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杠茅台的汾酒鬥士走了

2017年11月8日下午,一位老人在北京火車站候車室吃方便麵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鏡頭前有一桶方便麵、一包榨菜、一瓶水。與這份簡陋午餐一同受關注的是,這位老人是一位知名企業家,他所在的企業每年給國家上繳數十億元的稅。這家企業就是汾酒集團,而照片中的主角是李秋喜,時任汾酒集團董事長。

那是李秋喜壓力最大的時候。當年2月23日,李秋喜向山西省國資委簽下軍令狀,同時承諾,如果完不成任務,他引咎辭職。這份“軍令狀”成為李秋喜在汾酒16年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之後,汾酒跑出了“汾酒速度”,營收進入“百億俱樂部”,市值突破千億元。“沒有李秋喜,就沒有汾酒的今天”“李秋喜是汾酒的功臣”等評價常常在業內流傳。李秋喜之於汾酒的分量可見一斑。

李秋喜被酒業圈內人士稱為“大掌櫃”,這個稱呼聽起來頗為親切。此前,有業內人士稱李秋喜微信名就是“當家大掌櫃”。

12月15日,這位“汾酒大掌櫃”因突發心髒病在太原逝世,享年63歲。12月16日上午,山西汾酒集團發文稱,“驚悉李秋喜先生溘然長逝,汾酒一萬五千名員工不勝哀慟與惋惜。”

有業內人士悼念李秋喜,用8個字概括了其在汾酒的16年——“左手鬥士,右手酒魂”。

“叫板”茅台

李秋喜,是有名的“闖將”。

在進入汾酒前,李秋喜就展現了他的“救危”能力。公開資料顯示,李秋喜,1961年9月生,山西晉城人。早年,李秋喜先後在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晉牌水泥集團工作。他憑借過人的改革能力,僅用一年時間,就讓連年虧損的晉牌水泥扭虧為盈。

2005年,李秋喜被調往汾酒,出任汾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2009年,李秋喜“臨危受命”,出任山西汾酒董事長。

汾酒在巔峰時期曾占據白酒“頂流”地位多年。有業內人士稱,30年前,全國每賣一斤白酒,就有半斤是汾酒。1988年~1993年,汾酒廠經濟效益連續六年在全國輕工行業奪冠,地位不亞於今日的茅台。

1998年朔州假酒案後,汾酒省外市場幾乎喪失殆盡。到2009年時,五糧液和貴州茅台營收先後破百億元。2011年,洋河股份也步入“百億陣營”。這時的汾酒早已不複昔日王者氣象,逐年下滑。後來,“汾老大”變成了“汾老七”。

有業內人士曾這樣評價李秋喜——是個做企業的大把式,有眼光、思維活躍,性格詼諧有趣。但在外界看來,李秋喜更為人所知的形象是強硬、不服輸。對於汾酒的掉隊,李秋喜在接受采訪時稱,他在心裏是不服輸的,“汾酒不應該是‘汾老七’”。

這位操一口難懂的晉東南方言的國企高管,一向沉默寡言,但在那幾年卻頗為高調,“鬥士”形象自那時開始就立起來了。他最為人所知的動作是——“硬剛”茅台。

2010年起,李秋喜在公開場合炮轟茅台篡改曆史,並拿出了曆史史料。如1915年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隻有汾酒,而非其他白酒;開國大典上的國酒是汾酒,而非茅台。

2012年,他質疑茅台申請國酒商標。因李秋喜的不斷阻擊,茅台這一動作流產,不僅在2018年撤回了商標申請,且時任董事長李保芳向李秋喜發出了道歉函。

頻頻“硬剛”茅台,提高了汾酒在市場中的聲量,很多人因此認識了李秋喜,也重新認識了山西汾酒。

“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汾酒戰略定位,正是始於那時。李秋喜提出,“汾酒是中國酒魂”。

汾酒文化,是李秋喜執掌汾酒十多年的重要“政績”,他在多個公開場合指出“文化支撐”的意義。他說,品質決定一個企業能走多遠,營銷決定一個企業能走多快,文化決定一個企業能飛多高。在後來臨近退休時,李秋喜接受媒體采訪時總結,過去10年汾酒的高增長傳奇,是靠“中國酒魂信仰管理體係”打開的。

