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造車新勢力要倒閉?逼員工調崗辭職

繼去年10月大規模裁員傳聞後,被稱為“豪華純電天花板”的高合汽車再次陷入停工和資金鏈告急風波。

1月2日,有網傳截圖顯示,“高合所有工作暫停,包括停止發貨、停止新項目開發,做好起訴準備工作”。此外,有網友在職場APP脈脈上爆料稱,元旦假期第一天晚上高合汽車在飛書發公告,宣布取消員工餐補、交通補貼、公司班車等福利。

當晚,高合汽車發布聲明稱,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研發、生產、營銷、交付等各項工作正常推進,並稱原發平台已刪除該帖並對該發帖會員做出警告處理。

針對近期傳言,接近高合汽車高層的業內人士對騰訊新聞《遠光燈》表示,高合汽車目前的確資金鏈緊張,供應商付款比較難。

“中東土豪注資是假的。”另一位車企高層也表示,無風不起浪,高合汽車確實處於資金緊張狀態。

高合汽車離職員工也對騰訊新聞《遠光燈》表示,公司從去年10月開始變相裁員,涉及多位在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工作的高合汽車員工。據其透露,高合汽車從2022年下半年在該工廠生產整車白車身(所謂白車身,指的是車身結構件及覆蓋件焊接總成,並包括前翼板、車門、發動機罩、行李箱蓋,但不包括附件及裝飾件的未塗漆的車身),員工人數最多時接近500人,目前僅剩300人左右,剩餘員工從去年10月開始連續至少3個月發放2000-3000元最低工資保障。

1月16日,騰訊新聞《遠光燈》向高合汽車求證上述信息,該公司回應稱,“高合汽車在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製造HiPhi Y 車型白車身”,以及“高合汽車萊西工廠從去年10月開始變相裁員”均不屬實。

真相究竟如何?騰訊新聞《遠光燈》近期對話多名高合汽車在職和離職員工、業內人士、車企高層等,試圖還原這家新勢力造車現狀。

薪酬一度遙遙領先 前員工:去年10月開始變相裁員

高合汽車曾是單車售價最高的新勢力品牌,其母公司華人運通成立於2017年,2019年7月正式推出旗下高合HiPhi 品牌。

經曆近四年發展,高合汽車已推出3款量產車型。2020年9月,高合汽車首款量產車高合HiPhi X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57萬元-80萬;第二款車型高合HiPhi Z在2022年8月推出,定位為中大型純電動轎跑,售價51萬元-63萬元;第三款車型高合HiPhi Y 2023年7月上市,定位科技豪華SUV,售價區間為33.9萬元-45.9萬元。

與高昂售價相反,高合汽車市場表現一直比較低迷,截止目前累計銷量約15000輛,甚至不及其他新勢力品牌月銷量。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高合汽車累計銷量4237輛,2022年累計銷量4349輛。截至目前,高合並未公布2023年全年銷量,不過從公開數據查詢獲悉,去年8-12月,高合汽車僅交付了5443輛汽車,其中高合HiPhi X銷量跌到個位數,8-10月上險量分別為5台、9台和4台。

銷量難成規模,直接影響了高合汽車員工待遇,甚至有人因此丟掉工作。

上述高合離職員工對騰訊新聞《遠光燈》回憶稱,2022年下半年剛入職高合時(青島公司)時,公積金比同行高500元,工資多1000元,另有300元的冬季采暖補貼,每個月能比“鄰居”北汽製造工廠多兩天休班,也就是說,高合汽車工廠員工一個月可以休息8天。

他同時表示,2022年下半年高合汽車剛剛在青島萊西建廠時,出差補貼相對較高,從青島到鹽城短期出差,每個月可以有2000-3000元出差補貼,如果長期出差每個月最多能有5000元補貼,加上月薪也能有小一萬收入。

但去年9月開始,員工感覺到壓力倍增,高合汽車開始通過調崗、監控查考勤、拖欠補貼等方式變相裁員。

進入去年10月,高合汽車青島工廠開始“經常放假”,或者讓員工到外地長期出差,“沒有補貼,有人受不了,就拿賠償自願離職了”。

去年10月,自稱高合員工的網友在脈脈上發言稱,公司開始進行20%比例的裁員,有部門裁了50%。對於該傳言,高合汽車當時回應稱,所謂大規模裁員不存在,“各類數據比例更是造謠信息”。

