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搶黃金,有人瘋狂有人逃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每年春節都是黃金消費的旺季,這兩年尤其如此。

同為可選消費品,黃金比服裝、化妝品用途更廣,也越來越受歡迎。去年春節,黃金消費同比增長18.2%,一季度需求量環比激增55.8%,創下了2015年以來新高。今年春節,人們對黃金的熱情絲毫未減,各大黃金首飾品牌也開啟瘋狂促銷。

春節前幾天,在北京著名的菜百總店,“買金子的人就跟趕大集一樣”;在兩千多公裏外的深圳水貝,前來“淘金”的年輕人把商場的充電寶都借空了。

春節假期,周六福打出“買黃金送黃金”的口號,中國黃金推出“克減120元”的限時優惠,各種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

有很多理由可以讓一個人買點金子:送禮拿得出手、不挑人;金首飾好看、婚嫁必需;黃金是硬通貨,保值。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越來越看重黃金的投資屬性,以致於金條、金磚熱銷。

現在金價已經很高了,更準確地說,過去幾十年從來沒有今天這麽高。630元一克的金首飾(不算手工費),480元一克的裸金,放在幾年前都不敢想。問題是,金價還會繼續漲嗎?

去年的國慶假期給很多人上了一課。當時節前金價瘋漲,假期突然暴跌,套牢了一批嚐鮮的年輕人,然而沒過多久金價又漲回來了。今年春節假期過後,黃金是否會重複國慶的過山車行情?

“淘金者”選擇用腳投票。一批人湧入金店,瘋狂采購;另一批人則開始賣出,把收藏多年的家當換成現金。對於黃金的未來,人們有不同看法。

年輕人,瘋狂買金

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市場,中國人對黃金有執念。十年前“中國大媽”爆買黃金,強大的購買力讓外國人大為震撼,今天的年輕人也不甘示弱。

買黃金主要有兩種,一是金首飾,二是金幣金條,二者的用途、價格都不同。

金首飾的本質是首飾,隻是原材料用了黃金更名貴。首飾有造型、設計,因而比金幣金條這種“直愣愣”的產品多一個加工費。金幣、金條、金磚就是純黃金,具有理財屬性,價格跟隨黃金大盤波動。

北京的羅潔在春節前一周去菜百首飾店,現場人擠人的狀況讓她非常驚訝,各個黃金櫃台都被圍得水泄不通,“有些人買黃金就跟買白菜一樣”。有個櫃台好不容易擠進去了,試戴完一個小首飾還沒來得及跟銷售員詢問,旁邊的一位大姐一秒下單。

她本來是在附近逛街,沒想著要買金,看到這邊人多過來湊湊熱鬧,最後在現場氛圍的帶動下,以489元/克的價格買了一根金條。“希望下次去能像買白菜一樣。”她說。

宋真打算再入手一些金首飾。過去三年她一直在買黃金,從280元/克開始,一直買到480元/克,現在總共攢了102克,大部分都是在400元/克左右的價位買入的。

從商場專櫃,到水貝,再到直播間,她都下過單,哪裏有優惠去哪裏。“就是覺得攢錢不如攢金,錢貶值得太快了,金子既能滿足我的購買欲,又能攢,真是一舉兩得。”

黃金商家對消費者的心理拿捏很到位,趁著春節假期開啟“搶人大戰”。

中國黃金、周大福、夢金園等品牌,跟年輕用戶占比很高的支付寶合作,聯名推出定製金條,用戶還可以用福卡優惠兌換飾品。

周大生、老廟黃金、菜百等品牌,時不時在直播間放出優惠券。有些品牌規定每個賬號一個月隻能享受一次優惠,有用戶借來朋友的賬號,隔幾天搶一次。

在南方某縣級市的一座商場裏,周六福“買黃金送黃金”的廣告從各層扶梯一直打到了地下停車場,優惠力度遠大於春節前。一位銷售人員對「定焦」表示,如果購買按克計重的黃金首飾,手工費可以折算成一件等價首飾,比如小金豆、小金珠、小擺件等等,相當於免掉了手工費。

現場人頭攢動,一位銷售人員急匆匆地給顧客拿貨、介紹、開單,忙得全場跑來跑去,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二話不說爬起來繼續幹活。

線下門店的銷售,時常把金價要漲的銷售話術掛在嘴邊:“金價一直在漲,明年還會更高,早買早享受,早買撿便宜。”

