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投資人“不務正業“圖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一年,北京已入深秋,樹上的葉子還沒有完全掉落,在二環的一家酒店裏,500 人的會場座無虛席,沈南鵬、徐新、朱嘯虎輪番分享,這一年中觀察到的資本市場風向變化,和新一年的投資趨勢。

而如今,這樣的場景已然不會再複現。" 風投女王 "、" 投資教父 " 已深居幕後,一 " 投 " 成名的敘事也已成為都市傳說。

但是風險投資行業的吸引力絲毫未減,它的神秘、它的不確定性、以及外人眼中光鮮的精英人才形象、與一群頂級聰明的人共事、與各行創始人直接對話,這些在其它行業中無法享受的智力、資源優勢,時刻吸引著後來者。

入行後他們,與前輩對待投資人身份的態度,略顯不同,是時代的烙印,也是新的生存方式。

"8 小時之外,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主業幹不出成績,副業得搞起來呀 "、" 我這不是躺平,這叫順應時勢變化 " ……

搞錢的 UP 主

風投資圈是一個座圍城,城內的人不分場合的唏噓一級市場已然冰點,趕快逃離,城外的人依舊仰望城內人的光環,希望進來。

Sandy 去年醫學博士畢業後,進入了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成為了一名醫療投資人,這個身份之外,她還是一名擁有 2 萬粉的小紅書博主。

Sandy 講述道:" 起初,我並沒有打算發力做小紅書,隻是想記錄一下自己轉行後的成長曆程,當我分享了第一個‘醫學人轉行風投人年薪 50w ’的話題後,瞬間漲粉 2k 多,評論區和私信都是關於如何轉行,以及轉行需要準備哪些資料,求出專業視頻的問題。"

隨後 Sandy 把更新的內容變為了 3 個係列,一個係列是個人成長日常,用來講述每次出差、看項目、參加活動的感悟;另一個係列是求職技巧,針對剛畢業的,想要進入風險投資行業的人,分享簡曆投遞渠道、轉行前需做的準備、可遷徙的能力等話題,以及提供建立修改等服務;最後一個係列是分享風險投資基礎知識,既可以記錄自己的點滴成長,也可以用輸出返向倒逼輸入紮實基本功。就這樣,不到半年時間她已成為垂直領域內的腰部知識博主。

視頻的形式以口播和場景切換為主,其中 Sandy 出差的洗漱包、穿搭、便攜掛燙機也成為粉絲們眼中的好物,順勢也掛起了好物分享的小紅車。

" 一級市場的現狀,身在行業內的人都再清楚不過了,風投的工作我很喜歡,但是我也知道,我隻是一個 Sourcer,運用專業知識做好本職工作,享受高薪、看到不同的科研項目落地,或許是這份工作給予我最大的價值。在此之外,工作內容反哺副業,也是一種價值。我上班是為了掙錢,不是為了虛無的夢想。"Sandy 清晰的知道,她想要什麽。

消費投資人兔子在副業上比 Sandy 更為激進。她已是一位成熟的帶貨主播,每周 8 點 -12 點一場直播,平均帶貨 30-40 個 SKU,從小零食到飾品、服裝,單場流水大幾十萬。今年小紅書達人 link 大會上兔子受邀,分享了自己從投資人到帶貨達人的成長之路。

在兔子看來,現在消費投資基本停滯,以前積累的看消費品的經驗,反而是她與其他帶貨博主的不同之處,對於產品工藝、產業鏈、競爭差異化了若指掌,這是此前做調研投資人的必備基本功。

" 博主一直在做,以前是分享品牌商業模式,為了吸引消費項目,方便投資。後來接到第一單品牌方的廣告投放,才發現,原來我的賬號也可以變現,於是就打算多投入了一些精力,分享金融女的職場穿搭、個人成長、讀書好物之類的內容。我沒有爆款內容吸引來粉絲增長,一直是細水長流的增長狀態。" 兔子告訴鈦媒體創投家。

