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暴雪:一場時隔16年的氣象大考

來源: 吳曉波頻道 2024-02-06 18:48: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828 bytes)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本次複雜極端天氣疊加春運再次來襲,是2008年後一場綜合性的社會大考。”

文 / 巴九靈

共飲一江水,冰凍兩湖路。

“雨滴在空中還是水,等滴到車子玻璃擋板上的時候就已經是冰了。從雨刮器上開始結冰到整個前方失去視線,不過幾分鍾的事情。”

當意識到情形不對,從湖北隨州駛回武漢的史浩連忙打雙閃把車停到應急車道,“開空調熱風猛吹,又下車把冰塊手動剝開,等了十幾分鍾才重新上路。”

原本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最終花了四個半小時,“我是人生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凍雨。”隨後的幾天,史浩呆在家裏不敢出門,從33樓的住處望去,已是滿城冰凍。

2024年1月31日,中央氣象台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雨雪冰凍)三級應急響應,並預計,自1月31日至2月5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進入入冬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雨雪冰凍天氣過程。

首當其衝的便是作為“九省通衢”的湖北地區,自2月3日起,全國凍雨區域預報圖,猶如被“踩了一腳”,而“腳印”中的人們,見證這16年未見的冰凍困境。

圖源:中央氣象局

凍雨來襲

自2月2日以來,湖北宜昌某醫院的骨科每日接收的病人較以往多了許多,大都是因為路麵太滑摔倒導致的骨折,就醫者多為老人和騎手。

同樣坐標宜昌,一位跑腿公司的負責人楊果告訴小巴,跟往年的雨雪天氣相比,這次的凍雨導致路麵非常滑,地麵結冰,稍微有些坡度的地方車都上不去,騎手的小電驢就更難跑了。

在送單的路上,他每天都能目睹多起交通事故:“有很多跑腿騎手和外賣騎手摔倒在路邊。”

冰凍的武漢街道 圖源:受訪者提供

家住武漢的阿越留意到,2月3日晚上就有環衛工人在路麵撒“除雪鹽”,但因為凍雨凝結速度太快了,很快就形成冰麵,除雪鹽隻能加快雪融化的速度,但對付冰麵效果並不理想。

鏟雪車也在作業,但它隻能清理路麵的殘雪,路麵凍實了,它便鏟不動,而且時不時自己也會打滑。

一夜大雪後,阿越的車被“凍”在了雪裏。人們在清理積雪之外還要化凍,車把手掰不開,隻能用湯勺舀了物業燒好的熱水,從車門把手那兒澆上去,一點點讓雪化開。

熱水化凍 圖源:受訪者提供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2月4日早上,武漢輕軌一號線因途徑受凍地麵而暫停運營,沒停運的也擠滿了人。

有條件不出門的人,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外賣、跑腿身上,比如給騎手加錢,讓他們順路帶包煙或在附近超市幫忙買點生活用品,甚至是下樓的時候幫忙扔個垃圾。

這變相加劇了運力緊張的局麵。以宜昌為例,大雪後全城爆單,跑腿運費已經從每單10元上漲到了20-30元不等。

更著急的是那些回家過年的返鄉人。

自2月3日淩晨從杭州自駕出發,小敏與家人於當晚就抵達了武漢,卻遭遇了“花生米大小”的凍雨,一夜醒來,冰雪封路,隻能滯留。

但相較之下,小敏還算幸運。

2月1日就從上海自駕出發的妹妹婷婷,直接被困在了滬渝高速荊州段。

“封路並沒有提前通知,導航也不會顯示,在高速路上一直都很堵,慢悠悠地走,車速三十碼”,一路上,婷婷看到“很多打滑的車輛停在周邊,有的車被凍損了,已經開不了了,還有人力推車的。”

被凍雨覆蓋的路麵對小型車更不友好,史浩的車曾在高速口滯留一個多小時,工作人員告訴他,地麵上有很多冰,為了安全考慮,小車暫時不讓通行,讓大車先走,因為大車的車身更長,發生側滑的概率更低,另外大車更重,也能幫助把地上的冰雪軋開。

直到2月3日雨雪最大的那天,婷婷的車也被“凍”住了,被迫在高速上過了一夜。

“車裏睡覺真的很冷。”提到這婷婷仍心有餘悸。

隨後的兩天,高速沿途的收費站成了婷婷等車主們的臨時避難所和信息交流地,“工作人員非常熱情,準備了熱水以及休息點,還貼心準備了粥跟麵條。”

滬渝高速某收費站提供麵食 圖源:受訪者提供

滯留在武漢的小敏在聽了妹妹的遭遇後有些後怕,2月4日試圖轉投鐵路。

然而,武漢市氣象台當天淩晨發布暴雪黃色預警信號,並預計未來8小時內,武漢大部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致災風險較高。隨後,中國鐵路武漢局計劃停運列車141對,其中受雨雪影響較大的漢宜鐵路停運列車63對、漢十高鐵停運列車32對。

