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飆升 減肥藥正在瘋狂收割

來源: 虎嗅APP 2023-09-17 05:07:3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262 bytes)

出品|虎嗅醫療組

作者|陳廣晶

編輯|廖影

頭圖|視覺中國

過去一周,減肥藥讓多家 A 股醫藥公司 " 飛上天 " 了。

9 月 11 日、12 日常山藥業股價連收兩個漲停板,兩內累計漲幅超過 40%。同期,翰宇藥業、德展健康、金凱生科、華森製藥等減肥藥概念股,也有 5% 以上的漲幅。

投資者對減肥藥的熱情,簡直拉都拉不回來,不僅減肥藥概念股整體坐上了 " 雲霄飛車 ",常山藥業、華森製藥等企業股價更是原地 " 三級跳 ",不斷刷新吃瓜群眾的認知。

減肥藥板塊整體漲幅 3.47%。在一眾漲幅 1.5% 左右的醫藥兄弟板塊中,簡直是一騎絕塵了。

引發這波熱潮的起因是;9 月 11 日,摩根大通發布了一則報告稱:預計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 GLP-1 類藥物,市場規模到 2030 年將超過 1000 億美元。大洋彼岸,擁有眾多 GLP-1 類藥物管線的跨國藥企禮來,在納斯達克的市值衝到了 5600 多億美元,把此前蟬聯第一的老牌藥企強生(市值約 4300 多億美元)遠遠甩在了身後。

不過,在中國股民的狂歡中,市場上並沒有能與司美格魯肽相媲美的國產藥獲批,分析人士也紛紛指出,GLP-1 類減肥藥在 A 股仍然隻是概念,炒作意義超過了實際價值。

無論是常山藥業,還是其他股價漲幅較大的企業,都並不是這個賽道上的佼佼者。

盡管如此,9 月 13 日一開盤,常山藥業的股價在開盤快速回落過程中,其股價還一度衝到了的新高點,收盤時最終跌幅也隻有 3.8%。東方財富網的 " 常山藥業股吧 " 仍然有接近半數的投資者看漲。9 月 14 日一早,常山藥業股價果然又原地起跳,開盤就大漲了 11% 以上。

投資人狂熱入局,股價如此激進上漲背後,GLP-1 類減肥藥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投資熱潮中又有哪些隱憂?

常山藥業經曆了股價瘋漲的一周。

來自:東方財富網

減肥 " 神藥 " 在中國很卷

毫無疑問,GLP-1 類藥品是一個現象級的大爆款,特別是減肥效果出眾、一周隻需要給藥一次的司美格魯肽。

根據諾和諾德半年報,2023 年上半年,主要起效成分是司美格魯肽的 3 款藥品——注射用的降糖藥 Ozempic、口服降糖藥 Rybelsus 和減重藥 Wegovy,總銷售額達 721.66 億丹麥克朗,約合 103.85 億美元,已經逼近去年全年的銷售額了。是非常有潛力成為下一代 " 藥王 " 的藥品。

在中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 2030 年 GLP-1 類藥物將有 76 億元的市場。目前已有多家中國企業入局,其中包括:中國生物製藥、恒瑞醫藥、信達生物、華東醫藥、科興製藥、正大天晴、通化東寶等,甚至下遊的阿裏健康、愛美客等也早早簽約入場了。

甚至有分析人士調侃,做減肥藥的比減肥的人還焦慮。

中國部分在研

GLP-1 類藥物情況

靶點企業適應症進度司美格魯肽 GLP-1R 諾和諾德肥胖申請上市替爾泊肽 GLP-1R/GIPR 禮來 2 型糖尿病申請上市替爾 泊肽 GLP-1R/GIPR 禮 來肥胖、心血管風險、心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 3 期臨床試驗貝那魯肽 GLP-1R 仁會生物肥胖申請上市 EcnoglutideGLP-1/GLP-1R 先為達、凱因科技肥胖、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格魯塔珠單抗 GLP-1/GLP-1R 鴻運華寧 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瑪仕度肽 OXM/GLP-1R/GCGR 信達生物、禮來肥胖、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 GLP-1R 派格生物、天士力 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蘇帕魯肽 GLP-1R 銀諾醫藥 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艾塞那肽 GLP-1R 聯康生物、寶麗健 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諾利糖肽 GLP-1R 恒瑞醫藥肥胖(非糖尿病)3 期臨床試驗艾本那肽 GLP-1/GLP-1R 常山藥業、ConjuChem Biotechnologies2 型糖尿病 3 期臨床試驗 ZT007GLP-1R/GDF15 質肽生物減重臨床前

