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元的國貨商戰,還能再戰多久?

來源: 新周刊 2023-09-19 03:09:3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370 bytes)



" 國貨商戰 " 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關注到平日裏不被聚光燈照見的大多數,但對於國產品牌的支持,其實不止於 " 買買買 "。

作者 | 陸一鳴

題圖 | 《奇跡 · 笨小孩》

引起極大輿論反響的 " 花西子事件 " 過去一周後,影響仍然在持續。

9 月 10 日,知名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間介紹一款 79 元的花西子眉筆時,針對彈幕上嫌貴的網友進行了言辭激烈的反駁:" 哪裏貴了?這麽多年都是這個價格。"" 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麽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這一行為極大地觸怒了消費者,以至於為自己的言論道歉後,這位全網體粉絲量最大的超級主播還在持續被抵製,掉粉超過百萬人。

而此次事件中 "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 的花西子品牌也被認為並不無辜。網友們對比克重與售價後發現,作為近年來大火的國貨美妝,花西子並不比真正的國際大牌劃算,單論克賣甚至比黃金還貴。

一瞬間,花西子滑落神壇,連帶著一眾定位相近的國貨美妝品牌也被牽連,昔日的 " 國貨之光 ",瞬間人走茶涼。而本土日化品牌順勢承接住了這波熱度,其中,賬號最為活躍的洗護品牌蜂花顯得尤為顯眼,漲粉超過 50 萬人,以至於有說法稱 " 李佳琦掉粉百萬,蜂花撿走一半 "。



(圖 / 社交平台截圖)

讓網友們喜聞樂見的是,麵對這波從天而降的熱度,蜂花並不吝嗇,甚至主動幫其他品牌打起了廣告,與蜜雪冰城、蓮花味精等定價低廉的國產品牌互相推薦、抱團取暖,老牌兒童護膚品牌鬱美淨更是連夜注冊賬號直播帶貨,上線 "7 塊 9 套餐 ",試圖趕上 " 國貨商戰 " 的末班車。

大概是這副其樂融融的樣子比起商戰更像是團建,以至於這兩天有很多網友一直在感慨," 這潑天的富貴,終於輪到國貨了 "。

國貨商戰,誰在買單?

當然,這裏的 " 國貨 ",特指老牌國貨,其中曆史越悠久、現狀越落魄、定價越低廉的品牌,就越容易贏得觀眾們的憐愛與支持。

再看這些老國貨品牌在直播時手忙腳亂、仿佛剛剛通網的樣子,更是讓網友們操心壞了——

賣洗衣粉的活力 28,三個小老頭在生產工廠裏一邊帶貨,一邊從頭學習直播規則;



(圖 / 社交平台截圖)

賣洗潔精的白貓,一開始找不到主播,貼了一張紙條讓大家自助下單,後來找來了一隻真 · 白貓當主播;



(圖 / 社交平台截圖)

蜂花則因為 " 到處撿紙箱子發貨 " 的傳說太出名,還要專門發個聲明說自己有紙箱子……



(圖 / 微博截圖)

反觀近幾年借勢國潮興起,又被一個浪頭打過來嗆到水的新國貨美妝品牌,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感受到潮水變化的方向。

放在幾年前,直播帶貨處於行業風口,大主播們不斷創造、刷新紀錄:被查稅前的 " 直播一姐 " 賣火箭,優惠價 4000 萬元,5 分鍾內就有 800 個人拍下 50 萬元的定金;羅永浩直播首秀,3 小時內銷售額就達 1.1 億元;更別提如今被嘲 " 哪李貴了 " 的李佳琦,當時還在呼籲大家 " 理性消費 " ……

但如今,品牌隻靠講故事已經行不通了,比起配料表蘊含了什麽核心科技,包裝上又聯動了什麽非遺 IP,現在的消費者更關心到底你家產品 79 元能買到幾斤。

於是,擁擠的美妝護膚賽道發展至今,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另一種市場化——菜市場化。