" 我隨時做好了退出一級市場的準備,投資是無法對抗周期性的,當周期來的時候,認真做投資,增強專業知識。當周期過後,該換換,該撤撤。不想走,又不斷罵行業、罵 LP 的人,大多是沒有準備後路的 loser。" 兔子表示。

名聲鵲起的自媒體人

同樣是發展副業,Sandy 和兔子是為了掙錢,Jack 和宋凱則是為了賺取名聲。

" 既然在大的投資周期中無法成為‘沈南鵬’,在小的社交平台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投資人、某一個領域的 KOL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Jack 表示。

小宇宙的出現,成為追求另類、小眾、年輕人的集合的聚集地。Jack 從高中就在美國讀書,回國後進入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互聯網相關項目,如今 TMT 組裁掉了,他內部轉崗成為一名 AI 投資人。" 因為此前有過投資業績,所以沒有被裁掉,但是我自己也知道,自己在機構內部的地位很尷尬。"Jack 說道。

Jack 在小宇宙運營著一檔自己的欄目,定期邀請中國出海創業者分享出海見聞、出海之中遇到的挑戰,同時也邀請出海投資人做相關領域分享。"未來我可能會再去美國,或者創業,所以想在細分領域內提前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認知和積累經驗。"

" 創業者願意接受我的邀請,是看中了我背後的資源,我會為他們做項目谘詢診斷,如果遇到不錯的項目,也會順手做 FA,都是一個圈子裏的投資人,順手傳一下 BP 而已。投資人願意接受我的邀請,自然是因為我的平台可以為他建立,在出海投資圈的影響力,也可以幫他挖到潛在項目,何樂不為。"Jack 告訴鈦媒體創投家。

" 無論任何行業,光環如果是平台給的,那麽離開平台後,你將一無所有;如果光環是自己加持的,那麽它將永遠追隨。"Jack 表示," 這幾年我看到很多人離開後一無所有、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不想成為他們那樣,就要提前樹立名聲。"

宋凱是一家小投資機構的合夥人。" 作為小機構,有專業度,沒名聲,拿項目同樣難,做自媒體是我們想到的拓展品牌聲量的途徑。"

北極光創投黃河看來,頭部機構也好,合格投資人也罷,大致分為兩派,投機派和投資派。投機派考驗的是跟風口的能力,進退時間和尺度的把握,當然更高級的投機派還有製造風口的能力,擊鼓傳花的大局做好,請君入甕。所以基本上每個從業者在進入這一行的時候,就已經根據自己的能力屬性,向投機和投資分化開來。

宋凱希望自己是投資派,為了體現專業度,他經常撰寫所關注賽道的深度分析、關鍵變化節點,風險投資的底層邏輯和運作模式相關的文章發布在公眾號上,再搭配短視頻講解賽道觀點。" 略有成效,受到了行業媒體的關注,項目有一些,高質量的很少,作為初創投資機構,在逆周期內慢慢探索成長吧。" 宋凱表示。

在他看來,自媒體等同於打廣告,自己的自媒體省去了廣告投放費用,調性和節奏還可以自己把控。在不了解一家投資機構、一個人的時候,公開的名片成為了一種顯有力的背書。

投資人自媒體化成為業內的一種新現象,"當主業逐漸找不到成就感的時候,副業成為了心棲息的港灣,出國讀書,內心還是中國的大男子主義,打江山,幹一番事業的野心,刻每一個少年的骨子裏。"Jack 表示

出世與入世的 " 哲 " 人

入世的 " 哲 " 人,多是看透了職場的規則,轉而投向能討好自己、讓自己更舒服生活的人。

" 上班工作無精打采,下班生活多姿多彩。" 這是李哲的 " 哲 " 學。

李哲是典型的二代,他的父親做進出口貿易生意,初中就被家人送出國鍛煉,回國後不想進入父親的公司工作,便找了一家投資機構學習。對於他而言上班不為了掙錢,隻為體驗一把投資工作的有趣,可以接觸到不同的項目和不同的創始人,還可以指指點點的給些意見。

