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全省倒數第一,“世界工廠”危險:誰來救救東莞?

來源: 熱點微評 2023-08-28 20:43: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24 bytes)

日前,根據東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東莞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5262.10億元,同比增長1.5%。GDP增速全省倒數第一。

東莞到底怎麽了?

我們知道,東莞經濟的核心是工業+外貿,也是全世界重要的加工貼牌生產基地,過去四十多年,東莞電子、玩具、鞋業、家具等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也被譽為世界工廠。

在上半年,東莞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這些拳頭產品,下降4.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7.4%。東莞賴以為生的電子、玩具、鞋業、家具也全麵下滑。

世界工廠東莞的失速,背後是多方麵的危機。

大環境需求疲軟,外貿依存度高

說到手機電腦,以前有說法是 “全球每四台智能手機就有一台是東莞製造”、“世界上每5台電腦就有一台是在東莞製造”。曾經一年生產過4億台手機,但在2019年產量見頂之後逐漸下滑。去年東莞手機產量隻有19761.67萬台,相比於巔峰時期降幅超過一半。

客觀來看,這背後有全球大環境需求疲軟的因素,今年工業和外貿的壓力都很大,而東莞的經濟高度依賴外貿,東莞的外貿出口和東莞的GDP比值高達80%,作為全世界重要的加工貼牌生產基地,東莞外貿依存度比一般的城市要高得多,一度達到百分之二百到百分之三百。在這種情況下,上半年能保證GDP的微弱增長,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電子消費產品不振、需求疲軟是全球性的。

根據IDC 的數據顯示,由於需求疲軟、庫存過剩和宏觀經濟環境惡化,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的出貨量下降了 29%,其中蘋果公司受到的打擊最大,其第一季度的出貨量比 2022 年同期下降了 40.5%,降幅最大,戴爾以 31% 的降幅位列第二,聯想、華碩和惠普也麵臨出貨量下降的問題。

就最近一段時間全球的經濟情況來看,隻有美國預估自己GDP二季度超預期增長。韓國最新數據是出口連跌了十個月,7月份下了降16.5%。越南最新出口數據也連續5個月下滑,越南前7個月出口額同比下降10.6%。

貼牌外貿的危機

因此,東莞是世界工廠不假,但高度依賴全世界給提供訂單才能賺錢,當前東莞的失速背後是,過去那些大買家手裏的國際貨幣不算多了,同時美聯儲加息影響各國利率政策,因此都在節衣縮食降低消費,那麽供給側就會遭遇麻煩,這導致東莞的出口失速。

另一方麵,脫鉤不是說著玩,去風險是實打實在進行著。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美國買家已經從中國轉向從墨西哥、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購買從電腦芯片、智能手機到服裝等一係列商品。報道引用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貿易數據,稱今年前六個月,中國商品占美國進口的13.3%,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很多國內廠開設了越南工廠,從越南工廠把訂單下到國內,然後在去掉國產標簽,再組裝成品出貨。但這種模式也有隱憂,越南製造業成長起來可能隻是時間問題,要提前考慮,這轉手的生意還有沒有的做。簡單來說,這是東莞為代表的貼牌外貿的危機。

產業升級無力,工廠留不住人

東莞的特點還是傳統製造業為主(例如塑膠製品,五金,家具等),這些行業的特點就是技術和工藝已經成熟很久了,沒有什麽可提高的空間,砸錢搞技術升級也缺乏動力。

20年前什麽工藝,現在還是什麽工藝,甚至可以直接把十幾年前的模具拿去用,跟我們現在常說的電子通訊業、芯片行業等每時每刻都有大把投資搞技術升級的行業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產業麵臨升級無力的現狀。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完全依靠人力投入提高產能也不現實了,因為一方麵產能本身已經供大於求,采購商每年都會要求降價的。這些產品10年前能賣1美元的,10年後不可能超過1美元,隻會慢慢跌。