有櫃台銷售人員對「定焦」說,春節期間有很多顧客擔心年後金價繼續上漲,提前來店裏采購婚慶珠寶。有些人的婚期是在下半年,也提前把“三金”采購了。送禮是另外一大需求,“現在這年頭,送黃金最靠譜,黃金不挑人,不管什麽價位都有產品,拿得出手。”

不同地方的黃金首飾價格不同,低線城市普遍要比大城市低。一些年輕人趁著春節回老家,在老家“低價囤貨”。“春節前我在北京商場詢價,基本都是630元/克,春節回老家我發現隻要520元/克,覺得太便宜了!所以給家人都買了一件。”一位在北京上班的白領說。

很多人買黃金是圖個心安。

劉營從去年開始買黃金,無所謂價格高低,誰知越買越漲,於是更加大購買力度,不到一年買了500克,金磚、金條、金元寶都有。

他本來是打算把錢留著今年買房,看到房價一直跌就改變了主意,把錢全存了定期。後來他不想買房了,開始瘋狂買黃金。

他將買黃金視為避免風險的一種方式。“從古至今,金子都是換票子。票子無論增值或者貶值,金子總能在不同情況下體現屬於它的價值價格。”今年他準備再買500克,有閑錢就買,“給自己留個最後的壓箱寶”。

攢錢不如攢金,買金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活明白了。

“恐高”的人開始套現

有人入場,也有人離場。隻是相比入場的喧囂和熱鬧,離場的人顯得靜悄悄。

楊桃已經把自己的金首飾賣了三波,陪嫁的50多克金首飾都賣完了。賣黃金並非因為缺錢,而是因為平時戴的少,另外現在金價高,她覺得可以高價賣,再低價入,賺點小錢。

去年賣掉的大部分是兩年前買的,利潤有三千多元,其中有些是雙十一搶了優惠券,買入的價格比大盤還低。但去年買的基本賺不了,因為金價已經漲起來了,她之前買的一款金珠,金價和加工費加起來480元/克,現在回收還會虧錢。

年前剛賣掉的這批,之前買入的價格平均大概是450元/克(金價+工費),年前她看到金價有點下跌的苗頭,就趕在1月底以475元/克的價格回收了,賺了1000多元。

“感覺就像炒期貨,高價賣,低價入,還挺好玩的。”她說。

李佳穎這次回老家,讓父母把之前攢的一些金首飾拿出來盤點了下,拿出一部分去商場換了新款式,剩下的打算拿去金店找人做成一個大件,或者回收了換成現金。“現在金價有點高了,我在考慮要不要先套點現。

持有黃金現貨的人,在賣出時通常會通過黃金回收。黃金回收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業內通行的規則是,以市場價為參考,低個幾塊錢或十幾塊錢不等,作為回收的報價,克重×報價=到手價。

不論要回收的是金首飾還是金條金磚,也不管首飾的造型多麽複雜,做工多麽精美,品牌知名不知名,在回收時的報價標準都是一樣的,統一回歸到它們的本來麵目——金子。這些金子在回收後被賣給工廠,回爐熔化後再做成其他產品。

商家對黃金進行真假鑒定,稱重,報價,成交。他們賺取的是回收倒賣的差價。

“黃金經過火燒之後,克重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化,誤差一般不會超過0.1克。黃金回收不存在折舊費、磨損費、清洗費,也不需要購買時的發票。”在上海從事黃金回收的劉童對「定焦」說。

回收市場為黃金流通提供了渠道,方便了賣出變現。然而大部分品牌金店都不做回收業務,取而代之的是以舊換新。消費者交出舊首飾,拿走新首飾,能抵一部分差價。

劉童透露,金店隻以舊換新,大克重換小克重,大部分還有折舊費,能再賺一道錢。這其實是變相促進了銷售,所以想套現的客戶會直接找回收的商家。

回收價跟金價大盤掛鉤,大盤的漲跌直接影響黃金回收市場。

一位在惠州從事黃金回收的商家對「定焦」說,很多客戶趕在年前的價格高點回收,“國慶2天跌30多塊錢,過完年說不定也會有一波暴跌”。

因為擔心年後價格下跌,一些黃金回收商家不再接單。劉童說,春節假期黃金市場停盤,要等年後初十開盤,這期間商家一般不會回收,避免貨砸在自己手裏,即便回收也是壓價規避風險。

