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又遇最冷冬天,期待回暖

來源: 海豚投研 2024-03-02 00:39: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06 bytes)

北京時間2月29日港股盤後,港交所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由於港交所大部分收入和市場交易情況相關,而交易情況基本又是公開信息,並且公司官網也每月進行披露。

因此整體來看,業績實際情況略低於一致預期。預期差主要在上市費用上,同時由於人員費用支出超預期增加了一些,因此使得利潤端miss幅度更明顯。

不過好的情況是,從1月開始,港股市場的交易情緒已經肉眼可見的恢複,在全年流動性逐步寬鬆的預期下,短期展望已經開始反彈,有望帶動港交所業績回升。

市場交易情緒可以說是影響港交所業績的最核心因素。在此前的深度報告中,海豚君提到股票市場1000億的日均交易額可以看做是一個衡量情緒關鍵線,而Q4跌到隻有900億,是近15年的一個低點水平。

海豚君認為雖然降息預期一再打折,但市場流動性向鬆的趨勢還是比較確定的,再加上最近國內正值政策釋放窗口期,900億的日均成交額不可持續。至少從一、二季度的短期業績來看,海豚君建議不必過分悲觀。

以下為財報詳細分析

1. 港交所業務介紹一覽

2. 整體業績:收入承壓,剛性成本下利潤大幅下滑

四季度港交所實現收入48.6億港元,同比下滑6.6%,主要是與股票、期貨交易相關的收入下滑拖累。資金存管費增幅明顯,市場數據費因為需求剛性,因此穩定增長。

前三個季度因為高利率而較高的投資收益,四季度因為基數抬高,增速明顯放緩。預計後續隨著利率進一步下滑,投資收益收入也會回歸正常規模。

港交所收入中65%是與交易直接相關(交易費、結算費),10%是上市費用收入,縱使商品市場交易表現穩定,投資收益增幅非常高,但股票和期貨市場兩大塊同時拉胯,使得最終收入同比下滑6.6%。

3. 交易費:情緒低迷,交易量冰凍。

四季度由於內陸和香港市場的宏觀經濟壓力很大,政策刺激力度相對溫和,市場預期落空,因此對交易情緒麵有很大的影響。

從交易額來看,股票市場日均成交額(ADT)同比下滑28%,這種冰凍交易量甚至不及2022年二季度。期貨期權合約在Q4的日均交易量也同比下滑11%,但從12月開始已經提前回暖。

隻有大宗商品(LME)因為是全球性市場,並且上一年同期暫停了鎳交易,基數較低,2023年3月恢複交易,四季度鎳合約日均交易量環比前三季度增長32%。與此同時,鉛被納入彭博商品指數後,鉛合約的日成交量創新高。

兩個因素下,LME帶動整個商品市場整體交易量在四季度同比增長30%,商品市場交易費同比增長23%

但縱使商品市場力挽狂瀾,由於權益、衍生品市場規模更大,最終Q4的交易費、清算費收入還是分別下滑了20%、15%。

4. 上市費:新上市數回暖但清退也多

四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數達到26家,環比三季度的14家有一定回暖,但同比來看,還是比上一年要少8家。與此同時由於同期清退的公司也變多,因此年末上市公司總數基本保持穩定增長3家,至2609家(含主板和GEM)。

因為上市費用不止是公司IPO的時候支付的費用,存量公司每一年也得給港交所一定的上市費,後者也往往是占比更大的部分(75-80%)。因此摘牌公司增多,新公司還未上交固定上市費時也會帶來基礎上市費的減少。

最終四季度上市費用同比減少15%,隻有9.08億,是近兩年最低水平。

5. 投資收益受益高息環境

2023年全年資本市場都處於高息環境中,因此公司投資的債券類固定收益品種,受益頗豐,因此給到今年收入和利潤的支撐非常明顯。不過四季度因為剛好結束低基數期,因此增速放緩,但絕對值仍然較高。但同樣的,隨著今年高息環境逐步走弱,這部分的投資收益也會回歸正常。

6. 費用剛性,收入承壓下利潤更慘

四季度港交所整體實現EBITDA 32.6億港元,同比下滑14.3%,主要受當期收入承壓的影響。對於港交所來說,它的成本費用基本剛性,大頭是員工支出,今年全年還同比增加了7%。其他支出也都偏基礎運維費用,相對剛性,因此在四季度收入承壓下,利潤滑坡的幅度更大。

但反之,隻要收入恢複,利潤也會反彈更明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