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越南900萬噸訂單,中國為何需要進口大米?

來源: 正解局 2023-11-19 21:48:2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732 bytes)

前段時間,大家可能看到一條消息:

中國取消和越南簽訂的900萬噸大米訂單。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大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離開的一種主食,被譽為“五穀之首”,世界有一半的人都在食用,中國大部分人也都是以大米為主食。

不少朋友就不理解,中國是全球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現在怎麽還要從越南等國家進口大米了呢?

越南處於熱帶,高溫多雨的氣候提供了充足的陽光和水分,水稻可以實現一年收成三季,充足的勞動力也滿足了種植水稻的要求。

其中,稻穀在越南穀物的總產值中占比高達90%,幾乎占到所有農產品總值的三分之一。

得益於水稻的大規模種植,越南也成為全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印度、泰國。

2022年,越南大米總出口額達到698萬噸,出口額達近36億美元,主要銷往亞洲市場,其次是非洲和歐洲。

越南獨特的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水稻

根據越南農業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亞洲進口越南大米的總額達到了496萬噸,占比越南大米總出口額的71%,中國大陸便為越南帶來了13.2%的大米進口量。

事實上,中國一直是越南大米最大的客戶之一。

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近10年來,我國從越方進口大米約1693萬噸,占其大米出口總量的近30%。

其中,2019年中國與越南簽訂了900萬噸大米訂單,僅該項便可為其帶去約40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該訂單還包括火龍果等越南水果。

顯然,這是一項互利共贏的協議,不僅有利於中國糧食的儲備,也有利於越南農產品的出口。

對於急需外匯的越南來說,如果能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光是向中國出口大米就足以賺得盆滿缽滿。

更重要的這筆大米訂單在當時可以解決越南農產品出口難的問題,因為除了中國,再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消化如此巨大的訂單。

遺憾的是,中越之間這項大米貿易協議屬於長期協議,本不受隨後的價格波動,但看到近期國際大米價格有了增長後,越南立即提出需要重新調整協議中大米單價。

可兩國協議白紙黑字寫著大米單價在協議期內不得改動,無論國際大米單價是上漲或是下調均屬於兩國應當承擔的風險。

這意味著國際市場的大米價格下降,我國也願意按照原價購買。

可如今看到大米價格上漲,越南方麵卻毫無契約精神,執意單方麵要漲價。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米屬於典型的大宗商品,在相應的交付時限內,商品價格受簽署時的協議保護,不受價格波動影響。

大米屬於國家大宗商品,價格應以簽約價格為準,不受周期波動影響

因此,我國在與越南多次溝通無果後,最終決定中止原本應當繼續履行的900萬噸大米訂單。

雖然越南方麵對此表示不滿和抗議,但中國態度堅決,直言,“一粒大米都不要!”

有人可能好奇,中國也是糧食大國啊,為何我們還要從越南進口大米呢?

其實,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國要進口大豆。

但不少人可能不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據統計,2022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4687.2萬噸,同比降低10.7%;累計進口大豆9108.1萬噸,同比降低5.6%;累計進口大米619萬噸,同比增長24.8%,超進口配額87萬噸。

在進口的糧食中,大豆占比是最高的,約為62%;大米占比是最低的,約為4%。

目前,中國進口的大豆幾乎全部用於壓榨加工,約20%的加工產品為豆油,80%的加工產品為豆粕,豆粕則成為動物飼料的主要部分,此外還有部分用於豆製產品生產和提取大豆磷脂。

主要原因是我國大豆的種植麵積較少,僅有1.26億畝,產量為1640萬噸;水稻的種植麵積較大,高達4.49億畝,產量為2.12億噸,大米有1.49億噸。

大豆種植麵積少,需要進口可以理解,但水稻種植麵積不算少了,可我國為何還有進口大米呢?

雖然隨著經濟發展,導致人們在食物的選擇上增多,大米的替代品增加,會使大米的需求量減少,但目前全國人口中,主糧選擇吃大米的地區依然占了65%,剩下的35%地區才以饅頭、麵條之類為主食。

此外,有過農業生產經驗的朋友可能知道,水稻產量並不等於大米產量。

水稻收獲後都需要碾米,就是將水稻的稻殼和麩皮層去除掉,最終才能得到我們日常所見的那種大米,也就是粳米。

傳統稻米的加工過程

這2.12億噸的水稻,碾成精米之後就剩下了1.49億噸,多餘的皮和殼就有6300萬噸。

結合曆史數據來看,我國的大米年消耗量約為1.9億噸,缺口就需要進口補足。

看到這,估計有“大聰明”會說了,明白了,我國進口大米就是用來填飽我們肚子的。

這其實就是自說自話了。

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約合6.8億噸),已連續8年保持在6億噸以上,口糧自給率達100%,穀物自給率也在95%以上。

而我國每年總人口的糧食消耗約為3億噸,可以說,這麽多的糧食足以保障14億人吃飽肚子,毫無壓力。

既然國內糧食不缺,為何還要進口大米呢?

我國進口大豆,同期也會進口一些小麥和玉米,主要都是為了加工後製成動物飼料。

不過,既然是動物飼料,就必須考慮相應的成本價格。

簡單來說,總不能人餓肚子時,動物吃得比人還好吧。

動物飼料中,大部分是豆粕,還有少部分的碎米加工物

近年來,隨著降低家畜喂養成本需要,就會在一些動物飼料中會添加15%至20%的碎米,而且進口量也越來越高。

所以,我國進口的大米,其實是大量碎米,其價格與玉米和小麥相比具有較明顯的進口成本優勢,因此用作了飼用替代需求。

根據農業部門的數據,2021年,我國共進口碎米251.8萬噸;2022年共進口碎米352.7萬噸。

其中,從印度進口碎米201.87萬噸,占進口印度大米的92.6%。

沒錯,除了越南,我國大米進口來源還有其他國家,而且十分穩定。

2022年,我國累計進口大米619萬噸,其來源國依次為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國和緬甸,進口總量占比分別為35.2%、19.3%、13.9%、13%和12.9%。

2022年我國進口大米來源地

這也說明,即便我國即便不從某些國家進口大米,也可以隨時找到替代的國家,不會對我國大米進口造成較大影響。

同時,我國不僅從國外進口大米,還向國外出口大米。

2022年,我國稻穀及大米出口數量為219萬噸,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23萬噸,同比下降9.5%,主要出口國是埃及等非洲國家。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

這裏得說明下,我國進口大米可不隻是當作飼料用,優質的食用大米我們也一樣進口。

比如泰國的“茉莉香米”,印度的“巴斯馬蒂大米”以及日本新潟產的“越光米”等,其次就是之前說的一些碎米和秈米,主要產地就是越南等國。

那麽,進口大米就一定比中國大米好嗎?

答案是,也不一定。

作為主要大米出產國,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優質的大米資源

一般來說,糧食中或多或少都會帶一些微量元素,比如前幾年聽說的“鎘大米”。

根據國際食品汙染物(GB2762)標準規定,大米中鎘含量的限量值為0.2毫克/千克,我國與歐盟製定的標準一樣,同為0.2毫克/千克;日本的規定是我國和歐盟的兩倍,是0.4毫克/千克。

所以說,進口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當然,無論進口還是出口,糧食安全始終是國家穩定最重要的保障,我們必須緊緊掌握在自己手裏。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