數據來自:公開資料、醫藥魔方、德邦研究所等 / 虎嗅製圖

從全球臨床試驗注冊平台看,已有 867 項關於 GPL-1 類藥物的臨床試驗。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的最新數據則顯示,我國 GLP-1 類藥物總立項數已經超過了 700 個。從單靶點到雙靶點,從多肽類藥物到小分子口服藥無所不包。

在一眾候選產品中,常山藥業並不出眾。華東醫藥已有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也就是生物藥中的仿製藥)在中國獲批。其他領跑的企業還有恒瑞醫藥、信達生物等。

其中,信達生物與禮來共同推進的 GLP-1R/GCGR 激動劑瑪仕度肽,從今年 5 月公布的二期臨床數據看,該藥每周使用一次,在 24 周內可減掉 14.7 公斤。這一表現也被認為是可以與司美格魯肽媲美的。

而且回溯曆史,還不難發現,常山藥業在炒作概念、抬高股價之後套現跑路方麵是有劣跡的。

早在 2018 年,這家公司就因為在公告中提到中國有約 1.4 億人陽痿(ED)而引爆市場。

當時該公司剛獲批生產枸櫞酸西地那非的仿製藥(其原研藥是輝瑞的萬艾可,俗稱 " 偉哥 "),博人眼球的數據,加上可觀的市場前景,該公司股價也是連續兩天漲停,在股價達到 8.69 元左右的高值後,該公司 4 名控股股東、高管就減持套現了 8000 多萬元。

後來,因為這則公告,常山藥業還被河北證監局警告並罰款 60 萬元。

這一次,常山藥業雖然還沒有套現,不過,其在艾本那肽的態度上也頗為含糊。

股價瘋漲期間,曾有媒體報道稱,以投資者身份谘詢常山藥業,該公司人士透露公司有與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類似的產品進入三期臨床,適應症為糖尿病,預計年底提交注冊申請。

之後,常山藥業較晚才正式發公告澄清了其 GLP-1 類藥物為艾本那肽,開發適應症不涉及肥胖適應症。從該公司年報看,艾本那肽還是 10 年前(2013 年)啟動的研發項目,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很難說還有多少勝算了。

從該公司 2023 年半年報來看,常山藥業今年 1 至 6 月份營業收入 8.2 億元,同比下降 28.45%;虧損 1.68 億元,淨利潤同比降幅達到 369.53%。

自從 2000 年創立以來,常山藥業的主營業務就是抗凝血、抗血栓藥物肝素鈉原料藥、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等肝素類係列產品研發、生產、銷售。近年來,受老齡化、靜脈血栓栓塞診斷數量增加等因素影響,肝素類藥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到 2021 年,中國此類藥物市場規模超過了 300 億元。

在此基礎上,常山藥業的營收和淨利潤也是連年增長的趨勢。到 2021 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達到巔峰的 29.68 億元和 2.33 億元。其中,普通肝素原料藥占比 23.32%、低分子肝素原料藥占比 17.55%、低分子肝素製劑占比 56.07%。

因為肝素類藥品涉及民生、用量大、產品生產工藝等又較為成熟,帶量采購一直是懸在常山藥業頭上的一把劍。2022 年,這把劍在廣東省率先落地,直接就把該公司部分產品收入斬去兩成以上。

常山藥業 2022 年主要產品銷售情況

來自常山藥業 2022 年年報

到 2023 年初,國家集采將此類產品納入,常山藥業上半年主要的收入來源普通肝素原料藥的收入同比已經下降了 72.35%。可以說,這家公司的 " 搖錢樹 " 岌岌可危了。

至於曾經挑起股民投資熱情的 " 枸櫞酸西地那非 " 雖然號稱銷售量大幅增長,但是一直沒有達到足以公布數據的程度;艾本那肽從 2020 年 5 月啟動三期臨床試驗至今還沒有結果正式公布。

如果不是借助減肥藥的故事,實在很難想象市場信心會傾向於這家藥企了。

中國藥企恐分不到羹

除了類似常山藥業,GLP-1 類產品不涉及肥胖適應症外,中國藥品在這個賽道上前途似乎也並不光明。

" 有些就是單純的模仿。"長期追蹤和報道生物醫藥前沿研究和產業進展、現任《生物世界》主編的王聰告訴虎嗅。

比如:前不久剛獲批的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商品名:利魯平),實際上是諾和諾德上一代 GLP-1 類藥物利拉魯肽(商品名:諾和力)的 " 仿製藥 "。

