也就是說今天還沒到這個1929年的時候,隻有到2028年2029年才要真的擔心,有沒有一個巨大的泡沫可能會破滅。

前提是什麽呢?就是這幾年會有一個高速成長,然後才會把泡沫長起來,而現在不是泡沫。木頭姐也說了,需求在趨緩。

其實你會發現現在的需求主要還是這幾個科技巨頭,從英偉達的數據就能看得出來,英偉達現在供貨主要供頭部企業,頭部企業搶的都打破頭了。主要就是微軟、Facebook,穀歌有TPU,但穀歌也買大量的GPU,包括亞馬遜等等。

隻要做雲的都要大量的GPU來建立基於人工智能的計算平台。那包括小一級的像Oracle這些計算平台都是要買大量GPU的,OpenAI自己也要買大量的GPU。也就是說,現在雲平台都會繼續競爭。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嚐到了人工智能的甜頭,他們自己用開源模型做訓練,也可以讓自己的業務得到更好的擴展。

比如說律師,很多律所就開始用人工智能來訓練,讓AI像一個初級律師一樣回答很多的谘詢問題,要不然的話律師天天接谘詢問題就受不了。包括會計師、審計師等等也是如此。

其實原來的一些中等水平的人類幹的這些腦力活動,已經可以逐漸地被人工智能替代,當然不是一夜之間就所有人都失業了,是逐漸地替代。但是這個替代是實實在在發生的。

甚至可能會給一個國家帶來威脅,這個國家叫印度,因為印度一直靠所謂的IT外包,但是現在與其外包給印度不如外包給人工智能。那你要外包給人工智能就需要基礎設施。

所以未來這些年裏對GPU的需求不一定減弱,反倒有可能強勁增長,不光是頭部會繼續擴張,而且頭部會逐漸帶動更多的企業擴張。

所以,其實從英偉達的業績來講,未來幾年是會增長的。

我們真正要擔心的不是英偉達的業績,而是公眾預期。就是市場增長速度確實已經很快了,但是公眾預期的增長比市場增長還快,才會出現一個泡沫。

所以簡單地說,木頭姐這一次真的是過慮了,可見木頭姐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就要麽就是預期科技企業的將來太好,要麽就是對科技企業的未來過度悲觀,這都是不對的,我們要客觀地看待。

那客觀地說,人工智能在未來幾年形勢一定大好。我們講不用擔心人工智能,唯一擔心的就是我們的預期長得比人工智能快得多。現在看還沒到,但是要警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