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幹預外匯市場?印度與IMF“發生衝突”

“印度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盧比穩定問題發生衝突”,《日經亞洲》網站12月31日以此為題報道稱,IMF與印度在盧比管理問題上意見不一,前者認為印度過度幹預匯率,後者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稱有關評估並不公允。報道擔心,這一分歧可能會破壞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

據報道,作為對印度的第四條款磋商的一部分,IMF於12月18日發布了一份有關印度經濟形勢的年度報告,時間涵蓋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報告提到了印度經濟的一些基本優勢,認為其總體通脹率平均有所緩和,經常賬戶赤字預計將有所改善,未來增長預計將保持強勁。

第四條款磋商是IMF每年對成員國經濟表現和宏觀政策的例行判斷與評估。“對於沒有問題的國家來說,磋商通常會順利結束,但這次讓市場參與者感到驚訝的是關於盧比的衝突。”在此次報告中,IMF將印度實際匯率製度從“浮動”調整為“穩定化安排”。《印度快報》19日稱,這一分類遭到印度央行的反對。

目前,IMF事實分類法將各國匯率製度安排分為3大類和一個殘差項,總共10小項。它們按匯率彈性排序從小到大依次是:硬釘住(Hard peg)、軟釘住(Soft peg,包括穩定化安排)、浮動匯率(floating,包括浮動和自由浮動),其他有管理(殘差項,無法分類於上述任意一種)。

IMF對各國匯率製度的分類

報道稱,IMF認為,印度已經從盧比匯率由市場決定的浮動匯率製轉變為有管理的匯率製,即由國家控製匯率。此外,印度在出售美元方麵的幹預超過了IMF官員認為必要的程度。

根據IMF報告的說法,“匯率的靈活性應為吸收外部衝擊的第一道防線,幹預應僅限於應對無序的市場狀況”,但在報告所涉期間,“盧比兌美元匯率保持了非常窄幅的波動,這表明外匯幹預(FXI)很可能超過了應對無序市場狀況所需的水平”。

但印度儲備銀行(央行)表示,IMF更改印度匯率製度分類的做法“不正確,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強烈不同意(IMF)工作人員的評估”。印度官員在報告中反駁,IMF不了解印度的國內需求,由於輸入性通脹是影響印度整體通脹關鍵,因此央行必須積極管理盧比波動。

根據印度儲備銀行的說法,IMF有選擇地使用了數據,其評估“是短期的,僅限於過去6-8個月,如果從2-5年的長期角度來看,(IMF)工作人員的評估將是失敗的”。印媒指出,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間,盧比兌美元匯率在80.88-83.42之間波動。此後,這一區間縮小至82.90-83.42,波動預期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點。

《日經亞洲》網站稱,這場發生在自我定位為全球南方新興國家“領頭羊”的印度與IMF之間的衝突看似是突然爆發的,但此前已有預告。2022年,盧比兌美元的匯率還在73-83之間間大幅波動,自2023年初以來,這一區間變成了81-84,“即使不是像IMF工作人員這樣的專業分析師,也可能會懷疑現在的市場是否受到操縱”。

報道分析稱,印度央行今後如何處理匯率問題將成為外國投資者決定是否增加投資的一個因素。即使盧比匯率較低,有限的波動也會使投資者更容易預測收益並降低風險,從而使投資變得更容易。反之,如果任何幹預停止,盧比貶值,這將推高進口商品的價格,但也會使印度近年來大力發展的製造業更具出口競爭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