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27年,綠源集團終於跨進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口。
公司是中國電動兩輪車行業的拓荒者之一,卻在打個盹的工夫,被行業的後來者反超。
上市籌資,繼續打品牌、做渠道,未來高端化的戰爭,將更加殘酷。
起大早趕晚集
在中國的電動兩輪車行業,綠源集團控股(02451.HK)是拓荒者之一。公司創始人倪捷,也是行業中典型的“學院派”。
1978年,17歲的倪捷考入中科大無線電係,4年的本科學習後,他繼續在本校攻讀信息與係統專業研究生,主修人工智能。
研究生畢業後,適逢寧波大學建校,他成為了該校的首批教師之一。
不過,倪捷似乎對教書育人並無太大興趣,1989年,他和同在寧波大學當老師的妻子胡繼紅,雙雙放棄了大學教師這個“鐵飯碗”,進入老家浙江金華的鄉鎮企業。命運就此發生轉折。
1995年,倪捷陪同當地汽車企業人員前往北京考察電池項目,在看到了相關電池產品後,他作出判斷,這些電池用在汽車上肯定不行,如果放到自行車上,倒是不錯。
考察歸來,倪捷決定下海創業,於1996年成立電動車項目小組,聘任妻子胡繼紅擔任技術負責人。
研發的場地,就是一個不足15平米的地下室改造成的實驗室。曆時3個月,終於完成了產品設計和改裝,製造出了第一輛電動車並試騎成功。
此後,綠源等中國第一批電動兩輪車企業相繼誕生,開啟了一個時代。
作為行業開拓者,綠源也一度是行業的引領者。然而,公司錯失了電動兩輪車“新國標”出台的窗口期,被行業後來者快速趕超。
據招股書,2022年,綠源集團電動兩輪車的收入為47.8億元,市場份額為4.2%,行業排名第五。同期,行業前三強雅迪、愛瑪、台鈴的營收分別為311億元、208億元和170億元,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6.9%、18.0%、14.7%,已將綠源遠遠甩在了身後。
麵對這樣的競爭格局,倪捷也不免感歎,綠源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重度依賴經銷商
電動兩輪車是什麽?不就是一輛自行車+一塊電池嗎?
曾經,中國的電動兩輪車行業,可謂群魔亂舞。頂峰時期,全國約有2000個廠商參與其中,低質、低價成為競爭主流。
隨著2019年新國標的實施,不符合新技術要求的中小廠商加速出清。當前,國內的行業玩家隻剩100家左右,且前九大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已達80.8%。行業競爭激烈,且高度集中。
綠源的產品銷售,重度依賴線下經銷商,公司9成左右的收入,都是由經銷商貢獻。
截至今年4月,公司在中國內地共有1314家經銷商,開設了1.14萬家零售門店。
為了讓經銷商的門店與品牌深度綁定,綠源也是肯下血本。經銷商的門店裝修,均由公司出錢出力。作為交換,經銷商需要在幾年內專賣綠源的產品,並達到最低銷售要求。
僅裝修成本一項,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前4個月,綠源集團就分別支出0.55億元、1.24億元、1.32億元和0.46億元,分別涉及約730家、2350家、3440家和1530家零售門店。
麵對快速發展的線上渠道,綠源態度審慎,既想幹,又沒能放開手腳。
截至今年4月,公司已在天貓、京東等6個第三方平台,開設了6家自營店鋪。報告期內,綠源來自線上的收入不穩,且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多不足5%。
公司線上發展畏首畏尾的核心,是擔心會對線下渠道造成衝擊。因此,綠源在線上自營商店銷售產品時,相關產品的銷售價格,一般會高於對線下經銷商提供的建議零售價,以此維護經銷和其門店的經營業務。
在維護好傳統經銷渠道的同時,綠源也在積極拓展共享出行和即時零售企業等機構客戶。它們單次采購量大,可以快速提升公司收入規模。
為此,綠源集團不但降低利潤率搶單,還在賬期上給予了一定的優待。
2020年,企業和機構客戶實現收入5.54億元,對公司的收入貢獻達到23.5%。可隨著這些大客戶采購量的下降,2022年收入已不足1億元。
盈利能力弱
創始人為科班出身,注定了綠源的“技術流”路線。
截至目前,該公司在中國內地共有437項專利,其中,46項為發明專利。最讓綠源驕傲的,是它的液冷電機技術。借此,獨家定義了“液冷電動車”,並喊出了“一部車騎10年”的口號。
然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並未給綠源集團帶來更強的盈利水平和能力。
2020年-2022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11.2%、9.9%、10.7%,同期,雅迪分別為17.4%、15.2%、18.1%,愛瑪分別為11.4%、11.7%、16.4%。
2022年,綠源的淨利率僅為2.5%,與同期雅迪、愛瑪6.96%和9%的淨利率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對此,綠源集團的解釋是,利潤率相對較低的入門級車型收入上升;與大型經銷商合作提供更多銷售返利;廣西工廠處於產能爬坡階段,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等原因所致。
前幾年,中國電動兩輪車市場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新國標實施後不合格車輛的集中淘汰和換新,以及共享出行和即時零售行業的擴張。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行業增長的主線將是高端化。
機構預計,2023年-2027年,中國內地電動兩輪車銷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6%,遠低於過去5年17.1%的增長水平。
期間,入門級產品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3%、中級產品約為4.4%,最主要的增長,將來自於高端產品(27.6%)。
今年截至4月末,綠源集團的電動兩輪車中約10.2%定價為高端(3500元以上)、88.9%為中端(1500元-3500元)。不過,當期公司產品平均售價(出廠價)為1310元,遠低於中高端的價格定位。看來,是給終端經銷商留下了充足的利潤空間。
關於高端的戰爭,已提前打響。
作為行業新勢力的小牛,一出生就主打智能,主攻高端,被稱為“兩輪界的特斯拉”,收獲了一眾年輕擁躉。
2021年,“兩輪之王”雅迪發布高端品牌“VFLY”,直接將產品價格拉到了萬元以上;老二愛瑪緊隨其後,推出子品牌“小帕”,4999元到9999元的定價,也已足夠高端。
在資本化上,綠源集團控股本就慢了一步。待補齊了這一短板,才有機會參與更為殘酷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