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都沒想到現在新華書店這麽賺錢

9月17日,上海距離外灘最近的一家書店:讀者書店正式閉店



結束了5年的開店生涯

不久前的8月底,在上海開了8年的衡山和集書店,也宣布關閉

一直能感受到實體書店過的艱難,但沒想過會這麽難

我統計了下今年以來各城市網紅書店的情況,有點嚇一跳



各大網紅連鎖、獨立書店,甚至二手書店,全部淪落到關店的結局

其中被稱為最美書店的言幾又,巔峰時期全國門店接近60家

但過去兩年就關閉了50多家,已經速降式隕落了

還有6月初閉店的中信書店上海仲盛店,目前滬上僅剩2家門店

不過,實體書店的集體消失,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

《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公布過一個數據,單2020年,國內就有大約1573家實體書店關門

這兩年實體書店們反複掙紮,依然沒能逃出生存困境

但是,這樣的行業集體困境中,卻跳出了一個隱形大佬

也是我最沒想到的一個老麵孔:新華書店



和前麵的最美書店比起來,新華書店的大紅色招牌全國遍地開花

記憶裏的形象一直有點...土

但在其他實體書店,都被圖書電商擠得活不下去時

新華書店的營收,卻能輕鬆超過千億



甚至,完全碾壓了頭部企業當當網

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這樣的行業環境下,新華書店到底是怎麽賺到錢的

於是,我用了一天時間,在上海市調了幾家新華書店的門店

竟然有很多意外收獲

01

想不到都是新華書店,內部卻大不一樣

新華書店的背後,是一家叫做上海新華傳媒的企業

根據官微最新數據,目前上海新華傳媒旗下共擁有52家實體書店



@新華傳媒上海新華書店

包括新華書店43家,上海書城5家,其他書店4家

而新華書店的實體店又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教材零售門店,一類綜合型書店

這次我市調了6家遍布各區的新華書店,就包含了這2類



其中教材零售店,基本開在學校集中的地方

官微最新信息顯示,目前上海共有20家定點教材零售門店

浦東是最多的,有3家,楊浦、徐匯各2家,其餘各區均有一家

我先去了黃浦區的新華書店魯班路店



這也是目前黃浦區唯一一家在運營的新華書店了

店內一眼看上去非常純粹,基本隻賣教輔教材



旁邊就是複旦外國語中學

直線1公裏範圍內,還有密密麻麻的20多個學校

而靜安的新華書店,則直接開在了小區門口



不過這家店雖然也賣教輔教材,但不是定點門店

除了中小學教輔,還有各種世界名著、漫畫文具等等



隻是和上一家類似,這家門店的存在也依賴於附近充足的學校資源

我打開地圖數了數,整條聞喜路上學校不下10家



看到這裏,這些門店的屬性已經很明顯了,基本是為周邊學校教育服務的

而綜合型門店,一般選擇開在大型商場裏

依賴商場龐大的人流量,這些門店的功能也更加豐富

麵向所有人群,提供更全麵的書籍種類、潮流展區、寬敞的閱讀區



甚至不少書店內還開了咖啡店

比如徐匯的日月光店、閔行的愛琴海購物中心店,以及五角場萬達店、金山萬達店等等

咖啡和閱讀已經成了標配

而且,邁進商場大門後,這些門店也不再沿用大紅色的統一門頭,開始加入一些店鋪設計

這次肉眼見到最誇張的,是閔行愛琴海7樓的新華文創·光的空間



直接請來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

我在店內逛了兩遍,如果不看門口的招牌,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逛一家新華書店

尤其這個星空頂和書架的框景設計



直接從一個土味老店脫胎換骨,變成了現代藝術中心

除了這兩種外,還有一類新華書店更為特殊

比如位於虹口四川北路上的1925書局



是上海唯一一家持續開業近百年不斷的書店

如今在原來的商務印書館分店舊址上重新裝修,作為紅色主題書店麵向公眾,更具紀念意義

以及上海首家殘疾人友好書店,新華書店·逆光226



雖然僅37平,卻擁有300多種盲文書、氣味圖書、可觸摸圖書

以及大批殘疾人作家和盲人作家的作品

店內還聘用了幾位視聽障礙的員工,為特殊群體提供更便利的閱讀空間

這些不同類型的門店,大致為我們勾勒出了新華書店不同於民營書店的獨特價值

有時候,它甚至不以盈利為單一門店的目的

新華書店,更像一個純粹的社會公共空間

是所有書店中商業屬性最弱的一類存在

但在如今,卻用真實的盈利數字,撐起了實體書店的半壁江山

02

這也是我最好奇的問題,新華書店究竟是怎麽賺錢的

於是我查了下新華書店曆年的年報

發現每年中國新華書店協會,都會發布一個文件《中國新華書店社會責任報告書》

從這份《報告書》中,基本可以總結出新華書店的兩大賺錢邏輯

一個就是賣教材教輔

作為國內教材的唯一經銷商,每年新華書店會為全國學校提供數十億冊教輔教材、試卷圖書等資料

尤其開學季,基本可以做到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

目前,新華書店在全國31個省市有近4000家教輔門店

從幼兒啟蒙到高考、考研,直接一條龍教育服務



可以說賣教輔教材,就是新華書店的絕對核心業務

單2021年的1400多億營收中,教育服務業務就貢獻了70%的營收

再加上學生時代幾乎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高達5.67億本

還有一些主題出版物和重點圖書的發行任務,也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不過最讓我感到意外的,還是另一個業務:房地產

