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遇冷,有券商人士去年的年終獎至今都沒發

來源: 騰訊新聞潛望 2023-12-20 23:12: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549 bytes)

過去的2023年,香港金融圈日子過得並不輕鬆。一組來自德勤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港股在2023年隻有65隻新股IPO,募資額僅458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

還可以對比的是,在香港高峰期的2020年,當年共有144家公司在港IPO,其總募資額3595億港元。

更讓市場意外的是,香港IPO市場已從2020年的全球募資額第一跌至全球第六名,甚至排在了印度交易所之後。

即將到來的2024年,香港市場將會如何?

中金公司投行部執行負責人許佳近期在與包括騰訊新聞《潛望》在內的機構對談時表示,雖然外部大環境不確定性因素仍在,但是隨著明年美國降息的到來,伴隨市場資金可預見的流入,以及內地企業自身融資需求的旺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香港IPO市場2024年會相對好起來。

就中金IPO團隊手裏所有項目的進展表來看,他認為“明年不會比今年更差了”。騰訊新聞《潛望》獲悉,中金投行部門一直都是香港IPO市場的主力軍,其市占率超過50%。

14家券商搶分1.3億港元中介費

年終將近,香港中環金融圈已經奢談年終獎了。一位在中環金融圈工作多年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他去年的年終獎至今沒有拿到手,聽說可能會在今年年底發,但也不確定。

12月15日,香港本地成立於1989年的老牌券商結好證券宣布最快於2024年3月底進行新年後第一輪裁員,隨後4月開始第二輪裁員。

過去這一年,這類的裁員在香港金融圈並不少見,原因也都大同小異,即外部環境不穩定下競爭激烈、監管趨嚴讓券商運營成本增加等。

一位在香港從事IPO工作近15年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在香港運營一個常規規模的券商機構,成本並不低,按普通來算,年運營成本或超過1000萬港元左右。

他對騰訊新聞《潛望》透露,他運營的這家券商規模近20人,今年並沒有參與任何香港IPO的項目,即使有參與部分美國項目並賺了錢,但是賬麵上仍有超1000多萬港元的虧損,主要來自人力及租金等。不過,他也告訴騰訊新聞《潛望》,公司團隊目前都是精簡後的老員工,暫沒有裁員計劃。

據騰訊新聞《潛望》統計,截至12月19日,香港共有32家券商關門停業,還有8家處於暫停營業狀態。若以香港金融市場常規牌照1、4、6、9牌為基礎,一家券商最低配置至少需要20人左右,這就意味著過去這一年有將近800人失業。不過,香港本地券商有的僅持有1、9號牌,這種情況則大概需要10人左右團隊。

在港中資券商天風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風國際)行政總裁鄒傳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香港今年一整年的IPO募資額才450多億港元,港股每天的成交量也不多,券商們麵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騰訊新聞《潛望》統計發現,今年港股前5大IPO項目的募資總額(不計綠鞋)為166.70億港元,其中中介費用為11.38億港元。

一位在投行工作近15年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按照港交所現在的規則,一個IPO的整體協調人(即 overall coordinator,簡稱OC)一般會分掉整個上市費用池60~70%。

也就是說,一個公司IPO的費用對於參團的券商來說並非均攤的概念,有些券商可能掛名上了招股書封麵但是拿很少的錢,有些券商則純粹隻是掛個名但是並沒有錢。

據騰訊新聞《潛望》的梳理發現,今年前5大募資額的IPO項目中,參加承銷的投行的平均數為11家、中位數為13家。這就意味著,現在港股IPO市場,活躍的投行依舊不少,但是整體的傭金額因IPO的發行規模銳減而大幅下滑。這對於參團的投行來說,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其收入會下降。

除此之外,一個IPO項目,還有不同的審計公司以及每個項目上投行和發行人各自的律師團隊等。

比如,宏信建設這個項目有華泰、招銀、花旗以及星展等4個OC,這就意味著,這4家可能分掉了其上市費用池1.11億港元的近70%,即7700萬港元——即使四家均分也才不到2000萬港元,但是剩下的包括中銀國際、交銀國際等10家參團的券商需要和其他的各家律師以及審計機構等一起分剩下的3300萬港元,足可見IPO市場裏的“內卷”。

