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汙水排海,中國鰻魚之鄉的擔憂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誌 2023-09-03 00:49:3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772 bytes)

8 月 24 日,日本福島核汙染水啟動排海那天,鄭晨星的直播間突然湧進了許多人。平時 20 多的共同在線人數,增加至 300 多人,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不友好的評論:

" 偷偷排核汙水了還吃,去醫院全身檢查吧 "

" 日本東西不要 "

" 你們直播間把日本去掉 "

……

鄭晨星是福建省福清市人,也是國產鰻魚品牌九裏京的總經理。他一直在電商平台上出售產自福建當地的國產烤鰻。因當地鰻魚主要出口日本,鄭晨星在直播間的背景板上打上了 " 出口日本的中國鰻魚 " 的宣傳標語。日本是鰻魚消費大國,有著悠久的鰻魚消費文化,對品質要求也極為挑剔,標語原意是想突出產品的優質,但在此節骨眼上,卻招來了許多爭議。

麵對新進入直播間的用戶,主播們不得不一條條解釋:這是產自中國的鰻魚。重複了一天後,主播有些疲憊,當晚同鄭晨星商量," 要不要換個標語?" 鄭晨星拒絕了,反而叮囑大家調整話術適應變化。

接住流量,才能傳播更廣。在鄭看來,線上平台和線下門店最大的區別,就是 " 及時解釋 ",線下的消費完全取決於消費者的喜好,而線上的銷售有互動,當然也有 " 吃瓜群眾 "。

3 年前,他同人合資開了一家以鰻魚為特色的日料店,日本核汙染水啟動排海後,日料店的生意到目前為止,與之前相比已經直接腰斬。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或許是出於以後的海產品還能不能吃的擔憂,或許是受主播不停 " 科普 " 的影響,九裏京的直播間在排海事件發生後的一周,成交額較上周翻了七倍。

也是在這段時間,更多人後知後覺地發現,中國餐桌甚至包括日本餐桌上的 " 日式鰻魚 ",原來大多產自中國——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每年的新鮮鰻魚進口數量超過 7000 噸,近八成來自中國大陸;鰻魚加工品的進口量達到 21000 多噸,99% 由中國大陸生產。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鰻魚養殖、加工市場,以及出口國。包括鄭晨星所在的福建省福清市,以及廣東省台山市、廣東省順德市,這些 " 不起眼 " 的小城鎮,都是著名的 " 鰻魚之鄉 "。當地人用不同的養殖方式,產出了全球主要的鰻魚產量,遠銷日本、歐美等海外市場,但在國內的知名度卻相形見絀。

不僅如此,國內對鰻魚產業還存在很多誤區,比如現在飽受爭議的日本鰻魚。

" 日本鰻鱺是一種鰻魚品種的學名,並非指鰻魚產自日本 ",廣東遠宏水產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徐愛寧告訴《中國企業家》,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日本鰻,幾乎都產自中國,最主要的產地是他所在的廣東省台山市。據了解,全球最受美食界消費的鰻魚品種主要有三種:日本鰻、美洲鰻、歐洲鰻。日式鰻魚飯,主要用的是日本鰻魚。

除此之外,福建福清這個縣級市鰻魚養殖產量就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2020 年年底,時任福清市商務局局長的李豐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這一數據。他還表示,福清鰻魚飼料生產、烤鰻加工和出口創匯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領先位置。

8 月底,《中國企業家》走進了中國 " 鰻魚之鄉 " 福清,了解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事件對當地產業的影響。

一、排海事件後,放棄盲目囤貨

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事件帶來的熱度,在網上沒有維持太久。

直播間 " 爆 " 了的第二天,鄭晨星接到了倉庫倉管的來電。對方認為,這麽高的出貨量,應該趁機趕緊先囤一些原料,接下來可能會漲。

鄭有些拿不準,打電話谘詢對行業了解更資深的表哥。後者卻認為 " 跌大於漲 ",原因在於目前鰻魚庫存量已經很高,而主要依賴的出口業務,還沒有回調向好的趨勢,在中國全麵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情況下,如果日本也采取相應的措施,豈不是相當於以後鰻魚更沒有銷路了?

