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GDP跌至17.89萬億美元,美國卻大漲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表現備受關注。在2023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定下了全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如今,我們超額完成了任務。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GDP為1260582億元,比2022年增加了5萬多億元,實現5.2%的實質性增長。

從三駕馬車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貢獻率達到82.5%,創下曆史最高紀錄,拉動經濟增長4.3個百分點。淨出口成為了拖累,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投資貢獻率為28.9%,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

對於消費的表現,很多人不太信,說老百姓沒賺到錢,都不敢消費。這其實就是人雲亦雲,回想一下2022年,因為疫情,大家出去吃過幾頓飯?出去旅遊過幾次?2023年放開了,這些消費不都補上來了嗎?你看淄博多火,哈爾濱多火,直播帶貨多火。

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貢獻率才32.8%,所以,2023年反彈也是正常的。

消費、投資、出口是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但它們對經濟的貢獻卻不一樣。建國初期,我國的消費規模非常小,195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才277億元,到1978年上升到1500億元,36年時間才漲了5.4倍。

1992年,首次突破了1萬億元。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我國加入WTO,經濟迎來快速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本上每年上一個萬億台階,2008年突破10萬億元。

2014年,消費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之後幾年,消費對經濟貢獻率都超過了50%,疫情前的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

疫情這三年有上下波動,2023年貢獻率達到82.5%,預計未來幾年都很難超越,這個水平和美國差不多。

如今,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出口不成為拖累就很不錯了。想要推動經濟發展,還得靠內需。所以,我們在著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卡點,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

這也是中美兩國經濟結構的差異所在,美國經濟增長不靠出口,而是靠國內消費,消費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常年超過80%。

中國有14億多人口,美國是3.3億,但美國消費能力卻比中國強。2021年,美國消費零售額高達7.41萬億美元,而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折合下來隻有6.8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92%,2022年又降下來了,比重隻有80.5%。

如果我們的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也能長期保持在80%以上,那我們也不用擔心出口的問題,不用一心追求貿易順差。

說回GDP,美國雖然還沒公布2023年經濟數據,但也基本上出來了。亞特蘭大聯儲預測:美國2023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同比增長率在2.5%左右。而前三季度美國經濟同比增速就是2.5%,由此來算,全年同比增速預計也就是2.5%左右。

若按照2.5%的增速,那美國2023年GDP將突破27萬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27.5萬億美元。

再看我國GDP,換算成美元後,為17.89萬億美元,反而比2022年低了,原因就是2023年人民幣貶值了。

如此一來,中美兩國GDP差距將擴大至9萬億美元以上,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65%左右,2021年是70%。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明明我國經濟增速是美國的2倍多,為什麽差距反而拉大了?

其實,這裏有一個細節,很多人沒有注意。在公布經濟數據時,都是先說GDP總量,然後說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多少。也就是說GDP都是名義總量,所以,還得看名義增速。

美國由於通脹,這幾年名義增速都很高。2022年美國GDP實際同比增長2.2%,但名義增速卻高達10.7%,兩者相差了8.5個百分點,所以,美國GDP名義增量超過2萬億美元。

與之相反,2022年我國實際增長3%,名義增速隻有3.7%。美國的名義增速遠遠高於我國,這也是為什麽美國GDP不斷創新高,持續拉開與我國差距的原因。

雖然GDP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最重要指標,但其實並不夠準確,它受物價,匯率,統計方法等等的影響。因此,GDP總量對比,做一個參照就好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