另一方麵,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兩個因素相加,利潤隻會越來越薄,也越來越難招人,根據業內透露,在東莞一些工廠,尤其是私營企業,他們給工人執行的仍然是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工人如果想要拿五六千塊的高收入,就必須放棄5天8小時之外的休息時間,產品越來越白菜價,工人對薪水也越來越不滿,老板和工人都很吃力。

東莞麵臨著“工廠難留人,缺好的工廠”這種矛盾的現狀。事實上,好廠不能不怕被替代,也不擔心招人,比如華為、富士康的普工、特斯拉的操作工,都不缺人,鄭州富士康將招人獎金提高到1.2萬的時候,麵試的求職者竟然排了2公裏。

東莞麵臨著製造業工藝升級的難題,從業者先天學曆不足、行業知識不足等短板,而出口占GDP比重一直也維持在80%以上。

這樣的經濟結構最大的後果是,全球市場的變化對東莞的影響很大。現在的情況是,全球加入加息通道後需求放緩,很多歐美國家的進口都出現明顯下降。金主暫時舍不得花錢,也停止放水,並且還提升了利息。很多中小企業接不動訂單。

有統計稱東莞光是2022年就倒閉了四、五千家企業。2023年以來,東莞某老牌港資印染大廠、某內衣大廠、多家電子大廠等紛紛倒閉。

而東莞製造業的隱患在於,傳統製造業核心競爭力與護城河壁壘不足的短板已經凸顯,技術升級瓶頸明顯,容易被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傳統製造業所替代。而訂單減少,利潤低,人工、房租上漲,很多工廠也搬到了東南亞。

外貿型製造業城市,走出貼牌工廠

這無疑給包括東莞在內的外貿製造業城市敲響了警鍾,不僅僅是東莞,其實各種所謂的“世界工廠”本質上還是“貼牌工廠”。

什麽時候全世界的世界工廠,可以升級為自主創新工廠,科技工廠,利潤大幅提升,並且具備核心競爭力與不可替代的產品工藝價值,自己掌握技術工藝主導權,不受到全球經濟的波動,才是真正的世界工廠。

從目前來看,國內的高端製造領域的需求整體還是穩健的,本質是上因為它不容易被替代。

我們為什麽要經濟轉型升級?就是不想做容易被替代的“貼牌工廠”,東莞的問題想要破局,辦法也是有的。

首先是轉型要趁早,做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如果具備無可替代的價值,那麽就不那麽容易被轉移,被替代。這是東莞的問題,也是國內傳統製造業需要麵對的問題。

從當下的局勢來看,各種省份“貼牌工廠”如果不加快轉型速度,貼牌外貿的萎縮是可以預見的。

其次,從市場方麵來看,在外需萎縮的當下,要強化內循環,中國市場這麽大,把內需做起來,關鍵是怎麽把中下層的消費能力收入能力做起來。

另一方麵,吸引外資,依然是當下經濟的重心,製造業的升級與發展,不能閉門造車。特斯拉來國內的時候,國內給了當時最低的地價和五年免稅以及18年不敢想的3.9利率的貸款,約等於特斯拉空手套白狼,但是國內的要求是,特斯拉零部件全部國產化,因此,國內也沒有虧,還完善了電動車上下遊產業鏈,帶動了國產新能源,比亞迪等國產品牌也受益。

類似的事情應該要讓包括東莞在內的更多的製造業大省效仿,給企業做配套,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廉潔的行政係統,給外資信心,內外資的融合往往更有利於形成鯰魚效應,吸納高端人才與產業,並由此打造一個開放的兼收並蓄的製造業產業鏈係統,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升級,隻要長期有回報率的事情,水是不能吝嗇的。

東莞危機背後,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當下的GDP成績,給東莞敲響了警鍾,危機也是轉機,如何更早的發現問題,走出“貼牌工廠”的局限,考驗東莞的智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