多方權衡之下,鄭晨星決定放棄盲目囤貨,繼續觀望。事實上,一周過去後,目前九裏京的直播間又回歸到了往日尋常的狀態。

這次排海事件或許隻是一個小插曲。在此之前,他們經曆了真正屬於國產鰻魚的考驗時刻——新冠疫情。

鄭晨星是一位 " 鰻三代 "。他的爺爺是家裏最早開始養殖鰻魚的,目前家族的生意也圍繞鰻魚展開,包括養殖場、烤鰻廠和以鰻魚為特色的日料店。可以說,一家三代人共同見證了國產鰻魚產業的成長。但與父輩們專注於養殖不同,鄭晨星從 2018 年開始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國產鰻魚品牌。



鰻魚養殖的大棚。攝影:譚麗平

鄭晨星猶記得,第一年當他以禮盒為突破口打開國內市場時,壓力極大:貨根本賣不完,一批魚烤完要在凍庫放一年——彼時,國內的鰻魚市場依賴於出口,國人也還未形成鰻魚消費文化。

就在他一度被勸告解散公司時,事情有了轉機。

疫情發生後,整個鰻魚產業也經受了極大的煎熬。彼時,由於海外訂單被取消,企業不得不暫時停工,市場恐慌導致大家紛紛拋售,鰻魚價格跌至冰點,菜鰻(重量超過 500g 的鰻魚)價格一度在三萬元一噸,低於養殖成本。

與此同時,電商直播帶貨成為風口,出口轉內銷也成為新趨勢。為了趕上這波風口,他轉戰各大平台,之後又將產品推向大小主播的直播間。線上平台就這樣慢慢爆了,訂單量從 400 單、700 單到 1000 單,最高時一天能賣出 5000 單,成交額突破百萬元。

如今他還持續在抖音和快手直播間直播。旗下的 14 位主播,每人每天播 3 小時,在兩個號上,每天不間斷直播 21 小時。

雖然疫情後,鰻魚行情有所恢複,但較之以往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目前菜鰻價格大概維持在六萬元一噸。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我國活鰻出口增長顯著。2023 年上半年出鰻 9034.44 噸,出口金額 1.46 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 35.07% 和 18.24%。但烤鰻出口有所降低,2023 年上半年,我國烤鰻出口 2.87 萬噸,同比下降 1.83%;出口金額 5.14 億美元,同比下降 16.43%。

事實上,相較於日本將核汙染水排入大海,對於鰻魚行業內的人而言,更擔憂的始終是鰻魚的價格。

二、" 國內最難養的魚 "

福清人善談。在當地,隨意找人問起鰻魚,對方都能聊上半天。在解答的過程中,熱情的村民,會遞上一杯茶水,或一盤龍眼,來招待來客。在他們的講述中,鰻魚的價值非常明了:高蛋白、低脂肪,不僅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有 " 水中人參 " 之稱,還肉多刺少、味道鮮美。

福清養殖鰻魚曆史可追溯至四十多年前。根據當地人的說法,福清的首個養鰻場,是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的上逕鎮,由當時的南灣村、梧崗村共同出資成立。之後,鰻魚養殖業開始在福清蔓延開來,鰻魚產業規模在全球居首的天馬集團也坐落於此。原本在日本等國家養殖的鰻魚,就這樣 " 遊 " 到了中國大陸。



上逕鎮。攝影:譚麗平

如今,經由 324 國道,途經福清市漁溪鎮的旅人,一定能在漁溪大橋上看到一塊特別的招牌——寫有 " 鰻鱺大鎮 龍眼之鄉 "。相臨近的上逕鎮和漁溪鎮,是現今距離福清市區內最近的養鰻大鎮。



漁溪鎮。攝影:譚麗平

穿梭在附近的村莊,景象與普通農村相差不大:目及之處是獨棟小樓、田地與清澈河流。要說不同之處,或許是村民家門口壓彎了枝頭的龍眼,以及不遠處連綿不絕的山脈。

在村裏,還能尋到一些鰻魚養殖場。房屋間能很明顯分辨出鰻魚養殖場,一個突出的特點,便是黑色的大棚。與廣東露天土塘養殖的方式不同,福清的鰻魚養殖場主要是在人工修建的水泥池中養殖。

在雙墩村,《中國企業家》遇到了養殖戶章華。他所在的那片占地麵積達到 30 畝的養殖場,已經有三十年的曆史了。夫妻二人承包了十年,養殖甲魚虧本之後,在 2017 年開始養殖鰻魚。

養殖鰻魚是一項辛苦的技術活,鄭晨星稱鰻魚為" 國內最難養的魚 "。

鰻魚屬於洄遊性魚類,在淡水中生長,但要回到大海產卵,因此魚苗隻存在海洋之中。目前,國內的鰻魚苗還無法通過人工繁殖,而是在魚苗階段從海洋捕撈回來,再由人工精心培育。

由於魚苗獲得不易,其價格會隨著捕撈量而起伏,一尾小小的、透明狀的鰻魚苗價格也從七八元賣到甚至幾十元不等。也由此,鰻魚還被稱為 " 水中軟黃金 "。

不僅養殖成本高,養殖難度還體現在鰻魚對水質的要求極高,稍有汙染極易死亡。章華介紹,養殖鰻魚的水質要優於河流中的水,因此養殖場多建於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用山泉水或井水養殖。

