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不到,文婷醒了。
這一年多,她幾乎每天都會在4、5點醒來,就再也睡不著了。
一睜眼,已經有3個未接來電,微信上有幾條未讀消息,都來自於陳晨,後者是她多年的好友、也是客戶。
3年多前,陳晨有一筆資金需要打理,身為銀行理財經理的文婷,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本著資金安全兼顧收益可能的原則,特地沒有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裏,而是為她配置了理財、保險,還有基金,基金占了大約20%份額。
然而,就是這占比不到20%的基金,幾乎毀掉了她和陳晨十幾年的交情,讓她這一兩年都夜不能寐。
1月17日,上證指數下跌2.09%、收於2833.62點。陳晨持有三年多的基金已經累計虧損超過四成。這一天,她決定全部贖回,但同時發消息給文婷,要她“承擔後果”,因為事到如今“都是她的錯”。
被客戶要求“承擔後果”的不是文婷一個人,文婷同事有一位客戶已經浮虧100多萬,在他們所在的這個四五線小城,可以在上好的地段買下一套漂亮的兩居室。
文婷最鬱悶的是,整個過程她完全按照銀行的規範操作,推薦給陳晨的基金也是精心篩選過,並且因為曆史業績相當不錯,她自己和家人也買了不少,如今同樣虧得“滿地找牙”。
文婷從業二十多年,當然知道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於公於私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麽”,既沒有義務為陳晨的虧損買單,也沒有人會為自己的虧損兜底,但是她和同事們暫時都無法擺脫這種糾纏。
過去兩年,超過90%股票型基金都在虧損
在業務鏈條上,錢江相當於是文婷的上遊,他在券商總部工作,日常為公司篩選和引進產品,也對接機構客戶和個人大客戶。這一兩年,他的工作壓力陡升,一方麵是業務流失,另一方麵每天要麵對客戶投訴,但麵對這一切他除了鬱悶,也是束手無策。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12月29日,6595隻成立滿一年的主動權益型基金產品(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全年實現正收益的基金有770隻,占比11.68%。
而普通股票型平均跌幅超過11.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超過13.5%。
同期全部844隻成立滿一年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隻有98隻取得正收益,收益超過10%的隻有26隻,而有500隻跌幅超過10%,逾170隻跌幅超過20%,跌幅超過30%的也有37隻。
時間拉長到2年,情況則更為慘烈:706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19隻取得正收益,回報超過10%的9隻,最高收益為國金量化多因子A,兩年收益29.04%;虧損超過1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則多達651隻,占比超過92%;跌幅超過20%的也有550隻,跌幅超過三成的有352隻,幾乎占了半壁江山;跌幅超過4成的達110隻,跌幅超過50%的甚至也有14隻。
換句話說,在過去兩年隻要持有普通股票型基金,虧損的概率高達97.3%,50%的可能虧掉三成。
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情況更為慘烈:截至2024年1月19日,2678隻成立滿兩年的產品中,隻有區區18隻產品在此期間取得正收益;1544隻成立滿三年的產品中,也隻有54隻期間為正收益。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年錄得正收益的基金產品大多在過去兩三年前還是無名之輩,而兩三年前炙手可熱的頂流們,近兩三年的業績幾乎都是虧損30%起步,甚至超過40%。
比如曾經的第一網紅基金、創下899億元規模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截至2024年1月19日,近兩年跌幅36.33%,近三年則跌掉47.49%,幾近腰斬。
頂流基金累計業績表現(截至2024年1月19日)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牛夫人”是否還能變回“小甜甜”?
