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苦苦掙紮

來源: 虎嗅APP 2023-09-17 05:09: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599 bytes)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昭晰

編輯|苗正卿

題圖|視覺中國

虎嗅注:從二季度至今,本文作者多次與李佳琦所在的美腕團隊交流,作者於今年 7 月還深入美腕總部,親眼觀察了這個 " 直播帶貨巨頭 " 的點滴。圍繞李佳琦和美腕,我們想基於過去一段時間的了解,提供一些其他視角——這家直播巨頭,早早意識到 " 高度依賴一個超級 IP" 所潛藏的挑戰,他們試圖去解決這個痛點,但一些或明或暗的因素,讓美腕始終無法尋找到或培養出第二個李佳琦。

" 人人都想成為的 " 朱旺旺(下稱旺旺),是美腕第 34 號員工。

她是 " 美腕夢 " 的絕佳注腳:從店鋪運營到招商再到主播。她生於 1996 年,現在的月薪是李佳琦在美寶蓮當櫃員時年薪的十倍。從數字上看,她在美腕最高光的時刻是 2022 年雙十一期間作為李佳琦助播出鏡——在一場雙十一預售中,她以助播身份體驗了 "4.56 億場觀、132 億 GMV" 的李佳琦時刻。

但她至今沒有自己單獨的直播間。

旺旺是美腕的一個縮影。

在今年七月,我進入了美腕直播大樓,和多位美腕員工交流,並與旺旺對談。她在美腕內部的職業發展經曆,可以照見這家現在員工上千的、風暴中的、帶貨領域殘存的超級主播的變化與成長。

美腕直播間獨立於公司總部存在,位於一棟園區裏的獨立小樓。外人進入這棟樓的程序非常複雜,連公司其他部門的員工進入都要提前預約並且人臉識別。一樓堆滿了快遞,那是品牌方寄來的樣品,電梯旁樹著 " 合規月 " 的學習通知,樓梯上掛著 " 發財請上來 " 的標語,通往二樓的直播間。直播間的準入標準更為嚴格,透露著美腕對安全的極度追求。

美腕 2014 年成立,創始人戚振波曾判斷:2018 年底之前,美腕業務以美妝為主。美妝是標品,大眾對價格非常敏感,這樣的市場,培養多個主播沒有意義,就該隻做一個大 IP,把價格 " 打到地板 "。

他的判斷隨後被市場證明是正確的。但這種正確,可能也在反噬:後來,正確和成功的慣性也讓美腕至今隻有李佳琦一名扛把子的超級主播。

對於超級主播的認知,其實有兩個層麵。首先,美腕在帶貨領域,是一個超級機構。

今年五月,第三方數據平台公布了幾大直播機構的年度銷售額,美腕 GMV 超 650 億元,約占淘寶年 GMV 十分之一。



而在這樣的機構裏,李佳琦直播間粉絲 7480.7 萬,貢獻了 94.1% 的粉絲量。



所有知道 " 雞蛋與籃子 " 俚語寓意的人,都不難看出一家 GMV650 億元的公司,僅靠李佳琦一人,是有巨大風險的。

甚至美腕自己也知道。

有美腕內部員工告訴虎嗅,早在去年六月之前,公司就考慮布局主播矩陣,後遇停播風波,打亂節奏。今年打造《所有女生的主播》綜藝,也有此意,但仍未成氣候。多年以來,隻有李佳琦助播的位置上,有產出下一個大 IP 的可能性,前有 " 小助理 " 付鵬,現有旺旺。

美腕的管理層是一個懂內容的團隊,工作也圍繞內容產生。三位合夥人當中,CEO 戚振波做廣告和社交媒體運營出身,懂內容;COO 鄭明更多關注宏觀視角,邏輯清晰;副總經理蔚英輝產品經理出身,對產品很了解