是的,你沒有聽錯

新華書店竟然也做起了房地產,而且營收占比足足有20%

比如前麵提到的徐匯日月光店、愛琴海光的空間門店、上海書城

這些綜合書店占地麵積都很大,而且有一定地段、人流方麵的優勢

其中的部分空間,就用來出租給其他商戶或品牌

常見的租戶包括各種文創品牌、咖啡品牌等等



新華書店徐匯日月光店

這樣的新華書店,更像一個多元化的商業綜合體

而且事實上,新華書店也早就在全國拿地,進入了地產開發行列

兩年前就在桂林拿了一塊地,用來建漓江文化廣場,自己做房東



到今年6月份,新華書店已有房地產項目62個,其中商業類項目就有42個

帶來大量穩定的租金收入

除了這些賺大錢的業務,一些其他業務也具有不錯的利潤

比如線上書店

作為線下業務的補充,這些年新華書店也跟上了電商的潮流

開網店、直播帶貨、社群營銷,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線上銷售網絡

去年,新華文軒的營收也不負所望,達到了109.30億元

歸母淨利潤也有13.97億元,同比增長6.95%



@新華文軒

為了對比更明顯,我找了下當當網的數據

目前公開的隻有2020年,營業額大概100億出頭,利潤約4億左右

可見,隻拿電商這一塊業務來看,新華書店在國內也並無對手

再加上一係列文創產品的熱銷,比如筆記本、文具、玩具等

滿足越來越多讀者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這些業務的增長,彌補了這幾年傳統書店銷量下滑的部分

保證新華書店的盈利狀態,在大環境下走出了獨立的行情

03

盡管盈利不錯,但新華書店始終活得很有緊張感

一說到國企,很多人會認為背靠大樹好乘涼

但新華書店並不是坐吃山空的企業

相反,這些年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新華書店從未停止過轉型探索

最基礎的,就是線下空間的升級改造

改造後的上海金山萬達店

除了咖啡軟飲、茶點區,還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兒童閱讀區



@i金山

河北保定的一家新華書店,改造後設計了一間漢唐風茶室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品茶閱讀別有一番趣味

除了這種店陳設計的硬改造,書店的經營理念也進行了軟升級

以上海為例,去年新開、升級的特色門店就有5家

包括前麵提到的殘疾人友好書店:逆光226,以及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江南書局•書的庭院

這些門店中,書的暢銷不再是最重要的標準

反而如何選址、定位,將選書和文創活動的提前結合,為城市提供更豐富的沉浸式文化藝術空間

才是書店思考最多的東西

其次,就是這些年很火的跨界營銷

作為86歲的老字號,新華書店玩起跨界也很前衛

去年就在北京,專為年輕人打造了新華書店首家“寵物”主題書店



@京智範兒

店內引入了寵物玩偶、食品、文具等各種元素

甚至聘請了退役的貓咪店員,專設貓咪閱讀陪伴區

店內除了看書閱讀,還能隨時隨地擼貓

另外還有超級瑪特動漫主題店、左家莊茶文化書店等等,充分吸引年輕人對實體書店的關注

包括上海的新華書店,也將門店搬進電話亭裏

打造24小時街邊快閃書店



@上海熱線

不僅方便全民閱讀,還提供了換書功能,讓讀者手中的閑置書籍流動起來

此外,線上的跨界就更大膽了

早在2020年,新華書店就開始聯動外賣平台美團、餓了麽

直接將旗下部分門店搬到了線上平台

其中上海首批入駐門店共30家,北京有32家



@餓了麽

讀者下單後,一小時內就能送書上門,實現想讀就讀的購買需求

可見,新華書店的成功並非偶然

隨著年齡漸長,這家老字號也在不斷調整節奏與時俱進

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全新的用戶需求

04

新華書店屹立不倒的背後,也是一代人的情懷

這次實地走訪時,我在教輔門店遇到了帶學生來買數學練習冊的家長

也在綜合門店看到了給孩子買漫畫書、小熊書包的家長

以及咖啡閱讀區安靜讀書、辦公的各種年輕人

新華書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成長

曾經互聯網還未普及的年代,很多人最先接觸世界的窗口

就是一排排擺滿書籍的書架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第一本《格林童話》、第一本《哈利波特》,讓無數人完全沉浸於目光之外的廣袤世界

那些年的新華書店,為每個人提供了一個無門檻的精神遊樂園

而且作為百年老字號,如今的新華書店仍在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努力讓自己越活越新

不僅保留了我們童年時期的珍貴記憶,也在時代的更迭下越活越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