金價持續上漲,不同人眼裏看到的是不同的風險。有人認為上漲才值得買,有人認為不可追高。他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胖胖算是個黃金“老手”了。廣東一帶的人們普遍喜歡黃金,隔三差五就買點。多年前她還在讀大學時,她媽媽就開始給她攢一些金首飾,那會兒金價才200多元/克,每年攢二三十克。

現在她手裏已經有幾百克黃金,而且大部分是200多元的價格買入的,按現在的行情價格翻了接近兩倍。

不過她認為,黃金的價格應該不會一直都這麽高,“這十年的觀察看下來,也會有大跌的時候,如果囤貨的話我覺得可以降降再買。”

拉長時間看,如今的金價確實處在曆史最高點,而且基本是過去八年漲上來的。2015年金首飾的價格隻有200多元/克,年底開始漲價,後來起起伏伏,到2020年開啟大漲模式,一路衝到如今的600多元/克。

新手們還在入場,老手們已經開始謹慎了。

買黃金,還是一項好投資嗎?

人們抱著投資的心態買黃金,是看中了黃金的兩大屬性——抗通脹、避險。

黃金和錢(主權貨幣)是天然的對手方,紙幣有信用風險,但黃金沒有,鈔票可能變成廢紙,但黃金永遠值錢。而當發生戰爭等極端事件時,黃金便是全球公認的硬通貨。

基於這兩大屬性,過去幾年的疫情、國際衝突、局部戰爭,持續推高黃金價格,一些人將手裏的現金、房產換成黃金,起到類似理財的效果。而不斷上漲的行情,進一步加強了這一趨勢。

一向謹慎、風險偏好低的中國人,過去一年對黃金表現出極大興趣。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2023年全球黃金飾品消費2093噸,同比隻增長了3噸,但中國大陸地區消費了630噸,同比增長10%,消費金額高達2820億元人民幣,創曆史新高。作為對比,美國隻消費了136噸,中東的土豪們也隻消費了172噸。中國是全球黃金消費量最大的國家。

中國人買黃金,既是消費也是投資。如果隻是買點小首飾,短期的金價漲跌其實影響不大,但如果是理財,則必須考慮價格和買入時機,因為黃金價格的波動性非常高。

很多人會忽略波動性,而隻看到過去幾年的金價漲勢圖。如果我們梳理一下過去50年的黃金走勢,會發現從來就沒有單邊上漲。

1980年金價達到每盎司850美元,這是當時的最高點,直到2008年才再次回到這個點,中間隔了28年。這28年裏多次大漲大跌,來回橫跳。

從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間,金價從850美元漲到了1895美元,但在隨後的九年裏,金價再也沒有達到這個高點,其間還一度跌到1000美元。直到2020年,金價才再次突破2011年的峰值,到達2067美元的新紀錄。

請注意,現在的金價在每盎司2000多美元上下徘徊,還沒到四年前的高點。春節假期,現貨黃金跌破了2000美元關口,為過去兩個多月來首次。接下來,金價是先往下再回升,還是一路繼續高歌猛進?沒有人能精準預測。

楊桃過去一年賣掉手裏的各種金首飾,就是趁著價高,他覺得過幾年金首飾的價格應該能回到400元左右。劉營則認為金價短期不會下跌,至少能跑贏房價和通脹,所以繼續增持黃金。

要看清大勢很難。有個人講了這樣一段經曆:2013年他結婚買三金,那會黃金才260元/克,但當時流行鉑金,價格比黃金貴。他手裏錢不多,於是被迫買了黃金。這下占了大便宜。

而在過去兩年,大部分時候金價都是在高位盤整。黃金麵臨著利好和利空相互交織的局麵,價格受市場情緒波動影響很大,這導致市場對金價的後續走勢出現分歧。

單從投資視角來看,買黃金並非穩賺不賠。作為一種大宗商品,黃金跟現金、房產不同,它屬於“無息資產”。你把一捆現金放銀行,每年能有一丁點利息;把現金換成房子,可以收取租金;但你拿著一捆金條,是不產生額外收入的。這意味著,如果你是在最高點買入黃金,也是會被套牢的,持有成本太高了。

當然,如果買黃金是自用,或者要送禮,那麽該買就買,沒必要為金價的漲跌發愁。人還是得活在當下,沒人知道十年後會發生什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