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星級酒店不賺錢,為什麽還那麽多人做?

中高端酒店總是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於是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這些酒店會很賺錢。

然而真實情況是,大多數星級酒店並不怎麽賺錢,甚至一不留神就虧錢。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中國星級酒店的利潤總額是55.59億,而當年星級酒店的數量是8920家。那麽平均每家利潤隻有62萬元!

區區62萬對於動輒上億的投入,這能叫賺錢嗎?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清楚,任何市場都符合二八法則,也就是賺錢的是少數,大多數則是虧錢的。因此,中國星級酒店的利潤其實隻來自那些少數酒店。

咱們光從各個省份星級酒店的利潤分布就能看出一二。往往是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酒店越容易賺到錢。

既然不怎麽賺錢,為啥那麽多人搶著想去開呢?

接下來我們就深度探討一下原因。

為什麽星級酒店很難賺錢?

酒店的星級越高,回報周期往往就越長,10年以上是非常常見的,畢竟大部分酒店的淨利潤率都達不到10%!考慮到在運營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再投入資金進行維護和改造,即便利潤看起來還行,但現金流常常都是吃緊的。如果再遇上經濟衰退、疫情之類的宏觀大事件,幾年賺的都不夠一年虧的。

有沒有賺錢的呢?當然是有的。

通常都是那些擁有核心資源的酒店,其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物業所處的位置是否具備競爭優勢,以及物業本身在硬件上的先天條件。然而,好東西總是稀缺的。

咱們可以粗略的算一筆賬:

假設一個坐標深圳的五星級酒店,地價5000萬,投資8個億;(這在深圳算便宜的)

300個房間,平均房價1000元,入住率80%。這個房價已經不低了,而且入住率是相當的棒。那麽一年客房收入8760萬,假設客房和餐飲等其他收入對半開,總收入就是1.75億。綜合毛利率按50%算,就隻剩8760萬了。銷售和管理費用假設為20%,就隻剩5250萬了。

前期投入的8.5億(包括地價)還需要折舊攤銷呢。我們按40年來分攤吧,每年也要吃掉2125萬。(實際上不可能按40年折舊攤銷)

現在隻剩下3125萬了。

接下來還有稅,維修基金成本和雜七雜八的費用,咱們按5%計算。然後就隻剩2250萬了。

對了這還沒有貸款的利息,通常開發這樣的酒店,一般的資金都是貸款來的。即便不算上這些利息,投入8.5億,年回報率隻有2.65%。

粗略一算,其實就明白為啥星級酒店很難賺錢了。那麽問題就來了,既然這麽難賺錢,為啥還有這麽多人願意開呢?

開星級酒店到底是為了啥?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開奶茶店不是為了賣奶茶而是為了吸引加盟商;買豪車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彰顯自己有錢,然後行騙。

開星級酒店,尤其是高星級酒店同樣如此。

首先,地方政府有硬性要求。

某些地方政府在售賣這塊土地的時候就硬性要求必須引進國際五星級酒店,甚至對於每平方造價都有硬性要求。

但這種要求顯然不是市場化的,是很難匹配市場需求的。很多小地方根本就消費不起五星級酒店,那麽開業後,虧損是必然的。

這些小地方政府可能會說他們是要打造一個產業鏈集群,要招商引資,所以少不了一個像樣的星級酒店。然而這種計劃性的規劃,大概率會被市場打臉。

第二,提升周邊地價。

在一個沒有地段優勢的地方,開發商運營一個酒店通常都是虧本的。但是一個五星級酒店出現在樓盤附近,就能提升周邊樓盤的檔次,從而提高住宅的價格(包括地價)。

酒店雖然虧錢,但住宅上賺到的溢價可能會彌補好幾倍酒店的損失。這一招被當年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玩得相當溜。聯合國成立之初,手裏沒錢,連辦公的地點都搞不定。此時剛剛經曆過二戰,大多數國家也沒錢讚助聯合國。

此時洛克菲勒得知消息後,決定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買了一塊地,並無償捐給聯合國。與此同時,洛克菲勒把周邊的地皮一起買了下來。

