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在中國,數量超過 5 萬家,投資近萬億

來源: 華商韜略 2023-08-28 04:26:3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514 bytes)



" 無論什麽,我們都將全力相助。"

1978 年 10 月 28 日,鄧小平參觀了鬆下大阪茨木工廠。當他詢問陪同的鬆下幸之助 " 鬆下老先生,你能否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幫點忙?"。

鬆下幸之助毫不遲疑:

" 無論什麽,我們都將全力相助。"

【1】

第二年,鬆下幸之助應邀訪問了中國,並向上海燈泡廠提供一套黑白顯像管成套設備,鄧小平專門見了他,並且提了點具體想法:

希望從電子工業出發,幫中國做一些努力。

鬆下幸之助痛快地答應了,還提出一個聯合日本電子工業來支持中國的宏偉計劃。眼巴巴希望多招商引資的鄧小平,自然很是歡迎。

80 多歲的鬆下幸之助回到國內就開始活動,他約見其他大企業負責人,安排媒體報道,積極介紹,動員相關企業一起到中國投資。

但一番忙碌下來,竟沒有一家企業願意給鬆下幸之助麵子,甚至都不願和他一起到中國看看,還勸他,別折騰了,算了。

鬆下幸之助說,答應了的事情,不能做到,也要當麵說清楚。

於是,1980 年他再次到中國,專門拜會了鄧小平,說清楚情況之餘,也堅定承諾:其他人不來,鬆下就自己來,先做出一個樣板。

鄧小平自然也是高興的。

此後不久,北京鬆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投產當年就盈利了,日本企業投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也由此掀開序章。

2018 年,中國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大會,為 10 位國際友人頒發了中國改革友誼獎章,其中一位就是,北京鬆下投產第三年即已去世的:

鬆下幸之助。

【2】

據外交部公開信息,截至 2023 年 5 月:

日本累積在華投資設立企業 55805 家,實際在華投資超過 1300 億美元,是世界各國中投資中國的第二大國。

直接投資之外,2022 年,中日貿易總額 3574.24 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額 1729.3 億美元,進口額 1845 億美元。

日本是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對象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與最大進口來源國。

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相互離不開:

中國離不開日本的不少關鍵零部件與材料,日本也離不開中國的一些資源與製造力優勢,尤其是市場。

比如,半導體的一些關鍵材料,幾乎整個世界都要依賴日本;再比如,中國製造業對日本數控機床的需要,也是依賴級。

日本對中國稀土的需求是依賴級,包括日本進口汽車零部件,也有約 37% 來自中國,諸如日本水產等行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也比較高。

綜合看,中國加入 WTO 之後的前 10 年,是中國與日本經貿合作的最黃金 10 年,10 年內,中日貿易總額連續跨過 1000 億、2000 億、3000 億美元三個大關,甚至被認為是世界貿易奇跡。

2012 年之後,因為日本一係列傷害中國的事情,兩國經貿合作時有降溫,以至於過去 10 年的貿易增加值還不到高峰期的一兩年。

最近幾年,不利於雙方經貿合作,甚至拆台的也越來越多。

【3】

過去,中日關係是影響日本企業在華投資的重要因素。

但最近幾年,情況有了不小的變化。

首先是中國市場本身的變化,製造業成本的上升,讓一些日本企業對在中國投資生產有了新看法,而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容,則吸引更多企業前來做買賣。

然後是全球經濟格局變化,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其中,最核心的,當屬美國以及日本政府的影響。

美國頻頻對中國產業經濟發難的過程中,日本企業越來越成為其棋子,並不可避免受到影響,進而重新審視著中國投資。

比如,2019 年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就讓至少 20% 日本在華生產企業受到影響。再比如,美國的芯片禁令,已對一些日本在華企業供應鏈造成現實衝擊。

日本政府,本來就在推動所謂的 " 中國 +1" 投資戰略,鼓勵相關企業從中國遷出一些產能到諸如東南亞國家,或者回流本國,美國這麽不斷折騰,自然讓它更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計劃。

比如,2020 年 4 月安倍政府出台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就包括數十億美元的補貼:協助日企將在華生產基地遷回國內或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這幾年,在華日本企業外遷的例子,也的確多了起來。

公開的標誌性案例就包括,佳能關閉珠海工廠、東芝徹底關閉中國工廠、歐姆龍解散東莞工廠、理光將複合機生產從中國遷往泰國、索尼將部分相機生產線轉移到泰國、旭化成將汽車零部件遷回日本等等。

包括鬆下,也正在進行類似計劃。

比如,將中國的家用空調壓縮機產能轉移到日本國內,並且關閉了已在沈陽運營快 30 年的一家電池廠。

【4】

2023 年 4 月 18 日,被認為是 " 中國通 " 的鬆下控股副社長、執行董事本間哲朗,出任了 " 中國日本商會 " 新一屆會長。

除了是 " 中國通 ",本間哲朗還是典型的 " 親中派 "。他任會長,也代表著絕大多數在華日本企業,都希望於充滿挑戰,而且並非他們所能左右的環境之中,更好與中國相處。

諸如鬆下等企業,即便有一些調整,也依然對中國發展樂觀並且保持著積極投入。比如,本間哲朗就表示,鬆下集團將於 2024 年底之前在中國投資超過 500 億日元,建設和擴建在中國的產品工廠。

中國政府自然也對日本企業的投資經營持歡迎態度。

今年 7 月 5 日,李強總理才剛剛會見了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率領的訪華團,並且強調:

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日本企業擴大對華投資合作。

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對日本企業的在華投資發展高枕無憂,或者說日本企業可以對自己在華投資發展高枕無憂。

核心依然還是,產業經濟和市場之外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

如前所述,很多美國政客,日本政客,無時不刻都在努力動搖著日本企業的中國信心,甚至希望出一些什麽事情——

幫助他們從中國嚇跑日本企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