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打工人快要吃不起了

01、又漲價了

這個新年,對於麥門信徒來說,是一個傷心的開端。

家住廣州的白領張麗發現,自己愛吃的麥當勞一夜之間變貴了。麥辣雞腿堡從24元漲到24.5元,板燒雞腿堡從25元漲到25.5元,雙層鱈魚堡更是變為26元,漲了1塊。

此前,網絡上就傳出麥當勞要漲價的聲音。麥當勞方麵回應稱,結合近期運營成本的變化,麥當勞中國於2023年12月27日起調整了部分產品價格,平均漲幅約3%。

“雖然有了心理準備,但漲價行為還是感覺有點讓人難以接受。”張麗表示,從上學期間開始,她就是忠誠的麥門信徒,每周必攝入一次麥麥大餐,出去旅遊時,再遠也要打車到當地的麥當勞嚐嚐,“別人過生日去海底撈,我過生日去麥當勞。”

可是現在,漲價讓張麗對麥當勞有點失望。

據「市界」了解,麥當勞此輪漲價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全國各地同步進行,覆蓋品類眾多,如北京地區的那麽大雞排從14元漲到14.5元,上海的麥香雞套餐從25元漲到27元,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明星單品麥辣雞翅也普遍漲了5毛,目前價格15元。

雖說“1+1隨心配”這次價格沒變,稍顯良心,但據張麗回憶,該套餐事實上也在悄悄變貴,2019年剛推出時隻有12元,2021年底漲到12.9元,2023年1月再次漲至13.9元。

作為中國知名的洋快餐品牌,麥當勞的價格不算便宜。以北京地區為例,單身族午餐點一個30多元的板燒翅樂四件套,再加上高達9元的配送費,要花40多元。有網友吐槽,月薪2萬都快吃不起麥當勞了。

去年11月,“麥當勞牛奶1杯23元”還被罵上了熱搜,有網友稱,麥當勞門店售價23元一杯的牛奶,僅僅是將平價純牛奶加熱後裝入門店杯子中。對此,麥當勞回應表示,熱牛奶均為統一定價,火車站門店價格會略高一些。

“火車站門店定價高並不稀奇。”一位餐飲從業人士評價稱,事件背後真正暴露出的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在增加,越來越追求性價比。

沒想到,距離該爭論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麥當勞公然宣布漲價。

對於漲價的原因,麥當勞稱是“結合近期運營成本的變化”。麥當勞並沒有單獨披露過中國市場成本情況。但在其大本營美國市場,麥當勞曾因提價受益。2022年第四季度,麥當勞全球可比銷售額增長12.6%,高於分析師預期的8.6%。其中,美國增長10.3%。高管坦言,美國市場表現好,原因之一就是戰略性地提高菜單定價。

“成本涉及很多方麵,原材料、運營、人工等支出在近年來幾乎都是隻升不降。”淩雁管理谘詢公司首席谘詢師、餐飲分析師林嶽向「市界」分析。他認為,“麥當勞的漲價幅度不大,對消費者來講感知不明顯,但這會有助於其維持相對健康的利潤水平,對擴張有很重要的策略價值。”

但消費者可不這麽想,麥當勞漲價似乎在和大家越發保守的消費習慣對著幹。

“那就不去了唄,反正還有肯德基、漢堡王、塔斯汀,幹嘛非要吃麥當勞。”有消費者表示,在他們眼裏,漲價隻是一方麵,麥當勞做得更過分的是,很多套餐裏會強製塞上可樂等飲料,很不合理,這些都算是變相漲價。

02、中國市場“錢景十足”

時間回到1990年10月8日,那是麥當勞第一次進入中國內地的日子,麥當勞在深圳解放路光華樓開設首家門店,一代麥門人的記憶由此展開。

據媒體報道,該門店紅色地磚通鋪,還有標誌性的麥當勞大叔長椅。開業當天,餐廳裏麵的500個座位全都坐滿,排隊就餐的客人從二樓排到一樓,又從大堂延伸到門外,場麵頗為壯觀。工作人員不得不拉起繩子控製進店人數,以維持現場秩序。

在那之後的很長時間裏,麥當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種新奇的洋快餐,成年人吃上一頓就算改善生活,孩子們要是和小夥伴說起自己一周能吃一頓麥當勞,那就約等於向大家炫耀了自家的財力。

▲(位於深圳的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

盡管如此,在中國的洋漢堡市場,肯德基才是前輩,在深圳市民追捧第一家麥當勞的時候,肯德基在中國已經開出6家門店。

到了2014年,麥當勞中國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華餐廳總數將突破2000家,彼時老對手肯德基在華門店突破4000家。懸殊差距下,麥當勞中國立下flag,2014年全年要新開300家店,這將刷新麥當勞在單一國家年度開店數的紀錄。

事實證明,光喊口號遠遠不夠。2017年,三年過去了,麥當勞中國的門店數依然隻有2200家左右。

改變源於2017年1月的一個重要決定,天眼查App顯示,麥當勞全球以20.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中國業務80%股權,最終,中信股份、中信資本組團凱雷成為接手方,拿下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20年的特許經營權,“金拱門”隨之誕生。