但過去數年的巨大成功,讓一些隱患藏得更深,或者說讓一些 " 對危機的敏感神經 " 過早鬆弛。

或許美腕管理層懈怠了。

七月底和美腕員工交流時,有人告訴我,公司管理層周會已經 4 個月沒開過了。

這其實是整個故事的另一個側麵:撞上洶湧的情緒,其實是一個長期存在著 " 單一主播依賴症 "、管理層在巨大成功下出現懈怠的直播巨人。

以及在洶湧的情緒背後,隱藏的不隻是用戶分層的矛盾,也是個人 IP 與公司化運營之間的矛盾。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表示,美腕 "在超級主播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新主播培養顯然投入不夠"。

而在今年早些時候,一家前頭部 MCN 公司創始人告訴虎嗅:"美腕還掙紮在去中心化的路上。" 注意,他用的是 " 掙紮 " 一詞。

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消費投資人黃海告訴虎嗅,超級主播不算是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頭部效應極強的行業,頭部化這是天然的結果,效率也很高。隻是凡事肯定有兩麵性。"

距離李佳琦發表爭議言論已經過去 6 天," 餘震 " 還在繼續。網友對李佳琦的聲討不斷,同時引發了對待國貨美妝的克重批判,稱香奈兒為 " 花西子平替 ",竟引發香奈兒散粉賣斷貨。大批國貨伺機而起,組成國貨聯盟,自播、店播紛紛跟上,北京協和旗下品牌 " 精心 " 多款產品已經售罄,各大國貨直播間擺滿國貨產品,上演 " 洗頭 "" 吃泡麵 " 戲份。

" 餘震 " 當中,最受爭議的是李佳琦麵對鏡頭落淚道歉後,立刻繼續帶貨。部分網友認為這顯得毫無誠意,還是向錢低頭。然而,這是美腕唯一的選擇。

有網友評論,長期肩負重任的李佳琦顯然已經產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上的風險,包括他多次提到自己頭很痛,以及這次產生的情緒控製問題。對此,美腕的下一步該怎麽走?



網友留言。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 李佳琦 " 已是美腕的路徑依賴

如果李佳琦隻是一個主播,他可能早已被新人替代。但對於美腕而言,李佳琦的角色,從一開始就已超越了 " 主播 " 範疇。他更像是一家製造業公司的當家產品,或者說過去幾年推出的唯一產品。

戚振波將美腕定義為內容驅動的一個直播電商機構,而非 MCN 公司。也就是說,李佳琦不隻是一位主播,也是內容創作的核心。

戚振波做廣告公司起家,熟諳內容分發邏輯。最早,李佳琦就是通過口頭禪和口紅試色的直播切片在抖音瘋狂出圈。李佳琦紅了之後,美腕持續這個模式,做綜藝《奈娃家族的上學日記》,《所有女生的 offer》和《所有女生的主播》,以內容創新來提高直播間的用戶互動和情感連接,提升用戶粘性。在美腕內部,有專門的內容製作團隊,公司內部叫他們 " 導演組 "。這在業內是獨一家。

美腕對內容驅動這套玩法有信心。從底層邏輯去看,它和同一時期出現的大主播團隊並不完全相同:同期的幾大主播,更傾向於把自己按照 " 超級渠道 " 打造——他們積極推動助播成為獨立 IP,然後 MCN 化。而美腕從較早時期開始就傾向於向 " 超級 IP" 發展——它克製地避免多 IP 運營,並竭盡全力把資源投入到單一主播 IP 中。如果我們把美腕發生的 " 依賴症 " 拿到藝人經濟圈,便會發現這並非什麽新鮮事:很多偶像經濟公司曾經或正在上演著相同的事情。

在這樣的邏輯下,美腕的帶貨效果,其實在過去幾年更接近 " 帶貨走量 + 品牌 ",相比於其他超級主播,它的內容和 IP 價值被視為一個差異化賣點。



李佳琦直播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旺旺告訴我,和美腕合作的商家的訴求不僅僅是把產品賣出去,而是尋求更多賦能。" 相對於銷量而言,他們更加在意做品牌。" 因此,在招商時,雙方會把內容創作和切片分發寫進合同裏,切片的主角往往是李佳琦。公司體係化後,切片製作也由 " 導演組 " 負責。