高合汽車表示,公司業務結構調整,部分崗位功能進行合並、重組、新建,再加上績效末位淘汰,出現人員流動,都是常規管理工作。公司正大規模招聘人才,確保各項業務有序推進。

另一位離職員工對騰訊新聞《遠光燈》稱,高合汽車從去年10月開始通過監控查員工在崗情況,“在員工群通報某某在幾點幾分不在崗”,用這種方式“逼迫”員工離職。

上述兩位青島工廠離職員工均表示,近期關注到了高合汽車對外發布的聲明,“表麵正常運營,工廠早就沒以前忙了”。

45萬豪車跨城製造 專家:質量、成本都會有問題

事實上,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至今未獲得整車生產資質,目前三款車型均為代工生產。

2021年6月,東風悅達起亞宣布位於鹽城的第一工廠正式停產,並長期轉租給其股東悅達集團。同月,華人運通宣布與東風悅達起亞、悅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確定首款車型在東風悅達起亞的第一工廠生產。此後,華人運通在原有工廠基礎上進行全麵升級成為城市精品工廠,並多次對外表示該工廠對標工業4.0樣板工廠。

據官方話術,高合汽車鹽城智慧工廠實現了全麵的智能互聯化,從第一個零件到最後新車總裝下線,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在車身車間,130台庫卡最新C4型互聯機器人全麵代替了工人,實現了“黑燈工廠”無人操作的工藝流程;新一代柔性夾具切換係統,可以實現多車型柔性鋼鋁混線生產、100%自動化連接工藝、100%在線視覺監控,最終實現遠優於特斯拉的車身剛度。

不過,騰訊新聞《遠光燈》獲悉,高合汽車現有三款車型車身並非全部出自鹽城精品工廠,部分白車身在位於青島萊西的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生產。多位工廠員工、第三方物流人員和萊西當地人向騰訊新聞《遠光燈》證實了上述信息。

高合汽車和青島的合作始於2022年,當年1月,華人運通宣布與青島市簽署合作協議,項目包括華人運通將在青島設立中國總部,並成立高合汽車銷售服務總公司,同時打造研發技術中心。

知情人士向騰訊新聞《遠光燈》透露,青島當時承諾為華人運通解決整車製造資質,而華人運通也承諾會在青島建造工廠(青島市提供免費工業用地),未來三款車在青島工廠生產。但因生產資質至今未落定,工廠計劃未有進展。

據另一位高合汽車員工透露,高合汽車在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生產白車身並不是因為鹽城工廠產能不足,鹽城工廠年產能15萬輛,“可能跟總部落在青島有關,解決就業”。

騰訊新聞《遠光燈》通過企查查發現,高合(青島)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注冊地為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經濟開發區,2022年6月,華人運通曾對外招聘車身結構上車體工程師、上車體總布置工程師等多個青島公司崗位。

據當地知情人士介紹,高合汽車從2022年開始對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進行改造,但至今沒有換上高合汽車的牌子。上述員工透露,北汽新能源萊西工廠分南區和北區,該工廠擁有完整的汽車整車製造四大工藝,但因為沒有整車製造資質,高合汽車主要在北區工廠以零部件名義生產白車身。

一位負責運輸白車身的物流公司司機告訴騰訊新聞《遠光燈》,從青島萊西工廠到鹽城工廠大概需要近8小時,每輛飛翼車廂貨車可以運送6台高合HiPhi Y 白車身,所有車身都包裹嚴密,防止碰撞和灰塵。

一位不願具名的整車企業研究院院長對騰訊新聞《遠光燈》分析表示,一般情況下,整車製造四大工藝都會在同一個工廠區,“在A城市生產車身再運到B城市工廠總裝的情況肯定不正常,成本和質量都會有問題,但可能是為了生產資質的問題而不得已為之”。另一位主機廠生產負責人也認為,“分兩個城市生產應該是受限於工廠資質的臨時方案,或者小品類方案,大批量,肯定不劃算”。

據青島新聞網今年1月最新報道,經過兩年發展,高合青島中國總部及研發總部,已初步具備了整車開發、動力三電係統開發、雲端軟件開發、電子集成測試、自動駕駛測試、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測試等能力。與研發總部配套,在青島投資建設的總部級首個工程試驗中心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中東土豪注資400億元虛實