掌舵汾酒的前三年,白酒行業正值黃金期尾聲。連續三年,汾酒的營收增幅超過40%。到2012年,山西汾酒已經實現營收64.79億元,淨利潤13.27億元。也是在這一年,汾酒集團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

“我可以不當官,但汾酒發展不能耽誤”

2012年年底,政府開始整肅公款消費,白酒行業麵臨嚴峻挑戰,進入長達數年的調整期。汾酒發展也幾乎陷入停滯狀況,直到2017年,山西汾酒的營收都沒能再超越2012年。

2017年,山西國企改革大幕拉起,汾酒集團成為首批試點企業。在對外采訪中,李秋喜透露,“成為試點”,是李秋喜“要”來的。並非當地國資委主動選中了汾酒集團,而是他主動請戰——“你給我定指標,完不成我辭職。”

這就是當年那份知名“軍令狀”的來源,其中內容包括:汾酒集團三年營收增長目標為30%、30%、20%;利潤增長目標為25%、25%、25%。

簽責任書的前一天晚上,李秋喜喝了不少酒。那段時間,內外交壓的李秋喜,兩三個月睡不著,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業內對他簽下的考核責任書也並不看好,認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為什麽一定要簽?他說,“我可以不當官,但是汾酒的發展不能耽誤,一刻也不能耽誤。”

後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李秋喜稱,那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個時刻,“要背水一戰,做最壞的打算,迫使自己必須往前走,沒有留後路。”

簽下協議後的那幾年,李秋喜爭分奪秒的趕時間、趕速度。2019年,《山西日報》的文章稱,“一年多來,他有時趕時間在機場吃泡麵,有時淩晨4時檢查生產車間,有時一天內奔波三地搶市場……”

在企業內部,李秋喜也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汾酒集團這樣一家傳統企業進行創新改革並不容易,最難啃的骨頭是機製體製的創新,以及如何激發人的活力。

2017年,李秋喜把營銷作為改革試點,首先實行組閣式聘任製度,試行模擬職業經理人製度。此外,李秋喜還推出了股票激勵計劃等一係列舉措,提高了汾酒的活力。

2017~2018年,李秋喜陸續組織收購了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酒業發展區銷售有限責任公司51%股權,山西杏花村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的部分資產,義泉湧公司和汾酒集團旗下房屋建築物、構築物等部分資產,寶泉湧公司51%股權;完成山西男籃、汾酒文化商務中心和職工醫院等非酒類資產的剝離。將所有酒類業務“打包”注入上市公司,斥資6億元資金收購了集團剩餘酒類資產。

2019年,汾酒集團實現整體上市,成為山西省第一家、白酒行業第一家整體上市公司。

同時,戰略引進央企華潤,進行混改。2018年6月,華潤旗下的華創鑫睿(香港)公司,以51.6億元受讓汾酒集團11.4%的山西汾酒股權,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引入華潤,是為了“向管理要效益”,從管理體係上對汾酒進行優化,做到戰略協同。此外,華潤強大的國內外渠道體係,也可為汾酒增加支撐。李秋喜曾對媒體表示,引入華潤後,山西汾酒公司的治理有了改善。

2018年,汾酒集團提前完成了“軍令狀”中的三年經營任務,並在隨後幾年,跑出了加速度。山西汾酒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1年,山西汾酒分別實現營收94.44億元、118.93億元、139.9億元、199.71億元,營收在四年間翻番。2018年,山西汾酒淨利潤約為15億元,到了2021年已增至53.14億元。

而在李秋喜接任山西汾酒董事長的2009年,山西汾酒總營收僅為21.43億元,淨利潤為3.5億元。到其退休時,山西汾酒業績翻了近10倍。

2021年12月19日,汾酒發布公告稱李秋喜因到齡退休。這時,山西汾酒總市值已達3713億元,在所有上市白酒企業中僅次於茅台、五糧液。李秋喜當年設立的汾酒“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雖然在白酒市場未能完成,但在其退休時,在資本市場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