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350萬?基金經理揮別“好日子”

這幾天,“基金經理限薪”再次登上熱搜。這也側麵說明,公募薪酬改革已駛入深水區。除了限薪,“變相裁員”、“降薪”等傳聞也在市場上頻頻發酵。多重壓力之下,基金經理的日子也開始“緊巴巴”了。

這幾天,敏感的基金經理薪酬又一次登上熱搜,這次傳聞中的限薪“天花板”則降到了350萬元。

從最初傳言的5000萬、到1500萬元,如今又縮水至350萬元,曾經風光無限的基金經理,在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佳的當下,被給了越來越低的心理“估值”。

遙想風光時期,明星基金經理動輒數千萬薪水傳言四起,如今的350萬元限薪傳言,不禁讓人感慨“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沒有誰能一直站在高崗上。

“基金經理也隻是一個工種,隻是時代給它加上了耀眼的光環”。越過了高峰之後,當基金經理離職、降薪、裁員等消息頻頻傳來,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他們。

01、時代的光環

“我們沒有聽說這個消息”、“類似消息不新鮮,去年前年就有了”……針對“公募基金經理薪酬或將封頂350萬元”的熱搜話題,多位公募人士對「市界」表示,並未接到薪水限額350萬的要求。

實際上,在公募整體業績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有關基金經理限製薪酬的傳言早已甚囂塵上。

早在2020年初,一則“諾安基金蔡嵩鬆年終獎8000萬”的消息曾在業內熱傳,隨後諾安基金出麵辟謠。緊接著就又有傳言稱,基金公司薪酬方案將要調整,上報方案中基金經理的薪酬封頂5000萬元。

一年後,蔡嵩鬆又被傳出“年終獎預計超7000萬元”,還引發了基民的激烈討論。當時,諾安基金辟謠稱:“這個數字太誇張了”,公司實行密薪製,並不了解其他員工的薪酬情況;公司會根據優秀員工的表現給予一些激勵政策,這也是諾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

時間來到2022年4月下旬,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薪酬遞延製度,嚴禁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行為。

2022年5月又有消息傳出,監管要求基金公司應抑製薪酬過高,增長過快,要有對少數冒尖情況的相關調控措施。

2022年6月,中基協正式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其中提到,基金公司應當建立實施績效薪酬遞延支付製度,遞延支付期限不少於3年,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於40%。因此,業內也稱這份文件為“限薪令”。

時至今日,關於基金經理薪酬限製的傳言就沒有停歇過。從最初的5000萬、到1500萬元,再到封頂1000萬元,如今又降至350萬元,薪酬“天花板”越降越低,也在側麵折射出在A股磨底的大背景下,公募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再牛的偏股基金經理,都得拿著倉位運作,遇到市場整體下行,很難拿到收益。”有公募人士無奈地對「市界」表示。

“其實基金經理,他也隻是一個工種,隻是過去幾年,時代給他加上了比較耀眼的光環,但那也隻是時代大勢給了他這個光環。”一業內人士指出。

02、有人年薪超過上市公司董事長

薪資,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更不消說一向以高薪著稱的基金圈,對薪酬問題更是諱莫如深。那麽到底是為何,有關基金經理的薪酬屢屢被熱議,甚至具體的獎金數額都能人言籍籍呢?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最近兩三年,大部分基金產品的業績都難以令人滿意。

據財信證券數據,2023年市場持續大幅下行,在3987隻主代碼(注:每隻基金隻有一個主代碼,作為基金的唯一標識。主代碼之下,不同份額類別也配有不同的基金編碼)主動管理型基金中,僅477隻年內的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為正,占比僅11.96%;而主動權益類基金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的中位值是-12.63%。

另據中原銀行數據,2023年,全市場6555隻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虧損12.01%。

相比之下,固收類基金的業績都比權益類要亮眼不少。在全市場3771隻主代碼固收類基金中,有3146隻在2023年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為正,正收益率達到83.43%;特別是純債型基金,業績中位值+3.49%,而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的業績中位值為+2.88%,均大幅優於權益類基金。

此外,那些被基民廣泛信任的公募基金“大廠”的偏股型產品,在過去1年,也無一實現正收益。

「市界」統計了市場上偏股型產品管理規模排名前10的基金公司,2023年1月3日至2024年1月3日,這10家公募“大廠”的偏股型產品指數跌幅均超過了兩位數。

▲(數據來源/Wind)

在這種情形下,頻頻傳出基金經理千萬年薪、上億管理費……的確在挑動大眾的敏感神經,也很難不讓基民對主動權益類基金心生吐槽。

除了上麵提到的蔡嵩鬆,易方達基金的“頂流”張坤,也在2023年9月被傳“年薪有八九千萬”。另外,一些中型公募的基金經理收入也很可觀。

據裁判文書網一份民事判決書,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長信基金給其國際業務部的原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薛天,開出的稅前月薪工資為8.3333萬元,此外還包括績效獎金。2015年薛天拿到的績效獎金總計為121.33萬元,算上每月工資,薛天當時的稅前年薪約為220萬元。