中信係和凱雷接手後,著力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開店。同時,麥當勞中國的本土化、數字化能力也得到躍升,前者幫助麥當勞降低了運營成本;後者拓展了麥當勞的客流量。

或許連麥當勞自己也沒想到,它與凱雷的交易在六年之後還有後續。2023年11月,麥當勞全球宣布將買回凱雷在“金拱門”的全部股權,交易預計在2024年一季度完成。官方並未透露交易價格,有媒體指出是18億美元,一賣一買之間麥當勞又重新看好中國業務了。

早在去年4月,來自彭博社報道稱,凱雷正在考慮為其在麥當勞中國業務的投資引入新的支持者,並為麥當勞中國尋求約80億至100億美元的估值。也就是說,相比六年前20.8億美元的成交價,麥當勞中國業務估值翻了不少。

交易完成後,麥當勞全球CEO也對麥當勞中國予以充分肯定,“中國現在是麥當勞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餐廳數量超過5500家,較2017年翻了一番。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機遇,其長期發展的潛力將讓我們不斷受益。”

“通過加大持股比例,麥當勞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的運營決策,以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需求。”一位餐飲類投資人表示,“可以說,前麵講到的漲價算是股權變動後的首項舉措。”

不僅如此,麥當勞還定下宏圖大計,計劃到2028年將在中國的餐廳數量增加到10000家,取代美國成為其最大市場。據悉,在未來計劃新開的通過授權合作夥伴運營的7000家國際餐廳中,一半以上在中國。

目標雖然遠大,隻是,麥當勞能順利實現嗎?

03、繼續加碼中國,難度不小

“麥當勞決定大舉擴張,與當前中國市場的競爭環境和消費趨勢有很大關係。”前述餐飲投資人士認為。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全國餐飲收入47485億元,同比上升19.4%,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收入。為了從中國吃貨身上賺錢,“擴大規模,衝刺萬店”成為2023年很多連鎖餐企的目標。

具體到漢堡賽道上,「市界」注意到,截至目前,肯德基已破萬店規模,其母公司百勝中國計劃,未來三年肯德基保持每年1200家以上淨新增店數,加盟店占比將從10%提高到15%-20%。

▲(麥當勞和肯德基門店往往鄰近出現)

中國本土漢堡品牌也不甘示弱,華萊士的門店數量已超2萬家,超過了肯德基麥當勞之和,縣城“黑馬”塔斯汀更是用了三年時間開店4000多家,目前門店數量為逾6700家,直追麥當勞。

對此,林嶽認為,麥當勞在華主要的對手是肯德基,近幾年在不斷地嚐試本土化,貼近C端,優化用餐場景,迭代咖啡冷飲等運營模式。但麥當勞的對手不僅僅是肯德基,快速崛起的中式漢堡、中式快餐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他看來,“麥當勞繼續加碼中國是明智的,但路不會太好走。”因為其自身的優勢已經沒有那麽明顯,比如西式快餐的菜品創新、品牌對於新生代消費者的吸引力、連鎖模式在商圈中的影響力等。

相反,“中式品牌一旦有足夠有力的策略,有很大機會會超越麥當勞。華萊士、塔斯汀這些年的迅速擴張就說明了這一點。”林嶽稱。

「市界」了解到,華萊士在門店擴張上有一套,其通過“合作聯營”模式開店,將股份下放給員工或經過培訓的外部合作者,讓他們與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店鋪經營者主人公意識強,門店閉店率低。通過這種內生式增長模式,使得公司從2006年200多家店飛速擴張到如今的2萬多家。

而塔斯汀則采用粗暴的低價策略,一個香辣雞腿堡優惠後隻要8.9元,三件套豪華單人餐隻需19.8元。這個方法在當下的低欲望消費環境下很是奏效,窄門餐眼顯示,截至目前,塔斯汀全國門店已達6732家,鄉鎮店占比居多,並逐漸向一二線大城市挺進。

對比來看,易觀分析新消費行業資深分析師李應濤從麥當勞身上看出了糾結。麥當勞在美國屬於妥妥的平民快餐,李應濤認為,麥當勞想保持與美國總部的品牌定位,這意味著其在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低端,毛利率越來越低。而麥當勞同時又想保住品牌地位和形象,為此做出的升級門店、產品漲價之舉,與原始定位相悖,與全球其他市場脫節。

“在中國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糾結而無法發出全力的運營勢必會有業績波動甚至下滑。”李應濤強調。

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中國其他快餐品牌,麥當勞的優勢性還是有的。前述餐飲投資人士介紹,麥當勞最被圈內肯定的兩點一是品牌知名度高,二是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品質相對穩定。

“你必須承認,麥當勞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一位對麥當勞漲價行為不以為然的麥門信徒表示,“麥辣雞腿是我心目中永遠的NO.1,其它任何一家都無法取代。”

他用了一個貼切的比喻,如今的麥當勞中國,像極了和它一起長大的80後,在步入中年階段後,緊迫感和焦慮感隨之而來,這逼迫它不斷做出改變和嚐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