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盤榮耀三年後,國資打算套現了

榮耀的資本運作走向,正牽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

11月下旬以來,榮耀推進上市的相關傳言不斷。先有換帥傳聞,稱深圳水務集團董事長吳暉將接替萬飆擔任董事長,推進榮耀上市;後有借殼傳聞,更引發相關概念股的股價異動。

11月22日,榮耀內部發布董事會文件,正麵回應了近段時間沸沸揚揚的市場傳聞。其中,人士變動屬實,但文件否認榮耀考慮借殼,稱其將“通過首發上市推動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這也意味著,離開華為三年後,榮耀上市計劃正式官宣。

否認借殼

早在11月20日,市場就有消息傳出,深圳水務集團董事長吳暉已於上月加入榮耀,或將擔任董事長一職,其主要任務之一是推動公司上市進程。

在前述內部文件中,榮耀對此作出正式回應。它表示,依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相關規定,由公司股東會選舉並經董事會選舉,吳暉將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萬飆擔任副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新上任的董事長吳暉1971年2月出生,是武漢大學哲學碩士。他曾在深圳市委辦公廳工作了十餘年,後又在湖北省任職,還擔任過鹹寧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2021年,吳暉擔任深圳市水務集團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天眼查APP顯示,吳暉已於11月17日卸任水務集團的法定代表人。深圳市水務集團是深圳市屬國企,成立於1981年,是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由其100%控股。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是在2019年成立,集團旗下共有132家成員企業,核心企業38家。

同時,榮耀也在內部文件中回應了資本運作傳聞。榮耀表示,為實現公司下一階段的戰略發展,公司將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吸引多元化資本進入,通過首發上市推動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隨著公司走向公開市場的規劃逐步啟動實施,公司董事會將按照上市公司標準進行調整,董事會成員逐步多元化,以適應公司在新發展階段的治理需要和監管需要。”榮耀補充。

此前,榮耀CEO趙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讓榮耀的資本多元化,是我們大股東和各位股東所期望的事情。作為CEO,我的核心職責是做好本職工作,更好地支持股東和董事會在這方麵的戰略。”

一名榮耀高層人士稱,榮耀上市主要受股東推動,盡管尚未上市,但財務和審計標準都已達到上市公司標準,且財務健康程度很可能好於國內其他手機公司。

甚至有手機行業分析師表示,榮耀的盈利情況可能好於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市場都傳榮耀將“借殼上市”,潛在對象包括深城交、深振業A、深紡織A、英飛拓、恒實科技、特發信息等,甚至幾度引發與借殼傳聞相關的股票價格異動。

就在11月21日晚間,天音控股也發布澄清公告稱,關注到有媒體傳聞榮耀可能借殼天音控股上市,該報道相關描述與事實不符。

據相關媒體披露,榮耀確實曾考慮借殼上市,且“一直在談”,但11月22日的文件也意味著,榮耀正式宣布不考慮一直以來傳聞的借殼上市。

華為的“影子”

榮耀是華為手機2013年開始運作的子品牌,初期效仿小米的互聯網手機打法。

2020年,美國兩度升級對華為的製裁,導致華為自2020年9月15日後獲取先進工藝尤其5G芯片受阻。2020年11月,華為決定剝離榮耀,一方麵是回籠資金,另一方麵也是讓榮耀切割華為品牌,“自尋活路”。

最終,深圳國資接盤榮耀。

2020年9月,多家深圳國有企業及30餘家榮耀經銷商,共同組建了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為操盤榮耀的新平台。據媒體報道,這筆交易價格可能高達約400億美元(約2600億元人民幣),包括榮耀手機和華為手機部分產品線,以及相應互聯網業務。

有華為管理層人士稱,華為與榮耀是“真離婚”,華為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不再持有新榮耀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決策。