雙靶點藥,如:信達生物與禮來的瑪仕度肽,雖然有望與司美格魯肽一較高下,很有希望成為該藥的 " 平替 ",但是如果不能及時上市,市場空間恐怕會受到影響。

" 窗口期非常短。"王聰向虎嗅表示。GLP-1 類藥物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就連司美格魯肽也很快麵臨新一代產品的挑戰——禮來的雙靶點減肥藥 " 替爾泊肽 " 今年年底可能就會獲 FDA 批準上市了。

未來,如果價格戰打到成本更低、更便捷的小分子口服藥領域,時機上已經落後的中國藥企,也就隻有看熱鬧的份兒了。

減肥 " 神藥 "GPL-1 類藥物的 " 卷 ",還與 PD-1 不同。後者至少中國藥企能分到百億市場,前者則堪稱 " 神仙打架 ",中國藥企很可能都插不上手了。不要說常山藥業,即便是已有相關產品獲批的華東醫藥,被認為很有潛力的信達生物,都很難從中分到一杯羹。

以往,很多超重人士隻能通過減重手術來治療。

來自:視覺中國

事實上,GLP-1 類減肥藥並非新鮮事物,司美格魯肽以前僅度拉糖肽、利拉魯肽、艾塞那肽等至少 6 款 GLP-1 類藥物獲批,其中利拉魯肽、度拉糖肽較早就拿到了減肥適應症,真正令司美格魯肽出圈的還是其減肥效果。

根據各家企業公開出來的數據,現有減肥藥羅氏的奧利司他與安慰劑相比,52 周減肥效果為 10.2%:6.1%;利拉魯肽與安慰劑相比,56 周減肥效果 8%:2.6%;司美格魯肽 68 周減重效果為 14.9%:2.4%。

簡單理解,就是同等條件下,用藥物減肥相比不用藥物的優勢已經加大了。

排除特斯拉 CEO 馬斯克等名人的帶貨效應,單從試驗數據看,該產品的減肥效果已經遠遠超過安慰劑,盡管不是 " 頭對頭 " 數據,對以往所有減肥類產品也還是形成了碾壓。

這個邏輯也意味著,未來減重效果更佳的藥品也會很快蠶食司美格魯肽的市場。而效果遠不如司美格魯肽,給藥頻次還更高的藥品,則很難從其手中搶占份額。進入消費醫療領域更是如此。

為了持續占據高點,諾和諾德、禮來在產品開發上的競爭咬得非常緊。在前述提到的中國關於 GLP-1 的立項項目中,禮來、諾和諾德兩大巨頭就占據了 1/3 以上,分別有 133 項和 120 項目。

減肥藥的研發不是一蹴而就的。司美格魯肽 2012 年進入實驗室研發階段,2015 年進入臨床,2017 年其糖尿病治療適應症獲批。直到 2021 年該藥的減肥適應症才正式在美國獲批。從臨床到上市耗時至少要 2 到 4 年。

這還是在禮來和諾和諾德,在糖尿病領域,都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深度積累的基礎上。

可以看到,為了迎戰司美格魯肽,禮來直接卷下一代藥物了。前不久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的替爾泊肽(Tirzepatide,針對 GLP-1R 和 GIPR 兩個靶點起效)將減重效果提高到了 22.5%,該藥有望成為最強減肥藥,還正在與司美格魯肽做 " 頭對頭 " 研究。另一款口服藥 Orforglipron 在 36 周就達到了司美格魯肽 68 周的減肥效果。

當然,諾和諾德的防守也毫不含糊。司美格魯肽口服製劑最新研究數據顯示,68 周平均減重水平達到 17.4%:1.8%,減重約 18.3 公斤。同時,針對兩個靶點起效的藥也在開發中。

這邊,司美格魯肽適應症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等疾病,一路向戒酒、防癌、減少心衰患者潛在代謝病等方麵擴展。

