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小韭菜連續兩年跑贏80%公募基金經理,他做對了什麽?

2023年小江的基金投資收益是-2.77%,收益背後有這一年投資心得與反思,也有成為基金產業鏈一員後的觀察與思考

編者按:過去的2023年,小江的基金投資收益是-2.77%,股票倉位達到80%。這個成績在權益類基金中,可以跑贏80%的基金經理。

這是小江第二年大幅跑贏公募基金平均水平,不過,他的反思也更多了,更加明確了對於絕對收益的追求。(詳見2023年1月24日《我,23歲,投基5年,去年跑贏近九成基金經理》)

這一年,小江的角色更豐富了。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投資,他加入了一家主打投資者陪伴的公司,成為基金生態鏈上的一員。這一年,小江還開了股票賬戶,成為了一個股民。

成為基金產業鏈相關人士和股民後,小江的投資觀察視角更豐富了,並且用這些觀察成功指導自己的投資。2021年底,小江挖掘到金元順安元啟,並在限購之前買入。2023年底,小江賣出該基金,由此躲過了今年以來的大幅下跌。

小江是如何觀察見頂信號並賣出的?過去一年他有哪些有意思的心得?《讀數一幟》邀請小江,再次講述他的投資成長故事。

文|江辰鋒

編輯|黃慧玲

回望2023

本以為2022年足夠痛苦,沒想到啊,2023年是一點反彈都沒有。還記得在2022年底,全社會躊躇滿誌,準備在2023年大幹一場,結果卻是被大幹一場。

2023年上半年熱火朝天的AIGC,下半年也是草草收場。有投資者說,“今年賺最多的人應該是投資了AIGC的人,今年虧錢最多的人應該是投資了AIGC的人。”我也發現了,即便是行業大拿,在相關投資上也不一定能賺到錢。

我有一位同事是國內AI領域的頭部KOL,與國內多家AI行業頭部公司保持不錯的聯係,曾經被券商以行業專家身份邀請給一百多位基金經理講解AI投資機會。他在2023年6月的時候激動地跟我說AI就是未來,並且義無反顧地申購了2023年上半年的冠軍基金。好在後麵他虧損25%便割肉離場了,躲開了後麵的大跌。

與A股產生鮮明對比的是海外市場的高潮迭起。日本、美國、印度等國家的股市幾乎每天都在新高,大家忽然發現日經225指數、孟買30指數這些周邊國家的股市已經漲了很多年了。

我也是這一年才真正意識到海外配置的重要性。

有一回我上廁所,隨手拿了一本投資書籍打發時間。書裏有段話“保持對於海外市場的配置至關重要!”這還是其次,重要的是我還把這句話圈起來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我2022年的時候就已經看完了,但我並沒有付諸行動。

想到這裏,我坐在馬桶上捶胸頓足。隨後我翻到下一頁,赫然寫著:投資者通常都是在看到國外股市出現一段強勁業績表現之後,才會尋求外國股票帶來的多元化。

海外股市創新高,大家也開始追捧場內的QDII-ETF。由於額度的緊俏,導致這些ETF的溢價率被不斷抬高,有些甚至被追捧到了連板的地步。當然,隨著溢價的回落,那些追捧的人恐怕又要站崗了。

2023年有個smart beta指數比較火:紅利低波指數。我的基金投資業績就有點兒像紅利低波,當然,更多的是像低波,穩定向東南方向波動。

2023年對我來說依舊是虧錢的一年,基金賬戶錄得收益-2.77%,股票收益錄得-4.23%。最初我還覺著又取得了不錯的相對收益,有些沾沾自喜。然而當和母親聊時,我卻笑不出來了。

母親笑我,“聽你講的什麽超額收益還以為你多厲害,原來還是虧的啊。”雖說是笑言,但是像一巴掌打醒了我。我最初就是為了賺錢而參與投資的,公募基金經理可以說自己追求的是相對收益,但是具體到我們個人,絕對收益才是目標。

