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入幾十億淨賺幾個億
徽菜,作為八大菜係的末尾,一直以來都在榜單上默默無聞。它沒有川菜、湘菜那樣吸引眼球,也沒有魯菜、粵菜那樣更有普適性,除了一道較為出名的臭鱖魚,大多數人對徽菜的印象都很模糊。
不過,就是這一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菜係,卻跑出了一個極為亮眼的IPO。
1月16日,新徽菜連鎖餐飲品牌小菜園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成為了波折上市的中餐品牌裏的一匹黑馬。
天眼查App顯示,小菜園全稱為安徽小菜園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3年,法定代表人為汪書高。
對於皖南地區的消費者來說,小菜園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憑借著客單價在50元-70元的高性價比,小菜園常被本地人稱為是家常菜的後花園,臭鱖魚、紅燒肉、瓦罐湯,都是小菜園的核心品類。
走薄利多銷路線的小菜園,有著不錯的營收業績和利潤表現。
招股書顯示,2021-2022年,小菜園的收入分別為26.46億元、32.13億元,同比增長21.4%。2023年前九個月,小菜園的收入為34.29億元,同比增長41.6%。
拆解財報發現,小菜園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為堂食業務、外賣業務和其它收入。
其中,堂食業務占比最大,約占總營收的68%,外賣業務則從2021年15.5%的占比升至2023年前九個月的31.5%,兩大業務板塊加起來共占總營收的99%。
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下,小菜園也越來越賺錢。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2年,小菜園的淨利潤分別為2.27億元、2.38億元。
到了2023年,小菜園前九個月的淨利潤就已超過上一年,為4.3億元,同比大增107.59%。
小菜園能賺錢主要靠其門店多。截至2024年1月11日,小菜園的門店總數為548家,遠高於麻六記、費大廚、綠茶、外婆家等網紅餐飲品牌,並且這些門店全部是直營店,沒有一家加盟店。
“我們永遠不會搞加盟。”小菜園董事長汪書高曾告訴我們,很多餐飲企業搞加盟主要是老板為了賺錢,小菜園的原則是可以合作,但不能加盟。
不搞加盟,小菜園是如何擴張的?汪書高透露,過去幾年小菜園逆勢增長的原因是讓廚師當老板。“我把員工都當自己的家人。”
“我個人對錢沒什麽追求,如果隻想賺錢,我在安徽銅陵開開店,一年賺個2000萬不難,但我認為做企業最重要的是做長久,以後如果一線員工想當領導的多,我們就會多開店”,汪書高稱。
從門店分布來看,下沉市場是小菜園的大本營,截至2023年前九個月,小菜園在三線城市及以下門店數為228家,占到總體門店的46%,營收也占到了總體的43.4%。
由於地方菜係的屬性,小菜園門店地域性較強,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蘇一帶,湖南、陝西、福建等省份尚未開拓。
從2016年開始,小菜園陸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出首店,不過在廣州,小菜園至今還沒能開店。
在招股書中小菜園強調,未來公司將增加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門店分布密度,逐步形成“長三角、京津冀、粵閩贛”的門店布局,出海開店,也被小菜園納入了計劃中。
帶上百位員工一起上市
對於餐飲行業的人來說,汪書高是個神秘人物,不僅鮮少對外接受采訪,更是謝絕外部融資。
直到2023年,加華資本才說服他打開了小菜園的大門,擠進來投了兩輪獨家融資,一輪完成於3月,一年完成於12月。
據了解,兩輪投資加華資本對小菜園累計投資金額為5億元,這也是近年來大眾便民餐飲市場最大的一筆融資。
談及原因,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宋向前表示,如今的商業競爭本質上競爭的是企業家的認知、心性和利他精神,在汪書高身上,他看到了企業家的“利他精神”。
我們在與汪書高交流時發現,當別人說他是企業家時,不善言談的他會一再強調:“我不是民營企業家,我隻是個‘店小二’。”
52歲的汪書高,是個完全靠雙手打天下的“創一代”。他出身於安徽銅陵,父母都是農民,一家人靠種地為生,由於家境貧寒,汪書高十八歲就離開學校,步入了社會。
在幹了近十年的髒活、累活後,汪書高成為了一名廚師,與妻子從夫妻店起步,慢慢做成了有十多家連鎖商務酒店的老板。
後來,由於在外地投資失敗,一度六個月連續虧本,最終,汪書高決定放棄酒店連鎖,做自己擅長的中式餐飲,小菜園品牌由此誕生。
也正是因為汪書高過過苦日子,在創辦小菜園時,他才把好吃不貴放在第一位,做老百姓吃得起的餐飲企業。
招股書顯示,小菜園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的前九個月內,堂食人均消費分別在66.1元、65.8元和65.2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截至2023年前三個季度的門店收入來算,小菜園在客單價50-100元的中式餐飲品牌中排名第一。
除了承接住當下流行的消費趨勢外,能夠讓小菜園悶聲賺錢的關鍵因素,還在於汪書高一直推崇的門店合夥人製度。他多次強調自己的夢想是:“開好小飯館,讓追隨小菜園的廚師都變成老板”。
據了解,小菜園的門店大多由總部和員工一起開,公司有上百個股東,每個變成股東的員工都拿股份,一起享受公司成長的紅利。
對於這麽做的原因,汪書高透露:“如果隻有我自己賺錢其他人不賺的話,我心裏會感到不安,覺得對不起他。”
從招股書來看,汪書高的確不吝股權。
在小菜園的股權結構中,汪書高將自己的股權分成了七份,一份自己全資持有,一份與高管共分,剩下的五份則留給了集團的129位核心員工,與他們共享超過40%的股權。
讓員工當老板,積極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小菜園總經理李道慶曾透露一個細節,過去幾年,很多商場不能開的那段時日,小菜園有區域門店為了生存,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最後溝通協商後,去店裏做盒飯提供給附近居民,一下子扭轉了頹勢,營業額比正常情況還要好。
舍得“發錢”也讓小菜園保持著極高的員工留任率。
招股書提到,集團超過八成的店長和廚師長在小菜園的工作時長在一年以上,其中,還有528名店長和廚師長工作時長超過了三年,約占總數的一半。
而一直以來餐飲行業的人才流失率都是老大難,根據《餐飲商家經營狀況調研報告》,能在一家飯店平均到崗後工作達一年以上者不及半數。
汪書高認為,開店不賺錢就等於犯罪,而決定一家店是不是好店,一家企業是不是好企業的關鍵要素就是賺錢,企業隻有賺錢了才能發工資,員工才能過好日子。
未來三年要開580家店
那麽,各項業績指標都表現尚可的小菜園,能在餐飲企業頻頻折戟的資本市場中殺出重圍嗎?