除此之外,鰻魚需要精心 " 嗬護 "。每天都需要定點、定時、定量、定質的投喂。夏天,章華的日常是,淩晨三點起床喂魚,五點排汙換水,一小時檢查一次需要 24 小時開啟的增氧機,下午三點繼續喂魚,五點排汙。同時,他還要定期消毒、檢查、防病除蟲,關注水池溫度。

《中國企業家》遇到他的那個下午,他正在給自家養殖的鰻魚投喂飼料,僅這一項,兩個人忙活了一個多小時。

這還僅僅隻是養殖環節,如果有貿易商來收魚,他還要請兩個工人來分揀。在業界,鰻魚以大小重量來分類,比如:3 尾合計 1 公斤稱為 "3P"、4 尾合計 1 公斤稱為 "4P"。日本人偏愛 3P、4P 這類小體型的新鰻,美國、俄羅斯或商超渠道,則會選擇體格更大的 " 菜鰻 ",也就是重量超過 500g 的老鰻。

鰻苗在飼養中由於個體間爭食能力強弱不一,造成個體大小差異不同,同時鰻魚養殖成本較高,這也導致,投資一家鰻魚廠,並非一兩年就能收回成本,如果遇到行情不好,甚至需要持續投入長達數年。

三、鰻價不理想,幾百萬元投入沒回本

福清人敢闖敢拚的精神,就在養鰻業中體現。

據上逕鎮、漁溪鎮上的人介紹,福清依山臨海,資源貧瘠。早年間,福清人主要通過出國打工掙錢,之後回鄉蓋樓。當地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出國的人 "。

發展鰻魚產業之後,短短幾十年時間,與養鰻相關的鰻苗培育、烤鰻加工、飼料生產、鰻藥供應、產品流通、技術開發等相關行業也由此產生,已經形成了從鰻苗培育、鰻魚養殖、烤鰻加工到產品出口的完整產業鏈。

在漁溪鎮開了整整 20 年水產藥店的劉文飛,見證了鰻魚產業的起伏。在他的記憶中,最高時," 菜鰻 " 價格能達到二十多萬元一噸,這也讓當地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最顯著的變化是 " 路邊的房子越來越漂亮,目前房價達到了 8000 元一平 "。

如今,養殖 " 發源地 " 南灣村不僅成為福清的 " 億元村 ",還讓鰻魚成為省內的一張名片。福清人也憑借精湛的養鰻技術,相繼到全國各地開辦鰻魚養殖場。劉文飛的業務也從福清,拓展到全國各地。



南灣村。攝影:譚麗平

事實上,不隻在福建,廣東也是鰻魚養殖大省。相較於福建主養歐洲鰻 / 美洲鰻,產業以烤鰻加工為主,廣東主養日本鰻,產業以活鰻出口為主。在高效運轉的供應鏈條下,國內鰻魚從工廠到餐桌最快甚至隻需要 72 小時。

根據天馬集團財報數據,近年來,我國活鰻養殖年生產能力在 10 萬 ~15 萬噸左右,鰻鱺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單項水產品出口創匯量最大的種類之一,更是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產業化水平最高、產值最高的水產養殖品種之一。

但在不遠的將來,在福清,小規模鰻魚養殖場或將越來越少看到。

據當地人介紹,過去在福清市隨處可見的鰻魚養殖場,正在向百餘公裏之外的南平市轉移——規模化、智能化以及環保成為新的發展主題。

當地正在建設的 " 白鴿山萬畝產業基地 " 就是一大代表。據了解,基地橫跨上逕鎮、漁溪鎮等多個片區,建成後,其養殖車間內內外雙循環係統可節約 90% 水資源,解決傳統養殖模式大排大放的難題。此外,養殖水體的水溫、溶解氧、pH 值、氨氮含量等一係列因素都可以通過科學養殖變得可控。

不過,這對小規模養殖場將是一個挑戰。章華的養殖場以每月 8 萬元的支出堅持著,鰻魚活著就需要一直喂,飼料也很貴。但現今鰻價並不理想,幾百萬元的投入還沒有回本。

轉型主題之外,近兩年,依賴於出口的鰻魚正 " 遊回 " 國內。隨著鰻魚產品研發的不斷推進,以及鰻魚產品銷售渠道在電商、新零售、商超等線上線下全麵鋪開,國內消費還在升溫。2023 年上半年,國內烤鰻共消費 8500 噸左右。

雖然日本核汙染水事件的熱度已經過去,但鄭晨星想,如果能借此次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國鰻,這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