造車是當下最“燒錢”的產業,但華人運通很少對外公布融資消息。

華人運通高合汽車董事長兼CEO丁磊曾對外說:“華人運通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時沒有啟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A、B、C、D數輪的投資。”2019年7月首款車亮相時,丁磊也曾在采訪中表示,“華人運通有非常紮實的財務和資金的支持,我們也沒有近期要披露的計劃。”

高合“不缺錢”的底氣和超豪華產品定位,與丁磊的從業背景相關——他曾在汽車圈、金融圈和政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

自1988年進入汽車行業後,丁磊在2005年1月-2011年曆任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2011年,丁磊調任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兼任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2014年丁磊調任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負責引進特斯拉到上海來投資設廠,之後親自到美國特斯拉總部及相關上下遊企業參觀訪問。

2015年,丁磊重返汽車圈,同年9月官宣加盟樂視,擔任樂視超級汽車的聯合創始人等職務,成為樂視造車具體業務的負責人;2017年,丁磊離開樂視,同年創立華人運通。

據企查查顯示,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控股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是善郅合(上海)商務谘詢有限公司與上海澤覺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兩家企業實際法人均為丁磊,兩家一共持股約39.98%,此外,李冠文、王治、李冠濱等各持股15%;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是華人運通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和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80%和20%。

在青島,華人運通通過華人運通西海岸投資有限公司布局相關產業,2023年11月、12月,該公司實際控股公司Human Horizons Limited分別向青島城投產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轉讓了575萬股和2300萬股的華人運通投資有限公司股份。

過去6年內,華人運通隻有過兩次資本相關消息。2021年11月7日,華人運通宣布與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達成戰略合作,並獲得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50億元人民幣意向性授信;2023年6月,市場消息顯示,在中阿合作論壇上,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裏亞爾(約合56億美元,400億人民幣)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製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華人運通並未在官方渠道公布過“400億元”中東注資相關信息,不過,該公司曾對《國際金融報》回應稱,雙方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但具體內容目前無法做出回應。

一位中東地區資深投資界人士對騰訊新聞《遠光燈》分析稱,中阿合作論壇上會簽署大量類似的諒解備忘錄,但協議並沒有法律約束力,隻是雙方達成了初步的意向,“需要很長的盡調時間”。

此外該人士表示,從市場消息來看,該諒解備忘錄是沙特投資部與企業簽署,最終注資的其實是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PIF如果沒有對外公布信息,表明該備忘錄沒有進展。“PIF已經投資了Lucid,工廠都已經建起來了,短期內再投資高合的可能性不大。”

1月16日,高合汽車回應騰訊新聞《遠光燈》稱,其實沙特投資是一個一攬子協議,從2024年實施要延伸到2030年,(沙特王國 “2030年願景規劃” 的重要實施年),除了對華人運通的股權投資,還包括雙方在沙特境內建廠、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以及供應鏈生態圈的打造。合作項目通過了一係列的關鍵節點,正有序推進中。

去年11月,據彭博社報道,PIF正在洽談向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華人運通投資至少2.5億美元。同時,PIF可能將以30億美元的估值購買這家公司的股權。華人運通未對外回應該消息。

上述接近高合汽車高層的業內人士對騰訊新聞《遠光燈》表示,高合汽車資金鏈雖然遇到問題,但情況並不是外界傳的“像威馬那樣臨近倒閉”,各方都還在努力。

據汽車公社報道,零部件巨頭博世已經斷供高合汽車,騰訊新聞《遠光燈》向博世中國方麵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雙方項目合作正常進行,博世中國正常給高合汽車供貨。

1月15日,高合預訂車主屠先生對騰訊新聞《遠光燈》表示,去年11月交1萬元預訂了一台61萬元的高合HiPhi Z,最初承諾12月中旬提車,但至今未能提車。

“我想退定金,但高合員工說要簽協議,上麵有一條要求我保密,不能讓第三方知道這個事,所以我沒簽。”屠先生提供的《汽車購買協議》解除協議第三條顯示,“乙方承諾對本協議及本協議約定的內容承擔保密義務,不得通過任何渠道或方式告知任何第三方”。

屠先生稱,他家住唐山,當地並沒有高合門店,選擇高合是因為服務態度特別好。“我當時想試駕,他們從天津把車開過來,提供上門試駕服務,也承諾以後的售後服務也是上門服務。”

屠先生表示,最近也看到了“停工停產”新聞,“開始是因為提不了車想退定金,現在也是因為這方麵的原因不想買了,說句實話,這個車我還是挺喜歡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