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首富,又攤上事了



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距離結束監視居住僅過了幾個月,恩捷股份董事長李曉明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毫無道理的收購】

9月30日,恩捷股份突然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注函,要求其解釋是否有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兩天前,恩捷股份發布一則《關於收購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宣布擬以現金26.13億元從Yan Ma女士、Alex Cheng先生處收購其持有的上海恩捷合計4.78%的股權(須知,Yan Ma女士正是實控人李曉明家族的成員)。

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場,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筆收購都很難說的通。

首先,恩捷股份目前已持有上海恩捷95.22%的股權,對上海恩捷擁有絕對控製權,剩下的那5%股份,多了不多,少了不少。況且上市公司目前正處在產能擴張期,需要用錢,此時收購這部分資產並不明智。

截至2023年6月30日,恩捷股份的短期借款為70.96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10.41億元,而公司貨幣資金餘額卻隻有65.01億元。

其次,交易價格實在匪夷所思。據公告,本次交易以2023年4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547億元,增值率高達371.58%,且沒有設置業績承諾與補償。

眾所周知,如果標的資產前景廣大,未來具備很強的盈利能力,那麽高溢價率尚可能接受,但上海恩捷所在的鋰電隔膜賽道顯然已不再具備這樣的潛力。

根據山西證券測算,2023年H1,鋰電隔膜均價已經由2022年的2.25元/平米降至2.09元/平米,單平淨利由0.83元/平米降至0.61元/平米。對此,恩捷股份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已有所體現。2023H1,公司實現營收55.68億元,同比減少3.27%,歸母淨利潤14.05億元,同比減少30.45%。

往前看,壓力恐怕會越來越大。

據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之前的預測,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1268.4GWh。按照恩捷股份此前透露的1GW對應隔膜需求1500萬平方米左右測算,2025年動力電池隔膜需求約為190億平方米。而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鋰電隔膜出貨量有望達330億平方米。

換言之,鋰電隔膜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風險。

基於此,鋰電產業鏈的估值水平已全線回調,恩捷股份目前的總市值隻剩下578億,不到2021年巔峰時的五分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子公司上海恩捷溢價估值547億顯然毫無道理可言。

事發後,有投資者直指實控人家族變相減持,置上市公司利益於不顧。雖然這種看法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基於實控人過往的一些做法,讓人不得不多想。

【飽受爭議的套現】

1989年,30歲的李曉明得到一個去美國深造的機會。在那個出國熱的時代,這幾乎是所有知識青年共同的美夢,李曉明自然不會放過。沒過多久,弟弟李曉華也緊跟著來到美國。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身處異國他鄉的李家兄弟牢牢綁在一起,在大洋彼岸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美利堅也因此成了他們心向往之的歸宿。到今天,除弟弟李曉華之外,李曉明家族的大多數成員都已是美國國籍。



人是美國的,但財卻是在中國發的。

1996年,李曉明兄弟回國,在雲南做起了煙標和BOPP薄膜生意。雲南是煙草重地,李曉明又有海歸背景,加上當時國內經濟大環境全麵向好,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一應俱全。

李曉明在煙標生意上沒少賺,但真正把他推向人生巔峰的是鋰電隔膜。

按照微孔成孔機理,隔膜分幹法和濕法兩種。兩者的區別,簡單來說,前者投資小,安全性高,後者投資大,但能帶來更高的能量密度。

2016年之前,國內動力電池以追求安全性和壽命為主,因此磷酸鐵鋰壓三元鋰一頭,而在上遊,幹法隔膜是主流,占市場的70%左右。當時的頭部企業也主要是星源材質、中科科技、河南義騰、滄州明珠等生產幹法隔膜的公司。

為了擺脫煙標行業發展空間狹小的桎梏,李曉明很早以前就推動公司轉型鋰電隔膜,但公司從一開始就押注濕法路線,因此並不得誌,長期虧損。

2016年,國內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發生重大調整,電池的能量密度被納入考核標準,補貼程度要參照續航裏程。至此,動力電池的發展唯能量密度馬首是瞻,三元鋰開始反殺磷酸鐵鋰,在上遊,濕法隔膜也發起了對幹法隔膜的絕地反擊,上海恩捷在2017年突然竄到了第一。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令人瞠目的造富運動。

2015年,恩捷股份的隔膜產能還隻有0.47億平方米,但到了2021年,這一數據暴增至50億平方米,期間增長了100倍。2016年上市之初,恩捷股份的營收尚且不到12億,淨利潤也隻有區區1.65億,而到了2021年,這一數據分別變成了80億和28.8億。發行首日,恩捷股份總市值僅為45億,而到了2021年,市值最高衝到了2800億以上,5年的時間內飆升了60倍。

李曉明家族的個人財富也一下子水漲船高,在202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李曉明身價仍然高達380億元,弟弟李曉華身價280億元,合計660億元,兄弟二人仍穩居雲南富豪榜前兩名。

過去幾年,恩捷股份在資本市場不斷通過再融資的方式推動公司擴大再生產,2020年以來公司3度募資,合計金額高達141億元。

很不講究的是,實控人對外吹衝鋒號,對內卻打起了退堂鼓。

據《鈦媒體》整理,2019年底至2022年,李曉明家族總共進行了四輪減持,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去年上半年,總共減持2200萬股,按當時市場價計算,總額在40億元左右。加上之前三輪套現的20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李曉明家族的套現力度著實不小。

今年以來,恩捷股份先後兩次施行回購,但回購金額分別不超過1.5億元和5億元,這點錢和實控人的減持金額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不管是行業市場環境,還是資本市場表現,恩捷當下都麵臨一定的挑戰,作為大股東和管理層,應以上市公司利益為重,而不是打自己的小算盤。要贏得投資者的心,需拿出更多的誠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