這一套打法從 " 商業化結果 " 看,在過去幾年是有效的,美腕的 GMV 穩穩位居第一梯隊,李佳琦的 IP 價值也穩居帶貨主播 TOP 層級。但硬幣的另一麵是,它對個體有著巨大消耗。

李佳琦的壓力顯然是大的。直播是對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量,不管誰每天維持長時間、高強度的殫精竭慮、如履薄冰,都有可能崩潰。與此同時,他還要考慮更多內容創作上的策劃。

曾經,李佳琦是一個很少失眠的人。但有一天他告訴旺旺,自己失眠了,不斷想未來應該怎麽做,他產生了內容上的焦慮:"《所有女生的 offer》已經拍到二了,三應該怎麽做?"

旺旺在鏡頭前後都精力旺盛,樂於拋接梗、開玩笑,和她對話時,我時常恍惚我們之間是否隔著屏幕和無數鎂光燈。與她完全不同的是,有工作上偶爾和李佳琦對接的員工告訴虎嗅,李佳琦鏡頭前後的反差較大," 他在鏡頭前說的話太多了,太累了 ",下播之後,他非常安靜,不喜歡被打擾,不會主動開玩笑。



以及,和生產型公司相比," 人 " 不是一個標準件,人是充滿不確定性且動態變化的。

比如,人們吐槽的李佳琦心態之變。李佳琦堅持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為觀眾爭取利益,但收入增長確實讓他和普通打工人產生了共情困難。

一個細節是,麵對客單價非常高的產品時,聊 offer 的時候,李佳琦和旺旺會產生不同的優惠傾向。他傾向於增加產品組數,以換取更大的優惠,但旺旺平時比較省錢,會提出能不能既有拍一組的機製又有拍四組的機製,讓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都能買到心儀的產品。

李佳琦背後的 " 旺旺 " 們

在今天的流量世界,一個普通人想重走李佳琦崛起的道路極度困難。而在美腕,很難單獨分出資源去打造一套內部培養體係——當它的流量資源都傾注在了李佳琦一個 IP 上時,新人能否崛起成功取決於新人多大程度上能靠近李佳琦帶來的流量 " 光環 " 下。

旺旺加入美腕時,公司才 30 多個人,她是工作群的第 34 號員工。

從普通的新職員,到李佳琦身邊的助播,旺旺用了三年。

最初,她給美腕的全球嚴選店做店鋪運營,寫策劃文案,她每每很早到辦公室,開始 " 卷 ",並且到處找有沒有自己額外能幹的活。

在通過了第一階段的 " 考驗 " 後,旺旺終於距離李佳琦更近一些:她轉做招商,負責的是美腕內部缺失的生活品類招商,從 0 到 1 做起。

這條路不太容易走。由於商品品類繁多,每一個招商必須絞盡腦汁去自己搞清楚產品細節。比如,有一次為了研究淨水器的技術,旺旺直接把公司淨水器拆了,看內部結構和水垢的產生。最後,還自己掏錢賠了公司 400 元。

會出現一些看似機會其實意味著 " 更艱巨挑戰 " 的事。

在承擔招商工作期間,旺旺一開始承擔的是生活招商,由於貨品池子沒有那麽大,她一個人承擔了從選品,到商務,到直播的全流程。李佳琦很欣賞旺旺的努力,曾提議旺旺嚐試美妝品類的招商。於是她在兼顧生活招商的情況下,開始熟悉美妝領域。室友是美妝招商,旺旺每天上班、回家路上、甚至晚上和她一起吃夜宵的時候,都在詢問室友:" 你覺得這個產品怎麽樣?它跟其他產品比怎麽樣?你每天教我一個產品好不好?" 後來,她發現美妝作為美腕起家的品類,切入空間已經較小,因此還是專注於生活招商。



慶字姐(左)和旺旺(右)在李佳琦直播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光有這些努力,是不夠的。