要知道,長信基金在2015年底的管理規模僅為488.93億元,當時薛天管理的3隻產品,巔峰時總規模也不過3.25億元左右。另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20年3580家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平均薪酬為103.46萬元。也就是說,薛天早在2015年的薪資,就超過了2020年絕大部分上市公司董事長。

回到當下,“基金經理薪酬結構一般主要是固定工資+績效獎金,另外還有公司統一的福利。有些基金公司有股權激勵機製,相關基金經理還會享有股權激勵的收益。”有公募業內人士對「市界」介紹道。

如果真的350萬封頂,對基金經理的實際收入會有多大影響?

“如果以350萬作為封頂線,可能會對行業整體的投研薪酬結構產生傳導性影響,也可能加快股權激勵機製的推廣,促進基金經理以更長期的視角與公司成長深度綁定。”上述公募業內人士表示:“具體要看不同公司的薪酬政策和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過,還是有很多基金經理的年薪沒有達到350萬的。”

“此外,也可能對在公募中那些投資業績相對突出、對資方有一定吸引力的優秀人才的留存,形成一定的衝擊。”該公募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這主要影響規模集中度更大的公司,但也可能會倒逼大公司培養更多新人、做強整個投研體係。另外,還有可能促使公募采取更大力度去卷指數賽道。”

03、公募裁減基金經理

由於薪酬問題確實敏感,再加上各家公募也都實行密薪製,所以公募人士並不清楚基金經理的具體薪酬結構。不過,通過上文薛天的案例,我們也可窺知一二。

該判決書顯示,基金經理所在部門收入包括:公募基金管理費收入+主動管理專戶產品管理費收入+通道類專戶產品管理費收入50%+專戶產品業績報酬的55%。部門成本主要包括:基金尾隨、相關稅金、居間費用、分成費用、人力成本等。

按照薛天與公司達成的合意(類似約定),在2015年和2016年,以部門收支達到平衡和創造利潤為主要考核標準。若產生利潤,則利潤的100%返還給部門作為員工的績效獎金,其中薛天應獲得當年績效獎金的87%。

該判決書披露,2016年,薛天所在部門的管理費收入為1182.15萬元,扣減部門成本332.04萬元後,部門創造的利潤為850.11萬元。如按照薛天獲得當年績效獎金的87%來計算,他在2016年應拿到的績效獎金為739.41萬元。

如果再加上8萬多的月薪,薛天在2016年的稅前總收入接近840萬。

還是回到那個問題,長信基金隻是一家中型公募,在Wind統計的113家公募中,截至2016年底,在管規模排名第39位。如雙方按照當時的約定履行,薛天在2016年的收入確實非常可觀。

▲(數據來源/Wind)

當然,基金經理也不是躺著就能掙錢的。卷排名、卷待機時長、卷精神狀態、卷健康、卷發量……某種程度上,他們所承受的壓力與所享受的高薪是成正比的。

“在行情不好的時候,懷孕是會流產的。”一業內人心有戚戚地表示:我自己是有這個經曆的,當時就差點流產。所以我個人的選擇是先從行業裏出來,換個賽道跑跑看。

做出類似選擇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共有320位基金經理離任,其中就有明星基金經理,比如諾安基金的蔡嵩鬆。

更多人的選擇是“公轉公”。比如民生加銀基金的原副總經理、FOF基金經理於善輝,在2023年4月離任後,加入博時基金出任投資決策委員會專職委員。

此外,選擇調崗轉崗退到中後台,負責數據、合同之類的支持性工作的人,也不在少數。“現在基金經理的名聲確實不好,很多‘消失’的基金經理,很少人是真的賺飽了,更多人是換崗或者換了賽道。”該業內人認為:“這很正常,任何行業不景氣時,都是洗牌的過程。”

能留下的也算幸運,還有一些基金經理被“優化”掉了。

最近有消息指,北京某頭部公募開始裁員降薪:“研究員底薪立減25%,基金經理立減30%,2024年1月份生效。”據界麵新聞報道,該公募的“投研條線,每個組都有10%的常規優化名額”,將會按照年底業績完成情況決定去留。同時還表示,該公司作為激進派,雖然往年也有優化,但今年“迫於經營壓力,動作要大一點。”

對此,有業內人指出:“其實公募已經市場化了,裁員是很經常的,特別這兩年基金銷售不行,那銷售相關的團隊肯定要被優化。”“不過,這應該是近幾年該公募首次裁基金經理、研究員。”

當前A股市場持續磨底,類似降薪、裁員等傳聞或許還將繼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