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墊底!這兩個超級網紅城市,怎麽了?

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01

日前,全國兩大現象級網紅城市,先後披露2023年全年經濟數據。

剛剛走上爆紅之路的哈爾濱,2023年全年GDP為5576.3億元,同比增長3.1%,在東北主要城市中墊底,經濟總量排在全國50名之外。

而去年最火的網紅城市,山東淄博2023年全年GDP為4561.79億元,比上年增長5.5%,雖然跑贏全國,但低於山東全省6%的平均水平。

潑天的富貴,為何沒能最終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強動能?

先看哈爾濱,同在東北,同為東北F4,哈爾濱經濟不及預期,但沈陽、大連、長春等呈現強勁反彈之勢,在全國的經濟位次不斷向上攀升。

數據顯示,沈陽、大連經濟增速雙雙超過6%,GDP總量分別達到8122.1億元、8752.9億元,劍指東北首個萬億城市。

省域經濟剖析:最新省市GDP,誰晉級,誰掉隊了?

這背後,或許哈爾濱正處於流量經濟的爆發期,網紅城市對於經濟的拉動效應尚未充分體現,文旅經濟的強增長效應有待釋放。

但事實上,2023年哈爾濱無論是旅遊總人次還是旅遊總收入,都已創下曆史新高,但收入卻遠遠跑輸人氣,無疑削弱了文旅經濟的增長空間。

數據顯示,2023年度,哈爾濱市共接待總遊客量1.35億人次,比2019年增長41.4%;旅遊總收入1692.45億元,比2019年增長7.4%。

旅遊總人次增長41.4%,旅遊總收入卻僅增長7.4%,直觀體現了網紅經濟“旺丁不旺財”的尷尬。

其實,哈爾濱這些年文旅一直發展不錯,尤其是冰雪經濟在全國獨樹一幟,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

但在文旅之外,哈爾濱卻不得不麵臨著產業衰退、人口流失的尷尬,成了長遠發展最大的掣肘。

哈爾濱曾是名副其實的工業重鎮,工業占GDP比重一度超過半壁江山,如今卻不足20%,不無提前“去工業化”的特征。

從人口來看,作為東北曾經唯一常住人口超千萬的大市,哈爾濱人口卻從高峰時期的1100萬人一路直降,並在2021年首次跌出千萬人口俱樂部。

無論如何,哈爾濱能成為現象級網紅城市,對於整個東北都是好事。

如果能打破了人們對於東北的刻板印象,不再停留於諸如老工業基地、苦寒之地、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傳統認知,那無論哈爾濱還是東北長遠發展,都有了新的可能。

02

如果說哈爾濱網紅城市方興未艾,那麽經曆過完整網紅周期的淄博,為何同樣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山東淄博2023年全年GDP為4561.79億元,比上年增長5.5%,而山東全省的經濟增速為6.0%。

與之對比,山東兩大龍頭城市——濟南、青島的實際增速分別是6.1%、5.9%,而新晉萬億城市煙台更是高達6.6%。

更多城市經濟剖析:《GDP十強城市出爐!這些城市贏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淄博經濟增長最大的支撐,仍舊是傳統工業,尤其是化工產業,而非與網紅經濟直接關聯的服務業。

從數據上看,淄博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2%,大幅跑贏全省及全國,但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隻有4.7%,甚至低於山東省平均水平。

淄博是典型的工業城市,第二產業占比接近半壁江山,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占比達七成,其中重化工產業又占比約七成。

所以,重化工業的企穩向好,大工業項目的持續落地,為淄博經濟帶來了強勁支撐,但被寄予厚望的服務業卻低於預期。

當然,借助於燒烤帶動的消費浪潮,淄博消費表現極其搶眼,成為經濟最大的亮點之一。

過去一年,淄博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6%,其中限額以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28.1%、25.8%。

然而,無論是住宿餐飲業,還是其他文旅產業,產業鏈條並不長,對產業的拉動效應相對有限。

當然,對經濟拉動效應有限不是問題,如果能大幅提升全民收入水平,無疑也是一大幸事。

然而,收入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並非一個行業所能決定。

數據顯示,2023年,淄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萬元,增長5.4%,低於山東全省6.2%的平均增速。

所以,如何將網紅經濟的高人氣轉化為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如何將城市火爆出圈的契機轉化為產業轉型的機遇,或許才是淄博麵臨的長遠挑戰。

03

網紅城市,到底怎麽了?

過去一年,網紅城市呈現井噴之勢,從山東淄博掀起的“進淄趕烤,到貴州榕江、台江“村超”、“村BA”的強勢出圈,再到狂飆一碗豬腳麵帶火的廣東江門、“一碗螺螄粉撐起一座城”的廣西柳州,再到“討好型市格”出圈的哈爾濱,可謂百花齊放。

?山東淄博、黑龍江哈爾濱先後爆火,讓無數中小城市看到一夜出圈的希望,幾乎所有城市都患上了“網紅焦慮症”。

這種場景的出現,與其說是鋪天蓋地的城市營銷所致,不如說是經過三年口罩影響之後的集中性釋放。

連再常見不過的燒烤都能成為全民狂歡的支撐,遑論在後疫情時代首個冰雪季,本身不乏曆史文化底蘊和擁有特色冰雪產業的哈爾濱?

既然連名不見經傳的城市都有出位的可能,這給了所有城市以期待。

幾乎一夜之間,多地文旅局長披掛上陣,從“題海戰術”、美男計到喊話明星回家代言、拍土味視頻造梗等層出不窮。

對於許多經濟處於轉型陣痛期的城市來說,無不渴望網紅經濟帶來的巨量曝光效應,期待以此拉動經濟增長,讓整個城市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大轉身。

然而,且不說網紅城市終究隻是少數,而網紅經濟本身就是速朽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一兩月。

網紅經濟的背後是流量經濟,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來時如洪水猛獸,去時則一瀉千裏。

流量最高的淄博,不過火了三四個月,而天津跳水大爺的熱度更是維持了不到一個月,一些中小城市更是曇花一現,連一兩個星期都無法維續。

即使成了網紅城市,也不意味著經濟能迅速迎來翻身仗。

畢竟,網紅經濟背後的文旅產業,對於很多城市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沒有一流的文旅資源作為支撐,僅靠網紅經濟,恐怕難以打造出一個新的支柱產業。

真正的文旅大市,如成都、重慶、長沙、西安,靠的不是一次兩次的出圈,而是文化、旅遊、餐飲、演藝、會展、體育等全方位的融合,將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結合而來,才能最大發揮其經濟價值。

當然,各大地市之所以追逐網紅城市,除了漫天流量帶來的顯而易見的拉動效應外,更看重的是曝光機會,將此作為吸引人才和爭搶企業的展示舞台。

網紅城市到底能不能拉動經濟,要分情況來看。

對於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來說,成為網紅城市就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創造了村BA、村超神話的貴州榕江、台江。

對於一些本身就不乏文旅底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城市來說,網紅城市也有著事半功倍的帶動效應,如集冰雪經濟、異域風情為一體的哈爾濱。

但對於絕大多數城市來說,沒有文旅資源,沒有一流的城市底蘊,沒有獨特的風情,靠炒作或重金打造出的網紅城市,終究隻是曇花一現。

然而,不是每個城市都有成為網紅城市的潛質,也不是每一個網紅城市都能拉動經濟增長,而網紅城市更不是城市轉型的救命稻草。

網紅之外,一切仍要回到產業,隻有產業強才是真的強,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是如此。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