畢竟,這幾年想上市的餐飲企業並不少,但成功的寥寥無幾。
曾遞過表的七欣天、撈王、老娘舅、老鄉雞、綠茶餐廳等,要麽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要麽招股書已經失效。
2022年,在向港交所遞表的8家餐飲企業中,隻有兩家完成上市。2023年,隻有做火鍋食材預製菜的鍋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在科技熱、消費冷的投資環境下,重資產、周期長的餐飲行業顯然沒有之前那麽吃香了。
同時,餐飲行業的整個環境也在大浪淘沙,有數據統計,2023年,國內餐飲企業注吊銷數量超過126萬家,大約是2022年的2倍之多。
而由於近期港股整體表現不好,那些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股價走勢也並不樂觀。
拿餐飲界標杆海底撈舉例說,1月18日收盤每股隻有13.4港元,總市值為746.92億港元,與最高點相比縮水了超八成。旗下有太二酸菜魚等品牌的港股餐飲上市公司九毛九同樣如此,市值隻剩74.7億港元。
大環境如此,為何小菜園還要赴港上市?
在招股書中,小菜園表示將把IPO所募資金用於持續擴大門店網絡、增強供應鏈能力、升級智能設備和數字化係統以提高數字化能力等。
可以說,擴店是小菜園未來的一大戰略。小菜園在招股書中強調,未來三年將分別增加160家、190家以及230家門店。
換句話說,未來三年小菜園總共要開580家店,擴張速度將大大提速,比其過去十年所開的店都要多。
小菜園大擴張是有原因的,因為從現在的門店分布來看,它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很多地方的消費者還沒吃過它。
目前,小菜園還有西部、東北等地區,以及湖南、福建、陝西等省份尚未完成觸達。汪書高曾表示,中國市場很大,小菜園到了其它城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門店。
李道慶透露,小菜園的擴張策略是打透,一個是把已有門店的區域加密,另一個是去新區域開店。據了解,小菜園已經在挨個考察,摸清各個城市的消費情況,看看哪些城市適合去開店。
而從目前的資金狀況來看,光靠小菜園自身的現金流來實現擴張,其實有些吃力。
招股書的數據顯示,開一家小菜園的前期投入大概在130-170萬元,以未來三年新增超過500家門店的目標來看,開店支出最起碼要6.5億元。而截至2023年前三個季度,小菜園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隻有3.83億元。
除了提速擴張外,小菜園也還在嚐試新的業態,因為覺察到“年輕人不會燒,老年人燒不動”這一現象,除了商場店外,在2023年10月,小菜園還推出了名叫“菜手”的社區店模式,計劃在未來兩年開設200-400家社區餐飲門店,這也將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
另一方麵,小菜園有自建供應鏈公司,能夠覆蓋采購、加工、倉儲、配送為一體的全流程環節,在全國有1個中央工廠和11個分倉,一個分倉會輻射周邊40-60家門店,這意味著,在口味標準化的前提下,如果想要覆蓋更多的省份,就要持續建倉,保證供給。
總體而言,如果僅以遞交過招股書的地方菜係品牌來對比,小菜園也算是裏麵的優等生。
主打江浙菜的綠茶餐廳,2021年的營收為22.93億元,淨利潤為1.14億元,營收淨利均未超過同期的小菜園。另一家以粵式火鍋為主的撈王,營收始終在10億元徘徊,淨利破億都屬難事。
從其它維度對比來看,高出行業的翻台率、淨利率,同比增長的同店銷售額,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也讓小菜園整體的營收結構較為健康。
在接受完加華資本的兩輪融資後,外界對於小菜園的估值一度高達500億,不過李道慶否認了如此高的估值稱,“我們還不值這麽多錢”。
現在就看一直悶聲發大財的小菜園能不能成功上市了,而一旦上市成功,將有一批新富豪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