雖說是真離婚,但榮耀身上依然保留不少“華為影子”。

對此,榮耀也並不避諱,並且充分利用華為的“遺產”,試圖通過機海戰術來盡可能地占領華為離場所造成的空白,哪怕所推出的產品幾乎被外界詬病是華為手機的翻版。

比如,在產品外觀上,榮耀旗艦產品Magic係列的後置攝像布局神似華為Mate係列。榮耀與華為部分渠道的串貨現象,無形中模糊了消費者對榮耀和華為的認知區隔。

甚至,不少線下門店采取“把榮耀當華為”的營銷策略。

“如果用戶來找華為Mate係列,我們就會推榮耀Magic;如果用戶說‘華為P50怎麽隻有4G’,我們也會讓他等Magic。”有華北地區渠道商向媒體表示。

一名手機大廠高管直言,榮耀能迅速做起來,得益於華為基因,有承接華為用戶的先天優勢。

在2020年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如此勉力榮耀,“做華為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

至少在數據上,榮耀做到了,依靠華為留下的“花粉效應”,不僅迅速在國內市場企穩,甚至還成為了國內手機份額“一哥”。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21年榮耀以1380萬台的出貨量、11.7%的市場份額重新回到市場前五的位置;2022年的出貨量增長34.4%,是去年中國市場上唯一一家實現出貨量增長的主要手機廠商。

來到2023年之後,榮耀延續著過去兩年的強勢。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從銷量來看,榮耀是今年三季度國內排名第一的廠商,市占率高達18.3%;緊隨其後的是vivo、OPPO、蘋果、小米、華為,市占率分別為17.8%、16.0%、14.2%、14%、12.9%。

估值的難度

榮耀身處籌劃上市的節骨眼上,需要的不僅是國內市場份額的提升,對於手機品牌來說,是需要構建一個以手機為核心構建的智能硬件生態體係,純粹的手機生產與銷售的故事,那是屬於功能機時代的輝煌。

相比主要對標的競爭對手小米,榮耀並沒有小米多年布局後形成的硬件“生態圈”,這使榮耀在後續競爭中不免陷入被動。

一名榮耀分銷商人士稱,榮耀渠道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除了手機產品,幾乎沒有其他品類收益。

“許多榮耀專賣店的手機銷售毛利占收入比重高於九成,在手機‘內卷’嚴重、利潤微薄的當下,渠道商生存能力偏弱。許多榮耀專賣店需要依賴自身資源,以包括運營商業務在內的通訊業務養活店麵。而小米品類豐富,很多新店主過去是做其他零售的。榮耀的零售店如果沒有通訊資源,就很難活下去。”

但生態圈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一來是雷軍“投行化”布局的操作也不容易在短期內複製,因為有投資價值的標的項目在市場上隻會越來越少;二來是華為雖說在“分家”早期是傾盡所有去支持榮耀,但相關的硬件“生態圈”是實在給不起,畢竟這裏還包含著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故事。

因此,榮耀需要構建一個非華為附庸的故事,且要兼顧消費市場的用戶反應與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反饋。

以目前的市場局麵來看,消費者與投資者是處於一個“對立麵”,投資者希望榮耀更加獨立,且有能力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體係;在消費者層麵,尤其是在華為暫時“離場”的時期退而求其次購買榮耀的消費者,則希望榮耀尚有華為的血統。

唯有大打高端化路線,才能兼顧上述兩大群體的訴求,高端化可以不僅增加消費者的認同感,防止強調獨立性而導致“華為粉”的流失,還能為構建獨立生態建立強市場標識。

榮耀原本定位是主攻3000元以下市場,為華為守住線上和中低端市場。趙明稱,離開華為後,榮耀就明確要衝擊高端市場,因此現在有主打科技和時尚的互聯網產品,也有主打中高端的數字係列產品,還有主打高端商務的Magic係列產品。

但高端需要技術背書。與華為分開時,榮耀並未帶出製造產線,手機製造可以依賴代工廠,而研發和試生產則一度要靠租用合作方工廠的方式進行,尤其高端產品製造,榮耀需要重起爐灶。

