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很憤怒:財務混亂還想IPO?

上交所很憤怒,責令海通證券的主要負責人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交易所接受監管談話。交易所還希望海通證券及有關負責人引以為戒,認真查找和整改問題,對旗下的兩位保薦人進行通報批評。他們實在太過敷衍了,有IPO項目第二次遞交材料,出現前後數據打架。交易所憤怒背後,可以清晰看見有的IPO企業竟然明顯的財務操控行為,居然還想IPO?

先看看海通證券保薦項目到底幹了啥。有一家IPO企業第一次申報的報告期為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第二次申報期為2020年至2022年。二次IPO的項目往往都會受到交易所的更多關注,所以就對其進行了現場檢查。檢查發現發行人報告期初對控股股東存在其他應付款1497.17萬元,翻遍申報材料,文件中沒有披露這麽大額的應付款的形成原因。

現場督導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翻看原始材料,這活兒應該由保薦人在整理申報材料之前,就捋清楚了的,可是他們為啥從一開始到申報材料時都回避這筆款項呢?交易所現場檢查發現,發行人的這筆其他應付款是前一次申報報告期體外資金循環,配合客戶回款事項形成的,第二次申報期內的關聯方及疑似關聯方與前麵體外資金循環事項相關主體存在高度關聯。

啥叫體外資金循環配合客戶回款?翻譯意思,就是把錢弄到公司外麵去,通過幾個來回,跟客戶配合,就把營收做上去了。那麽海通證券保薦的這家公司,體外資金是從大股東那裏借的,到底是給客戶循環呢?還是給自己循環呢?從文字上看背後有大故事。客戶又不上市,循環做虛假業績,難道是為了過年高興?

如果說體外循環是為了弄虛作假,那麽兩次想IPO的財務操控那就是個係統工程了。海通證券保薦的項目兩次申報報告期內收入都呈現高速增長趨勢,看上去非常的好啊。可是第二次申報報告期首個會計年度2020年收入大幅低於第一次申報最後一個會計年度2019年收入。再次提醒一下,兩次IPO,想在財務上做花活兒,那是個係統工程,怎麽能顧頭不顧腚呢?

交易所到現場一檢查,好家夥,發行人報告期內收入確認存在多筆外部驗收單時點與內部工作時記錄不匹配的情況。翻譯一下,就是想IPO的公司,兩次提交材料,財務數據都是不斷增長的。當然要持續保持高增長,困難很大,怎麽辦呢?第二次提交起始年度2020年恰恰不用公布第一次截止年度2019年數據,所以就把2020年財務數據大幅度做低於2019年。

真是把人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第一次提交的數據撤回了,可大家夥兒都留著你們的數據呢。再說了,交易所現場一查不就露餡兒了麽?還有,你們想上市,能不能在整理財務數據的時候用心一點呢?財務造假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把內外數據統一,係統化,再次強調,一定要係統化。你們以為給村姑穿上絲襪就能變成大長腿?說輕一點是調節,說真的就是造假。

交易所看不下去的是發行人的毛利,比同行高出一大截,為啥第一次上市沒成,第二次你倒是主動說清楚啊。說不清楚,好家夥,現場檢查發現,部分項目合同約定的物料配置、生產領料依據資料清單、銷售出庫物料明細間不匹配。魔鬼出在細節裏,生產型企業把物料搗騰一番,毛利就提上去了,幼稚不幼稚?你又不是開創性的企業,同行都比你先上,找不自在。

問題太多,手段太過拙劣。可是,海通證券的保薦人,經過嚴格考試,在募集資金上億元的IPO材料上簽字,他們就真的敢簽,還敢送交易所去。是覺得自己專業呢?還是覺得股民們好糊弄呢?交易所很憤怒!沒有意外,這樣的項目肯定玩兒完,黃了。現在豈能一撤了之?談話了,通報批評了,誰還敢用他們?麵對交易所的憤怒,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真是閻王爺講笑話,糊弄鬼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