如今一級市場的整體節奏慢下來,李哲豐富的下班生活也開始了。他是一位騎行愛好者,擁有一輛小 10w 元的 TREK monda SLR 9 AXS 公路車。

" 市裏就是刷長安街、二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首鋼大橋路線,郊區就是範崎路、慕田峪、十三陵水庫、大海陀。" 這是李哲的周末休息," 獨庫公路、青海想休假的時候再去,既是體力的考驗,又可以看到不錯的自然風景。" 李哲告訴鈦媒體創投家。

李哲除了熱愛騎行之外,還通過騎行活動認識了更多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朋友。" 這是騎行能帶來的正能量,不騎車的時候,朋友們會一起飛盤、露營等。"

孟岩是他飛盤時認識的朋友,以前任職在一家 FA 機構,目前是一名自由 FA 人。" 有案子做一做,沒案子就好好體驗生活。"

在孟岩看來,卷工作是一件無止境的事情,而且越卷越看不到結果,這種看不到結果是行業發展的節奏減緩所致,而不是個人著急就能改變的。當你不隻盯著一個結果的時候,會發現除了 FA、還可以做谘詢、還可以做投資,隨著人脈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加,會發現自己事業的很多可能性。

李哲也非常認同,他的未來不在風投行業,最終將回歸到家族企業。

貝卡的入世 " 哲學 ",與當下的募資現狀顯得並不違和。" 作為公司的慣蛋代表,投資業績不重要,陪好領導才重要,我被領導指派為募資慣蛋代表,跟 IR 一起出差,IR 負責搞錢,我負責陪 LP 打慣蛋。"

貝卡是淮安人,從小玩慣蛋長大,親朋好友一起吃飯,開飯之前先慣蛋。" 小時候還會因為打不好慣蛋被父母臭罵,在我們那裏有很多的慣蛋公開賽。" 貝卡講述道。

她在五道口金融學院時,也是班裏的慣蛋代表,定期組織同學一起打慣蛋。" 慣蛋看的是人情世故、洞察人性的能力,根據牌桌上陣營的關係,什麽時候幫同伴先走,什麽時候讓對方先走,都是玩牌的細節。例如陪 LP,就算手裏的牌好,也不能壓對方一頭,還要表現出自己的拙略,讓對方贏的開心。" 貝卡說道。

" 哪裏有那麽多的夢想,打工人就是打工人,打好工才是正經事。我畢業就進投資機構了,對於具體公司的運營、發展之類的細節,其實根本不清楚,很陌生。在機構待久的人,很難在一家公司工作,因為不接地氣,眼高手低,指點江山習慣了,誰想吭哧吭哧幹活。" 貝卡說著:" 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這是投資人的通病。"

在上會與上市之間,出世的 " 哲 " 人選擇了上香。宣雲法師出家前為風險投資人,從事 VC/PE 多年,曾參與眾多投資項目,包括大型產業集群投資規劃、上市公司重組等,擅長供應鏈金融。而今,舍業出家,在杭州臨安城北的千年古刹千佛寺 -- 南天目山玉皇坪。



住山五年、解行並進,多次赴印度、尼泊爾、泰國、斯裏蘭卡等地參訪,對漢傳佛教與南傳佛教均有豐富的實修經驗。

在他看來,多年的商業經曆,感悟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不應僅為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祿,更應追尋宇宙的真理、無上的智慧,遂舍業出家。

真理和無上的智慧,如同一種懸浮在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概念,是人類的心理所創造出來的,就像巴黎所創作的彼得潘一樣,隻有在你相信他們時,他們才會存在。

懷才的風投人,依然渴望在中國創投發展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怎奈這並非靠人力堆積的風投行業,恰逢轉折之際,鮮有讓他們施展拳腳的機會。

是懷才不遇,是用副業麻痹主業的 " 失落 ",是想逃出行業卻沒有能力,還是遁入空門追尋真理,這其中的辛酸和無奈,他們都懂。(應訪者要求:文中 Sandy、兔子、Jack、宋凱、李哲、孟岩、貝卡均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