聯合國大廈建成後,周邊的地價就開始飆升。洛克菲勒從中賺了超出投資額十倍的收益。隻不過嘛,一個五星級酒店的影響力跟聯合國大廈不能相提並論。這一招在房價連續上漲的時期是比較管用的,因為群眾買房的熱情太高漲,隨便建個啥物業,銷售都能讓群眾相信房價會繼續漲。

然而,一旦房價出現拐點,能不能抬升周邊房價,還得看能否形成成熟稀缺的商圈。從中國過去的經驗來看,大部分這類酒店物業都無法提升周邊房價。甚至由於地段太差,房子根本賣不掉,酒店也完全運營不下去。

第三,開發商避稅。

開發商賣掉房屋後,賺了不少錢,於是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一係列稅收就來了。

碧桂園在疫情前三年的所得稅都高達300億以上,淨利潤才500億左右。因此,開發商有很強烈的避稅動機!此時,他們可以把利潤填到酒店裏來,自持不賣。這樣一來,利潤變成了淨資產,稅也不用交了。

變成淨資產有啥好處呢?

第四,資本市場割韭菜。

利潤變成淨資產後,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都變得更好看了。不僅如此,財報漂亮,信用評級也上調了,融資成本也跟著降低。此時,大概率能拉抬股價。大股東和管理層就可以在股市上套現了。

如果公司沒上市,也沒關係,反正信用評級上調了,可以發一些低息債券,然後找機構打包成理財產品往外賣。

第五,獲得抵押貸款。

開發商還可以拿酒店去銀行抵押,拿到錢以後,繼續拿地蓋房子收預付款。這種方式多滾幾圈,開發商的杠杆率就會飆升到非常恐怖的位置。

第六,幫地方政府排憂解難。

各地政府的財政都比較緊張,都指望著賣地創造財政收入,如果開發商能將地價拉起來,地方政府當然是舉雙手讚成。

幫領導解決問題後,開發商自然也能從中拿到一些好處。

第七,資產處置。

如果酒店運營得比較好,有充沛的現金流收入,就可以把酒店做成資產包上市交易。REITs基金就屬於其中一類。於是,開發商就順利脫手了,實現輕資產運作。

當然,這屬於高級玩法,普通開發商玩不轉。

咱們看到最近不少酒店品牌方都在出售自己的物業,一旦被投資者接手後,品牌方還可以繼續為這些酒店物業做運營和管理,不僅實現輕資產轉型,每年還能收取穩定的管理費。

2023年10月,錦江酒店擬出售時尚之旅,估值作價16.55億元。這就是一種資產處置,賣掉不賺錢的資產,換取利潤率更高的酒店管理費。

以上這七點就是市場熱衷於開星級酒店的主要原因。

高端酒店麵臨新格局

2019年,高端酒店數量達到峰值後,開始衰減。

除了疫情的原因外,房地產衰落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前幾年盲目開發的很多酒店物業不少都遭遇到經營困難,最終會被市場淘汰。即便是優質物業,開發商遭遇現金流危機後,也不得不打包出售,用於償債!

未來,高端酒店的發展會逐漸回歸理性,回歸運營本身。

更可能的商業模式是:

有資金的人提供收購資金。

有資產處置能力的人幫出資人選擇優質物業,重新改造,提升物業硬件的盈利能力。

請有實力的品牌方管理和運營物業。

在那個房地產狂飆的年代,大家都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上是一種資源和效率的浪費。它一方麵開發了大量低價值的物業,這些物業沒有辦法產生回報,是一種資源浪費。

另一方麵,它加重了開發商的債務負擔,這個債務負擔隨著房地產暴雷,傳遞到了整個地產鏈,給大量企業帶來損失,也打擊了市場信心。

這也拖累了宏觀經濟複蘇的速度,使得消費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也會反作用到酒店行業上,尤其是商務出行的需求。

總而言之,高端酒店在跟隨經濟緩慢複蘇的同時,內部也會經曆慘烈的淘汰賽!

開發商留下的爛攤子會怎麽樣呢?

優質物業被哄搶,對於那些劣質物業,會有很多資產處置的高手,上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會想方設法將這些劣質物業的盈利能力提高,然後賣個好價錢。如果實在不能提高,就壓低價格收購,然後包裝一下賣給下一個接盤俠。

因此呀!開高端酒店要多留幾個心眼。自己搞不明白的話,最好請一些專業機構幫忙鑒定一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