股票比基金投資更難

這一年選的基金有好有差。好的基金一度盈利40%但是由於貪心最終淪為負收益,差的基金一度回撤20%果斷剁掉。

比較遺憾的是,即便2023年開年便配置上了微盤股策略的基金,然而出於分散投資的緣故,年底以20%的盈利賣出,卻也還是因為權重太小導致未能提供非常好的收益。不過我也知道,如果重新來一次我還是會分散配置。

現在回頭看,我的微盤股基金止盈在了高點,賣出時機還挺好。當時萌生止盈的想法,是因為12月與一位私募FOF研究員閑聊時得知,一些私募正在遠離微盤股策略。然而據我所知,有一些公募正慢慢轉向微盤股策略。

公募和私募的行動差異為什麽這麽大?我開始擔心公募基金會不會成為接盤俠。那位FOF研究員也對我說:“公募往往屬於接盤的那批人。”於是我果斷止盈,沒想到微盤股很快就發生了大崩盤。

2023年最讓我驚喜的還是北交所基金。由於年頭追漲被套牢,不得不開啟定投模式,一度回撤超30%。但隨著年底的一波暴漲,竟然也以20%的盈利離場,不得不感歎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了投資基金外,2023年還有一個重要收獲:為了幫助朋友完成開戶任務,我開通了一個證券賬戶,成功在虧錢的道路上實現了開源。

接觸了股票之後,我發現買股票比買主動基金要更困難一些,畢竟不同行業的企業分析框架各不相同,而選基金經理的框架並不像選股一般複雜。以定期報告對比,便能察覺出二者的難度差距:公司財報需要看三大表,同時還需要注意各項數據的異常值以及會計處理方麵的問題。而公募基金的定期報告隻需要觀察一些關鍵性的文字即可,如前十大重倉股的變動,基金經理的階段性思考等等。

在股票投資的路上,我結識了一位前輩。他經常跟我講一些基本麵投資、價值投資、追尋公司定價上的錯誤之類的理念,起初還覺著他像個神棍,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現太有道理了,於是開始了跟隨策略(抄作業),竟然收獲頗豐。

也開始向前輩請教一些關於股票投資上的知識,學習到了如何去分析一家企業的基本麵,如何去給一家公司定價。在他的身上學到了關於投資的許多,從交易的混沌到人性的波動,同時也領略到了給企業估值確實是一門藝術。

參與到股票投資之後,我見識到逆人性究竟是多麽困難的事情。持有的股票由於某些並不損傷基本麵的利空出現了大幅下跌,按照教科書上的操作應該立馬買入,但是卻始終下不了手。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判斷有問題,猶疑明天會更便宜等等。很快股價就被拉回來,白白錯過機會。而當手上的股票開始大漲,明知道應該賣了,但是卻幻想會不會要走主升浪了?要從這裏開始翻倍了?現實第二天就會給我一耳刮子,教育我不要去想當然。

成為基金產業鏈的一員後

自成為基金產業鏈中的一員後,我對基金的理解也更多了。

在個人的投資方麵,我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支持。曾經很難找到的基金經理訪談現在多到看不完,對待公募基金也從過往的仰視變成了平視。我也開始審視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注意到了許多以前注意不到的問題。

比如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公平問題。基金更改策略了、基金經理要離職了、基金馬上要限購了等等,這些消息最先知道的往往是機構,至於個人持有者能不能知道,全憑運氣。

以前聽朋友說,固收出身的基金經理管理權益類基金往往回撤控製得都不錯(恒xxx生活除外),如國富的劉曉總,安信的李君總等等。基於這點考慮,我也選擇了一位固收基金經理管理的權益類基金,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

首先是基金經理在管理過程中更改了投資策略,將股債配比從28一路加倉到82。如此重大的調整,基金經理居然沒有任何公開解釋和說明。

還是這位基金經理,重倉的一隻股票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立案至今該公司股價已經腰斬。然而基金經理不但不減倉,反而繼續加倉。

以我對股票的有限認知,這家公司的情況也讓我十分困惑。如2019年至今人均營業總收入增長了3.6倍,人均淨利潤增長了接近6倍。然而人均薪酬僅增長30%不到,薪酬/淨利潤比從2019年的53%降低至2022年的15%,這資本家未免也太黑心了吧?公司利潤翻九倍的同時,員工人數僅增長了一倍不到,這家公司員工也太卷了吧?