那邊,全球臨床試驗登記平台上,圍繞新的針對三個靶點(GIPR/GLP-1R/GCGR)起效的 Retatrutide,禮來已經備案了 5 項臨床研究。

來回的角力中,這場減肥藥的淘金熱潮,不止中國企業可能無緣,很多跨國巨頭也很難沾光。

從研發情況來看,GLP-1 類藥物正在形成雙寡頭競爭的格局,在諾和諾德和禮來激烈的見招拆招之外,輝瑞、諾華、阿斯利康等,都有管線研發失敗摔出賽道。

投資熱潮背後的隱憂

整體來看,盡管 GLP-1 類藥物是一款難得一遇的減肥藥 " 正規軍 ",也是提振醫藥行業信心的爆款藥品。長期來看,隨著適應症的不斷擴大,GLP-1 類藥物還有望徹底改變肥胖相關疾病的治療的範式——治病轉移到圍繞體重的健康管理上來,看起來都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在其急速狂奔的背後,短期內產能不足、致癌疑雲未解,以及有服用者出現自殺、自殘傾向、體重反彈、惡心、嘔吐等副作用,也都是不容忽視的隱患。

就在前不久,央視、北京青年報等官方媒體都在提醒大眾,注意減肥 " 神藥 " 司美格魯肽等藥物帶來的風險。

俗話說 " 是藥三分毒 "。任何藥品在正常使用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有與藥品功效無關的作用產生,這就是藥品不良反應,也是人們常說的副作用。副作用不見得不好,但是也會帶來風險。正因為此,很多藥物是需要遵照醫囑來使用的。

中華醫學會發布的一份 GLP-1 類藥物治療 2 型糖尿病的臨床專家共識中,內分泌專家們雖然認為 GLP-1 類藥物臨床價值較高,但是同時也提醒有甲狀腺髓樣癌病史或家族史患者、多發性內分泌腺瘤 2 型患者禁用;同時專家們提示,此類藥物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低血糖和急性胰腺炎等問題。

另據廣東省藥學會關於 GLP-1 類藥物的最新專家共識,GLP-1 類藥物在發揮減重作用時,會抑製胃腸動力,也會對肝腎、心髒、肌肉、骨骼等帶來一係列的影響,包括:減少脂肪肝,導致心髒輸出量增加、胰島素分泌增加等。

來自:廣東省藥學會《胰高血糖素樣肽 -1 受體激動劑(GLP-1RA)臨床應用醫藥專家共識》

目前司美格魯肽在中國還沒有獲批減重適應症,身材焦慮的大環境下,很多用藥者本身並不超重,也不是肥胖症患者,對自身健康情況了解也非常有限,這無形中增加了風險。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人類為了減肥可謂是煞費苦心。從吸脂手術到各路減肥藥,再到因為網紅、名人使用而名噪一時的減重手術、司美格魯肽等 GLP-1 類藥物,曾經有相當長時間裏減肥療法效果有限,亂象和危害都非常嚴重。很多人為了變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安全性是藥品非常重要的指標,對於受眾病症較輕且範圍更廣的減肥類產品更是如此。

曆史上,也有多種減肥藥因為容易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也被摒棄或限製使用。其中既有已經成為 " 禁藥 " 的西布曲明,不再用於減肥的麻黃堿、安非他命等,也有早就鮮為人知的 " 綿羊甲狀腺提取物 ""2,4- 二硝基苯酚 " ——這兩種藥分別因導致心律失常、死亡,死性高熱、粒細胞缺乏症等全球禁用了。

來自:長江證券研究所

隨著減肥藥市場的爆發,用藥人群越來越大,圍繞 GLP-1 的研究會越來越深入,該藥的安全性大考也拉開了序幕。

減肥,在今天幾乎是所有人都麵臨的課題,不是自己要減肥,就是家人需要減肥。《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顯示,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成年居民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占比分別達到 34.3% 和 16.4%。在 6-17 歲、6 歲以下青少年兒童中,超重肥胖率最高也達到了 19%。

由此產生的減肥市場規模也是水漲船高。根據 iiMedia Research(艾媒谘詢)數據,中國僅功能性瘦身食品市場規模就達 3387.1 億元。

在效果更佳明顯的減肥 " 神藥 "GLP-1 類藥物的助推下,據摩根大通預計,中國減肥藥物市場的規模到 2030 年就將達到 149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1084 億元。加上身材焦慮激發的減肥需求,實際市場規模可能更大。這也是減肥概念股瘋漲的邏輯基礎。

但是,無論如何,投資者、藥企、寄希望用藥物 " 躺著 " 減肥者,都必須注意:世上沒有萬能 " 神藥 "。減肥藥不能包治百病,更不能成為任何企業的救命稻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