事實上,在三年多前,這類網紅基金產品正是包括文婷在內的萬千理財經理們推薦給客戶的首選,因為倒推三年時間,它們的業績不但是不俗,而是亮瞎了。
頂流基金近5年年度業績表現(截至2024年1月19日)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2019年,易方達藍籌、富國天惠成長、興全合潤、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年度收益都高達50%甚至60%以上,2020年,易方達藍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的年度收益接近或超過90%,富國天惠成長、興全合潤收益也都超過50%。
事實上,即使近三年大幅虧損,這幾隻基金的近5年業績仍有60%-80%左右的收益。
雖然說,在所有的基金合同和宣傳品中都會明確提示“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但在現實中,無論是銀行、券商等渠道,還是投資者個人,決策的主要依據仍然繞不過產品的過往業績表現。
像文婷這樣從業二十多年的理財經理,親曆過多次牛熊周期,也並不會因為產品某一年的業績亮眼就草率推薦,而是會進一步關注基金經理的穩定性、中長期曆史業績,甚至研究基金的夏普比率、曆史上牛熊市表現、淨值最大回撤等多個指標來判斷和篩選。
在此基礎上,易方達藍籌、富國天惠、興全合潤、睿遠均衡等一眾產品都是全方位勝出,它們的基金經理張坤、朱少醒、謝治宇、劉彥春、趙楓等,都是十幾年甚至近20年的公募老將,個個都有著優秀的長期業績。
在公募基金界,冠軍年年有,年年都不同:上一個自然年度的業績冠軍,在下一年往往表現差強人意。在A股曆史上,也沒有一位基金經理能做得到年年長盛不衰:千億頂流張坤在最火的時候風頭一度甚至蓋過娛樂明星,被狂熱的粉絲追捧並愛稱為“坤坤”,但風頭過去粉絲反水,張坤也變成了“張坑”。
不過,基金老將們如張坤等人,其操盤的基金曆史上大多有過自己至暗時刻,創下20%-30%甚至更大的年度最大回撤,但後來成功翻盤並創下淨值新高,“牛夫人”重新變回了“小甜甜”。
在現實中,包括文婷、陳晨都熬不過,當淨值跌到不足0.7,之後每一天的下跌都成為不可承受之重時,文婷們擔心的是,這一次曆史真的還會重演、她所選的基金有一天還能反轉嗎?
基民們正選擇揮淚離場
2023年底,陳晨持有的基金封閉期結束,當時虧損三成多。為此,文婷所在的銀行曾經多次和基金公司溝通,對方給出的建議是繼續持有,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繼續下跌,直至贖回時虧損超過40%。
就在陳晨贖回之後連續幾天,上證指數仍然沒有止住下跌之勢,1月23日盤中最低下探至2724.16點,她難得不用麵對陳晨對淨值持續下跌的“奪命”質問了。
巴菲特有一句流傳最廣的投資金句: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現實剛好相反。
2023年,更多的人和陳晨一樣選擇離場而不是堅守。
按照相關規則,公募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淨資產低於5000萬元,便觸發清盤。
Wind數據顯示,2021、2022年分別有408和235隻基金清盤,2023年有260隻基金清盤,看似比2021年顯著減少,但與此同時更有數以千計的基金在5000萬元淨資產清盤邊緣掙紮。
截至2024年1月22日,又新增有10隻基金清盤。
2023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統計 資金來源:Wind資訊
新基金的發行也變得無比艱難。Wind數據顯示,2023年的新發基金共1269隻,同比下降幅度超過10%,並且共有14隻基金發行失敗。
不僅如此,新發基金的結構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在2023年,不受“200人、2億元”募集門檻限製的發起式基金總數達404隻,較上年增長15.1%,在新發基金中占比高達三分之一。
而在上述404隻2023年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中,接近一半的發行認購戶數低於200人的公募設立標準,合計發行金額為819.8億,平均每隻發行金額約2億元,大多是依靠股東或內部員工自購來滿足發行條件。
2023年,有25隻基金有效認購戶數為1戶,均為基金公司自購成立,單單國泰基金在12月份就有5隻這樣的“1人”基金。
在基金行業,有一條屢屢被證實的規律:“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這一次會再次應驗嗎?
1月22日,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發布2023年4季報,對於當前形勢和未來前景,基金經理朱少醒在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就目前我們當前觀察到的宏觀微觀指標,的確多數都支撐市場參與者作出一個更比一個悲觀的論斷。但如果把視角放更長遠些,我們應該堅信積極的因素還是終將發揮作用。當前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處於長周期中極有吸引力的位置,當下權益資產處在很好的風險收益區間。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我們相信當下所麵臨的重重困難終將找到解決的出路。投資者當前選擇承受市場波動對應的預期回報水平的是相當合適的。”
A股似乎受到了朱少醒的感召:1月23日,上證指數觸底反彈並以上漲14.64點收盤,隨後連續3個交易日上漲,1月25日更是大漲3.03%,重新站上29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