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格力直播間裏,擁有近3年帶貨經驗的董明珠與主持人配合嫻熟,現場一派熱鬧。格力的曝光越來越多,而空調卻更加難賣。這單匹馬車恐難以拉動千億體量的格力集團。
近日,格力跌出了世界五百強。董明珠依然表現平淡,認為格力如今發展健康,強於爆雷的500強們,並質疑榜單本身的意義。
該榜單的總榜評選主要關注企業的營收,每年票選出不分行業的500家營收領先企業。格力在2019年首次以2005億人民幣的營收規模入選該榜,位列414位,並在淨資產收益率分榜中位列中國企業之首。此後三年,格力逐漸後移,2022年位於487名,直到今年滑落。
一家企業的營收並不能成為評價其的唯一指標,這也是不少人詬病該榜單的原因。但該榜單在某種程度上依然能夠成為外界關注企業發展的信號燈。
不出所料,近三年格力的營收與增長都出現回落。2020-2022年財報顯示,格力的營收都回到2000億人民幣以下,去年營收同比增長僅0.26%。其中空調業務的占比仍在增加,2022年在總營收中占71.36%。
格力在國內空調市場日益飽和,在海外業務占比不足15%。在更廣的家電市場中格力難以獲得龍頭位置,選擇大步邁向手機、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未見明顯成效。
宛如困獸
過去,格力能夠依靠空調業務打入世界500強,但現在,空調對格力的拉動能力明顯減弱了。
空調屬於大型家電,其銷售與房產銷量密切相關。而當下,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已過,空調需求量也日益飽和。2022年中國房地產精裝修市場新開盤項目2015個,同比下滑42.2%。緊隨的空調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家用空調和中央空調都麵臨同比下滑。
空調業務增長放緩的現象不止出現在格力一家企業中,美的也出現同樣情形。其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僅為0.68%。
格力雖然連續多年占據國內中央空調銷量第一,但在家用空調方麵,第一是美的。麵對美的在多個家電領域的快速成長,格力的增長麵也更加收窄了。
國內市場增量不足,轉戰海外或許是企業的新機遇。但當美的和海爾將空調賣向全球時,格力依然選擇雄踞在國內。2022年格力的外銷占比隻有不到15%,遠低於美的和海爾,後者的外銷比例均已達到40%以上。
即使國內空調市場空間收窄,格力也在通過各種改革增加銷量。最為人所知的是董明珠帶著“未來接班人” 孟羽童在2020年起開始了數十場直播帶貨,拓展線上銷量。
線上開花本該叫好,但這一舉動卻動到了線下經銷商的“蛋糕”。2022年格力空調的最大經銷商同時也曾擔任過格力電器董事的徐自發,選擇離開格力,奔向飛利浦。
而在今年上半年,孟羽童也選擇離開。消息一出,格力再次引發輿論。
格力近些年在互聯網不斷營造自身國民空調品牌的形象。立住形象的同時,格力本身也愈加受困於此。
布局吃力
在單一領域內耗對任何企業而言都並非良態。作為一家千億級企業,格力也嚐試過多元布局。
事實上,早在2004年,格力便已進軍家電市場。2013年格力還在珠海成立格力大鬆生活家電有限公司。但近9年來,其生活電器業務對總營收的貢獻都未超過3%。
而在2015年,格力還幹了件更引發爭議的事。董明珠在當年宣布格力要進軍手機市場,並揚言要超過小米。自此之後格力每年都出新款,但銷量遠不及小米。目前官方平台“格力董明珠店“僅剩2021年發布的手機產品TOSOTG7和數十款充電寶。
除了手機以外,格力還跨界邁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但這也使格力2021年經曆了股價下跌近40%的情況。當年,珠海銀隆新能源正不斷虧損,投資人並不看好。而董明珠力排眾議宣布將正式收購該新能源企業,並將其改名格力鈦,作為格力產業鏈的延伸。
格力的策略難尋章法,也並不順暢。其在家電、手機和新能源等領域都無法占據如同空調領域般的龍頭地位,目前依然隻能靠賣空調來撐起整個公司。
相較於格力的布局不順,美的在電器市場卻出乎意料顯得更為均衡而穩健。
近些年,美的已然成為格力強大的競爭對手,其在總體營收遠超格力的同時也做到空調板塊的營收領先。
即使在電器行業整體營收放緩的2022年,美的的營收依然超過3400億人民幣,位列世界500強的第245位。
在市場布局方麵,美的的空調業務和消費電器比重相當;在地區銷售方麵,美的做到了近乎持平,外銷1400多億人民幣,而格力如前文所言仍以內銷為主。
美的2022年財報顯示,其已在家用空調領域市占份額第一,在電飯煲、電風扇、電暖器等十幾個品類的線下市場份額都位列第一。
這表明,即使在國民心中“好空調,格力造”,但其身邊分布最多的還是各類美的電器。
由此可見,格力麵對的不僅是空調市場增長乏力,而是來自美的多方麵的追趕和超越。未來,如何開拓空調新需求以及調整業務布局使企業真正健康,或將成為格力要思考的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