旺旺最早的助播機會,都出現在她忙碌一天後的下班時刻:下班後,旺旺去給李佳琦助播。李佳琦播多久,她就在旁邊待多久,但一晚上可能隻是給李佳琦遞幾次產品,出鏡一隻手、半張臉。

直到旺旺加入美腕的第三年,公司依然沒能為李佳琦找到合適的助播。時尚負責人洪姐問旺旺,消費者已經比較熟悉她了,要不要直接出鏡做助播?旺旺當下的反應是 " 我不合適 ",被問及原因,她答:" 因為有人罵我。"

普通人可能無法對網絡世界裏洶湧的謾罵感同身受。李佳琦的上一位助播付鵬,相傳就是無法忍受網友的謾罵而退出了直播間。

後來,旺旺決定加入直播間。她還是維持著初入美腕的拚勁。雙十一晚會時,李佳琦要上場演出,旺旺需要負責五個產品的直播,但她往下背了 20 個產品的腳本,以防不備。平日裏,哪怕妝發時間在下午三四點鍾,她也會在下午一點到公司,日複一日地持續工作到淩晨," 我會覺得我來晚了就是不努力了 "。妝發時,完全沒有時間看電影的旺旺很愛看 "5 分鍾看完一部電影 " 的短視頻,也會看一些博主分享的時興妝容,這樣在直播時,她才能找到當下最流行的表達方式,和觀眾互動。

旺旺在直播間起到了開心果和潤滑劑的作用。她多次敏銳地捕捉到心直口快的李佳琦即將脫口而出的話,可能是對產品的吐槽,對品牌的抱怨,或是對工作的不滿。旺旺及時插科打諢,或玩笑般捂住李佳琦的嘴,自己提高音量岔開話題。

她外貌上的轉變也成了李佳琦直播間的一個奇觀,年初,旺旺 " 普通女孩的逆襲 " 頻上熱搜,網友紛紛討論她的美貌和職場逆襲之路。

我問她內心最深的恐懼是什麽,她告訴我:" 我害怕讓大家覺得我有距離感。" 另一件事是,她害怕被替代。



旺旺在李佳琦直播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小助理 " 付鵬之後,旺旺是美腕唯一出圈的主播。盡管美腕開辟了 " 所有女生 " 和 " 所有女生的衣櫥 " 兩個新直播間,但新主播們並未突破忠實粉絲們的圈地自萌——多數觀眾仍是因為對李佳琦的信任來到這兩個直播間。同時,美腕沒有為李佳琦外的主播設立單人為主導的直播間,顯然還是希望圍繞李佳琦的流量做拓展。

在綜藝《所有女生的主播》當中,不少參賽者抱著成為下一個李佳琦的目標來參加節目。

對比三隻羊網絡的主播矩陣,大小楊哥的四大徒弟有著明確的標簽與誇張的表演,能更快地觸達更多人群。

而美腕內部對新主播們的培養,更注重專業性,比如說對品牌特性、賣點的拆解,這也很李佳琦。但這也導致,美腕對主播個人特色的挖掘偏弱。

因此,美腕的主播們很難跳出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結語

李佳琦似乎又一次從風波中存活下來。

目前,李佳琦直播間掉粉已超百萬,但每晚的直播還在正常進行,甚至每晚場觀依舊 1000 萬 +(虎嗅注:淘寶場觀超過 1000 萬即不顯示具體數據,1000 萬被視為頭部直播間的基準線)。評論區偶爾會出現質疑的聲音,但更醒目的是 " 支持佳琦 " 的刷屏。銷量似乎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每晚都出現多個已售罄的商品鏈接。

有和李佳琦直播間合作的消費品牌告訴我,公司內部對雙十一隱隱擔憂,但沒有更好的選擇,並不打算解約。

比起主播失言,引起輿論嘩然,更大的風險或許是單一 IP 背後的不穩定性。如李佳琦自己所說:" 我的峰值絕對是會往下掉的,這是規律。" 美腕應當考慮的,是更長遠的規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