除了IPO數量之外,港股市場的交易量也成為大家的痛點。港交所的數據顯示,過去的11月,平均每日的成交金額為956億港元,這一數據還不及美股特斯拉一家公司的平均日交易量。沒有交易量,券商就沒有交易費用的收入,能夠吸引的可交易資金也會減少。

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一些在港的中小券商來說,未來的日子會更加艱難;與此同時,香港大投行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騰訊新聞《潛望》獲悉,從年初開始,包括高盛、匯豐、瑞信等在內的外資投行陸續都有裁員。據傳,和之前“一刀切”不一樣,現在一些在港的金融機構選擇分散式裁員。

中資券商日子也不好過。騰訊新聞《潛望》曾獲悉,2022年,香港中資券商中盈利的機構隻有3家。據傳今年他們日子可能更難一些。

明年或掀消費企業赴港上市小高潮

德勤數據顯示,香港交易所今年的IPO排名,已經從2020年的全球募資額第一跌至全球第六名,並排在了印度交易所之後。不少香港投行圈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有點出於意料之外。

(圖片來自德勤)

多位投行人士對於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香港今年IPO速度放緩,和3月31日開始執行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有一定關係。

一位券商的負責人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在新規頒布後的幾個月中,不少上市公司在不同的監管部門之間耗費不少時間,甚至有些一度找不到自己的企業理應屬於哪個具體監管部門,也有一些因為增加了新規後一時間沒辦法拿到可以出境上市的許可——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赴港IPO公司的上市進度。

騰訊新聞《潛望》梳理發現,現在赴港上市提交A1申請表2次或者2次以上幾乎成為常態。一位在港的投行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這對於赴港上市企業來說,發行成本在增加,赴港上市的吸引力減少。(注:遞交A1的有效期是6個月)

不過,許佳表示,因為備案而放緩的情況現在已經陸續得到了解決,預期2024年開始,這不再成為一個問題。

相較於流程上因素,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在香港IPO市場展望會議現場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香港IPO市場的低迷更多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隨著美國加息,歐美資金的成本相應增加而從港股市場流出的問題。與此同時,盡管包括中東、東南亞等新資金陸續來港,但是仍不足以填補流出的資金壓力。

騰訊新聞《潛望》暫未能找到具體的資金流出數據,但可通過香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賬戶差值來觀察其資金的整體淨流出情況,其中以非儲備金融資產中證券投資項為例(該投資項包括股票和債券兩類),香港在1季度時淨流入226億港元,然而2季度則顯示資產淨流出超過2900億港元。

那些仍留在香港的資金的選擇,決定了未來赴港上市公司的募資情況,也影響了這個行業從業者的命運。

一位在頭部投行工作超過15年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就他手裏的項目排期來看,他並不擔心自己和團隊2024年的工作量,已經有足夠的項目可做,更不擔心明年的業績。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明年可預計的大型港股IPO,就有美的、寧德時代等企業。

不過,這位投行人士表示,就他了解到的情況來看,2025年暫時看不到香港和內地有較大型的新創業公司赴港上市可能,即投資圈認為的“足夠性感的公司”。

鄒傳則不擔心香港IPO市場2025年“斷檔”的可能。他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現在中國企業產業鏈出海已經逐漸成規模,未來幾年可預見會出現不少出海的獨角獸回歸香港IPO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比如成立於印尼、有拚多多背景的國際物流公司極兔,該公司2023年在港上市募資金額超過39億港元。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天風國際的儲備項目中也有一些此類(產業鏈公司)的項目。鄒傳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天風國際在港籌劃設立了一支5年期的產業基金,主要投一些產業鏈的公司,其中包括中國產業鏈出海的部分。

許佳則認為,2024年香港IPO市場可能會掀起內地消費公司赴港上市的小高潮。許佳團隊過往負責了香港市場超過50%以上的項目。

德勤的歐振興也這樣認為,因為內地TO C端的消費企業發展非常快,積累了不少頭部企業。與此同時,在經濟環境不太確定的前提下,現在香港的投資者更偏向於業務模式簡易、現金流好且能夠盈利的公司,這些條件消費公司都相對容易實現。

業內人士呼籲推“HDR”吸引英偉達、特斯拉來港

熬過最難的日子後,樂觀的人更願意等待風口的到來,即找到新的出口——這是幾乎是所有騰訊新聞《潛望》接觸到的積極的金融圈人士的共識。頭部資管公司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近期曾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仍有不少客戶在尋找中國可能的機會,即一些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他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中國新能源板塊是外資基金看好的板塊,尤其是新能源的上遊供應鏈中仍有不少好的標的。