當然,菜市場也沒什麽不好的。如今年輕人對於國貨直播間宣傳其他品牌產品的現象嘖嘖稱奇,其實在十幾年前,逛菜市場就是這樣的體驗,比如你去買土豆時碰上攤主不在,旁邊賣水果的都會幫著稱重、收錢、找錢,主打一個互幫互助。



(圖 / 社交平台截圖)

前段時間看熱播劇《裝腔啟示錄》,劇是去年拍的,原著小說是 2020 年寫的,但觀看過程中常常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因為劇中無論是 996ICU 式的工作狀態,還是社畜通過裝中產變成真中產的腔調,都像是五年前互聯網經濟處於高點時的社會心態。

當今都市年輕人的典型畫像,更像是穿洞洞鞋、大褲衩逛商場並大聲質疑商品賣太貴,主打一個不在意他人看法,確保自己每一分錢都花在該花的地方。

而這也絲毫怪不得年輕人。在這個瞬息萬變、存量競爭的時代,所有的海看起來都是紅海,所有的岸仿佛都在彼岸,緊緊攥住兜裏有限的預算,其實是在守衛最後的安全感。



裝腔的終極階段:不裝了。(圖 /《裝腔啟示錄》)

因此,與其說直播 " 拯救 " 了老牌國貨,不如說是平價商品與消費者的一種雙向奔赴。

又慘又好笑的 " 國貨商戰 ",

千萬別變味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也有網友向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調侃式地喊話 " 你們到底是不是國貨,請立刻參與商戰,79 元讓我加滿一箱油 ",但真正下場參與 " 商戰 " 的,還是以在細分市場競爭激烈的民營品牌為主。

大概是集 " 美強慘 " 於一身很難,國產品牌仿佛各有分工:一部分國貨主打高端科技,負責遙遙領先;另一部分則保持艱苦樸素,恨不得發貨用的紙箱子都靠撿的。



網友對於國產品牌展開的擬人化想象。(圖 / 微博截圖)

前幾天," 蜂花會成為下一個鴻星爾克嗎 " 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與此同時,鴻星爾克直播間裏,主播在吃著白象泡麵、喝著匯源果汁,背景音樂放著蜜雪冰城的主題曲;用蜂花洗頭,順便以用鞋底搓頭發的方式推銷自家的運動鞋。



(圖 / 社交平台截圖)

有人笑稱這是 " 跨界帶貨天花板 ",也有人認為此舉無異於嘩眾取寵。但顯然,鴻星爾克比其他品牌都更了解熱度轉瞬即逝的滋味。

2021 年 7 月,因在鄭州水災中捐贈 5000 萬元物資,鴻星爾克受到全網關注,一度被網友們 " 野性消費 ",但熱度過後就難以為繼。據統計,同年的 10 月,鴻星爾克的官方直播間在一個月內就掉粉近 30 萬人。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兩年過去,網友們 " 野性消費 " 的對象從一兩百元的平價鞋服,變成單價兩位數甚至個位數的日化洗護產品,這種變化某種程度上也是消費能力與意願不斷向內收縮的證明。

年輕人正在從衣食住行各方麵逐條總結、對照反思 " 為什麽父母輩能存下錢而我不能 ",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即便是生活必需品,購買前也會自發地進行背景審查,避雷假國貨和合資品牌,確保沒有一分錢流向假想敵的腰包。



天眼查自告奮勇地幫網友們查各大品牌有無黑曆史。(圖 / 小紅書)

生長在市場經濟下的新世代消費者,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習得了在自己父輩乃至祖輩更為熟悉的立場敘事。

由此發散開來,人們不由自主地思考得更多:前幾年風很大的 "0 矽油洗發水 " 到底是不是騙局?味精漸漸退出市場,是不是雞精在從中作梗?現在沒有人吃豬油了,是不是植物油的陰謀?



偽專家聲稱 "植物油不能吃,應該吃豬油 ",被中國糧油學會辟謠。(圖 / 微博截圖)

" 國貨商戰 " 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關注到平日裏不被聚光燈照見的大多數,但對於國產品牌的支持,其實不止於 " 買買買 "。

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品牌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從而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稅收,才是更好的支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