小敏搶到了票最終也沒能成行,“那天漢口90%的列車處於停運狀態”,為此,她隻能再待一晚。

小巴曾聯絡一位在湖北宜昌站的工作人員,對方在發了一張2月5日的臨時停運列車情況表後便再沒回過信息。

鐵路寸步難行,飛機也難以啟航。2月4日15:00,武漢天河機場流量正常率僅為20%,臨時取消航班468架次,提前取消航班64架次,航班取消比例超六成。

雪災陰影

在氣象專家的定義中,今年春運的暴雪凍雨災害,是“2008年以來最複雜的春運天氣”。

2008年,同樣是春運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以及西北地區東部,遭遇數十年乃至百年一遇持續大範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數百萬人被困在返鄉過年的路上,當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37.9億元。

後經各地受災省份複盤,本次災害中,造成災害最嚴重的便是凍雨:連續的凍雨產生覆冰,致使南方部分電網毀損,鐵路供電中斷,全國有17個省(區、市)被迫拉閘限電。

所謂凍雨,指的是當海拔1000—2000米的高空氣溫高於地麵時(一般地麵低於零度,高空大於零度),一種“落雨化晶,滴水成冰”的天氣現象。

每年1月—2月,無論南北,都是凍雨的高發時節,有詩雲:“淋淋凍雨滴春朝,正月寒威倍凓憀。”

2月4日,武漢一場凍雨後

視覺上,凍雨所形成的風景美輪美奐,卻是氣候防災應急領域的一大天敵。

它落在地麵上結成厚厚冰層,比雪難除,令來往車輛與行人難於通行;落在電線杆上,電線結冰後遇冷收縮,在凍雨重量的影響下會繃斷,使通訊和輸電中斷;與此同時,凍雨壓垮房屋、凍死作物、令飛機失事等也時有發生。

但經過16年後,人們對付凍雨危害變得更成熟也更有經驗。

2月2日,宜昌市下轄的某個供電所負責人黃慶就接到了來自上級應對極端天氣的通知。

應對這樣的天氣,供電所早備有相應的方案。具體而言,是工作人員會增加巡視頻次和力度,即所謂的“踏雪保電”。

“我們所一共有13個網格員,他們最近比較辛苦,要頻繁出去巡線和排故障,每次巡視檢查都是全所出動。”

黃慶向小巴介紹,一般而言巡視共分為三種,周期巡視、故障巡視和特殊巡視,出現自然災害後的巡視即為特殊巡視,主要是針對高山及高海拔有雨雪覆蓋的地區,有針對性地對線路、設備進行巡視,對積雪嚴重的線路進行除冰,對線路附近積雪嚴重的樹木進行清障處理。

曾有媒體報道,各地在特殊巡視時,相關隊員會配備固定式融冰裝置、移動式融冰車、機械振動除冰裝備和除冰無人機等設備。

無人機除冰場麵 圖源:人民日報微博

但在實際過程中,以上設備的使用仍需因地製宜。如黃慶所在的山區地形線路複雜、樹木積雪較多的領域,還是隻能依靠人工除冰。想要避免隱患隻能加強巡視,萬一在複雜地形的區域發生斷電跳閘也隻能人工搶險。

他還提供了一個細節:“據我了解,我們縣其他所裏今年有使用除冰設備進行線路除冰的。在輸電線路方麵,我們市今年也首次啟用了直流融冰裝置除冰。這一裝置是因為2008年發生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當時導致許多地方的電路設施受損嚴重,在這之後才重點研發的。”

經查實,直流融冰裝置是國家電網公司根據2008年初電網冰災確立的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湖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承擔的一個科研項目,主要是通過對輸電線路施加直流電壓並在輸電線路末端進行短路,使導線發熱對輸電線路進行融冰,從而避免線路因結冰而倒杆斷線。

總體而言,2008年雪災後,我國已經研發出了相關裝置保證不會因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導致大麵積的線路受損。

國網湖北電力設備管理部技術處副處長吳鬆也向媒體介紹:輸電線路覆冰預測預警技術不斷完善、成熟,可在寒潮到來之前,針對性地發出覆冰預警信息。

而16年前雪災時,電網除冰主要還是靠電工冒著生命危險爬杆爬塔,一錘錘、一棒棒進行, 當年湖南省就有6人在電網搶修時因公殉職。

2008年雪災 圖源:網絡

截至小巴谘詢時,黃慶表示所在的鄉鎮還沒出現跳閘斷電的問題,從工作群的信息來看,大概有3條配電線路發生了跳閘停電。

“不過通常來講,如果收到線路跳閘信息馬上巡視,速度快的話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恢複供電,如果線路受損需要搶險,通常也不會超過一天。”

氣候覺醒

2008年的雪災,令中國社會上下第一次真實感受到了由“極端天氣”帶來的危害,有資深媒體人便在當年呼籲中國人“氣候覺醒”。

她在相關文章裏寫道:

“氣候覺醒”意味著從官方到民間,當對氣候變化的衝擊高度警覺,對極端性氣候事件發生有更充分的準備……此次雪災已成為中國加大對氣象工作軟件、硬件投入的契機。

……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真正的問題隻是“氣候危機何時到來?”真有此發問,則中國今天為措手不及的雪災付出的一切就算值得,我們才不至麵對悔恨的明天。

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國氣象局牽頭的氣候監測與災害預警工程獲國務院批複立項。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本次複雜極端天氣疊加春運再次來襲,是2008年後一場綜合性的社會大考。從目前結果看,我們並未辜負那一次慘痛的教訓,也同樣需要繼續保持警醒,畢竟,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依然不願麵對悔恨的明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