“當初(華為)做榮耀是因為自研高端芯片有溢出效應,改一下就可以做低端,相當於‘一魚兩吃’。但魚都沒了,還吃什麽?”有業內人士表示。

“重起爐灶”走高端化,意味著榮耀需要燒錢投入。

2021年2月,剛離開華為的榮耀就開始籌建位於深圳坪山的智能製造工廠,初步投資約10億元。該基地包含一條研發試製產線和一條量產製造產線,於當年9月投入使用。

據媒體報道,該製造基地自動化率較高的製造產線和檢測製成品的質量實驗室等均已投入運營。榮耀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宋亦文透露,坪山工廠目前在榮耀整體產能中占比約20%。

一名榮耀坪山工廠負責人稱,坪山工廠未來將主要以研發試產、高端旗艦產品製造為主,希望未來能夠保持相當比例的高端旗艦產品先由自己生產,再交由代工合作方製造。該人士介紹稱,榮耀約有300人規模的團隊常駐外部代工廠,以將在自家產線積累的經驗應用至代工產線。

談及高端市場突破的難題,趙明稱,榮耀需要將高端市場目標分解成一步一步可以實現的短期目標。“蘋果、華為多年耕耘才積累出成功的高端品牌,‘一步登天’並不存在。”

但上市已經是箭在弦上,留給趙明可閃轉騰挪的空間與時間已經不太充裕。

為了規模效應

對於海外市場,榮耀也在高舉品牌衝高的大旗。

2022年二季度,榮耀重啟海外市場布局。當年2月,榮耀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布Magic4係列,並稱將全麵進軍海外市場,將法國、芬蘭、捷克、沙特、馬來西亞、墨西哥等作為2022年的重點國家破局。

今年初,趙明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接受采訪時表示,2022年是榮耀手機獨立後出海的元年,2023年將是其進入歐洲市場的元年,希望未來幾年,每年都能在歐洲實現翻番成長。

2月27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開幕當天,榮耀發布了旗艦手機Magic5和Magic5 Pro,售價分別為899歐元(約合人民幣6609元)和1199歐元(約合8814元);同時,榮耀還發布了去年11月在國內上市的折疊屏手機Magic Vs,全球售價1599歐元(約合11755元)。

趙明稱,榮耀進入歐洲市場一定是旗艦戰略、高端戰略,因為中低端市場很容易被絞殺,對手隻要利用在高端市場上賺取的利潤,壓低價格去競爭,很容易就把中低端廠商擠出市場。

實際上,歐洲市場隻是扯著高端化的旗,做著走量的事。“未來,榮耀海外市場一定會超過中國。”趙明坦言。

今年上半年,由於與諾基亞之間的專利戰,OPPO、vivo 接連退出了大部分歐洲國家市場,尤其是德國、法國兩大市場。受益於此,榮耀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部分Ov手機的潛在用戶群體。

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下降0.3%的情況下,榮耀出貨量為1600萬部,同比增長14%,全球份額升至5.4%。

不過,榮耀距離前五名仍有一定差距。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傳音位列前五,全球份額分別為20.1%、15.7%、14.0%、9.3%和8.9%。

這個排名數據也顯示,雖然榮耀聲稱出海將對標蘋果、三星,但其主要對手更有可能是小米、OPPO等老對手。

“規模經濟下,出貨量仍是很重要的指標,決定著能拿到的供應鏈價格,和互聯網業務收入的基礎。”有手機行業分析師介紹稱,若與已經上市的小米對標,小米2022年全球市場的出貨量約為1.5億台,榮耀約5000萬台,尚存差距。

“總的出貨量要達到合理的量級,才能拿到合適的IPO價格。尤其是前有小米,很容易被人拿來做比較。”該名分析師說。

如今榮耀在國內市場已經做到了份額第一,難有增量空間出現,規模效應的目標更多是需要海外業務來完成。倘若沒有龐大的出貨量作為基本盤,所謂的獨立生態也隻是空中樓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