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了,這是全國平均工資的真相

誰是全國平均工資最高的省份?

01

近日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完整披露了各省市、各行業的平均工資情況。

可以看到,無論京滬還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與私營單位之間,工資差距普遍都在2倍左右,最高的甚至接近2.5倍。

單看城鎮非私營單位,京滬遙遙領先,平均工資雙雙超過20萬元,而西藏、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也在12萬元以上。

以月來折算,這些省份平均月薪都在1萬元以上,京滬更是逼近2萬元,如此之高的收入,與日常感受相背離,讓許多人生出“拖後腿”的感覺。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先看第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之間的工資懸殊,為何如此巨大?

這背後,更多是統計口徑所致,城鎮非私營單位不等同於體製內,非私營單位也不是民營企業或個體戶。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標準,城鎮非私營單位,涵蓋國有單位、集體單位、股份製企業、港澳台資和外資企業,可以視為大中企業和單位的集合體。

無論是“三桶油”、三大運營商等大型央企,還是阿裏巴巴等大型民營企業,抑或特斯拉等外資企業,還是富士康等港澳台資企業,都囊括在內。

與之對比,城鎮私營單位,主要是私營企業,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工資與大型企業之間存在懸殊也就不難得到理解。

再看第二個問題,為何許多人感覺“拖後腿”了?

究其原因,平均工資,是典型的“平均數”,自然存在“被平均”效應,一些極端的數據,會拉大整體的平均數值。

就像姚明和潘長江的平均身高,足以超過全國90%以上的人,平均數天然存在局限性。

此外,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而非到手工資。稅前,即扣除五險一金之前的工資,與最終的到手工資之間存在20-30%的差距。

顯然,“中位數”收入更為合理。居於中間位置的數據,足以代表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數據並未直接對外披露。

此外,平均工資的統計,隻涵蓋了單位人員,大量的個體戶、自由職業者都不在其列,自然也讓數據顯得更高。

02

那些省份,平均工資最高?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省域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產業結構不盡相同,自然存在差距,這一差距不僅體現在GDP總量上,也體現在人均GDP、人均收入、平均工資等指標上。

整體來看,各省份的平均工資,基本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均GDP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係,但也存在很多例外。

京滬等地之所以遙遙領先,並不難理解。

畢竟,全國工資水平最高的三大行業都雲集了一線城市:互聯網及軟件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

但令人意外的是,西部地區的平均工資整體力壓中部,而西藏、河南的排位又顯得極其突兀。

我國共有四大區域,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平均工資最高的為東部,其次為西部、中部和東北。

東北地區墊底並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西部地區的平均工資竟然超過中部,無論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都是如此。

這在省域統計中也可見一般。單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全國平均工資最高的10大省份,東部占據6席,西部占了4席,中部和東北都是顆粒無收。

更令人意外的是,西部平均工資最高的省份,不是四川重慶陝西等經濟大省,而是西藏,就連青海、寧夏也穩居前列。

不隻如此,西藏平均工資力壓西部群雄,放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不僅超過了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而且力壓身為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

同樣令人困惑的是,平均工資最低的5個省份,除了東北的黑龍江、吉林之外,其他3個都花落中部:山西、江西、河南。

最令人意外的是,作為經濟第五大省的河南,平均工資竟然在全國墊底,不到西藏的一半,僅為京滬的三分之一左右。

03

西部地區平均工資為何這麽高?西藏靠什麽力壓粵蘇浙?

西藏最為典型。西藏的平均工資之高,並非第一次出現,而其人均養老金收入更是力壓京滬,位居全國之首。

問題在於,西藏是我國經濟最薄弱的區域,無論是GDP總量、人口規模還是財政收入水平,都隻相當於東部地區的普通地級市。

然而,作為邊遠高寒地帶,環境相對艱苦,加上肩負國防重任,戰略意義重大,因此給予大量的轉移支付,並非沒有理由。

根據統計公報,2022年,西藏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為179.63億元,但支出高達2592.98億元,這其中巨大的缺口,多數都要靠轉移支付來填補。

同時,考慮到艱苦的環境,同時為了吸引人次流入,在西藏,許多單位一般在基礎工資之外,都有額外補貼,工資水平高於內地一般地區。

此外,西藏的單位數量遠低於東部地區,主要都是國企及行政事業單位,私營或民營企業不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平均數。

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西藏隻有4.7萬個法人單位,而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類就占了1/4強,企業單隻有2.8萬個。

其實,整個西部地區,尤其是人口規模較小的欠發達省份,基本都是如此。

作為我國轉移支付的主要受益方,西部在為東部貢獻煤炭、天然氣、電力的同時,享受來自東部地區的轉移支付。

這正是大國一盤棋的體現。

04

中部地區為何不及西部地區?河南為何會墊底?

論經濟總量,河南是不折不扣的第五大省;論人均GDP,河南也排在全國中遊,並不弱於西部省份。

這背後,一方麵是統計因素所致。

平均工資隻統計了單位,且存在明顯的“平均數”效應,高新產業越發達的地方自然就越高,但行政事業單位、國企人員占比高的地區,同樣也會居高不下,這正是東部和西部平均工資較高的不同側麵。

如果看所有行業更為真實的中位數,河南大概率能躋身中遊,而西部地區或許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

另一方麵,考慮到產業結構的影響,農業大省的定位,始終是難以繞開的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大行業是信息技術產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及金融業,最低的則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民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

不容否認的是,河南的互聯網、金融業、高科技製造業的確不夠發達,支柱產業過於傳統,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水平。

雖然農業收入不高,但在糧食安全中,河南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稱“大國糧倉” 的壓艙石。

河南是我國糧食產量第二大省、小麥產量第一大省,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糧食淨貢獻省份。

然而,出於糧食安全考慮,區域發展普遍受到耕地紅線的限製,越是農業大省,受到的約束就越大,能用於開發的土地空間就越有限。

同時,農產品價格又要兼顧工商業發展的需要,不能隨意漲價,這也導致相關產業的平均收入水平跑輸大盤。

即使如此,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河南正在向高新產業全麵轉型,布局了包括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在內的新賽道。

一旦這些產業茁壯成長,河南經濟將會再上一層樓,平均工資也將擺脫目前的局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