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辦法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2024-01-16 18:44:4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790 bytes)

2023年以來,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擴內需促消費一直是被反複提及的重點,取得的成效也顯而易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

居民增收為擴內需促消費提供了重要支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實際增長5.9%,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同期,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13027億元,同比增長5.2%。全國居民收入增速“跑贏”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實際增長7.3%。從增速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強調,“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而提高居民收入是激發有潛能消費的路徑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

在國際市場擴展空間有限,國內需求必須發揮更大拉動作用的情況下,2024年應該采取哪些舉措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應該著重提高哪些居民的收入水平?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I攝

穩就業是提高居民收入之本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業”一詞被提及多達20餘次,延續往年的高關注度。2023年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設置為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左右。

從2023年三季度數據看,基本實現了既定目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2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96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29萬人;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

“2022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5%,截至目前降低了0.5個百分點,已經非常不容易。2023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突出重點群體,紮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優化就業服務,全力以赴穩定和擴大就業。”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業不僅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礎,也是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4年工作時強調,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除了提高就業率,還要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質量,高質量就業也有助於提升消費能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楊瑞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可以通過從業者的工作收入、工作環境、個人發展前景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來衡量就業質量。高質量就業是增加收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基礎,也是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主要依托。

就業是否高質量,單位時間的工資性收入反映最為直接。作為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10年來,我國居民工資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呈現下降態勢。

“我國勞動者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2013年的56.9%下降至2022年的55.8%。勞動者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除了宏觀大環境以外,也跟企業有關,有的企業原來有的獎金、津貼都給取消了。變相降低勞動者的工資水平,稱不上高質量的就業。”楊瑞龍說。

不僅如此,目前,我國勞動者工資收入占GDP的比重依然較低。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洪愧日前撰文指出,根據相關研究,在資本、勞動和土地等各類要素中,我國勞動者工資收入占GDP比重僅在30%~50%,2022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88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與人均GDP(85698元)的比值僅為43%,遠低於美國80%左右的水平以及全球60%左右的水平。

這也是導致我國消費偏低的原因之一。2022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538元,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下降0.2%,低於3%的GDP增速。

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楊宜勇認為居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來自生產性的勞動,“首先是就業和創業,因為就業不僅是勞動者獲得工資性收入的保障,也是家庭獲取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穩就業增收入,就能夠增加居民工資性收入,收入增加了,才能改善居民消費預期。”

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臨近元旦,崔新還在加班。“這兩天好忙,我剛在六裏橋成立了一家公司,元旦後打算再招聘兩名工作人員,公司就可以開業經營了。”崔新成立的北京敬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和廣告代理業務,之前她在這兩個領域打拚多年,終於在2023年末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沒辦法,家裏開銷大,給別人打工難以應付巨大的開支。”崔新的孩子在東城區一家小學上三年級,為了孩子上學,她把家從朝陽搬到了東城,在寸土寸金的地盤租住了一套兩居室,不說其他開支,僅房租每個月都得上萬元。

崔新創辦的公司如果經營得好,不僅自己的收入能夠提高,還能帶動幾個人就業。

在楊宜勇看來,除了就業,創業對於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同樣具有積極的拉動效應。“應該說,現有的企業都是創業的成功者,新的創業者要想成功,就要摒棄‘等靠要’思想,對企業員工加強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讓勞動者從企業獲得更多報酬。”

為支持年輕人創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2023年以來,國家接連出台相關文件。

2023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該通知提出“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簡化擔保手續,對符合條件的落實免除反擔保要求,健全風險分擔機製和呆賬核銷機製”等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麵向吸納就業人數多、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範的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支持其穩崗擴崗。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強化人社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積極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支持民營企業穩崗擴崗方麵,該通知指出,綜合運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就業創業等各項涉企扶持政策,持續強化傾斜支持中小微企業政策導向,健全惠企政策精準直達機製,支持民營企業穩崗擴崗,引導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到民營企業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的動能持續釋放。2023年11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前三季度經營主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達到92.3%。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706.5萬戶,同比增長15.3%。

“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706.5萬戶,說明我國民營經濟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民營企業的創業引領作用更加凸顯。”楊宜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國家鼓勵創業創新,就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I攝

著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擴大消費的關鍵在於穩定收入預期,最重要的是穩步提高勞動者工資性收入,特別是提高城市工薪階層以及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類似觀點,在記者采訪的學者中幾成共識。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8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6元。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4615元,比上年增長4.1%。全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1元,比上年增長7.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

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於最低20%的收入家庭為低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

楊瑞龍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進一步分析:“2022年中國居民五等份收入組當中,最低的兩個組別占全國40%,涉及5.6億人。這5.6億人的人均收入大約是每個月1162元。這種情況下,難以滿足人們日常消費,更談不上住房改善、養老服務等高層次消費。從長期來看,還是要提高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

近年來,為增加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國不斷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發展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楊宜勇提出六大舉措。

一是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質量。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其工資性收入。

二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村地區發展多種經營,比如鄉村旅遊、特色種植養殖等,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

三是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通過提高城鎮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並提高其收入水平。

四是加強對收入分配的調節。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提高其可支配收入;通過再分配政策,如轉移支付、教育、醫療等方麵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縮小收入差距;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障農民的農業收入。

五是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水平,減輕居民的生活負擔,間接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六是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對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促進當地居民收入增長。

“通過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我國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提高,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楊宜勇說。

多地發放消費券提振消費活力

“促消費增收入,宏觀經濟政策方麵,可以通過財政手段比如發放消費券來拉動消費。”楊瑞龍認為,通過發放消費券,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者的信心,進而帶動居民的消費熱情。

“消費券”是政府刺激消費、促進生產端回暖的有效手段之一。2023年年底,各地紛紛拿出“真金白銀”促消費擴內需,又一批消費券和數字人民幣紅包開始密集發放,值得一提的是,數字人民幣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據“蘇州發布”消息,2023年12月6日,蘇州一次性發放第二批440萬元數字人民幣滿減消費紅包,活動設置“滿100減80元”(11000份)、“滿100減50元”(52800份)和“滿500減200元”(4400份)三種類型數幣紅包。

這並非蘇州首次發放數幣紅包,近兩個月來,蘇州已經接連發布了多批數幣紅包和消費補貼。2023年12月4日,蘇州商務局方麵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在秋冬季購物節發放1000萬元數幣紅包和1億元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基礎上,再發1000萬元的“雙12蘇州購物節專享數幣紅包”,拓展線上線下數字人民幣優惠使用場景。

不僅蘇州,自2023年11月份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安徽省蕪湖市等地也陸續發布了數字人民幣紅包、消費券等,還有部分銀行機構通過自營渠道密集發放小額數幣消費紅包。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市商務局於2023年12月8日至31日在全市範圍內繼續開展2023年濟南市政府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活動,補貼金額標準分為1000元、3000元、5000元三個檔次,補貼由齊魯銀行撥付至消費者預留的數字人民幣賬戶。

此外,2023年12月16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派發400萬元汽車消費券;湖北從12月中下旬開始,發放2023年“惠購湖北”歲末消費券;12月20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推出千萬消費券活動,共發放3.8萬張,1分鍾全部售罄。

“各地出台相關政策持續發放消費券,已對消費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楊瑞龍提醒道,“發放消費券還有一些技術上的考量,比如是全民發放,還是主要麵向中低收入人群發放?在發放消費券的過程中,如何讓政府給消費者的補貼能夠真正送到消費者手上?如何避免腐敗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從製度上完善。”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4年第1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