我不知道基金經理基於什麽考慮逆勢加倉了這隻股票,也曾試著借工作機會詢問究竟,但沒有得到回複。後來我與一位FOF基金經理聊到此事,FOF基金經理說他得到了詳細的回複。

對於基金經理們的神奇操作,莫非隻有大買方才有資格窺得當中奧秘?

現在大多數基金公司更重視投前和投中,而對投後視若無睹。我想可能也正是因此,所以在許多的平台上會出現“基金經理為了管理費故意套住基民”的言論。缺失的投後導致不穩定的負債端,對基金的管理也會造成影響,這隻基金的規模就出現過忽大忽小的情況。

也並非所有公司都對投後管理不重視,中泰資管可以算一個正麵案例。即便在階段性逆風的2023年,份額也並沒有出現縮水的情況,可以說是持有人和基金經理的雙向奔赴了。

因為工作關係,我也會接觸很多基民。其中有醫生、老師這樣的知識階層,更多的還是做著普通職業的普通人。我認識一位賣麻辣燙的基民,他的頭像是一碗麻辣燙。一位做家電維修的基民,他的頭像上還寫著家電維修的聯係電話。他們都把自己的大部分儲蓄投入了XX醫療健康、XXX藍籌、xx高端製造、xx富裕主題之類的明星基金,如今麵臨30%、40%甚至超過50%的大額虧損,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本。

我的家人至親也深受其害。我姨奶知道我略懂基金,發來她的持倉問我還有沒有救。我打開賬戶一看,差點昏死過去。持倉全部是XXX價值精選、XX高端製造、XX匠心精選等熱門基、日光基,幾乎每隻基金都是50%、60%的虧損。麵對這種情況,我也隻能好言相勸:現在賣不合適,過陣子賣吧。

有時候我想告訴他們,投資應該為自己負責。但是一看他們持有的產品,我便閉上了嘴巴。這些產品無一不是被基金公司和銷售渠道瘋狂推銷出的明星基金。我拉過數據,那些往日的明星基金經理們,僅僅是2023年一年,人均虧損一百多億。那些灰飛煙滅的財富,大概是回不來了。

我在想,作為普惠金融的公募基金,很多時候還是辜負了投資者。在以規模為導向的商業模式下,基金經理哪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得不屈服於公司、屈服於渠道。

曆史已經無數次證明,火熱發行的產品,到最後往往是一地雞毛,比如專精特新、創新未來等等。北交所主題基金也類似,若不是2023年底北交所大行情,想必那批最早購入北交所兩年基金的人也是哀嚎遍地吧。

總的來說,萬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數目前為止相對所有寬基都有超額的,體現了專業的力量,現在的回撤隻不過是超額的回吐罷了。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投資者長期來看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業績。當然,我說的是長期來看。至於長期有多長,我也不知道了。

結尾

今年這段時間虧得有點多,過年回家也舍不得買機票了,於是坐了12個小時的火車硬座回家,省點錢抄底吧。

欣慰的是,經過了假期前的三天上漲,我的股票賬戶已經回本了,基金賬戶依舊在緩慢爬坑。

經曆了這幾年的毒打,我愈發認為投資實在是一門非常難的技能,大部分散戶最後都做成了“中證1000減弱”,成為少數人的超額收益來源。

投資不能憑感覺,需要持續學習。作為一名00後資深韭菜,我經曆了自2018年以來A股的所有進程。站在2023年看我的2022年,會發現自己很多不足。過於迷信基金經理能力而忽略了時代的因素,對於資產配置隻會無腦懟倉位,對於個股的理解能力不夠深導致對基金的研究不能穿透到個股等等。

在追尋價值之路上學習,我感覺自己慢慢摸到了一些中國股市的脈絡。不過這也可能是我的一廂情願吧。畢竟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認為上一個階段的自己很愚蠢。也許一年後再看這篇文章,會像現在的我看去年的我那樣,覺得比較笨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