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點回來了!還有哪些積極信號?

10月27日,大盤全天低開高走,創業板指領漲,滬指收複3000點。截至收盤,滬指漲0.99%,深成指漲2.14%,創業板指漲2.88%。

板塊方麵,CRO、減肥藥、生物製品、光刻機等板塊漲幅居前,華為鯤鵬、鴻蒙概念、東數西算、通信設備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3800隻個股上漲,逾百股漲超9%。滬深兩市成交額9644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219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46.68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18.98億元,深股通淨買入27.7億元。

經過今天大漲,滬指反包了上周五的陰線。本周走勢來看,市場基本做到了底部確認。

除了股指,盤麵上還有哪些積極信號,能讓我們對下周先有個樂觀預期?

又到周末了,今天先簡單盤一盤,詳細的留到周日複盤再談。

首先是一些指標的轉好。

比如,個股連續多天漲多跌少,證明了反彈的持續性。

量能恢複到9000億上方,為近期首次。

還有北向資金,這幾天從流出縮窄,到轉為流入,到流入擴大。

我們都知道,小到股價拉升,大到指數上攻,核心都離不開“錢”的買入,因此資金麵情況轉好,見效是非常明顯的。

在昨天的推送中,Z哥判斷:最終滬指要衝擊3000點整數關,還是得看北上。目前來看,北向資金的午後加大流入,與指數午後持續上行,走勢也比較相符,希望勢頭繼續保持。

說完指標,再來看看盤麵。

其實今天不同時段,領漲的板塊是不同的。

上午以汽車整車和醫藥為主,下午則分別輪動了衛星導航、光刻膠,以及創新藥繼續加強。雖然是“輪動”,但最終大家都有不錯的漲幅,這就是良性的博弈了。

板塊一漲,利好消息也紛至遝來。什麽“廣州鼓勵發展光刻膠”、“安徽新能源汽車核彈級政策利好”……今天就不一一羅列了。

同時,高位連板股繼續退潮,聖龍股份全天綠盤,捷榮技術、真視通跌停,符合我們之前“指數回升,抱團瓦解”的判斷。

這裏特別提一句,如果你注意到,昨天聖龍股份炸板跳水的同時,汽車整車指數看起來幾乎完全不受影響,就應該對板塊後續有更強的預期。

總之,更多資金自然地流向了低位待漲股,也把思考題拋給了下周的市場——誰會是真正和指數反彈共振的板塊?哪些又將淪為跟風?

最後談一下,為什麽這次收複3000點,來得比較堅定?

上周複盤中我們提到,有機構認為,當前下跌因素複雜,但本質是缺增量資金和缺信心。而就本周而言,兩樣東西都有了一定補足。

一方麵,匯金公司言出必行,連續多日買入ETF。

據筆者連續跟蹤梳理,滬深300ETF相關產品,本周前4天都有資金“爆買”,一到尾盤就放量。

下圖是隨便選的一隻產品,從日K成交量看,資金可謂越跌越買,漲了也買。

同時,從上周五到本周四,全市場850多隻ETF產品的總份額,增加了200多億份。

可能有基民會好奇,匯金既然是直接買入ETF,又不是申購的,這會對ETF基金的規模帶來影響嗎?

其實,對ETF基金來說,有了申購,規模就會增加;ETF的成分股,也因此得到增量資金。

為什麽匯金不直接申購呢?因為申購時,需要先瞬間買入一籃子股票再申購為ETF,需要單獨的ETF申贖模塊的,而絕大多數的機構都沒有這個模塊。所以就要請做市商和套利投資者搬運份額。

冷知識:做市商會利用一二級市場之間的T+0交易,進行溢價賣出,和折價套利。

溢價賣出:在二級市場按照股票的實時價格買進一籃子股票,然後去一級市場申購ETF,再拿到二級市場以較高的價格擇機賣出。

折價套利:二級市場折價買入,一級市場贖回拿到一籃子股票,再賣出股票回籠現金,就是折價套利。

折溢價如何判斷?當二級市場有大量資金要買入ETF,而賣盤又不夠的時候,交易價格就會高於盤中的實時淨值(IOPV),這種情況就是溢價。反之IOPV高於實時價格,則為折價。

所以一來二去,匯金買了多少規模的ETF,就約等於買了多少金額對應的成分股。

另一方麵,進入10月,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回購公告,掀起一波新的“回購潮”。

據Wind數據,10月截至25日,共有275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這一數據超過9月同期的3倍。

而昨天(26日)盤後,又有80多家公司發布回購相關公告,其中39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同期有44家公司密集發布回購進展公告。

其中,格力電器、寧德時代齊出手,兩家公司回購金額同樣是近日之最(上限30億元)。

據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分析:“上市公司的回購通常被看作為積極信號,也可以視為‘產業底’,回購潮的到來說明當前的股價被產業資本認可。特別是跌破3000點以後,今年一些行業的上市公司股價跌幅較深,許多上市公司股東層坐不住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