和他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天風國際的鄒傳——過去這一年,他和團隊都在尋找一種被稱之為“結構性投資的機會”。天風國際共享其母公司天風證券旗下研究團隊,後者深度覆蓋TMT、新製造以及周期與新能源等板塊多年,其中包括手機產業鏈、半導體等。

和不少中資機構縮減規模不同,據鄒傳提供的數據顯示,天風國際在過去這一年中,機構投資者客戶的數量翻了一倍,達350多家,幾乎覆蓋了在港的絕大多數頭部機構,外資機構占比超過80%。

和其他投行依舊追逐單純IPO數量不一樣,鄒傳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過去這一年,天風國際投入更多精力與地方政府合作,包括發城投債以及和當地政府一起組建產業鏈基金等。天風國際母公司天風證券是湖北省國資控股的金融公司,控股股東湖北宏泰集團是湖北省級唯一金融服務類企業。公開信息顯示,湖北省當地有光電子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等產業布局。

他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盡管香港市場總體數據看起來是外資在流出,但是並不意味著外資都不看中國有關的市場,“資本是沒有性格的,他們會追逐利益”。他也表示,天風國際新增的外資客戶中有部分是來自於之前的存量市場。

對於2024年的香港IPO市場,鄒傳認為在現有的框架下,香港政府新成立的“港版淡馬錫”投資公司,即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需發揮作用,可適當參與到香港的IPO市場和二級市場來。公開數據顯示,該管理公司的基金初始規模超600億港元。

鄒傳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過去這一年,他和大多數的在港金融企業高管一樣,都去東南亞走了一圈,希望可以找到當地的獨角獸來港上市,但是一些受訪企業提出希望香港本地政府背景的基金參與做基石。騰訊新聞《潛望》暫未獲悉香港投資管理公司有此類動向。

在鄒傳看來,港股市場在麵臨外資持續流出的情況下,理應考慮如何吸引更多的北水通過港股通過來撐起港股市場。

要解決該問題,他認為得為北水提供足夠多的好投資標的,比如推出香港版的“HDR”——這是相對於美股的ADR 而言,比如騰訊、台積電等公司在美股市場都有對應的ADR。

ADR,即美國存托憑證(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s),是由美國存托銀行發行,麵向美國投資者發售並在美國證券市場交易的存托憑證。 每份ADR按照相應兌換比率代表相對應的上市公司股票。

他認為,若是能夠在港股市場推出HDR,即把美國好的股票,比如特斯拉、英偉達等吸引來香港發行HDR,內地投資者對於這些美國的網紅股票並不陌生,自然會帶動港股的交易量。

一些香港金融圈人士則不看好鄒的建議。

其中一位香港頭部投行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港股低迷的根源在於其流動性問題。過去,港股市場曾經發行過包括淡水河穀、COACH、迅銷、SBI在內的4家海外公司在港的HDR,但是這些HDR上市後交易量並不樂觀,隨後陸續主動申請退市了。

這位香港投行人士表示,特斯拉、英偉達等網紅公司來港發HDR也未必可解決港股流動性的問題。更何況,這些公司也並不一定願意來港募資。

更多的香港投行人士則是期待2024年美國降息後部分尋找新機會的資金可能回流,重新帶動港股的流動性。

對於2024年香港IPO市場的募資額,德勤預測比其他金融圈人士要樂觀些——達1000億港元,比2023年的453億港元翻倍還多。

對於這個樂觀預測,德勤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主管合夥人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這是根據現在已經對外宣布赴港上市的企業,以及其和團隊了解到的2024年可能赴港上市公司的募資額的合理預測,比如美的、菜鳥以及傳聞中的寧德時代等。一般來說,最終的結果可能有些偏差,但是相距不大,這是因為企業大多都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進行募資。他還表示,在2024年,一部分2023年因流程等因素延後的企業可能也會加快些進度。

與此同時,過去這段時間,香港政府也在積極推動一些措施(詳情如下圖)助力資本市場,曾經一度讓市場寄予厚望的是,香港政府在9月份成立的以唐家成為組長的“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但該小組除了提交了降低印花稅建議外,目前暫時並無更多方案出台。

(圖片來自德勤)

目前,大多數的人都像許佳一樣樂觀,認為香港金融市場最難熬的2023年就要過去了,他們都期待2024年的到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